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021-06-13 论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一、加大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提高辅助教学的效率

  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是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的有机统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确实是显得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也比较枯燥。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抽象理论内容形象有趣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利于接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使用课件组织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

  多媒体课件使用声、光、电等多种技术,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声音等在多个方面给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有效理解。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的知识简单化、把复杂的知识步骤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把教学步骤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这种手把手的教师模式,可以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可操作性。所以,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把上机操作实现任务化、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除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上机操作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成果。如何组织有效的上机操作训练,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教师组织上机操作不成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的效果。如何组织有效的上机操作呢?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1.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上机任务,明确上机目的

  有目标的教学和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明确的上机目的还能够有效地为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了防止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开小差的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多媒体屏幕明确上机的任务和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2.营造教育教学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操作任务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三、总结

  总之,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我们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篇:数字化基础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必然性

  1.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特征,因此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网络资源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实际案例的关联性得到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基础技能的培训平台,基于该课程对社会各领域的关联性,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相互依存,通过网络渠道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革,从该角度出发,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实In-ternet网络,打造开放式教学环境,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基石。

  新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方向必须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即将高中基础教育的思想意识与大数据发展趋势相接轨,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打造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实用型课堂。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与信息技术教学转型密不可分,虽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涵盖的数据资源相对较少,然而对数字化概念的培养对学生后学大数据思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教学平台上,才能打造出集实用性与多元化、现代化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策略

  1.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化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典型的封闭型和单一化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成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首要任务。如果从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进度的统筹、教学模式的评估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各环节通过网络环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新型一体化教学体系,必将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提供创新型思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现代化元素。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利用等流程,譬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存放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数据库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检索利用。此外,一体化教学平台也包括教学成果的反馈与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通过学校统一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检测,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传统教学的周期。该环节也是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评估阶段,学校在局域网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学校内部教学成果动态公示系统,以便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显然从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学习反馈以及教学模式的反思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一体化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转型提供新趋势。

  2.以局域网为基础打造“空中课堂”模式。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具有多元化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网络技术为背景的多种虚拟模式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趋势。其中“空中课堂”的构建在学校节省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上具有显著成效。“空中课堂”是以学校大数据库为基础,将不同学习资源以电子版课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对于相同内容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教学资源。显然这种新型模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竞争意识。采用局域网络技术构建以学校为框架的校内网路“空中课堂”必将成为信息化社会提升信息处理效率的必然途径。

  三、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对信息资源的加工技能逐渐成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新型“空中课堂”模式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重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学校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为前提,对学校提升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起到关键作用。

  第三篇:虚拟技术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硬件条件落后。学校对硬件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计算机配置低,运行速度慢,机房可供学生使用的机器数量少,部分机器因硬、软件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维护而沦为摆设,导致上课时无法一人拥有一台机器。学生家庭的计算机配置普遍高于学校的。例如,windows7操作系统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学校里计算机大多用的仍是xp系统,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信息技术未列入高考科目,导致学生、老师、家长对信息技术不够重视。学校里开设的课时明显少于实际要求。学生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在高考上,各方极其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信息技术的培养。另外,家庭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难度。课程内容不易选择,教材选取与设计较有难度,已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

  3.师资力量薄弱。

  学校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投入力量较弱。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大部分属于中途转岗,专业性较弱,教师素养不同。而计算机学科知识与技术庞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专业水平较强,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应付,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突发问题特别难以解决,连专业人士都难以解决,种种问题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障碍。

  二、虚拟技术的特点

  1.成本低,降低资源投入。

  虚拟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生成的一个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的视、听、触、嗅等感知能力的环境,使用户在这些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能以简捷、自然的方法与这一由计算机所生成的“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通过虚拟技术完全可以通过软件模拟真实的操作环境,虚拟技术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真实”的硬件环境,摆脱了传统对硬件成本的要求,降低了学校对硬件资源的投入成本。

