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的毕业论文

2022-09-17 论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幼师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1

  摘要: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有特殊性。在21世纪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教育,对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关键词:创新思维;自主学习;幼儿教育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在当今社会,传统的成人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倡导“儿童中心”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孩子的教育问题,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不管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必须是快乐的

  教师应该把孩子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快乐的体验放在首要的位置。活动内容再有意义,但如果孩子在活动中没有获得快乐的体验,就不是好活动。快乐的体验能让孩子积极地面对一切,能让孩子对一切活动感兴趣,孩子做得怎么样,学到什么,画得怎样,唱得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快乐的感觉最重要!记得一次手工课上,我让孩子们设计制作自己的小包包,过了一会儿,就有一些孩子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小作品”拿给我看,当他们得到我的赞扬和肯定后,小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微笑;这时,我们班的小熙也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我看她做得不怎么好,就给她指出来,让她回去修改,反复修改了二三次后,孩子显得有些沮丧,不知重复了多少回,小熙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小包包。第二天,小熙的妈妈告诉我,早上孩子哭着嚷着不愿意来幼儿园,说是最讨厌做手工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虽然孩子的小包包做成功了,但是,孩子并没有从中获得一丝的成功快乐和满足,反而让她产生了厌倦手工的情绪,这不就是教育的失败吗?其实,无论教师还是家长,不要刻意要求孩子做得有多么的完美,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参与的过程!

  二、教师、家长、孩子是不可分割的“合作者”

  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结果。孩子既是我们的前身,又是我们的未来,身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走进孩子的生活,去认识孩子生动、多彩的精神世界,把自己投入到孩子那天真无邪的世界中,去引导他们,支持他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全是两个范畴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终身教育,可以是以孩子特性出发的个性教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来说只是成长某个阶段的教育,只能做到一对多的共性教育,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当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把孩子直接推给老人或完全寄希望于老师,就等于放弃了对孩子的终身教育,也可以称之为失职的父母,最后承担后果的也只有我们自己。无论现在孩子是什么状况,作为家长首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教育的奇迹是靠父母的精神引导实现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面对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三、换个角度看问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

  任何一个成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暮年,每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脸上就会露出只有儿童才有的最纯真的微笑。童年是美好的,那迷人的生活,天真的想象,真切的喜怒哀乐,可能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因此,希望我们大人时刻拥有一颗童心,和孩子一块游戏,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并能按孩子的本性实施孩子喜欢的并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那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其次是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了解孩子的近况,在相互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围下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伤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他们可能会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或偏激、叛逆,也可能因此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宣泄自己的情绪。

  四、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我们家长却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从小培养;

  ②从小事抓起;

  ③不能有例外;

  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

  ⑤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目光浅短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一点拔苗助长的成绩,却往往因为这一点得不偿失的利益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丧失了财富,可以说没丧失什么,丧失了健康等于丧失了某种东西,但丧失了教育品德时就一切都丧失了。有句话说得好,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教育是最艰难、最美丽的、基于生命的事业,而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当今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要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生命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去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提高孩子们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努力改变过去那种用教育压迫孩子的状况,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因为未来从这里出发。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2

  摘要: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农村幼儿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学存在的问题,发现与拓展解决这些教学困境的方法,丰富农村幼儿教学内容,激发农村幼儿教学活力,保障农村幼儿教育可以有效、有序进行,进而提升幼儿教育的综合效率与基本质量,促使农村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环境,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育;幼儿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引言:农村地区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的落后与匮乏,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同时虽然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原因与学习成绩原因而造成的生源流失情况依然很严重。因此做好启蒙教育工作,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与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如何高效地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是现代农村幼儿教育成果的关键。

  1、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乡村幼儿园教师资源少:

  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师资源少,且没有更多的教师资源进行更新换代,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一方面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与管理能力弱,无法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科学、系统的幼儿教学指导,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1.2农村幼儿教学教具资源少:

  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学校所保有的教学器具以及教学资源陈旧。一方面是幼儿难以接受到更加现代化、多样化的幼儿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影响了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不健康的教学器具更容易渗透到农村幼儿教学环境中,对幼儿产生严重的影响。

  1.3农村幼儿教育过程容易受到地方文化影响:

  农村地区一般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落后性,使得农村环境尤其是民俗环境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对幼儿的认知习惯与日常行为准则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地方文化意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认知深度也会影响其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与投入度,进行对幼儿教学质量与教学情境产生多方面作用[1]。

  1.4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小班小朋友基本听不懂普通话:

