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2022-09-14 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1

  【摘 要】价值观是评判是非对错的标准与尺度,大学生价值观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感知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成效。通过对现有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价值观理论基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大学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发展趋势

  价值观是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人们的社会认知、是非判断、行为取向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其价值观走向不仅影响个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取向,并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走向的产生重要的导向。学术界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

  (一)价值观的涵义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价值观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学科和领域具有不同的定义:

  哲学领域,谢勒认为价值是一种客体,与主体无关。斯宾诺莎把价值理解为主体的追求和欲求。埃伦费斯把价值看成主客体之间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

  心理学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克拉克洪认为价值观的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表现。罗克奇将价值观定义为可以指导行为和态度持久的信念,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现象。施瓦茨强调价值观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和动机功能。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一种辨别是非善恶的具有情感性、判断性的观念系统,是指导行动的依据。

  通过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价值观涵义的界定来看,可以从中归纳出价值观的主要要素:价值观的整体,可能是一种客体或是主体,还可能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价值观的功能是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的情绪表达具有情感性和判断性。由此,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价值的所具有的认识、评价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成果

  目前很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都在价值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研究内容上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婚恋价值观、人际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六个维度进行研究。

  婚恋价值观研究方面:刘丽军通过对湖南省高校部分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现状并提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合理建议。

  人际价值观研究方面:主要是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H。 Fit《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郑日昌编制《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人际价值观、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和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分析得出人际价值观与自我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道德价值观方面:池卫东提出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是提高道德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前提。从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典型特点是积极追求与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而失范行为的成本与利益倒挂、家庭教育的自我中心、大学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成因。

  消费价值观研究方面:胡洁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方式对西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消费价值观的初步调查,把大学生按基本成分的不同划分为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又从消费价值目标纳出了五个维度;从消费价值目标纳出了三个维度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现状进行了分析。这是目前对消费价值观比较完善的研究。

  政治价值观方面:唐昆雄、赵春风对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查同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的实证分析目前学校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增强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

  生命价值观方面:李若衡,杨静主要采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心理投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加以具体分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并归纳了六种较为典型的生命价值观:珍爱生命、积极进取、悲观与困惑、冒险、狭隘和矛盾的生命价值观。这是根据大学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及情绪上的划分,对今后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三)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方法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总结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主要是采取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实证方面主要是以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形式测试,问卷又分为语句问卷和词汇问卷;还有借助国内外专家设计的量表和运用测量工具,利用心理学上的心理投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对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发展趋势

  从价值观的分类研究来看,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每类的研究几乎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有效的论证结论。但我们仍然能从中找出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科的交叉性

  在研究思路和方向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的运用,综合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注重运用多种学科的交叉性进行,力求研究更加深入、具体、科学。

  (二)讲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得出,目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结构大都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状况、影响因素、教育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进行探讨;就研究方法而言,多从事的是定性研究,进行实证调研基础上的定量研究的很少,而为数有限的定量研究在分析上也多停留于简单的数据统计,不能通过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更深的内涵,所以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将定性与定量的方式相结合,从现象的研究挖掘更深的内涵。

  (三)注意研究对象的全方位

  在选取研究对象的时,要注重调查研究的全方位,首先是地域的全方位,不仅要研究东部发达地区、沿海地区,而且要注重考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其次学生的成长阶段的全方位,不仅限于考察同一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选取不同年级和年纪的大学生进行分类考察。学科的全方位,要兼顾文理科、还有工科的学生全方位研究;家庭背景全方位,区分城市学生和农村地区成长的学生进行研究,还可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分类研究。

  (四)开创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综合以上文献,在价值观的研究中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方法,更加可以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创进行。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增加逻辑推理法、观察法、综合统计法、量表和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不断地扩展新的研究方法,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研究的思路更加开阔,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其次,在研究维度上,可以在以前人已有维度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研究维度,例如可以分为学习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社会性别价值观、知识价值观几个维度,然后从地域、院校、学科、年级、城乡差别、男女差别六个类别来进行分类别比较研究。

  再次,在研究视觉上,不仅仅限于国内大学价值观之间状况的简单比较,还可以参考国外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将不同国家当今的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在考虑影响国内大学生价值观因素的问题上和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历史性原因时,尤其是价值观中的金钱观和婚恋观问题时,可以考虑国外的社会思潮对国内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后,在研究操作上,如问卷,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一般还是以开放式问卷为主,在已有的词汇调查法、语句调查法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事件调查法进行研究,可以在问卷上列举一下与价值观相关的社会事件,然后让大学生进行对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行为选择。通过学生的选择,收集资料。通过答案的选择,要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价值观现状,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异,然后找出造成这些问题和差异存在的因素。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2

