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推动”教学的作用浅析论文

2021-06-14 论文

  摘要:置教师于课堂主演之地位, 便会让学生沦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和附庸, 这是以教定学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而以学定教的新教育理念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知识链接, 在探寻知识的海洋中, 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导航者, 通过教师的投石激波、抛砖引玉, 引领学生向知识的深海漫溯。教师“推动”教学, 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教育工程师、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期待, 能推动学生发散思维、迎难而上、认错改错, 提高学生知识习得效率。

  关键词:导航者; 推动; 艺术家; 促进者; 效率;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仅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还要有一种敢于放手的“隐退”情怀, 永远冲在第一线的教师并非“明师”“慧师”, 那些敢于退居二线, 将舞台交由学生“发挥”的教师, 才是新时期学生需要、社会需要的教师。让教师“推动”教学, 是对教师角色的重塑, 能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人格,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形成教师架梯铺路、学生自主攀登知识高峰的教学生态。

  一、“推动”符合教师角色期待

  新时期, 教师角色期待承载着家庭、学生、社会、学校等诸多内容。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殷殷, 给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新要求, “推动”的角色定位符合社会各阶层、个体、团体对教师的角色期待[1]。

  1. 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的角色期待

  教育是一种灵魂感召艺术, 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包含了艺术的内容和手段, 还会产生与艺术一样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对音像艺术等的运用, 触碰并深入学生内心, 帮助学生建立认知, 逐步积累知识, 接受知识美的熏陶, 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方面的艺术化发展。

  教师“推动”教学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创造教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坚持教学规律的指引, 以自己的胆识、魄力和创新操作, 给学生营造思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引领学生慢慢体验品味, 诱发学生创造。在教学材料艺术化加工、教学情境艺术化处理的过程中, 科学的共性、和教学的艺术个性得以融合, 教师也在这个艺术化的过程中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艺术家之路。

  2. 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工程师的角色期待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只是教材的执行者, 他们按照教材内容和相关的教辅资料, 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工作, 这种程序化的操作使他们看起来更像“驾驶员”, 游离于课程编写之外。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三级课程构建设想, 在国家课程之外, 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给地方和学校提供了编制课时的空间[2]。课程编制的改革将颠覆教师惯于当执行者的局面, 它要求教师成为研发课程的“工程师”。

  “推动”角色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变成能为课堂推波助澜的“工程师”。要推动课堂, 让沉闷的课程活跃化, 低效的课堂高效化, 不但要求教师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出符合其需求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在课堂陷入僵局时, 大胆舍弃既有思路和教材大纲, 引进能掀起课堂波澜的活水, 让课堂重新焕发出活力。

  3. 符合教师要成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期待

  传统教育理念下,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对象。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这种粗放型的角色定位, 从传授知识的固有狭隘思想中解脱出来, 成为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推动”教学说明教师只是教学的推进者, 而不是教学的主宰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种助力, 并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知识技能给学生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唤醒并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学有所得。

  二、“推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学“推动”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起着向导作用, 师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 要达到推动目标, 需要教师当好教练、当好专家、当好知己。

  1.“推动”要求教师当好教练, 授学生以渔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也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习过程, 那么教师就应该像教练一样, 教会学生各项技能技巧, 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亲手打开知识宝库。要有效“推动”教学, 需从四个方面切入:第一, 从培养方法切入。教师需悉心观察每个学生, 了解不同个体的优缺点, 采用差异化的培养办法。第二, 从制定目标切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明确自己的能力层次,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帮助学生确定达成目标的最优途径。第三, 从学习习惯切入。教师要点明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第三, 从学习动机切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乐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诱发其学习自觉。

  2.“推动”要求教师当好专家, 为学生指路

  教师要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推动教学, 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支撑。第一, 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教师要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 尽可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要能从纵深层面把握跨学科知识点的联系, 不断充电, 避免被学生问倒, 导致推动流产。教师的专业素养能为其有效推动教学提供开放性思路和正确决策。第二, 教师要具备信息素养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教育信息技术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 具备制作慕课、微课, 利用视频和网络平台教学的能力, 从而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 突破课堂困境。第三, 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推动方法。试图一种方法反复用来推动教学是不现实的, 教师面对的是拥有奇思妙想、个性迥异的学生, 因此, 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反馈情况, 及时调整推动策略, 确保有效推动。第四, 教师要能准确掌握推动时机。教师的推动或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或有让课堂高潮迭起之功, 但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往往受推动时机的影响, 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或节点推动, 方能事半功倍, 帮学生排忧解难, 让课堂熠熠生辉。

  3.“推动”要求教师当好知己, 与学生交流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推动需要学生配合, 学生不配合, 教师就是在做无用功, 会造成“干推不动”的现象。避免这一现象的最佳途径就是搭建师生友好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放下“师威”、弯下身体、放低姿态, 与学生交朋友[3]。第一, 教师要有爱心, 以爱浇灌学生, 赢得学生信赖;第二, 教师要细心,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充分了解学生需求, 并正确引导学生, 赢得学生拥护;第三, 要善于攻心, 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 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教师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 才能与学生进行真诚无障碍的交流, 从而充分把握学情, 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推动教学进程, 掀起课堂波澜。