  幼儿本身就需要接受语言表达能力的引导与培训,加之农村地区主要是以方言来进行语言交流与日常对话,其中还夹杂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使得幼儿对普通话的发音与听力具有一定的障碍,一方面影响了幼儿接受更加标准化的语言培训,同时也增强了幼儿教师的教学难度,促使幼儿园需要在语言习惯与语言标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与活动安排。

  2、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2.1强化农村幼儿素质教育理念,做好幼儿教育规划与管理:

  为了做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应该强化农村幼儿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应该提高农村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制定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计划,将农村幼儿教育过程化、系统化、考核化,进而实现农村幼儿教育标准化与科学化,使得农村幼儿教学过程有规划、有方向、有目标。

  2.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优化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

  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培训,优化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提高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地掌握与拓展,还应该提升教师对农村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对幼儿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管理能力。此外还应该做好教师的薪酬制度设计,进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引进一些新的教师资源[2]。

  2.3巧用民族文化习俗与农村社会环境因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组织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巧用当地民族文化习俗与农村社会环境因素,使得幼儿教育与农村环境结合起来,避免幼儿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脱节,影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有效性。同时利用好民族文化习俗可以有效地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障少数民俗文化精神与文化形式可以在幼儿教育中生根发芽,优化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2.4加强对幼儿表达能力地培养,重点做好幼儿普通话的教学培训: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强化对学生普通话基础发音与表达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应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词汇表达与口语发音。主要可以通过营造普通话的教学语言环境与口语表达实践来进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训,提升幼儿语言兴趣与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养成更加标准的语言习惯,实现幼儿教育的标准性与辅导性[3]。结束语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认知能力的关键节点,因此一方面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幼儿教育教学目标、优化幼儿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做好幼儿普通话教育、民族民俗文化教育、日常生活习惯与认知习惯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农村幼儿教学工作,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柳《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未来英才,2016(16)270-270

  [2]谭凤《新时期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

  [3]傅方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致富向导,2015(15)287-287.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

  心理健康;身心疾病;自我调整

  [摘要]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身心疾病、来自社会与家长的压力、人际关系、教师自身的内在心理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等。增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除了社会、幼儿园评价标准的改进外,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学会自我调适。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过去5年中,有关方面在广东、广西、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浙江和上海等地分别进行的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的性格大多热情、开朗、果断、自立,但是在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却要低于一般人群。川以广东省各地的235位年龄为1847岁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性、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常见。某幼儿园曾邀请心理专家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时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26.1%的教师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一个人静静,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晚上睡觉时都想着班里事情,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惊醒了。”“回到家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幼儿教师工作非常繁重、复杂,责任心很重,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家长对幼儿寄托了更多希望,这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工作太琐碎,身心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职业厌恶感,容易产生多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一)身心疾病

  健康是一个整体(wholeness),包含身心双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感”,而应该是“身体、心智和人际关系三者都处于最佳状态”。因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人”(totalperson),心理的不健全会影响身体的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会引起生理的征候或疾病。

  美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扎伊德等人提出“动机一分化”理论,认为人们的行动由内驱力引起,内驱力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个放大作用的就是情绪过程。对幼儿教师来说,在工作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急事件,比如孩子摔伤了、生病了,或者很执拗地哭泣。传统观念认为,如果孩子不听话,出了问题,老师也同样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都会有“犯错误”的感觉。在这种情绪作用下,内驱力所形成的力量作用于老师自身,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躯体的反应,造成心身疾病。幼儿教师中常见的心身疾病有慢性咽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它们大多由焦虑、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引起。

  (二)来自社会与幼儿家长方面的压力

  有研究表明,在家长的高期望值与教师的实际承受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现代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

  同事关系满意度低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易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事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对同事的态度,总是会受到工作评价标准的影响。我国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都较混乱。标准的制订与执行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容易滋生各种人际冲突。幼儿园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了人际交往范围的狭窄,幼儿教师有时心中有郁闷而无处宣泄。

  (四)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

  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是3}6岁左右的孩子,教育上的任何失误,幼儿教师都无法归咎于孩子,“孩子都是好的”,于是就认为自己工作不主动,爱心不够。这种归因包含了对自我的否定,长期如此对身心是有害的。

  幼儿教育的改革,要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如何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在晋升职称、评优等诸多方面,幼儿教师也感受着程度不等的压力。