  论文摘要: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处于正在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些真实性数据和参考性意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社会深刻的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往往是社会职业价值取向的晴雨表,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影响着大学生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去,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认真审视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的问卷,对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每一学校随机抽取400人,共计2000人,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和访问的方法。问卷调查的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98.7%。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为教育者找到合理的对策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时代特征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是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它为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实现就业目标提供重要尺度。”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原因分析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生活关系、人们的生活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社会深刻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找到了良好的机制,也为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觉醒创造了外在的条件和机遇,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比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价交换观念等等;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必然带来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也就是市场经济在给我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同时带来负面影响,那就是人的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市场化。大学生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往往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塑造自己。比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性特点会容易使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必然使一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出现“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产生见利忘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利己主义价值追求,使得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日趋淡薄。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的物化倾向必然会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因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取向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出现与马克思主义要求的价值观不同的偏离。这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对建设和谐社会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严峻挑战。造成这种偏离的因素恰恰又是社会现实的突出矛盾引发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氛围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的深层原因。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中西文化的交流变得广泛而深刻,而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冲突和斗争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显得尤为激烈。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方式熏陶着大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资源;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东西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品格,比如封建迷信腐朽的人生观念,儒家的某些保守观念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得西方文化中本身所固有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会极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大学生虽然处于“象牙塔”里,却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少大学生面对大量的外来信息,来不及思考便接受了具有流行特色的趣味标准和外在引导,进而导致其判断能力的弱化,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独立批判、否定的能力,从而一味地“跟着感觉走”。同时,理想化的职业价值观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大多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实际上是以现实要求为出发点,以个体需要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个人利益作为价值的基本标准,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职业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带有的功利性,使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3.教育的错位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其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在教育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时,大家多用“前途教育”鼓励大学生。当然,这种“前途教育”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这种思想教育的功利性太露骨,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急功近利的教育培养了急功近利的青年川”。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我们长期奉行的是“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是严重忽视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教育,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同时,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单薄的,渠道是较为单一的,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接受的内容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影响,难以抵挡社会多渠道影响的诱惑力。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市场的影响,高校过于看重大学生的就业率,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往往受市场“指挥棒”的影响,过分注重对大学生择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指导,而轻视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再加上社会上不完善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这些都不能不使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受到冲击。

  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90代,是真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只有通过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新内容、新趋向,才能不断摸索出新的更好的对策,才能与时俱进、扎扎实实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其实是民族的重任,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正确认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任务。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3

  1.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更重视自我发展,功利性、价值观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作用研究职业期望值持续增高。发达地区、高收入行业成为热门;而广大的农村与西部地区却少有问津。这些现象都表征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只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条件、个人理想脱离客观现实和主观条件以及追求物质享受害怕艰苦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会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的影响,各高校应该引起重视。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待,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进适应社会竞争,妨碍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动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避免大学生只重视条件好、待遇高的职业,盲目追求个人价值,合理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努力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业与实践能力,实现就业。因此,高校应当更为重视职业价值观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及时发现大学生职业选择上存有的误区,帮助大学生找准职业定位,促进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变角色,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大学生职业指导视角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深造期间是大学生这一群体职业价值观形成并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择业行为、目标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科学地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然成为学校职业指导的重中之重: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正确的职业理想往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不以条件好坏为衡量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重视所选择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下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预期,也可以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从更大的方面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我国现存的人才失衡问题。第二,促进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构建新型就业观。我国就业制度所发生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就业环境激发了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毕竟,大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个人意愿而不是分配制度选择工作岗位,同时,职业竞争的环境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竞争意识与奋斗精神。只有通过竞争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素质才能实现就业,这种新的用人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此,大学生应当更新就业观念,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素质、就业技能,选择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顺利实现就业。第三,促进大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对社会劳动分工协作的特征、具体就业环境、实际工作机制的理性认识,激励大学生培养责任、诚信的协作,促使大学生建立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建立创新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准确定位,把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结合,并激励大学生自我提升职业能力、实际工作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3.新形势下职业指导中需重视的几种职业价值观教育

  各高校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下,应当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更加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3.1职业地位观教育

  职业地位观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是主体判断职业优劣与否的重要标准。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以传统标准来判断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对职业声望和职业前景看待方式过于理想或者单一,不能用辩证科学的眼光看待职业声望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重要标准,造成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集中化,加剧热门地区、热门职业就业竞争压力,并且形成了不健康的职业观念氛围。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所谓的职业地位或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评价也在不断变化,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都能有所建树。

  3.2职业幸福观教育

  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职业的选择也就不同。当前社会生活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幸福是否只能与物质利益划等号也是一个争论不断的社会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个人幸福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社会经验浅的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样一个真理:诚实劳动是物质利益获得的前提条件,幸福也应当是先付出后回报。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一夜暴富情况的确存在,但真正的幸福都是通过诚实劳动来创造的。因此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应当明确劳动奉献在先,个人才能更好发展的实践真理,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必须经历艰苦创业后,才有利益的获得,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3职业责任观教育

  职业的概念本身就与责任、职责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责任感是实现职业理想,成就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与忠诚度,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勤勉尽责,兢兢业业,认真履行职业职责,不断自我学习完善,努力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就业后“骑驴找马”频繁“跳槽”,高不成、低不就,不拼业绩,碌碌无为;如此的工作态度,不仅让各个用人单位不敢启用、培养大学毕业生,同时也让大学生失去了不少就业、提升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职业责任观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勤恳、进取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责任感才能适应当前就业环境,帮助自我不断提升以取得更多发展机会,成为各个行业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论文摘要: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求职择业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职业选择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高职大学生更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难发现许多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其职业价值观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职业院校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正在向素质取向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恢复,在持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将会对人们的就业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影响。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