  三、教师“推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处理错误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习得的主要因素, 一成不变的固化思维、逃避困难和忽略错误会让学生学习陷入不良循环。教师“推动”教学, 应着力推动这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 这样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 推动学生发散思维, 去往层峦叠嶂处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当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圈并询问学生是什么时, 多数学生都会做出一致回答:“是一个圆。”这种现象说明, 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次上, 都是在同一平面上做无意义的机械滑行。长此以往, 学生的思维会固化, 变成单线思维, 这种思维会禁锢学生想象力, 成为学生知识习得的重要障碍[4]。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不应含糊而过, 而应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荡起千层浪,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第一, 以鼓励推动学生给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教师可以“司马光砸缸”等发散思维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 让学生树立自信, 并鼓励学生求新, 推动学生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打破常规、超越已知, 探寻超越同伴、超越书本、超越标准意义的发散性答案。第二, 以启发性问题推动学生联想。教师可抓住问题本质, 设计一些与主题相关又有所区别的启发性问题,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由此及彼进行推导, 从而得到启发, 豁然开朗。第三, 以旁敲侧击的迂回暗示和诱导推动学生触类旁通。在峰回路转处提示一些能点醒学生的知识点, 让学生以此类推, 受到启发, 产生灵感。第四, 以关键词推动学生找到破解思路。对学生进行开门见山式的点拨, 推动学生找到新思路、新途径。第五, 将学生推回到生活场景中。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当学生惯于定向思维时, 教师不妨将学生推回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 培育学生异想天开的能力, 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展开既合理又丰富的想象。教师的巧妙推动, 能让学生对层峦叠嶂的知识山峰充满向往, 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 推动学生迎难而上, 偏向虎山深处行

  教学中, 当学生的“已知”不足以解决问题时, 会出现迷茫和困惑, 多数学生都会“绕道而行”或“弃之不解”, 长此以往, 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加剧, 学生面对困难时会丧失勇气和信心, 这样的情绪和态度会阻碍学生进步。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加强推动, 指引学生迎难而上, 培养他们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挑战精神。

  教师应当先弄清学生感到难的原因, 从而有目的地去推动。第一, 对于抽象知识造成的难点, 教师可巧借板画、感性材料、多媒体教具和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推动, 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知识, 建立对难题的形象直观理解, 从而解决难题。第二,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的难点, 教师可以推动学生先进行浅层次思考, 再由浅入深, 逐步深入思考, 并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继而突破难点[5]。第三, 对于难点多造成的难点, 教师应推动学生一阶一阶爬阶梯, 先引导学生解决最容易的难点, 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各个击破, 解决其他难点, 这种化整为零的推动, 能分散难度, 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 对于牵涉面广的难点。教师要推动学生透过层层复杂因素分析问题, 转化问题, 找到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和思路, 最终突破难题。当学生面对困难不敢攀登时, 教师推动学生迎难而上, 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勇气, 让学生品味到克服困难的喜悦, 享受不一样的体验。

  3. 推动学生认错纠错, 过则勿惮改

  犯错是学生学习中的家常便饭, 认识到错误并纠正错误, 利于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遇到类似问题不再犯错。但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反复出错、屡错不改的毛病。一味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通常难以达到让学生认错改错的目的, 还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啰嗦强调中心生厌烦。教师应变说服为推动, 推动学生自己反省, 认识自身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

  第一, 教师做表率推动学生认错。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妨故意犯点错, 将自己的错误展示给学生, 再主动及时向学生认错, 在学生心中留下教师也会犯错而且会认错的印象。教师的表率能推动学生克服逃避认错的心理, 让学生在犯错时主动承认错误。第二, 教师当纠察推动学生认错。学生有时会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 此时, 教师应当好纠察员, 将学生犯错的地方指出来, 并统计学生犯错的次数, 让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 心悦诚服认错。第三, 教师应推动学生自主纠错。教师指出学生错误帮学生纠错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对错误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应推动学生自主纠错,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并找到正确解法。可建立纠错制度, 要求学生每天纠错, 推动学生将纠错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可引导学生建立纠错本, 让学生把每次出错的题记录在纠错本上, 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翻阅复习错题;可引导学生写纠错日记, 对每天各学科学习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总结归类, 并写心得体会, 分析错误原因和纠错办法。此外, 教师还要加大对纠错的督察检阅, 对于不认真纠错的学生给予一定惩戒, 督促引导每个学生树立纠错意识, 养成纠错习惯, 推动他们正确认错改错, 防止学生一错再错。

  教师“推动”教学实际上是将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它倡导教师不再做执行者而要做决策者, 做在关键节点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引导者。在开往知识殿堂的这辆列车上, 教师通过巧妙的助推, 把学生培养成能掌握列车方向的司机, 让他们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自我矫正并找到正确的轨道, 这才是“推动”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叶玉梅.现代化新课堂模式下教师要做成功的“导演”[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24) .

  [2]王文涛.“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Z2) .

  [3]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 2015 (5) .

  [4]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 2014 (5) .

  [5]项正娟.从“定向者”到“导航者”——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J].现代教育论丛, 2015 (6) .

【教师“推动”教学的作用浅析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情感在钢琴教学的作用论文06-21

《浅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论文12-05

浅析多糖的药理作用论文05-26

教师体育教学作用的论文06-20

浅析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7-05

浅析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6-21

浅析语言选择的作用因素论文04-11

准备放松运动的作用及机理浅析论文06-25

动漫博物馆对动漫产业的推动作用论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