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驱动的教学改革特征论文

2021-06-13 论文

  【摘要】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制度,需要改变教学运行方式的支持。按照学分银行的逻辑,在教学制度上需要以学分制为核心,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实施层面,需要通过教学的模块化、任务化、系列化和层次化,支持学习者碎片化学习;在教学评价上形成以成效为本的评价。要体现这些特征,需要理念更新、制度建设、标准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评价引领等全方位的改变。

  【关键词】学分银行;教学运行;改革;特征;策略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制度———学分银行的构建涉及到国家、学校、个人等方方面面,涉及选课、参与优质课程学习等。纵观全局,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体系运行的核心是有质量的学习成果在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取得有质量的学习成果的关键是教学运行的改革能确保课程学习达到预设的成效。而要保证预设的成效,需要把学分银行运行的一些特征,转化为教学运行的内在规则,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

  一、从学分银行视角梳理教学运行特征

  学分银行起源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旨在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一种“统合的、一体化的、能真正方便学习者开展学习和教育的机会”。[1]学分银行鼓励学习者通过各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形式获取学分,主要功能是模仿银行的职能,实现学分的积累、存储、转换,以帮助学习者更为便利地参与学习并获得资历和学历。学分银行被认为是沟通终身教育体系各类机构的制度建设,能解决中国教育中各类教育分离、各阶段教育割裂的问题。以开放大学为主体的系统(含广播电视大学)纷纷开展了学分银行建设的试点工作。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尝试建立了学习成果框架,并在成果框架中建设了一些认证标准和转换规则,开展了一些如设置终身学习账号等建设工作,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教育教学。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教育系统全方位的支持,体现在教学运行层面,应具有如下特征:

  (一)教学制度: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制度体系

  1学分制学分就是对某种学习计划的学习结果的量的描述,给予一个学习者学分就是承认其在该课程上的学习达到了一个特定水平。[2]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3]按照学分制的内在要求,获取一定量的学分,就应该能得到一定的资历或者学历。保证学分的质量和开发足量的课程,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资历框架的建设,是保证学力的要求;自由选课是学分制实施的内在要求。在学分银行制度体系下,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保证各种类别的学分能被认可为学历教育的学分,才能鼓励学习者通过各类特色教育获取个性化成长,适应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学习成果的自由流动。因此,建立学分制,是学分银行视角下教学运行的基础。2资历框架制资历框架指的是按照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构建一个连续的可被认可的资历阶梯。[4]资历框架制度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协调、整合、可比较的资历系统;形成各层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评价标准,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5]资历框架的价值是对专业和行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做了清晰的界定,并对不同课程的层次、类别进行了清晰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学分的质量。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所需要获取的资历和学历参与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学分银行获得与课程学习层次相当的资历和学历。3学分互认制按照资历框架的运行逻辑,本该是资历框架所认可的学分,理应得到认可。但由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条状分裂、纵向分离”,并且高校严格受控于政府的管理模式,高校之间的合作协同做得远远不够,仅仅依靠资历框架的运行,无法实质性地支持大规模运行学分银行所需要的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通过联盟、协议等形式,从局部入手、从同类性质的学校入手,实现学分互认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机制的实施,是学分银行的现实需要。

  (二)教学过程:支持学习者零碎学习

  1模块化学习“模块”一般理解为“具有确定功能、典型的通用独立单元”。[6]“课程模块化”指的是,按照课程的内在结构,将课程分解为相对独立却能承载特定功能的多个模块,方便学习者按照模块顺序学习,并进行成果认定。学分银行支持“零存整取”的模式,学分银行理念下的学分认证需要按照标准的模块开展,当学习者所学的模块达到一定数量时,学分银行可以给予学分认证或兑换。基于此,中国很多学分银行建设都是按照“认证单元”的方式开展学分银行的认证标准建设。因此,模块化学习与学分银行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一般来说,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认证单元,整个课程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整体,且方便学习者学习。2任务化学习由于学分银行认证只能基于学习结果而展开,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能清晰地反映到学习结果中。这就要求教学运行过程中,重视知识、技能和能力输出的整体性,需要通过教学运行,帮助学习者应对复杂任务的挑战。因此,任务化学习是学分银行在教学运行层面的具体要求,课程教学需要按照学分认证标准和课程知识系统的内在要求,将课程整合成若干模块,再根据模块设计相应的任务承载模块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支持任务化学习。3系列化学习单个任务的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有一定的价值,但学习成果的获得,尤其是资历或者学历的获取,是多个任务的组合。因此,学习者只有获得系列化任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才能参与学分银行的资历和学历的获取中来,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任务,帮助学习者获取整体的学习成果。4层次化教学由于学分银行的基础制度资历框架“框定”的是不同等级学习成果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也就是说同一课程在不同的级别中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是不一致的。举例来说,“大学英语”在高职和在本科有不同级别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把握学习者的层次,实施层级化教学。