  1 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一定主体的利益、需要、心理和行为取向的反映,是人们用以衡量事物价值、评判事物好坏并决定对其态度的内心标尺。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以截然相反。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它支配着人的择业心态、行为以及信念和理解;支配着职业人生认知、明白事物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意义以及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设计等,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既表现在人们的择业观上,也表现在人们对具体工作的态度上。作为当代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不仅将深刻地影响着其未来的择业行为及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而且将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2.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切入点,确立科学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种类、工作部门、工作地点和工作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它反映人们的生活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成就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力量。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这就是说社会需要既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又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因此,大学生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为社会和国家的工作中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一旦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会正确地选择职业,并激励自己去克服职业活动中的困难,勇往直前地去实现目标。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趋于短期化、保守化和庸俗化,满足于找到一份安逸、稳定、高薪的工作并以此作为人生奋斗追求的目的。在这种职业理想的支配下,许多大学生不愿吃苦受累、不愿去基层和贫穷落后的地方,过去那种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已不多见。职业理想教育就是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报酬观、职业苦乐观、职业荣辱观。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之具有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兴旺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保持较高的理想境界和清醒头脑。

  2.2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

  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作为一种操守,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行为。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社会成员,不论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一些高职大学生由于在职业心理上存在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工作中可能出现拈轻怕重、偷工减料等不认真、不负责的现象。部分高职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取欺骗用人单位的手段,伪造各种证件和材料。同时,现代社会中,分工越来越细化,对合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高职大学生在增强自我竞争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只有懂得尊重、关心和团结他人,才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的承认。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一种能力的培养和一种品质的培养。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理解能力和职业道德评价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良好的从业品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职业道德迁移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并能随职业实践而有所领悟,进而满足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2.3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确立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且能综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就是要一方面帮助高职大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意识,另一方面帮助高职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找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支点,使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健康地完成学业,充满自信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就业竞争。这要求每位高职大学生要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高职大学生应该围绕职业规划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前途命运,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其次,以职业规划为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规划可以使大学生围绕自己职业目标的实现,依照职业目标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促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前,许多高职大学生不能明确我“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和“为什么干”等问题。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地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增强职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4以就业指导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择业、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和社会求职者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

  实施就业指导教育,必须对其内容和任务有明确认识。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而且还包括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和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计划等方面。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现阶段就业制度和政策,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掌握求职技巧。

  当前,部分面临就业选择的毕业生,思想准备不足,有惶恐感,在供需见面时比较拘谨,甚至手足无措,有的因此而错失良机。还有一些毕业生不清楚各项相关的政策规定,不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更不知道应该如何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就业指导工作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其形式要多样化,如采取团体咨询以及体验式游戏等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施加影响,有利于促使高职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的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价值观。

  2.5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职业素质

  所谓社会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为社会服务,直接感受社会生活,进行以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教育、劳动技能训练、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教育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当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学生的所知、所感、所闻、所见、所悟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认清社会的主流,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克服思想上、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磨练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实习期间要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了解企业职业道德规范,感悟企业文化,实践中亲身体验该职业的属性、功能及其对于自身需要的满足状况,提高对相应职业的认识。实习单位与带队教师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对职业的薪酬、福利待遇、晋升、人际关系、成功体验、自我实现职业价值观的评价正确与否等方面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认识与实践的基础。

  3 结束语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新的就业形势也给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根据新的就业形势的需要和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多维度、全方位地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5

  摘要:大学生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上, 尤为要重视大学生的恋爱观, 这不但关乎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着社会其他成员的恋爱观的树立。所以, 我们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但传统引导方式太过死板和生硬, 大学生不愿意接受, 为此,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创新性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保险作为当下热点话题, 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通过分析大学生对恋爱保险的解读, 以创新性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保险”; 恋爱观;

  保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的出现是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经济利益,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保险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推出了各种创新型的保险产品。恋爱保险就是创新型保险产品的代表之一。通俗来讲, 恋爱保险即为恋爱提供保险保障的保险, 其不但拥有传统的经济补偿费职能, 在此基础之上还增加了对被保险人婚恋费用的保障。从目前市场上各恋爱保险的购买力来看,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推出的以意外伤害保险为主险, 附加被保险人与投保人在3年以后的10年内结婚则在婚礼现场赠送一万朵玫瑰的恋爱保险购买力比较强, 并且购买者多以当代大学生为主, 由此掀起了大学生讨论和关注的热潮。

  一、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 人们的价值、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多种文化的不断渗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大学校园则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大学校园是一个奔放、自由、信息化的环境, 对于刚刚结束高考从禁止早恋的紧张、压抑环境中走出来的大学生而言, 闲暇宽松自由的大学环境让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尤其对大学生的自由恋爱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并且处于成长转折期的他们渴求得到社会与他人的理解, 因而时常会产生莫名的惆怅和孤独感, 当无法再又为环境中寻求慰藉时, 他们往往会选择通过恋爱得到抚慰。因此, 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恋爱成为每个人向往和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他们, 生理和心理还处在待成熟阶段, 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 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正确的看待恋爱关系, 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工作的关系。而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 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潮流, 影响着其他社会成员未来的发展, 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人群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并且大学生的恋爱观更是一个时代鲜明的印证, 对其他社会成员的恋爱观起到不可估量的整合、引领和示范作用, 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 不但关乎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也关乎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大学生对“恋爱保险”的解读

