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厉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美国]马丁·路德
一
面对稿纸,提起笔来,我却迟迟不敢下笔。这不是我没有想好写什么,而是在考虑我应该怎样写。是严格按照论文的一般格式写,还是按我的擅长的方式——随笔式的记录下我的严肃的思考。因为,我觉得自己写的文字并非是普通的文字,更不是用以仅供评委们评选的文章,那一格一格的是生命,是我的平凡又严肃的生命。钱穆先生认为生命有两种:一是身生命,一是心生命。我抒写的正是我的心生命;也许她是那样的平凡,也许她永远只能保持沉默,也许她只能成为评委们不得不读的文字,而后束之高阁,尘封于垃圾的文字堆,但我珍惜她。
这也是我命题为《让语文回家吧》的想法。
是的,我们是该让语文回家了。语文同样有两种生命:身生命和心生命。但是,语文的现状却是只拥有了甚至很强壮的身生命,而心生命早已死亡,或早已被人们遗忘。心灵的夭亡凡胎肉眼常常看不见。单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语文回家的唯一或首要办法,就是让自己拥有健全有健康的生命,即身生命和心生命。身生命是短暂的,而心生命却可能是长久的甚至是永恒的。不是吗?孔子与孟子早就死了,但他们的心生命依然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语文教师的身生命同样是短暂的,但他的心生命却应该是永恒的。他的童心不应该泯灭,他的思考不应该苍老,他的理想不应该功利与庸俗。他应该什么都想看看,什么都想知道;看过之后,知道之后,该说就说,该笑就笑,该哭就哭,该骂就骂,一声声像乡间的蝉鸣,全如天籁。也许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可能让语文回家。
二
每次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我都会怦然心动。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那是一个黑暗的岁月。黑暗的岁月产生畸形的性格,也许是正常的吧。然而鲁迅先生却无比的悲哀。是啊,做惯了奴才的人,一旦有人给他指出一条通往自由的路,他反而不敢走;不但不敢,反而会出卖这自由的指路人,以博取主子的欢心,以便做个“幸福”的奴才。只要是有良心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不悲哀呢?在非洲,在印度,一根钉在地上的小木桩就能够拴住一头大象。因为在大象幼小的时候,他就是这样被拴着的,久而久之,习惯了,也压根没有了挣脱的意识。这正如“跳蚤”实验。跳蚤可谓是生物中善跳的了。可是把他置于一定高度的玻璃杯中,每天给他降低一定高度,这样善跳的跳蚤所跳的高度也会不到一寸。这正如鲁迅笔下”奴才”,奴性十足,驯服惯了,便安心于被束缚,便丧失了个性意识,自由意识,一句话,让人的“人格”面目全非。
早在二十世纪,鲁迅先生在他的《狂人日记》里曾经发出过“救救孩子”的呼唤;这呼唤在中国的上空飘荡了近一个世纪。鲁迅当年之所以要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是因为我们大人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奴性来不断地“吃”着自己的孩子,眼看着正常的孩子被越吃越少,于是鲁迅先生才如此心急如焚的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如今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谁又知这种吃人的恶习又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让我们来读一篇中学生的《新狂人日记》,也许你和我一样会怦然心动,会听到鲁迅先生的呐喊依然在我们耳畔回荡。
新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日前闻其大病一场。近见之,早以康复。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语多荒唐,特录其下。记中之语误,一字不易。
(一)
今晚夜色平和,诗一般的平和。
“你去看课本!看这些管个屁用?它包你考上大学?”父亲说。
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以前的父亲?也许不是了吧,我所记得的父亲全然不是如此的,莫不是我父亲落入某个歹人之手,换了个智能机器来顶替他,来迫害我?
(二)
对的。父亲定然不是先前的父亲了。不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在如此短短的几年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的,就这几年。
那个机器的眼睛阴森森的,好恐怖。
那个机器瞪着那双眼睛把先前父亲为我买的“圣贤书”拿走了。况且,在它的嘴里,把“圣”字去了,该为“闲书”。莫非这机器与我父亲有很大一致,只是在输入程序时,少输了两个字节,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遗失了?
(三)
早上起床,我去洗脸。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人,他面带倦容,头发散乱,特别是他那双眼睛,布满血丝,像是一个饱经风霜而无所获的年已经花甲的老人的眼,它要闭上,好像又由于某种原因不敢闭上或者根本就不能闭上,它在流泪,它在流血。那个镜子里的人是谁?我真的不认识。那个机器走过来说:“快,抓紧时间,你照什么镜子呀你?”我问他镜子里的.人是谁,他用大手摸摸我的额头,勉强无力地笑笑,说:“快,别开玩笑了。”
开玩笑?到底是谁?如果根据光的镜面反射定律,那个人应该就是我。但我敢用我的一切担保,那人不是我。莫非那群歹人把父亲换成机器不算,还把我的大脑移植在了某一个生命体上?
我是谁?
(四)
天色很好,我料定不妙。
放学时,我骑着车,路过小学门口,那帮小孩子都在大门外追着、闹着。
我忽然眼前一闪,我看到了一群朴素的少年面,轻轻松松地笑着,走远。好熟悉,而有一刻之间想不起来。我们一定相识,且非同寻常地相识,好像是离开了许多许多年而有一直没能相见的老朋友。是谁呢?我想了又想,用韦达定理、阿基米德定律、欧姆定律、安培定律推了又推,还是记不起,我失忆了?
(五)
放学了,我特意去小学门口去等,等着见那个老朋友。我又见到了,那个,就是那个!不!这个也是!那一群都是!是谁?