  (三)教学评价:支持以成效为本的评价

  1评审制度考试的偶然性在学习成果认证过程中的弊端被无限扩大,建立以评审为主、考试为辅的教学评价体系,支持学习者通过比照课程认证标准的要求,对自身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并准备相应的支撑材料,提供给学分银行中心,由学分银行中心按照第三方标准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评审,结合一定的标准化考核,给予学分认定的结论,是比较科学的。评审的制度确定之后,逐渐向资历和学历拓展,可以有效破解社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以及师带徒教育的成果不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困境。2分散评价在原有的评价体系中,课程学习者必须按照特定的时间参与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者取得课程学分。由于学分银行将人群进行了分散,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和不同教育机构提供的特色课程,参与到不同的教育机构中,因此,教学运行中对评价的集中要求应该转向分散,不仅是地域和参与时间的分散,也可能按照模块化的要求,对不同模块进行评价,通过积累阶段性的分段成果,评定学习者是否获取相应的学分。3成效为本的评价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出于学分银行认证的需求,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完成课程之后学习者表现的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能做什么上面来,[7]可借助学习内容的记录数据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认知变化、技能变化、情感变化和个体行为变化。

  二、学分银行视角下教学运行的策略

  要实现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学运行,不仅是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分银行对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个人学习能力培养上的价值,更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现有教育体系的突破,实现学分银行真正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一)理念更新:教学及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接受学分银行理念

  理念在教学变革中具有支撑作用,学分银行要求教学运行必须在学分银行的理念下开展。学分银行是以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制度体系,更是终身学习理念转向行动的具体体现,支持的是贯彻终生学习的基本信念。从目标来看,学分银行旨在打通终身教育体系中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学习成果的便利流动,为民众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从功能来看,学分银行的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实际上服务学习者,培养学习者参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获取相应的资历;从运行方式来看,学分银行将资历框架和认证标准与社会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学历、资历和社会工作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学分银行的理念的本质是支持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支持区域内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地把握学分银行的理念,并从激励鼓舞、政策制定、机制建设、行动典范塑造、示范、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入手,影响包括校长在内的行政主管和教育教学一线教师,将学分银行的层级化要求、资历等级意识、模块化和任务化处理等一系列要素,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意识,将学分银行的要求从“外生”转化为“内生”,促使整个教师队伍参与学分银行的系统改革。

  (二)制度建设:筑牢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基础

  要按照学分银行要求开展教学,需要有很多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资历框架建设的问题、学分制的实施问题等。教育研究者要围绕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从学分制、资历框架、学分认可与评审机制等方面入手,建设大量的相关制度,方便学习者真正能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开展课程学习,并将课程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能帮助自身获取利益的课程学分。需要指出的是,从学分银行视角来看,最难突破的是制度建设,一方面,固有的级别、地位、思维惯性阻碍了较高层次的院校对层次较低院校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认可;另一方面,在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学习成果流动的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方案,保障学习成果的质量,防止部分“灰色”机构,通过不具备质量的学习成果打乱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降低了整个教育的质量。因此,发挥民众的力量,有目的地引导政府、行业、企业和民众参与到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制度建设中来,发挥他们智慧,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将制度所蕴含的思想通过制度制定的过程向相关者反馈,形成一条具有监督、反馈、调节等功能的“效益”链条,促进整个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三)标准建设:引导教学运行围绕学分银行要求开展