  恋爱保险自发行以后犹如雨后春笋在社会生活中层出不穷, 至此人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是噱头还是需求, 成为人们争执的关键点。当代大学生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学生小杰说, “在当下的时代, 情侣之间互送礼物已经变成一种绞尽脑汁的事情, 既要有创意还要浪漫, 恋爱保险则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不二选择, 如果这份”恋爱保险“真的保住了, 会很感动, 即便不能实现, 也是一份浪漫的美好的回忆。”小李说, “我们从大学到现在已经恋爱2年了, 感情也很稳定, 投保一个3年期的恋爱保险, 3年后还能有不错的投资收益, 岂不是稳赚不赔, 还充满了新意。”作为即将毕业的王伟同学说, “马上就要踏入社会, 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生活, 未来将走上怎样的工作岗位, 面对怎样的生活, 他们的爱情将何去何从都是未知的, 投保一份这样的保险, 可以向对方表达他们珍惜彼此, 想要保住爱情的信念, 用保单做为恋爱的凭证, 会让彼此更踏实的走下去。”从这些解读中可以看出恋爱中的大学生相信爱情是真实、美好的, 非常憧憬未来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当然也有不少同学给出不同的解读, “当代大学生受速食主义爱情观影响, 对于恋爱并不会付出太多的感情, 一张保单守护不住爱情”, “如果购买恋爱保险的两个人将来不能走到一起, 投保的钱白花了不说, 一旦让后来的恋人知道了, 也会带来尴尬”, “恋爱保险就好像是枷锁, 非要在爱情上加一个期限, 会禁锢对方, 不利于爱情的发展”.通过这些言论可以看出来, 大学生存在爱情价值观不完整, 爱情认识不正确的情况。具体来说存在以下误区:

  1.恋爱出发点盲目, 恋爱态度轻率。曾有调查报告显示, 在调查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把谈恋爱的目的归结为相伴度过大学生活, 把恋爱当成打发业余生活的方法、排解孤独感的渠道。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只是为了追赶当下的潮流, 是一种时髦的表现, 把谈恋爱当成攀比的对象。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取得人生经验, 以防日后在感情上上当受骗。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漫不经心, 只在乎现在不考虑未来, 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慎重地对待爱情, 对双方、对家庭幸福的意义。

  2.无法理性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大学期间能否谈恋爱一直都备受争论, 而争论的关键点在于大学生是否具备处理学业与恋爱关系的能力。从某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他们赞成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 但同时也认为在保证学业成绩的基础上可以追求爱情。可是, 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迷失方向, 热衷爱情, 冷漠周围, 感情占据大部分的大学生活, 厌学、旷课、迟到逐渐成为常态, 最终耽误自己的美好前程。甚至有些同学因为失恋而无法自拔, 整日惶惶不安, 严重影响个人的心理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3.网络虚拟交友, 热衷“速食恋爱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的交友方式不再局限于参加活动或是经人介绍, 形式多样的交友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结交朋友的便利渠道,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可以帮助大学生隐藏自己的缺点, 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很多大学生热衷于网络虚拟交友, 加快了大学生之间的交友速度。很多大学生对待恋爱不再抱有严肃和认真的态度, 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和责任心, 甚至出现了一批怀有不良企图的人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欺骗大学生的感情, 哄骗钱财。

  4.性观念开放, 但性保护意识淡薄。进入21世纪以来, 许多大学生受西方思潮以及网络普及化的影响, 性观念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大多数学生对婚前同居, 婚前性行为持有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 甚至少数同学为了满足玩乐的目的, 借以性自由的口号导致性行为的发生, 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 而且耽误了学习。同时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性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不具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

  三、利用“恋爱保险”的认知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人际关系构建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普遍存在, 无处回避, 也无需回避。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学家所称的“心理断乳”阶段, 在这一阶段自然会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 比如, 好奇, 跟风, 情绪容易冲动, 迷茫, 困惑, 不知所措等。学校和家长需要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但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创新力和吸引力, 以更有效的方式完成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恋爱保险”作为一份迎合大学生心理的保险险种, 引起了大学生的浓厚兴趣, 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恋爱教育, 可以以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围绕“恋爱保险”开展小组讨论。让同学们自己探讨学习关于“恋爱保险”的相关内容, 以此激发同关注热情学们的。

  2.引导同学们阐述对“恋爱保险”的认知, 并解答同学们关于“恋爱保险”的一些疑问。在保证同学们完全理解“恋爱保险”的基础上, 调查同学们对“恋爱保险”购买需求。

  3.开展“大学生是否愿意购买恋爱保险”的主题辩论会。

  4.针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总结, 在次基础上深入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教育, 引起共鸣。

  四、当代大学生恋爱教育方式的创新

  1.利用网络优势, 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当代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来知晓和接收信息,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可以改变传统文字教育方式枯燥、乏味的缺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搜集有关恋爱的相关新闻让同学主观感知事情的发展, 深入体会, 在此过程中进行教育和引导。此外, 还可以开展校园恋爱论坛, 给学生提供爱情探讨和抒发情绪的的平台, 对于学校的模范情侣事迹进行宣传。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高校恋爱现状和问题的调查。虽然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主要来自课堂上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但是如果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掌握, 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至此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感触、更深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内外的活动, 提升学生的交往价值观。

  3.注重恋爱教育的时效性, 体现恋爱教育观的性别差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感情非常敏感、自我意识强, 疏导过程稍微生硬偏颇, 或是疏导不及时都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因而掌握好疏导工作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大学生恋爱动机的不同, 在疏导教育时应因人制宜。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关助性别对恋爱观影响。某项调查显示, 由于大学生的性别不同, 在择偶观念、择偶标准、恋爱动机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 在恋爱观教育中, 不能一概而论, 要体现性别差异, 对男女生的恋爱观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