又一次感性与理性的强烈大碰撞,把那些定理们碰得一个个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我感觉到他们呼吸急促。
我知道了,现在我才知道,那些人是我,他们都是我,绝对,我敢对天发誓,他们就是我。准是有人把我的思维用一种什么形式移植到了这个位置,这个肉体上。我的天,我见到了我,却不敢相认,真的不敢。
(六)
今天有一群老师在一起叽叽喳喳。时不时还抬起头来看我,笑着,又去叽叽喳喳。
他们在说我!
说我什么?说我的成绩又一次证明了思维大脑移植的成功?
我走近听听,他们背过脸,声音更小了。
(七)
有点风。
我愈发觉得不对了,有几位同学总是看我。笑着看我。莫非他们也知道了?毕竟是“学”字辈的,掩藏不好,老是发笑?他们是同谋?他们早已经过周密的推理算定盛载我思维的这个生命体必将成为某中制度的牺牲品?
(八)
无风,多云。
我的书自己翻了几页。怎么可能呢?可确实是翻了,难道这书、这课本也被赋予生命?定然是的。人与人相同,倘若读的书相同,做读书的人也不至于这么难了,书有生命,所以,它会欺负你,
(九)
我不看“闲书”了,我在学习时,感到从头凉到脚,我撑不住了。我又照了照镜子,又衰老了许多。我感到窒息,仿佛是被什么东西压着,书又自己动了一下,钟表一下也不走了。时间是不是在这一刻凝固住了?可书又动了一下。不妙,是不是我将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十)
我还活着。钟还走着。机器还骂者。歹人还说笑着。小孩儿还玩者。同学还笑着。时间凝固了?或许有限?
救救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又一次被震惊了。一个只有十多岁的未成年人,当他面对镜子观照自己的时候,他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他可是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和熏陶啊!也许他的感受不能完全怪罪于语文,这样未免太过于沉重了!语文也有不能承受之重。但是,语文毕竟是滋养他灵魂的基础的基础。如果十多年的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出这样的思想和灵魂,是这样的徒有躯壳的人,那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无异于等同于鲁迅先生和这位中学生笔下的“吃人者”了。
回家吧,语文!
回家吧,语文教师!
回家吧,关于语文教育方面的所有工作者们!
因为只有我们回家了,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回家。最关键的是只有我们回家了,才能够真正的让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心生命回家。
三
每次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我都会感慨万千,我都会为韩麦尔先生的精神所感动。他对法语的热爱,他对法语的歌颂,他对法语的领悟,让他不仅仅是一位语文老师。他以及他所热爱的法语,让他自己也让其他人的心生命得到了拯救。
因此,每当讲完这篇课文,我都会写下这样的词语:语言、文化、民族魂,然后我给学生阐释这三个词语的关系和内涵。
然而,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揪着,疼痛难忍:一股莫名的愤懑汹涌于心,难以控制。
语文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十余年的语文学习,可能写不好一张字条;学过数百篇课文,可能听不懂一首歌谣;十年寒窗,呕心沥血的背诵的“字词的音形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参考答案”等,只不过是为了两个小时的中靠或高考。十余年的汗水和心血,十余年的勤奋和煎熬,考上大学,大学老师可能第一天就会告诉你:把你从前所学的用来应付考试的语文知识,全部扔掉。”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六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著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又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三十年过去了,这种现状依然在继续。三十年过去了,语文还落下个“误尽苍生”的罪名。
想想韩麦尔先生,想想小弗郎士,想想语言、文化、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想想我们的现状,我们的心情会怎样呢?
按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观点来说,人格,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不同的人格,造就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打造不同的人格。
人格既然那么重要,那么人格的内涵又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②个人的道德品质;③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辞海》的解释是:①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②在人格主义哲学中,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综合言之,人格,就是人的性格、品格及资格的总和。品格包括气质、道德品质、意志等因素,体现人在一定社会中受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文明程度;资格包括能力、尊严、价值、地位、权利等因素,体现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毫无疑问,作为民族魂,作为文化的载体——语文,在培养人格方面起着多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韩麦尔先生之所以盛赞法语,恐怕也正是这个意义吧。
所以,让语文回家吧。回到家,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使命吧!
后记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提到有一种“山羊”,它能够“率领羊群,悉依它的进止”;我认为:语文也应该成为这高明的“带头羊”。“山羊”在前面走,“胡羊们”(千千万万的学生,连同他们的老师、家长)正如鲁迅先生所描写的那样,“成了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若柔顺有余的颜色,跟定他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鲁迅先生又说:“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往哪里去’?!”在那个年代,鲁迅先生之所以疑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天我们却不应该疑惑。
正如前所述,语文回家,这应该是语文及语文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凯旋。
正如著名学者刘再复所说:“当往昔的田畴碧野重新进入我的心胸,当母亲给我的最简单的瞳仁重新进入我的眼眶,当人间的黑白不在我面前继续颠倒,我便意识到人性的胜利。”
语文回家,也正如这“人性的胜利”,抛弃了假的面具,让我们真正触摸到生命之真和世界之真。
回家吧,语文。
语文,回家吧……
附:参考书目:
1、《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
2、《中国最佳教育随笔》(张文质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人格病态批判》(何宗思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4、《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赵健伟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5、《从批判走向建设》(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6、《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翟启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7、《道德体验论》(刘惊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让语文回家吧-论文】相关文章:
回家吧精选美文03-17
过年了回家吧散文06-30
过年了回家吧诗歌06-29
回家吧!宝岛台湾01-06
小鸟,回家吧作文05-11
回家吧小鸟作文06-28
回家吧,小鸟作文07-16
小鸟,回家吧作文09-25
小鸟回家吧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