  2.操作简便,能有效促进学习。

  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大量的实体设备差异性大,操作原理各不相同,学生难于操作。而虚拟技术使一切系统化,操作相似,应用起来相对简单。不会容易出现设备坏掉的问题,所以不必像实体设备那样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资源进行维修护理,可以让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把精力转移到学生教学任务上来,这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优化学校资源设置,促进学生技术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三、虚拟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VPC在操作系统方面的应用。

  利用虚拟机,一台计算机可以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可在虚拟的计算机系统中根据教学需求完成磁盘分区、所需软件的安装及所需网络的配置。虚拟软件安全性高,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摆脱了真实硬件设备的限制,同时提供给了学生学习时更大的学习空间与自由。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放心大胆地操作,不必担心操作失误。这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增加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2.仿真软件的应用。

  虚拟仿真环境不是实际环境,在实际中完成不了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完成,并且功能强大。应用仿真系统进行教学,避免实际操作中物理设备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干扰性,使学生更关注知识点本身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不受硬件设备的限制,减少成本。但并不是所有在实际中实现不了的东西都可以在仿真系统中实现。所以,操作时应注意实际应用与虚拟仿真的联系。可见,虚拟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对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更高要求。

  3.服务器中数据安全管理。

  通过VM安装windowssever2008系统并架设web服务器,将学生建立的个人网站在机房局域网中实现互访。学生在编辑网站的时候,一般在单机中进行测试,在机房的网络环境中,通过IP的方式实现互访,进一步引入DNS以及域名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模拟互联网的工作环境。通过在仿真环境中,了解互联网服务的架设以及具体应用。这样,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的技能,丰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四、结语

  根据上述的介绍,可见虚拟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节省了教育成本,解决了设备落后问题,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给予了学生安全且自由的实践操作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技术的应用必加速高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虚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研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低下。

  虽然我国现在的很多普通高中都设立了信息技术教学,但是实际上,对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甚至学生本身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新教学很难产生兴趣乃至不重视这门课程,导致了信息技术新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地位很地下,使得信息技术的主旨“旨在教育学生来提高他们对生活、学习、以后的工作中无所不在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这门新教学的不关心甚至漠视态度,使得信息技术新教学在我国普通高中中很难发挥其作用。

  2.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力量和实力不够强大。

  新教学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这门新教学上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概念和新教学内容。对于教授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而言,大多数并不能理解和贯彻这一新概念和新内容,这也就造成了信息技术新教学在普通高中的展开有了很大的阻碍。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授这门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他们首先要自己理解和贯彻新教学中的新概念与新教学内容,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要求他们将新教学的理念与内容与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所以,教授信息技术新教学的教师力量和实力不够强大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3.学校规模和能力的欠缺造成有关信息技术设备不齐全。

  虽然我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很多普通高中已经配上电教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室,但是仍然有很多高中学校缺少必要的设备,尤其在我国的云贵、川渝地区有很多高中学校没有相关方面的设备,甚至有的连一台电脑都没有。这些地区经济的落后造成教育的落后,所以对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进行,也是一个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应该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普通高中中的地位低下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工作努力,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大力宣传,让学生、学校以及家长们能够更好的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以此让他们能够重视信息技术,并且能够使得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学习,而不是逼迫性的学习。只有学生、学校以及学生家长重视这门新兴课程,才能推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发展。

  2.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教师在信息技术新教学中占据的地位,所以对于教师的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措施是,一方面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质量的同时,集中对教授信息技术新教学的老师进行先行培训,努力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理念,只有教师理解和贯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才能进一步地教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自己上课方法,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兴趣知识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对这门教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全面的教学评价。只要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某一部分有所进步,教师就一定要认为他的学习是值得肯定的,是成功的。教师要统筹全局,不能孤立了某一学生,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个学生,给予他们关心,在上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通过有趣的话题、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学会合作,鼓励学生团结合作。

