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
理解“空灵”与“充实”的含义及关系,熟悉一种艺术欣赏的境界。
【过程与方法】
研读文本,以作者所举的大量古今中外讲空灵与充实的事例和名句为认知基础,进而理解作者的审美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美育精神,丰富性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刚学过的《滕王阁序》中,当我们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你有没有感到一种飘逸和谐的美?当我们读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你有没有从中感到一种生命的蓬勃生机?当我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时,你有没有感到一种灵魂的澄澈与浩瀚?是的,这都是艺术为我们创造的美,那艺术的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今天让我们跟随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走进他的《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共同来感受一下艺术之美,探求美的真谛与奥秘。(板书课题与作者)
不难发现作者直接用题目点明了话题中心,那何谓空灵?何谓充实呢?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可以结合具体作品来谈看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咱同学的理解与作者的看法是否一致。
二、研读文本
1、阅读文章“一 空灵”部分。(课件展示要求)
师: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谈了空灵,划出重要语句,看看能否从中得到更深入、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来谈谈你对“空灵”的理解。(讨论提问)
师:那么艺术空灵化要借助什么条件才能实现呢?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一是依靠外部条件造成的“隔”,二是心灵内部的“空”,即精神的淡泊。)
2、找一学生朗读“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他们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性。”这一部分。
提问:作者在这里提到了那些形成“隔”的外界物质条件?(课件展示风雨、帘幕、台阶、栏杆、窗户等)
此外,作者在他的文章《美从何处寻》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夕照、明月、灯光、帘幕、薄纱、轻雾,人人知道是助成美的出现的有力因素。”正是这些外在因素,形成了审美上距离、间隔,我们也常说“距离产生美”,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距离、间隔会产生美感呢。
(提问明确:一是能产生朦胧的感觉,二是能引发人的联想和想象。)
思考:在我们学过或积累过的文章诗词中,在你对绘画甚至建筑的欣赏中,你有没有类似的审美体验?请给大家举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小结:通过以上发言,对于“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性,同学们就体味得比较深了。我们再来看一下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即精神的淡泊。
3、学生齐读陶渊明的《饮酒》
提问:结合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谈谈这首诗是如何达到艺术空灵境界的。
思考:在我们熟悉的诗人中,还有谁的诗因精神淡泊而意境悠远,境界空灵。(结合诗歌来谈,如王维的《上居秋暝》。)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艺术境界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
4、阅读文章“二 充实”部分。(课件展示要求)
师:作者在论述充实时也不是抽象说理,而是给我们列举了大量例子,引用了很多名言,都对充实有所阐释,划出这些句子,选择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谈谈你对充实的理解。
(学生自读,讨论提问)
师:同学们句子找的好,谈的更好,由此我们知道艺术的充实来源于生活经验的充实、人生境界的广大和内心情感的丰富,它是宇宙人生壮阔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5、提问:作者给我们谈了文艺中的空灵与充实,那么这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
——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现于前。
师:这才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至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理解“空灵”与“充实”对文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快速阅读文章第一部分的最后三段,再次明确空灵与充实的内涵,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观点。(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空灵的内涵——冰清玉洁、脱尽尘滓;充实的内涵——广大、深邃。作者的观点——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板书肯定)
6、齐读文章的最后三段,结束全篇。
7、全文总结:可见文艺要达到高的境界既要有广大、深邃的充实之美,又需要冰清玉洁、脱尽尘滓的空灵之感,这样就像一座灿烂的星天,多美啊,星天灿烂!让我们在这种美的体味中再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展示)
这是齐白石老人的四虾图,请同学们从艺术的空灵与充实两个方面来谈谈你对这幅画的理解。
三、布置作业
课下选择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段音乐,从空灵与充实两个方面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
附:板书设计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阅读06-22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教案07-03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阅读练习及答案04-02
空灵论高中阅读答案01-28
《言语教学论》教学设计精选10-30
论美教学设计03-03
《论美》教学设计03-29
论美教学设计08-04
论趣的教学设计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