  4.为学生开展多门增加大学生魅力值的课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审美观, 恋爱价值观。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学、文学、经济学、人体生理学、艺术学等其他学科的选修课程。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爱情美的意识、道德和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审美观, 恋爱价值观。

  6.外围保护, 净化周围环境文化的影响。近年来, 大学生租房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处在热恋期的学生情侣都会趋向于选择租房同居生活, 而他们获取租房信息的来源渠道主要是通过广告宣传。为有效的降低合租现象应从源头控制, 进行外围保护, 净化周围环境文化, 同时我们还应跟上时代发展, 更新大学的服务观念, 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提高学生对宿舍生活的满意度。

  7.可以对学校的模范情侣事迹进行宣传, 或者开展小型高校学生情侣分享会。通过身边真实故事分享, 引起学生的更多共鸣, 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恋爱观。

  参考文献

  [1]谢宛霏、张均斌。“恋爱保险”是噱头还是需求。中国青年报。2017-02-16 (1) .

  [2]史英超。恋爱保险浅析。现代经济信息。2017, 38 (21) .

  [3]王倩倩。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14.

  [4]叶雨婷、窦红飞。大学生租房热:住在宿舍之外。中国青年报。2018-02-26 (9) .

  [5]邵昌玉、胡珍。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与教学究。2017, 27 (5) .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6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的评价,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它的核心内容是职业需要。它通过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意愿、职业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工业大学这两所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在读大学生(主要是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当前大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理想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而院校升本也给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来了一些新变化。对此,高校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专升本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态度:务实与创新

  职业态度是人们对某种社会职业比较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和行为倾向。它是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包括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方法、选择过程、工作取向、独立决策等方面。它主要由人们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部分组成。

  职业认知是人们对职业的性质、意义的探索和理解。我们调查发现,在确定职业的意义、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角度上,14. 5%的大学生考虑的是社会职业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47. 8%的大学生则从社会职业给人们的时空自由程度、个性发展空间、职业本身的创新需求程度出发来考虑。被当前大学生列人前五位的职业是:自由职业者,律师、会计等专门人员,教育工作者,企业主,军人。概括地讲,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主要分为个性型、享受型、稳定型、自我实现型等。其中女大学生偏向于稳定型、享受型的职业;男生则偏向于个性型、自我实现型的职业。

  (二)职业评价:平等与为我

  职业评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好坏、优劣和重要性等方面的一种判断。职业评价能力与其对职业的认知有关。职业评价在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向,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通过职业评价,可以发现不同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声望,看出人们最注重的职业特性,了解人们的职业取向。

  大学生职业评价的这些特点不因学校升本与否而改变。但学校升本后,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的引导、新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职业价值观教育力度的加强,对提升大学生职业评价水平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职业动机:复合性与主体性

  职业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职业选择的“利必多”即内驱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职业评价的影响,但两者不是一回事,职业评价高的职业未必会让人们产生职业动机。职业评价比较外露,职业动机比较内藏,比职业评价复杂。

  (四)职业理想:个性与自致

  在职业理想问题的调查中,学校升本前后变化最大之处是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强度和力度不同。38. 8%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升本后对学生的就业工作重视些,除主动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外,还开展择业观和职业规划教育,宣传就业政策、法规。升本前后,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就业的比例下降了11.7%,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想继续深造,借助学校升本后提供的更大平台,调整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内容、实现时间和方法途径。

  二、专升本院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举措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概括起来,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内部因素主要同大学生白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等有关;外部因素主要同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有关。因而,专升本院校也应从内、外因素两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积极引导大学生职业动机中的优势需要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的优势需要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是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在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下,彰显个性、突出自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仅仅重视个人的发展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求和价值导向是不完全和谐的。因此,专升本院校一方面应保护好大学生目前的优势需要—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宜将大学生职业需要中处于劣势的贡献需要引导为优势需要,推动大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外,针对女大学生,宜进一步加强其自立和尊重需要的引导,多开展女性自尊、自立、自爱、自强、自信等教育。

  (二)强化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导向教育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其人生价值观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人生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应该与社会对人们的人生价值导向一致。人生价值导向是一定社会倡导的具有最高权威性和社会普遍性的人生价值目标,用以指导社会成员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对“善’,的追求。[s]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导向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价值导向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其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6]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说过:“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川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时,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大胆承认个人利益与自我价值的追求,但要防止个人利益至上的片面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能够在职业选择时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三)全方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首先,专升本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理念。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观念是先导,思想决定行动。高校首先应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中树立一切为了培养和谐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一切为了就业率”的纯粹的就业观,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自我实现的人、‘有完善人格的人,从而从根本上完成高校教育的使命。"

  其次,坚持多管齐下,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专升本院校应在学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学科课程建设方面,高校宜针对大学各年级不同的阶段特征及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特点,开设与之相应的职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如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学生的个性、性格、兴趣、专业等因素,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生活计划,让学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动力;二年级开设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认知;三年级结合专业课程开设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具备真才实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增加就业技巧、增强就业信心。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应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纳人德育教育的范畴,积极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广泛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自主创业、勤工助学和爱心回报社会等活动。这既可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又可在大学期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就业技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选拨一批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进人学生工作队伍,定期对这支队伍进行包含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培训,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方向,等等。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 生命教育 红岩联线