  3.对于校资力量强大的学校,要求这些学校能够开通校园网,并形成以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主的校园网主干路线,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的管理教学环境;而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需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寻求社会、政府以及往届校友等的帮助,建设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设备,做到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信息技术和运用基本技术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旨在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这门教学的学科价值,希望可以为以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进而可以推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良好发展,最后希望可以为未来的高中教育奠定更好的基础。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评析

  1.正确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学

  2011年至2014年间,我市对50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有关高中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问卷调查,涉及到的问题都与目前教学改革下高中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种种问题有关,50位老师的回答中,有20%认为授课方式基本可以接受,且对于未来的信息化教学充满信心。40%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目前普遍存在难点困惑,对于今后的信息化教学还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还有40%的老师普遍都传达了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不理解,对于在今后的授课方式中有效结合信息化教育基本都持否定态度。由此可见,目前高中信息化教学要真正做到与常规教学模式相结合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与探索,对于高中信息化教学这种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错误的估计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前景。信息化教学开始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得到了有效确立,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信息化教学的课程操作性与实践性等特点,使其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显得更加复杂多变,往往在教师的教程安排中会因信息化教学本身的难点而导致课程结构出现明显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目前在国内高中教学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短板。但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我们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理性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学,正视其在教学应用中的优缺点,努力的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加有效地信息化教学方式。

  2.正确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

  科学教育出版社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之初,就当下国内教育现状与基本问题的探析中曾有过这么一个案例:杭州某中学在新教材改革中被作为试点进行新教材的学习,分别在该中学开设了五个实验班与十二个平行班,因新教程改革中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安排,所以在每一个班级的教学中都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的辅助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理解,观察试点班级所有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期末成绩,我们会发现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理想。成绩较为优异的实验班在期末成绩上基本没有变动,并没有出现预期中,因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信息化教学而得到学习成绩有效提高的情况。反之学习成绩稍稍落后的平行班中,期末成绩均有提升,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多名在课堂表现活跃的同学成绩都位列前茅,取得的很大的进步。从案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有效被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同学,以及主动了解并且掌握信息化技术对于自己学习成绩重要性的同学,在本次的试点教学中都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信息化技术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其应用于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是贴合实际,并且以自身优势为主,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自身的技术特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作为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本身更需要不断地了解与适应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是未来信息化教学需要考虑的重点,是未来开创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重要因素。

  3.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

  主题式教学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在当下教程改革中,我校将主题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适应,充分利用了主题式教学的优点,并且发挥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阶段性的在本学期的教育情况上取得进步。例如,为响应教程改革中提到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开始在高中各个班级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身因素,作为教育机构。我们在进行自身的加强与改善的同时,很难保障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我将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课堂之后,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因为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想更好的表现自己,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故学习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首先以某一个教学内容为课程讲解主题,辅助以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将本次主题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声形并茂的讲解为学生解开疑惑,对于学生的难点,老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查阅出大量资料,然后依次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一节普通的授课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变成了主动的探索与求知。老师也不再局限与独自的授课方式,更在学生学习成绩上做到了有效的帮助与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所创新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开创主题式信息化技术教学,是有效应用信息教学的新途径。

  4.结束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学,正确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并且将这三种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授课中,互相配合,相互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点带动面,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巧妙地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运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明确所学课程的阶段任务、单元任务以及课时任务,并从理论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点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计算机的预习与学习;教师在明确任务时,应当结合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既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又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这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对课本中“老化的知识点”或“学生无法理解的学习案例”进行优化,运用当前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重视吸取时代的新产物,以保证所讲解的知识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任务驱动法教学重在完成教学任务,但有的学生在面对教学任务时,可能会出现“畏惧、退缩”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做好鼓励与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勇于克服苦难,知难而上的精神。例如,在讲解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使用时,多数学生对数据库了解不多,教师应以教材中的案例为“诱饵”,从实际生活中列举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技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库的真正作用。

