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整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当前,农村小学也正在逐步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暴露出的许多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现象一:教师缺乏课程意识
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应只是忠实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生成和开发的过程。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仍是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限于农村小学的实际,即使“教教材”也是“坐而论道”,忽视技术文化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
如《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了一个“信息技术教育”主题单元,但农村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的少而又少,教师仍按部就班空讲。在其他单元中也有多处需要利用上网搜索查询资料信息的环节,教师照样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口,满堂讲,学生如听天书。又如学校组织了一次题为“洋快餐为何这样热”的综合实践活动。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研究了有关洋快餐的资料后,议一议,得出结论,写一份调查报告。由于学生对农村中刚萌生的洋快餐这样一种新生事物趋之若骛,不仅没有得出洋快餐是垃圾食品的共识,反而让许多未吃过洋快餐的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洋快餐好吃,我也要爸爸妈妈带我去吃。从而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反思:
课程资源存在的不平衡使农村小学无力开发条件性课程资源,因此要重视素材性课程资源,特别是要重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些学校虽然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资料也很缺乏,但缺乏的不仅是一些硬件,真正缺乏的是对素材性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的知识与能力。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不唯书,要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有资源意识,充分关注“三农”优势,立足于农村的环境和农村学生的生活来源开发课程资源。农村的大自然美景,农村的劳动,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的风土人情,都可以作为主题活动来开展。比如“麻水特色菜肴研究”、“农村留守子女研究”、“农村红白喜事探究”、“农村打工经济研究”、“农民负担调查”等。
现象二:自主活动放任自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习者的自主选择,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但目前一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自主活动,都是“放鸭子”式的放任自流。
如一位老师在上了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之后,决定由这篇课文生发实践活动的探究主题。教师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解决你心中的哪些疑问?你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你喜欢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教师以为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但由于缺少学情调查,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诸如人类可以移民到其他星球吗?地球上的资源是怎样来的?人类怎样破坏地球?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可嘉,但教师既没有在学生疑问中提炼出有价值和可操作的活动主题,又缺乏具体的指导。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如无头苍蝇,结果是什么收获都没有。
反思:
自主性学习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对话、沟通、合作和共建。教师的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到儿童的生活世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既要重视其动态生成的特点,也不能忽视教案预设的有效性,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以尊重学生选择的原则,通过学生的讨论分享信息,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自始至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但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教师要担任活动的组织者,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活动方案。在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把活动中形成的新问题引向深入,拓宽研究课题。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帮助。
现象三:合作未形成合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会合作。但目前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却是分散作战,未形成合力。
一位教师在上《绿色食品》中安排了一个“绿色食品展览会”的活动。这一环节本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教师在指导时无具体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如何分工合作协调也没有具体安排。结果教室热热闹闹,看似精彩纷呈,实则毫无意义。较好的做法是:首先,师生共同商讨活动规则与要求:第一、每组要给其他组的小朋友讲解自己组找到的绿色食品,而且要统计全班共找了多少种。第二,活动中要比一比哪一组有礼貌,哪一组方法好。其次,各小组商量计划,分配任务,再次交流分配任务方法的优劣。这样在小组合作中有分工,有方法,有任务,有规则,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
反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的指导,要对学生合作的任务分工、资源共享、过程成果的展示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小组合作有规划,有分工,又有协作。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小组合作成了优秀者的表演秀,其他学生变成了陪衬。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所处农村的环境和条件,开发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要探究的主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作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成果展现方式,落实活动的价值。
现象四:探究毫无意义
探究过程,享受探究的乐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但探究活动不应该是毫无意义的为探究而探究,如《花语趣谈》活动是研究破解花语,准确表达情意的。学生却对一些约定俗成的数字语言也产生探究的欲望,非要弄明白为什么一朵表示心中只有你,二朵表示世界只有你和我,三朵表示多喜欢你,结果探究来探究去,越探究越复杂,原本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反思:
如何指导学生很快进入探究角色,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是影响探究性学习的难题。教师首先要提供使这种探究得以发生的情境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结果做出多种假设,教育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要督促和激励学生的实践与探究,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协调关系,创造实践性学习的良好外部环境,了解探究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交流探究成果阶段,要引导学生谈出真切体验,交流探究方法,帮助积累经验。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提高探究热情,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的反思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07-21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论文04-18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0-13
综合实践的论文03-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04-04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03-19
综合实践论文03-19
综合实践课论文04-05
与综合实践有关的论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