  课程标准是对学科或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给出指导性意见的教学文件,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蓝本”,对课程的建设、实施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在学分银行的框架下,课程标准既是判断课程是否满足不同资历等级的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依据,也是约束教学按照学分银行课程要求运行的有效办法,包括了“方案设计标准、内容标准、教材编制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标准、课程质量保障标准”。[8]通过规划和整合标准的建设,约束教师按照标准实施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和评价,确保进入学分银行体系的课程能满足学分流动的“最低质量”,同时也引导教师能按照成效为本的原则,以模块化、任务化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最终体现学分银行的作用。

  (四)课程建设:实现学分银行教学运行改革的载体

  课程建设是对课程蓝图的勾勒与实践过程,全方位反映教育者的办学思想和育人价值取向。课程建设在教学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运行中,课程建设按照学分银行的标准化要求进行,能够保证与资历框架相对应的课程质量。按照学分银行层次化需求,提供不同教育层次的课程。通过模块化的课程组建方式,实现独立功能的不同任务的组合,实现课程的整体功能,满足学分银行对认证标准建设的要求。要按照学分银行要求顺利推进教学运行的改革,需要在学分银行视角下大量建设课程,通过有组织的协同创新、系统的特色课程建设、有规划的共建共享等方式,寻求更多的资源共享,是课程建设必要的抓手。

  (五)教学实施:融入学分银行的教学需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运行的核心,也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围绕教学改革成功与否、能否改变教学过程以及获得成效为核心评价指标,融入学分银行的需求,在教学上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任务化学习。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开展教学,支持小组、团队协同完成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支持完成项目任务。第二,要坚持个性化学习支持。学分银行的价值是支持个性化学习,支持学习者按照自适应路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比如指导学习者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习者灵活参与学习过程、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即时评价等。第三,注入终身学习理念。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体系所迫切需要的支持体系,在知识上,要为学习者打造框架,方便学习者接受后续系统学习;在能力上,要关注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终身学习,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帮助其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技能上,需要关注基本技能,帮助学习者获取社会执业能力。

  (六)评价引领:发挥指挥棒作用

  在基础教育领域,升学考试“指挥棒”作用突出,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中,评价引领的效用不太突出。在学分银行视角下的教学评价,需要通过知识、技能和能力全方位的融入,重新拾起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首先,评价要重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全方位评价。要按照“成效为本”的原则,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能做什么,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其次,对接标准设计评价内容。标准是按照资历框架的要求设计的,体现该层次资历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目标的要求,通过比较能找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足的地方,提示学习者反思的方向。再次,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数字化时代的知识增进速度和终身学习的现实需求,使传统知识不再受到独尊,隐蔽在知识后面的学习者能动性和主体性受到关注。学分银行回应的就是终身学习时代的制度需求,在评价设计中体现学习者的发展需求,通过评价引导教学围绕学分银行的需求运行。

  【参考文献

  [1]吴南中.基于学分银行的课程建设逻辑与运行体系[J].成人教育,2017(5):55—60.

  [2]王宏方.对欧洲学分制的概述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86—8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02.

  [4]EuropeanParliament(2008).GlossaryRecommendationofthe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ntheEstab玻欤椋螅瑁恚澹睿簦铮妫簦瑁澹牛酰颍铮穑澹幔睿眩酰幔欤椋妫椋悖幔簦椋铮睿螅疲颍幔恚澹鳎铮颍耄妫铮颍蹋椋妫濯玻欤铮睿纾蹋澹幔颍睿椋睿纾郏牛拢OL].[2016玻保豹玻保埃荩

  [5]张伟远,傅璇卿.试论欧盟构建资历和学分跨国互认终身学习体系的运作[J].中国远程教育,2013(7):20—26.

  [6]邢秀芳,朱德全.基于模块化网络的职业技术教育主题式教学设计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88—91.

  [7]章玳.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与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79—84.

  [8]李佳.学分银行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7(11):24—27.

【学分银行驱动的教学改革特征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分析教学改革谈论文06-20

案例驱动的Java编程技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06-27

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的营销探索论文06-26

涵义与特征论文04-27

论文:高效驱动驰骋未来06-2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07-04

商业银行县域理财业务特征及风险分析论文05-14

浅议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06-19

漆画特征论文现代漆画的个性特征探析论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