  二、巧用比喻,优化学生理解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照中涉及众多专业术语,像网络协议、IP地址、二进制、网址等,由于自身知识少、生活经验缺乏,导致学生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其进行巧妙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计算机中的域名与IP地址时,教师可将其与“名字”“身份证号码”进行比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如同每台计算机也都有自身的代号———域名,但会出现同名的现象,妨碍我们对每位学生的全方位认识,于是便有了唯一能够识别班里学生身份的方式———身份证号码,这就相当于计算机IP地址,由于IP地址相对较为复杂,平时教学时我们便用域名区分计算机。”通过这样的讲述,降低了信息技术专业术语的理解难度,将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优化示范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计算机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操作,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例如,运用文字编辑软件完成文字处理工作、借助电子表格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处理拍摄的视频等,这些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先讲解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操作流程,像如何创建电子表格、录入数据、运用公式进行统计等,然后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自行完成操作,应在学生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师完成教材中的.示范案例后,应提问学生在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操作,如果学生回答有,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重复教材中的操作,以加深学生对具体操作流程的理解。当学生操作完成以后,教师应提问全班同学其操作是否合理,然后改变其中的一些操作要求,让学生进行“口头操作”,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四、总结

  新时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帮手,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此,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中阶段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课程内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操作,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当今高中信息技术教课模式与解决方案

  1.当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什么东西,但是在运用上并没有帮助到高中生的学习,有些教学只是为了回应九年义务教育规则,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的重要作用,现在是处于信息技术发展比较好的社会阶段,推动学生提前对信息技术进行了解运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门课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提高自身素质,在高中阶段初步接触信息技术也有助于学生对技术方面的应用,而现在学校传统的概念教学不但引起了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还阻碍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2.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理念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由一味的传输转换到学生自己学习,然后课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与老师进行课后交流。这种模式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的厌烦心理,使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同时使学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思维,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各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最后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上与老师交流,教师通过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对学生提出评价,这种机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上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对其深入探究,更适合学生学习模式。所以实行翻转课堂理念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1.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自行录制视频,上传到网上,使学生自由学习。(1)在毫无关于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时候设置学习模式的引导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程的学习,教师需要注意列举问题的层次性,这样激发了学生对事物进行探究的积极性;(2)教师对学生布置相关任务的作业,使学生在了解到相关知识后完成学习任务,及时运用所学到的内容解决问题,用任务的形式推动学生不得不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解决办法,获得更多的知识;(3)录制视频将课程关键点与知识讲述给学生,使学生在了解的同时明白信息技术的实际意义,从而对其产生兴趣,并不断深入了解,充实自己的大脑。

  2.组织课上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互相交换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将学习到的知识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讲台上讲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的交换使每个学生拥有了其他人的考虑事情的方式,在此,教师应该从当中了解学生学习考虑的出发点,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有利于对学生日后学习工作的相对应教学,在翻转教学理念中,学生由学习的受体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了从中引导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减少教学中教师讲解时间,一方面使教师的工作更加轻松,另一方面更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后教师进行评价机制,补充缺陷。

  学生自主进行翻转课堂学习后,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了,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所讲所想进行总结,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夸奖,这样使学生增加成就感,更加喜欢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找到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实时查漏补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建立更好的学习模式,实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推动的作用,督促学生进一步对学习知识的过程进行反思与思考,提升学生学习意识,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翻转课堂理念对高中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的颠覆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好习惯,翻转课堂理念是对思维的创新,在原本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下解决了问题而出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模式,这种理念不但引导了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了解,主动学习教师上传资料及视频,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质的变化,减轻了教师教学压力,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同时还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但省去了教师上课教学实践,还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这样教课模式改善了以往教学模式弊端,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第八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探究