  (五)经济收入现状

  经济收人也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因素之一。广东经济比较发达,但从教师的经济收人水平来看,他们在社会群体中仍然属于中等略偏下,这与他们所付出的艰苦劳动、承受的巨大压力是不对等的。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产生职业倦怠感。调查显示,在62位25岁以下幼儿教师中(其中月收人只有1位教师达到4000元,5位达到3000元,其余均在2000元左右),有37位不愿意工作到30岁后,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极度付出却收获甚微。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人的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教师行为冲动直接影响幼儿产生不良习惯,咬指甲、眨眼、皱眉、咬衣服等。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形成,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不稳定,就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幼儿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摸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因此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心态。如果教师表现出心烦、冷漠、沮丧、敌意、心不在焉等情绪或训斥、打骂幼儿,就容易使幼儿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好;反之,教师表现出友善、愉快等情绪或积极关注、理解帮助幼儿,幼儿则会自尊、自信、快乐。

  (二)教师情绪影响幼儿情绪发展

  教师情绪不稳定会引发幼儿发脾气、争吵、说谎等社会行为问题。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定、烦躁,幼儿也会受到感染,如幼儿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幼儿也会同样积极。

  (三)教师性格影响幼儿性格形成

  幼儿教师的性格还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性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处世态度等幼儿都会模仿,而且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偏执偏激等,就会造成幼儿性格和情绪问题,使幼儿自卑、胆怯、退缩等。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促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人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合理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二)幼儿教师学会自我调整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外在的环境有时候很难改变,如社会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家长的过高期望,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因此,学会自我调整,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乐观健康地过好每一天,由此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冲淡某些挫折和焦虑。为此,专家提示几个技巧:

  第一,在每天看到的地方贴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我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我有情绪不是我的错,但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二,提高教育技巧,增强控制感。研究发现,具有高控制偏向的教师更多地表现出职业倦怠。幼儿在2~4岁正处于第一反抗期,教师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可以多给孩子几个选择,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的控制感增加,不至于被孩子拒绝就变得十分沮丧,从而减少工作倦怠感的发生机会。

  第三,多参加互动性的学习讨论。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会碰到大致相同的问题,同事之间共同讨论解决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体会,有助于增加亲密感,改善同事关系。

  (三)爱生活,爱工作,爱孩子

  一个对生活充满积极心态的人,即使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都能很快化解和调整;一个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工作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挫折和压力,都仍然会心存感恩,充满希望;一个热爱生活和热爱工作的教师,才能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将对一部分孩子的喜爱,扩大到对所有孩子的博爱,是教师热爱幼儿的感情升华,也是幼教工作必须迈出的一步。

  爱心、耐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因为爱心、耐心可以给孩子知识、经验的习得,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学会感恩,学会有责任感,学会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的力量又是相互的,孩子们的爱心回报更会给教师温暖和鼓励。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也逐渐重视起来,毕竟现在社会人才资源竞争压力巨大,优秀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幼儿教育,幼师行业迅猛发展已然成为当今较为火热的教育竞争之一,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幼儿教育越重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了幼儿教育越来越倾向小学化教育,这其实已经远远偏离了幼儿教育的初衷,这些问题也就赤裸裸摆在每个幼教工作者的面前。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近年来,学生升学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家长、学校、社会越来越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加重了幼儿的学习任务,有些幼儿园的教学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幼儿应该承受的学习和理解范围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很明显已经是为了应付学而学了,生搬硬套和刻意为之不应是幼儿阶级该有的,况且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这会过早地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可怕和学习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学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鼓吹教育竞争从小开始、落后就要挨打等被曲解的认知。这也就导致了幼儿园为了开发幼儿教育这块领域,会向幼儿家长推销一些不实用的教材书籍和一些没必要的精品课堂,甚至孩子还小小年纪就参加各种班。培训机构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昧心地利用家长的趋众心理赚孩子们的钱。而家长们恰恰甘愿为了孩子而毫无保留地消费,盲目跟风,浪费大量钱财同时加重孩子的负担,使孩子过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多么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对于低龄化幼童的教育来说,应当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在无形中教授最基本的做人处事的道理,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幼儿园过早地把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学习,这些难度远远都高于他们现有认知水平。过早地让孩子死死板板、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坐在板凳上,一遍一遍拿起比自己手指还粗的笔来写一些自己不怎么懂的字,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如今许多幼儿戴着大大的眼镜,也是与此有关系的。

  2.早早的思维定式易使幼儿过早产生厌学心理:在幼儿园每天要写大量字、学算术、记口诀,没有太多属于自己自由娱乐的时间空间,而且幼师还以奖励小红花等措施激励孩子背诵,过多地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公式化学习,死记硬背。这对于本该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孩子来说,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慢慢趋于固化的死板的,不懂变通的思维定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产生厌学心理。

  3.打破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扭曲教育规律: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就去学什么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毕竟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个完整系统化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毕竟那些天才学生是很少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跳级读书,所以如果过早地让孩子接受超出年龄阶段的以后才应该学的内容,不仅使孩子难以理解,也会使他们连本阶段该学的内容也不能够认真细致的把握,反而得不偿失,严重违背教育规律。