  摘要:大学生施暴以及大学生自杀事件彰显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问题。文章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既有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文章特别指出,应当重视红色教育在正确塑造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现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生命价值观,即个体对待生命及其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它包括对生命的认知、情感,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理想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一切智慧、力量和美好感情的唯一载体,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因而,本文尝试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做一些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及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措施,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异化的原因

  有报道与研究表明,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存在缺失、异化等问题。为何当代中国大学生命价值观之缺失、异化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及行为误导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这种对待生死的回避策略使得青少年很难深刻地理解生与死。不当的教育策略还可能传递出有关生死的不正确信息,进而妨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无庸置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各种生命意识的信息都有可能对他们的观念造成影响。淡化生命的教育策略乃至错误的生命观念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文化对生命的不当宣扬。如现在很多影视作品对死亡的理解脱离实际,其对生命的漠视使得青少年很容易看轻死亡,且无法意识到死亡本应具有的含义。其二,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宣扬。当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时,学生容易失去生活和奋斗的目标,对自身生命的价值认识出现盲区,造成自身定位不准,从而引起失望和无助,丧失安全感,不排除产生自杀、他杀等极端现象的可能。

  2.“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影响甚大。生命情感是人们从生命认识出发,遵照内心的生命观念和价值标准,在对现实的生命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生命行为的支持力量。从对那些轻生的学生调查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生命情感大多处于缺失状态。教育是因生命而存在的,生命的成长需要是教育的基本内容。高校无疑是丰富个体生命的最佳课堂,当有人选择自杀这种毫不负责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时,这说明高校教育在生命教育和个体归属感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吐衷肠”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轨迹,这就是一个佐证。这真实地折射出大学生在生命观上的迷茫。在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的知识增长是以忽略了情商教育为代价的,这也最终导致个别学生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感到迷惘、质疑。 总体而言,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同时“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塑造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两大方面对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大学生而言,构成了影响、制约其行为方式的结构,而作为行动者的大学生所采取的各种失范行为(自杀、施暴等)正是受制于该行为结构。因而,“行动者/结构”的分析框架既利于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失范之深层的社会原因,同时也给正确塑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方略:两个宏观视角

  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行为以及“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行为方式的结构性要素。形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就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即通过教育来承担拯救和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之责。无庸置疑,可选方案很多,本部分将从两个宏观视角探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生命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理解生命价值。诚如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人类活动的本质在于维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而作为生命传承的教育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于生命的充盈、完满。有观点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帮助教育对象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完美的生命,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要求就是开展生命教育。因此,有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将生命教育与人生观教育、人生理想较好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科学、正确地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体现生命价值。让大学生了解生命知识、生命现象和规律,用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死亡;让大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培养其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生命哲学,认识人性,在理解生命的必然性、偶然性和不可逆性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通过人性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积极生命情怀。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言:“人用以与死相对抗的东西就是他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性,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的信念。”积极的生命情感能使人振奋、乐观、向上、豁达、宽容、奉献;相反,则会变得沉闷、孤僻、极端、自私、冷漠。开展人性化教育,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改变重才智、轻情商的教育模式。除了要对大学生进行强化生命情怀教育之外,我们还需要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与生命情感。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两个方面的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德],《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朱虹,《浅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生命价值观教育》,《知识经济》,2009年第15期

  [3]郭静林,《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与道德教育》,2006年

  [4]朱虹,《浅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生命价值观教育》,《知识经济》,2009年第15期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8

  0引言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对人的情感、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其唤醒人性和追求真善美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基石,也是对真善美追求得以实现的价值基础,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发挥艺术教育独特的价值优势,对于大学生身心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要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艺术教育道德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较好的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在认识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去感知美,通过对美的认识过程提高精神和道德层级意识的不断升华。

  1.1艺术教育有助于情操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及宣泄情绪的作用。因此,从中可以其对情操培养的肯定作用。他认为“:音乐乐调当中,每个乐调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其中存在特殊的目的,可以此阿勇特殊的乐调来完成。如果要达到教学的目的,就需要采取特殊的乐调来完成,而那些具有净化作用的乐曲就能够产生一种有益的快感”。从中可以看出,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环境中就能产生有益的快感,能够起到净化心理和完善品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育人的目的和要求。

  1.2艺术教育有助于人修养的提高

  在一定意义上审美能力的提升促进道德修养的形成。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比其他教育重要很多,音乐当中的节奏和韵律能够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被这种力量所吸引和融合,如果这种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就可以不断润化我们的心灵,自己的性格也会因此变得高尚起来”。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或者学习当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在生活和自然界当中不断地去发现美的事物,从美的事物当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水平。因此,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有效融合,在艺术实践当中通过其自身的育人方式,把那些抽象化了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需求,促使大学生思想和情感得到不断升华,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体现

  2.1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对核心价值观认知度

  提高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外界事物艺术美的理解和欣赏,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真知。艺术作品通过对那些比较鲜明和生动的形象进行揭示,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它和只对事物的外表进行感知的感性认识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艺术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让其不断感知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对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所以,艺术教育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之后,使其形成一种价值观念体系,从而提高了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水平。在具体的艺术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内心特点,把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通过一定方式运用到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来,通过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真善美观念的价值观体系,从而提高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认知度。