  一、利用微课进行情境教学,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Brown、Collin和Duguid提出“情境教学”,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情境教学从教学的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现实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微课可以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由于微课是在课堂教学前拍摄的,我们可以把微课的拍摄环境选择在和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现实情境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加切身的体验。比如,在进行“网络的功能与构造”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按照课本讲授的话,会比较枯燥乏味,于是笔者就选择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录制这节微课,在微课里笔者为学生们仔细讲解了学校的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的构造以及这些设备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数据在这里是如何传输的。由于网络中心是学校总的网络出口,它控制着全校的互联网访问,学生们上网时发送接收的信息都需要通过这里,再加上平时学生们没有机会进入到网络中心参观,所以学生们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高大上的。因此,这节微课就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结合起来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微课实现分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由于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智力水平等是不一样,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一点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高中信息技术需要学习两本教材,其中涉及若干的知识点,尤其是操作技能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了较大的比重,有些操作技能步骤较多,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做了后面操作忘了前面操作的现象,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才能掌握相关的技巧,提升操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从主机组装到网络技术都尝试过,因此学习信息技术非常容易,有些学生平时很少使用电脑,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经常感到战战兢兢,学起来小心翼翼,掌握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出现学得快的同学“吃不饱”、学得慢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同时照顾到班级中的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活动往往开展得很被动。利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微课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的,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学会的、能够学好的内容进行学习,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点难度的不同,分别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例如“数据排序”这个知识点,分为一般排序、自定义排序、高级排序三个不同难度的操作技能。一般排序是基础性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对容易;自定义排序步骤比一般排序步骤增多,难度有所增大;高级排序是难度最大的,需要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才能掌握。对那些初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从最基础的一般排序开始学起;而那些基础较好、早已掌握一般排序的技能的学生,则可以跳过一般排序,从自定义排序开始学习,在掌握了自定义排序后还可以挑战高级排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呈现大爆炸的时代,如果只是依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适应不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当今的教育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把教育的目标转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在进行“IP地址的分类”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笔者做了让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IP地址的分类”这个知识点是《IP地址及其管理》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完本节后需要记住每类地址的范围。教材在这一节里对IP地址的分类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列表:A类地址范围是:1.x.y.z~126.x.y.z,B类地址范围是:128.x.y.z~191.x.y.z,C类地址范围是:192.x.y.z~223.x.y.z,对于每类地址范围是怎么得来的没有做详细解释,如果学生不了解地址范围的由来,要记忆这些地址的范围是比较困难的,即使当时记住了,时间久了也很容易遗忘。因此,笔者在进行这一节教学的时候,制作了“IP地址的分类”的微课,详细讲解了每一类IP地址中最小的地址和最大的地址的二进制编码的由来以及如何将二进制编码转换成十进制数,最终得到十进制的IP地址范围,同时还为学生准备了本节的任务单、相关资源、关联课程等资料。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把学习目标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节奏,自定进度完成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对视频进行播放、暂停、倒退、快进和重播等操作,直到把这个知识点完全理解为止。如果课后又遗忘了,也可以随时播放微课进行复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适应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正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现在的微课热潮,我们也需要头脑冷静,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风,避免把微课变成黑板的电子化,必须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第九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核心内容,确立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标准

  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和目标,即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通过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和学习平台,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加强交流与协作,最终营造出高中信息课堂文化氛围。新课改大力推行后,新教材教学内容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教材核心内容由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选修课程数不受限制,但至少选修一门。必选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信息知识的回顾和升华,进而引出更深刻的命题,要求学生对各个阶段的信息课程进行系统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系统的能力。选修课程则给予学生自我选择和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我兴趣和特长自由发展,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找到感兴趣的领域。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比较多元,老教师占据一定比例。相较而言,老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和年轻教师相比,很难迅速转变教学理念,因此,加强教师信息培训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在中学课堂根深蒂固,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破除应试教育的桎梏难度颇大。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教师作为一线施教者,应自觉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努力创设互动式信息课堂。要创设互动式信息课堂,教师应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杜绝单一的教学思维,实现信息技术和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融合,多方位、多层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

