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育不仅能传承中华书法艺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培养小学生钢笔书写悟性之浅见
摘要:写字教育不仅能传承中华书法艺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是中高年级学生在写钢笔字时出现各种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钢笔书写的悟性。培养学生钢笔书写的悟性,主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读帖、观察、临摹、归纳与演绎中多思考、多感悟,同时要遵循四个原则,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悟性。
关键词:小学生 钢笔书写 悟性 思维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世瑰宝。中国人书写文字的行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书写过程也是体验和展现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写好汉字。因此,搞好写字教育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还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育人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尽管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依然要重视写字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一、培养小学生钢笔书写悟性的原因
1、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用钢笔字写字,在这几年的钢笔字教学中,我发现一些令人疑惑而头疼的现象。现状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写的钢笔字虽然看起来干净工整,但细究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形态都不规范、不入体。现状二:在写字课上,许多学生都能做到认真书写,把字写得端正美观;但在课外,他们为了追求速度,往往把字写得歪歪扭扭、潦草凌乱。现状三:常有学生找我诉苦:“我的确在认认真真写字,也照着字帖练习,怎么还是写不好字?难道我天生不是块写字的料?”令人奇怪的是,我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曾经参加过校外的书法培训班,但接受过书法培训的学生未必都能把字写好,从未参加过任何书法类辅导的学生,有的却能写一手漂亮、熟练的钢笔字。
我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有学生钢笔书写的态度、兴趣、写字习惯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在钢笔书写的悟性上存在差异。
2、悟性,即人对事物的领悟能力。读书要有悟性,学书法更要讲究悟性。康有为在《康氏论书》中说道:“吾谓书法,亦犹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完慧,让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极也。”悟性强的学生在临帖时很快就能抓住字的特征,在多看、善悟、汲取字体之精华的“心练”中,他们的书艺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达到个性色彩强烈,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的程度。而悟性弱的学生只会一味机械地模仿,不善分析与思辨,照着字帖时,他们或许能把字写得工整,但要是信手写段日常应用内容,他们写出来的字往往失去练习时的模样了。
3、在传统的写字课上,教师只是依照教材,通过示范或讲解,教学生如何把某一个范字写好;甚至干脆直接让学生提笔便写,“照葫芦画样儿”。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套写钢笔字的规则、方法,对学生书写悟性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有些学生能够无师自“悟”,但更多的学生在钢笔书写时却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他们感到茫然无奈,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新课程下的写字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探究与感悟,呼唤着对学生钢笔书写悟性的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钢笔书写悟性的方法及策略
培养学生钢笔书法悟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思维训练。在钢笔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思维训练贯穿始终。正所谓“行成于思,毁于随。”学生无论读帖还是临帖,无论是观赏他人作品还是自己实践创作,都要用心观察,用心学习,用心思索,用心实践。
1、博观群帖,经目著心。——在读帖中感悟。
写字课上,每当教师展示书法名家字帖时,便会引来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呼:“写得真好!”“字苍劲有力,太漂亮了!”的确,欣赏字帖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俯仰生姿,形态万千,在心里上产生对钢笔书法知识性、形象性的认同与兴趣,油然而生强烈的写字欲望。可是学生往往“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帖,指导学生抓住字帖特征,读字的笔法、结体、神采和章法等。除了在课堂上读帖之外,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图书角里多放几本书法名家字帖,在教室墙上贴一些优秀的师生钢笔书法作品,学生目之所及皆是字,在这种润物无声的熏陶中,他们渐渐地对钢笔书法结体、章法、笔法、神采了然于心。
2、心领神会,意在笔先。——在观察中领悟。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说:“先以察,后以拟,察进一分,拟进一分;拟进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也。”可见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不少学生在写字时心浮气躁,往往对范字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致顾此失彼,徒劳无功。教师要引导学生静观默察,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观察范字:先从整体上看看范字总的特点,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解构字的各个部分,明确它的笔画结构、笔法特点;最后再综合观察该字的框架结构比例、部件组合方式甚至神韵。例如教师教写“历”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历”的结构、笔画、运笔过程、每笔在田字格中的分布等方面观察,学生只有全面观察、用心揣摩,对“历”字的形象、写法领会于心,才能在下笔时胸有成竹。
3、反复摹写,百临不厌。——在临摹中体悟。
“摹”即描红,“临”分“对临”和“背临”, 照着字帖的写法进行练习为“对临”,不看帖,试着写出和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称为“背临”。临摹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记忆的一系列思维过程。“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经过细致的观察后,学生已是成“字”在胸,可以开始临摹。