  2.2移情价值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扩宽作用

  艺术价值的移情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是指受教育者的内在情感受到了外界美的熏陶,这种理论在我国古代就有过论述:兴于诗。立于礼和成于乐。这是儒家教育思想对艺术教育移情价值的最早概括,其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审美教育思想,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形式和相关的行为灌输的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借用音乐、诗歌和绘画的形式来展开教学,从而起到陶冶和激发受教育者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的。艺术作品把自然界或者生活当中的一些美的东西展示出来,给人一种视觉和内心的共鸣和享受,使人在不经意之间就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这也是艺术教育陶冶情操的主要体现。例如,我们在欣赏《祖国颂》等优秀的音乐作品时,从作品当中就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倾听的过程中也激发出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把艺术价值中的移情价值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运用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中,并把这种价值观通过一定的美学形式展示出来,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和道德情操,帮助他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知识的学习,从而树立牢固和高尚的核心价值观念。

  3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主要方法

  3.1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除了对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化之外,还要进行多种样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其相协调,因此,高校老师要首先要对教学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并且把艺术教育模式有效的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去。

  3.2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最主要的还是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高校要把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创建情景化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对相关情景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合力。首先,可以对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提高,善于运用新的媒介来表达自身情感,还可以通过网络、QQ、微博等形式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传播出去,让学生通过艺术美的欣赏实现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从而置身在艺术美的环境当中。其次,构建艺术服务平台。艺术服务平台可以以学生社团为主要方式,在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美术展和音乐晚会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形象思维能力。最后,对校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可以通过“送文艺下乡”以艺术为主题服务基层群众,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到艺术馆、音乐厅或者歌剧院等场所来进行考察,不断让学生和艺术家、音乐家、民间艺术大师等进行接触,让大学生能够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在实践当中不断去认识美、发现美和践行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达到实现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4结语

  艺术教育作为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较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价值观念的创新。在艺术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自身实际为支撑,学校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利用各方面的有利资源,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序进行。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9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提出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教学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今社会,广大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使用,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和潜在的投资者。股东使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政府部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潜在的投资者用其评价企业的价值,等等。可以说,现如今,会计信息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对于直接提供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人们所看重,包括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的账”。那么,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的账的会计人员作以下探讨。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般认为,“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形成于人们的实践过程,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的总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源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世界观决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由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体现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是人们正确处理个体、主体以及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其核心内涵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党的十八多次重申其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基本使命,以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正气”成为主流,全国上下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氛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也应当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和具体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简要概括为:“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爱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每个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责任是对每位大学生的要求,创新则是四个中的核心,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的账”,即是践行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人认为应该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

  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及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特强,上岗就能操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现了“爱国、理想、责任、创新”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诚信为本、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体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上能够了解与理解会计职业及行业相关的职业的政策和法津、法规;具备从事会计学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会计和审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审计监督、见证及评价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财务分析、控制及管理的核心应用能力。在素质上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查询资料及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

  3.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爱国、理想、责任、创新”为标准,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的账”为原则,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及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社科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交融,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按照目前大多数教育专家提倡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五个平台进行搭建。课程设置服务于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并满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思想教育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等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等课程、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几乎每门课程都涉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的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能力。为了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从事会计学教学的教师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出于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将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并结合典型案例设计相关的职业操守及核心价值观在线训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教给其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除了在专业教育注重上述内容的教育以外,还要注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教育,每时每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学生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后培养其成为其合格的人才。人格教育事关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生活基本观念的形成,我们一定要重视,同专业教育相比,人格教育的影响有的时候显得更为深远和长远。从事会计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或在其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向学生及时传递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正能量。不仅要教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4.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中,一直把诚信教育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入学教育课程中,着重介绍会计职业规范中的职业道德一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强调会计人员诚信的重要性;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将不诚信行为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毕业教育中将“诚信做人”作为毕业留言送给毕业生。另外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这种形式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的重要载体。志愿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友善,传播了文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和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5.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情景式教学和对优秀学生事迹的宣传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具备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建设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强调责任、诚信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的账作为职业素养的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小芳.财经类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2,(03).

  [2]马文超.会计与会计教育: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3).

  [3]刘勇.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会计,2015,(18).

  [4]万晓文.美国会计教育研究的回顾及启示———兼论我国会计教育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2).

  [5]申姝红(导师:宋东风).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探[J].财会通讯,2009,(03).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10

  【论文摘要】高职大学生人数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他们担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使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进而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多元化生活方式;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人、事、物及行为等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评价及看法,它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体评价标准,是世界观的核心,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它驱使着人的行为,同时又通过人自身的行为取向、态度等反应出来。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起着决定作用。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群体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个体价值观在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但是又随着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需求导向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迅速变化。而作为时代文化的引领者,作为担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重任的接班人,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高职大学生人数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从学生性质上看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高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现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把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动态在校内对300名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现状,探索积极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方式和途径,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职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积极与消极并存

  大学生生活方式不再单纯,告别了过去“三点一线”的模式,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并存。其中,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活充实,有意义有目标”,有25%的学生认为“生活茫然,没有目的,很被动,很消极“,有20%的学生认为“貌似很充实,其实内心矛盾重重”。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

  1.学习方式多元化,而学习态度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但除了学校安排的日常教学和选修课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看电视、看报纸、参加社团、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考证、兼职等实现课余学习。55%的学生对于考试存在“临时抱佛脚”的想法,45%的学生对于老师上课的内容持“完成任务”的态度,65%的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经常借助网络搜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团队作业时滥竽充数,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能自觉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查阅学习资料的学生只占25%,认为使用工具书或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加知识量的学生有92%,但每周能坚持阅读学习的不到20%。对于继续学习,有不少学生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自学考试、远程学习、本校参与合作的专生本课程班和全日制专生本等,少数学生计划出国留学。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一些学生客观条件逐渐优越,自主选择的机会多、面广,但缺乏理性和科学性,拥有资源却不能有效利用,对于网络过分依赖,严重影响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