  1.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要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应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式多样性。如学生学习图像处理一课时,根据课程要求,首先要了解图片编辑器的模块及功能,其次要学习如何改变图像大小、属性等基本知识,最后进行延伸,学习如何添加图片特效、艺术效果处理等。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将书本知识口述或演示一遍,则难以使学生产生具体印象。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书本知识点通过动画形式模拟出来,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对图像处理产生形象化认识,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通过自我克服,进一步培养坚韧品质和可贵智慧,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如学习“文件管理”时,很多学生表示删除、复制、粘贴、创建文件和文件夹太容易了,没必要继续学习下去了。此时,教师可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们不小心误删了文件,应该怎么恢复和找回呢?”很多学生突然愣住了,紧接着开始查阅资料,和同学交流讨论,利用不同方法尝试。教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做到活学活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具的学科,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都是为参与实践做准备。学生对理论知识烂熟于心,无法完成实践要求,变成“纸上谈兵”,违背信息技术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课后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将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

  4.搭建学生之间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十分浓厚。因此,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也应为学生创造一定的交流学习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及时解惑答疑。通过搭建学生之间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拓展学生思考维度,而且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教师的适时参与则为这个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互动性,利用互动性推进信息技术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另外,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更新会越来越快,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提升自我素质,规避教学盲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信息化人才。

  第十篇:任务驱动法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一)设立真实的任务教学氛围

  能带给学生真实感受的教学情境绝不是老师细致地口述着课本的内容,这种抽象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发被动,真实目标的设定是我们营造真实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任务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进行任务设定,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

  (二)教学情境要尽量生动鲜活

  在进行信息技术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将图像、声音以及文字和语言、符号等组合起来做成演示文稿,展示出信息技术学科独有的特长,将之与融会贯通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充分领会到情景教学氛围的生动活泼,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鼓舞学生自主学习,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由“知之者”转变为“乐之者”。

  二、重视任务设计、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将一个完整的任务层层划分为一个个小任务,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鲜明的计划,将大任务分阶段性完成,不断地向总任务一步一步靠近。任务情境教学充分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出来;使在学生记忆里存储下了知识和信息技术操作运用方法,是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可以清楚明白地描述出老师教授的内容和操作方法是教学的另一阶段理解;掌握是学生可以独立运用自己的所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遇到类似问题也可以克服掉。教学目标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所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备课就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前必做的功课,一个课堂分成若干小节,未了解的知识安排在某个或者几个小节中,学生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感受未知,通过对未了解的知识的探索,联系与它相关的过去的知识去发现联系、发现问题,确定它大体与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相关,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与不同的部分,主动地发现问题,向教师咨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最后完成大任务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小节融会贯通。

  三、按照学生特性,促进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应随机分配,而应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将学生近来的发展情况作为设立任务的参照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谙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现有知识以及业余爱好等,循序渐进地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特长鼓舞学生提升自制力,从而更好地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在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有专家认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般只用了软件的20%的功能,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网页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对网页性能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2)对于不同特征的学生,强调不同的制作要求。发挥其长处,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四、加强协作学习

  学生在这种模式教学下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现实又复杂的教学设计问题,协作学习更加强调互帮互助,以及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情境任务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一般教师会采用“异源分组”的任务分配方法,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更快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利用ppt软件制作,激发小组对课件的探讨和评论,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来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营造出一个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可以充分发挥的情境,而这种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协作学习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负责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制作的表现和显现出问题,主要挑选好的课件和出现问题的课件请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干预学生的制作行为,并且要在恰当的时间考通过合适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对制作课件的步骤进行讨论,使得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知识由了解到理解到掌握逐步深化。指引学生应对复杂的制作过程准确地为自己设定任务对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任务。课堂演示软件主要由导入、讲解主体、总结和练习等组成,教师应按照这些部分各自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任务,减轻学生复杂课件制作任务的负担。

  五、总结

  现在的学校大都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值得大家关注。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应该辩证看待,理智地看待它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立足实际,创新理念,机智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指引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教育是国之大计,人才的培养关乎一个国家命运,借鉴其他学科教学的成功经验,务实求真方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4-02

信息技术的教学论文04-02

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04-02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6-06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论文07-07

信息技术获奖教学论文04-02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4-0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3-29

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论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