“摹”时要注意掌握范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想好再下笔,忌涂涂改改。描红两三遍后,学生可以开始对临。学生在对临中切忌“动手不动脑,似临实抄”,或者“看一笔写一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动脑,努力把握整个字的神采。学生每临完一个字,都要与范字作比较,从字的形态,短长肥瘦,用笔、结字及神采等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下一次临写时改进。有的学生对着字帖能把字写得像模像样,一旦脱离字帖后,整个字就截然不同,依然是自己原先的写法,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进行“背临”练习,光临不背,容易导致“学”、“用”脱节。学生把一个字反复临摹多遍,基本达到神形兼备的程度后,便要记忆这个字的字形、笔法、神韵等,然后不看帖,独立地把它写出来。背临后的字依然要与原字帖进行比较,比较后再背临,就这样多次临摹,边学边思,努力把帖上的字“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归纳与演绎中点悟。
我发现日常的钢笔书写教学中,教师往往指导学生对临之后就直接结束了教学,忽视了背临及思维上归纳演绎的作用。实质上,从心理角度看,对汉字书写特点的归纳与演绎,最能培养学生的悟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实际应用角度看,学生对临摹过的字往往能写得比较顺手规范,而对那些未曾临摹过的字望而生畏,所以教师要指引学生善于归纳与演绎,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书法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首先,在学生练写了相当一部分字,获得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归纳思考、摸索规律、得出结论,尽量能自己概括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来。例如在书写“禾”旁的教学课例上,学生练写了“利、私、和、科、秒、种”等字之后,教师设疑引思:“禾”作合体字的左偏旁与作为独体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从练写的这些字中就会归纳出一些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禾”字作左右结构字的左偏旁时,其一“捺”要写成“点”,这样写是为了让右边左向的笔画不和它“碰头”、“打架”,从而使字的结构显得更紧凑,更美观。之后,在学生练写了“香、秀、秃、季、秦”等字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归纳出“禾”作上下结构合体字偏旁时,最后的一“捺”应写成长点。
其次,在教学结构相似的字时,可以把这些字放在一起,比较它们在运笔、布局上的异同。如某位教师在教单人旁的写法时,总共让学生写了这样几个字:“仁”——左高右低;“你”——右高左低。“仰”——左中高右低;“修”——左右宽中间窄;“伽”——右短中间长。一个偏旁引出五种结构,达到一举多得、融汇贯通的效果,学生以后再写同类型的字,该怎么运笔、该怎么布局,就自然水到渠成。
第三,教师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归纳、演绎书写规律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其他的思维能力。例如有节内容为“左右结构”的钢笔字教学课例,这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领悟“偏旁让右”这一书写规律。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为什么“氵”中间的点是向外的,归纳出“让右”的结论;然后再出示“忄”“ 犭”让学生分析,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吓”字偏旁在左,整个字呈左小右大之势,掌握这一规律后,教师向学生质疑:有的字左大右小,如“扣”这个字中的“口”应该放在哪里?师生经过讨论、实践后,得出“口”应放在整个字“中下”位置的结论,这个过程又是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钢笔字书写中学会归纳写字规律、能够举一反三领悟类似汉字的写法,使这些规律真正积淀于脑海,并多加练习,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写字一套,做作业又一套的怪现象。
三、培养小学生钢笔书写悟性时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遵循学生自悟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这里的“心授”即学生的悟性,“口传”指的便是教师的教导,两者缺一不可。当学生归纳出某一书写规律时,教师需要适当小结,给予肯定或提出意见。必要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写钢笔字的方法和技巧,如教给学生什么是钢笔书法中的“奇正”、“疏密”、“虚实”、“俯仰”、“向背”、“重心”等,并领会它们的写法。
2、遵循培养书写悟性与培养书写习惯相结合的原则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的习惯,养成整洁的习惯,养成书写时凝神静气的习惯,以及持之以恒练字的习惯。
3、遵循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助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常常练字时是一种书写,课后又是另一种书写,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把这当成练字的机会。
4、遵循把握阶段特点,因材施教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指导与练习。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书写水平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正面的、激励性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书写的兴趣。
因为小学生属于钢笔书写的初学者,教师一般不鼓励学生意临,进行对范字书写的再创造,不过对于那些书写水平尤其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指导,训练他们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形成个人书写风格。到了高年级,有一部分同学在书法上有了一定的悟性,已经能熟练、流利地写一手规范的楷体字,教师可以尝试教这些学生学习书写行楷字体。
小学生学习钢笔书法,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悟性,“得之于心”,方能在书写时“应之于手”,勤学苦练再加持之以恒,熟习精通,方能心手相应,得心应手地用钢笔书写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论文01-20
小学的教学论文03-29
小学教学论文03-2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01-2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03-29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精选10篇)09-15
小学媒体教学论文06-14
小学的音乐教学论文03-29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