  2.休闲方式多元化,上网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

  从调查情况看,高职大学生的休闲方式有玩电脑游戏、聊天、听音乐、逛街、看电视、旅游、休息和健身体育活动,而上网位居第一,并且主要集中在“浏览网页”和“看电影”、“玩游戏”上,网络已经成为这些“90后”大学生“最为亲密的伙伴”。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职大学生的休闲状态其实是比较“单调空虚”的,无论是上网、逛街、聊天闲谈等,他们的主要动机主要还是为了消磨时间。 "

  3.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差距增大

  调查结果显示,有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认为“不必要”、“看情况“和“其它”的分别占13.3%、13.3%和6.7%。除了生活费用,高职学生支出项目中娱乐和游玩比重最高,用于购买书籍资料的较少。表示经常透支的学生占13.3%,从不透支的学生占35%,总体还行的学生占40%,偶尔透支的占11.7%。在对“攀比”风的看法上,有31.7%的学生认为追求好的物质生活互相攀比很正常,43.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学生消费观念整体比较理性,大部分学生能“量入为出“,而在消费结构上除了生活必需开支,娱乐游玩是主要支出,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明显,攀比心理较重。

  二、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价值观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多元化生活方式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影响

  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一个人的价值观从出生开始逐步形成。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周围群体宣传的观点与行为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大多是“90后”,一方面很多学生所处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富裕,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还处于经济贫困、要依靠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等完成学业的境况中,差距明显。但是,这些学生又具有共性,他们伴随着网络成长,接受最前沿和西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他们彰显个性,标新立异,对新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喜欢赶潮流求时尚,一些传统的价值观正在逐渐消退。进入大学阶段,他们重视人际交往,喜欢朋辈交流,希望通过交流沟通接受新信息新思想。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识过强,缺乏交往经验和技巧,依赖虚拟的网络世界,再加上生活习惯不同,一些学生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通常感觉到“孤独”。

  生活方式的好坏,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学习、消费、休闲和人际交往等角度去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已促使这个特殊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务实”特点。他们一方面有积极拼搏奋进的理想,善于创新创业,对学习和工作有高效率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们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过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追求较高的物质享受,喜欢横向对比,希望有轻松体面、条件优厚且安定的工作。自信与自卑、进取与焦虑、机遇与挑战、追求与茫然,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始终要面临的考验。

  2.加强价值观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大力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信念;引导学生坚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在教育引导过程中要讲究创新工作方式,体现“以生为本”,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和灵活多样性,避免“教条主义”、“走形式”。比如开展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时,我们可以通过素质拓展的形式把团队协作、艰苦奋斗、体验生活和奉献意识等融入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价值,通过总结使学生学会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引导,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2)丰富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环境。

  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各类文体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动员力,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和阵地。校园文化活动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充满人文气息、优美高雅的校园“硬环境”和积极健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公益服务、文体比赛、网络论坛等“软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勤劳勇敢、节约朴素、团结合作、关心友爱、努力奋斗等“健康”词汇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熏陶,让主流文化活跃在我们广大的青年学生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消费和人际交往方式。

  (3)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面对的社会压力也更大。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使之具有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兴旺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更愿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愿意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自我学习和锻炼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选择,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11

  一、文化生态视角下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高校除了是培养大学生职业技能和教授文化知识的场所以外,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在促进大学生形成全面、直接的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价值观教学机构,很多高校在教学时,不能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甚至一些理论已经和现实脱离,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2)缺乏学习热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大学生交头接耳、不拿课本的情况司空见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价值观不断涌入校园,一些思想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学习等方面,淡化了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3)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力度不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建设了新的校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日益完善。但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一直是薄弱环节,出现了精神文化落空的情况,这对建设和谐校园产生了负面影响。

  (4)轻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只要求大学生学习好职业技能和专业的文化知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学生道德素质缺失。

  (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价值观存在不平衡性和无序性的情况。此外,大学生还处于心理未成熟时期,情感还不够稳定,具有比较明显的两极性和可塑性。情感控制能力弱、心理调节能力差,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很容易被外界的行为和思想影响,从而出现价值认知偏差的情况。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教育效果的方法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激活文化生态位

  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其传播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激活自己的文化生态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核心价值观,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提高自己掌握教学资源、使用新兴媒体的能力,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调整。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文化生态师生关系

  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质是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基本情况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实践交往过程中,更加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一,在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情感和激发学生情感上努力,让学生的情感转变成意志,再由意志转变成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民族精神。其二,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情感上实现沟通和融合。其三,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建立生态型的互动关系,在互动过程中要注重平等和民主。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上,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思考和实践。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找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态位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找出属于学生的文化生态位,从而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在性别、个性、年龄、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学生的生态位也是独立存在的,都有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育文化的生态资源,除了要对各个学生的文化生态位进行明确定位,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文化生态文化位之间差别,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自我成长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坚持互动、开放、民主的生态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自身修养。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相关文章:

纳米科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6-25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05-04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思考的论文05-03

移动营销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6-26

园林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6-23

建材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2-08

情感化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2-04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2-05

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