  三、打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首先,转变家长观念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重复上演,要明白幼儿教育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培养什么神童,而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开发。要看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危害。2.其次,要提高幼教水平。据了解,幼儿教育的老师,幼师大多文化水平不是太高,有的甚至不是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这对于孩子其实是不利的。一个好的老师甚至会影响孩子能力行为的一生。所以,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学历水平的限制,强化对幼儿教师的阶段性培训,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从教师层面上克服小学化倾向,规范幼儿园办园。3.最后,幼儿园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启蒙作用是要在孩子日常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要在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上进行挖掘,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关联之处。做好“幼小衔接”规律的研究,使幼儿园平稳向小学过渡,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作用,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其实,幼儿园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以学习为主,而是以组织学生用游戏为基本载体,劳逸结合,学习和游戏相结合,关注关心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要知道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个别差异性的,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在保持独特性的情况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语

  幼儿园教学应该是一个释放孩子天性的地方,不应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升学压力之中,所以无论国家,学校,老师,家长都应该充分足够重视,只有家校完美融合,共同协作完美配合,才是推进改革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解决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秦秀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2]李大,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6).

  [3]岳丽岫.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刘苏;幼儿教育市场化热点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4期.

  [5]李传赞,孙逾.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浅议[J].新课程(中),2011,(2).

  [6]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5

  摘要: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幼儿期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突出幼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已成为现代幼师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幼师;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队伍抓起。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必须把音乐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幼师(包括中师)中普遍存在着重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鉴于此,笔者认为,幼师专业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的特点。要转变旧的教育理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适应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新型幼儿教师。

  一、重视音乐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研究表明,音乐能使人产生意想、联想、帮助自我实现,唤起人深层意识结构中潜在的东西。音乐能激发人原始本能,也能抑制这种发挥潜课程功能的重要手段”。幼儿I的一个重要阶段,音乐教育对幼儿身一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现状并不令面。忽视甚至轻视幼儿音乐教育的现复一方面,在各式各样音乐兴趣班与众:的背后,更多的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以2盲目的心理和随众心理。

  对于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很多人并不了解,因此,我们必须纠正上述的两种错误现象。让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音乐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知识的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的重要作用,转变原有的陈旧观念,认清新世纪形势下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唱歌、旋律、倾听等音乐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教给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使他们有能力以声音、节奏为手段去表现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感,并能够富有热情、表现力和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幼师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索质,使幼儿能够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她们个个都成为音乐家。

  二、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素养全面的新型幼儿师资,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师音乐教育的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教师应经常通过良好的示范演奏和深入浅出的理解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兴趣浓厚、积极舒畅的心情接受教师指导。

  (二)注重伴奏能力的培养。

  首先对一些幼儿歌曲伴奏曲式、调式、风格、情绪进行分类,并对和声及伴奏音型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编配歌曲伴奏的的规律。其次,让学生多作编配儿歌伴奏的练习及音阶琶音练习,熟悉各种大、小调的音位,以便在以后教学伴奏时灵活运用,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边弹边唱的习惯,做到心、手、口一致,从易到难。通过训练,达到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地弹唱。

  (三)开设欣赏课

  对幼师学生适当开设欣赏课,也是十分必要的。欣赏课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想象、理解、鉴赏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理解作品,以提高对音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分析能力,还要识别音乐作品的年龄适应性,什么样的音乐作品适合何种年龄的幼儿,敏锐地察觉音乐作品内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幼儿的发展。

  (四)让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与实践

  首先,定期举行汇报会。每学期一次大型汇报会,每月一次小型汇报会。通过一些合唱(大合唱或小合唱)、独唱、弹奏、舞蹈等节目,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以汇报会的形式展示出来,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其次,参加区、市等举办的各种文艺汇演、竞赛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密切配合,达到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加强修养教育。提升幼师整体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师德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以往的师德教育片面地把目光集中在师范学校教师身上,对幼师学生的师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把师生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师德教育。首先,幼师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她们不仅应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精通专业学科知识、技能,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6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只有做好幼儿教育,才能使得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本文将从三个方向阐述幼儿教育应当注意的重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培养;情感沟通

  前言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笔者经过多年幼教经验,对此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分析阐述。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地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间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需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结束语

  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师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幼师毕业论文模版02-17

幼师毕业论文范本02-17

幼师中专毕业论文02-17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04-01

幼师专业的毕业论文04-01

关于幼师的优秀毕业论文02-17

幼师毕业论文4篇02-17

关于幼师专业毕业论文04-01

幼师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通用6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