开展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论文

2021-06-16 论文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大中小学要积极落实这一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现已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人们往往看重体育的健身与健美功能,而忽视了体育的健心功能。实际上,体育教学的多种特点,如实践性、协同性、集体性、竞争性、公开性和紧张性等,决定了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样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的策略。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期,随着身心发育、人际交往的增多以及思维的发展,尤其是高年段学生还面临着升学压力,他们在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产生诸多的困扰与焦虑。体育活动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它为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了一个公开的、合理化的发泄口,有助于消除学生心中积累的负能量,尤其有利于学生转移遭受挫折之后产生的低落情绪,从而消除障碍,达到心理平衡。因此,体育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从而使体育活动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如笔者在刚接手现在所任教的班级时,为了缓解学生由于不了解笔者以及学生之间由于相互不了解而产生的拘束感和紧张情绪,笔者设计了一个暖场游戏——换球接力。游戏方法与规则:把学生分成4~5人一组,各组列成纵队站在起跑线上,每组的第一个同学拿着三个小球做好比赛准备。教师鸣哨后,每组第一个学生向前跑并把三个小球依次扔进小圆圈内,再跑回起跑线。接着,第二个学生跑,把三个小球拿回交给第三个学生,第三个学生再向前跑并依次把小球扔进小圆圈内。如此依次,直到全组完成。先完成的小组获胜。听完笔者的介绍后,学生的小脸上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他们自觉排好队,并在游戏过程中,使自己渐渐放松下来,愉快地投入游戏中。在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学生中途掉球及球滚出圆圈的问题,刚开始,犯错的同学都不知所措,小脸涨红地站在原地,笔者便轻声细语地宽慰他们,并鼓励他们再试一次,同时安抚其他同学,从而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次教学。这既拉近了笔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为降低学生的紧张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二、开展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苏联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不能受到最尊重的人的鼓舞,就会变得没有意义,甚至其向前的动力也会消失。”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于老师都有一种崇拜感,在他们看来,老师无所不知,老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时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自信了,才能自觉对抗心中的不良情绪,才能摆脱恐惧、焦虑、自卑、孤僻、紧张等心理问题,实现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班上有个叫小丽的女同学在自由活动时,总是自己待在一边,不参与其他同学的活动;在做练习时也总爱往后溜,平时测验时成绩也不太好。经过观察和与其他科任老师的交流,笔者发现小丽因为身材微胖,所以比较自卑,上其他课时也常常低着头,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于是,笔者对小丽说:“小丽,其实你这样很可爱,……”在笔者的开解下,小丽主动说起体育课时不加入大家的原因:“因为身体比较胖,我做动作的时候很吃力,动作也做得不好看,我怕同学们笑我,所以就逃避练习,逃避大家的活动了。”笔者顺势告诉她:“大家在做新动作时,都不好看。但是练习的次数多了,也就好看了。而且,体育活动最重要在于体验其中的乐趣。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战胜自己,找到体育的乐趣!”之后,笔者也细心寻找小丽的闪光点,在一次体育课上,笔者发现小丽跳绳很厉害,动作轻松自如、灵活漂亮,那时的她看起来很自信、快乐。于是在第二周的体育课上,笔者当众表扬了她,并要求其他同学向她学习。在之后的校运会上,笔者还积极鼓励她报名,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小丽渐渐摆脱了自卑感,越来越愿意参与班级活动。据其他老师反映,在课上她也不再一味地低着头了,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

  三、重视合作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现今对于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之一。学者王登峰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合作教学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某个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孤立地,而是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这就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表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所以说,组织有效的合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开展合作教学。一是双人(结对)合作法,即在进行走、跑、跳、翻滚等基本的动作训练时,学生两两组成固定的搭档,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在其中一人练习时,另一人在旁边提供激励、帮助和反馈;当他已经能很好地完成练习时,便转变为激励者和帮助者,另一人成为练习者。二是小组(团队)合作法,如在一次体育课上,笔者组织了一次校园定向越野活动。活动以学校操场为场地,共设置了8个任务点。笔者把学生分成6人一个小组,要求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在活动中,为了快速达到终点,取得胜利,小组成员积极展开讨论,确定最佳路线,在这种氛围中,连班上那些不善交际、不合群的学生也被感染了,他们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整個课堂教学就在这种和谐、热闹的气氛中完成了,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在团结协作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挫折是人生中所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在面临考试失败、班级地位降低、同伴关系恶化、师生关系紧张等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与失落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体育中许多高难度、高强度的活动,如耐力跑、定向越野等,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这样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范红波.略谈体育健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下),2013(05).

  [3]张树君,杨立娟.青少年学生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J].基础教育参考,2013(06).

【开展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8-21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论文07-11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之体会论文07-05

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论文08-21

发挥评价正能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论文04-24

重视0-3岁婴儿的心理保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论文08-17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快乐体育教学论文01-19

体育游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论文02-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