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这里是小编分享的就业指导大学规划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规划论文1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职业成功最有效率的途径。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从而在学生个体和高校两个层面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目标选择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遭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尤其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的引进,在某种程度上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视。可以说,开展系统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实施迫在眉睫。因此,在就业形势颇为严峻的今天,让大学生认识、了解、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早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在西方国家职业指导中的常见方法,于近期被应用到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从大学生角度看,有两种倾向都将导致就业成功率的下降。一种是缺乏自信,“饥不择食”;另一种是“好高骛远”,脱离社会需要。[1]不管承认与否,大学生的第一份职业从广义上讲就是择业的结果,但这种择业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愿,学校的推荐或者社会单方面需求的结果,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可能并不完全相符。而我们提倡的是科学择业,即求职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在入学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主动择业的观念。大学生毕业时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脱离实际,对求职单位和职业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只要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2]这与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的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这种观念。
2.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缩短不断就业的时间。
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能够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处于失业状态的可能。
3.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设计与就业指导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一定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功用。
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择业就业不再那么盲目,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职业,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适合的选择,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在社会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这就使得社会分工有了最大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社会国家的就业情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理解上的误区
1.众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意义尚不明晰。
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通过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中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提高没有设计的占29.2%;有设计的占60.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9.9%。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即使对职业规划有设计,也未免又过于理想化。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还停留在理想层面,目标远大,但缺乏可操作性。[3]
2.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
有些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事情无法预料,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正是因为社会发展飞快,我们才应该未雨绸缪,为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有备而来应万变之势,因为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并坚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将期望值较大的职业发展目标从理想变为现实。
3.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同时对自己职业发展期望值过大。
主要表现为择业过程中就高不就低,只注重“钱”而忽略“前”,只看好东部而鄙弃西部,只想着城市而忘记乡镇,只期待进大企业而不考虑小厂家,这无疑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无比的压力。[4]
4.对学历和能力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区分,误将现在所学的专业等同于职业。
学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表现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和所接收的知识量,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的考察才能见得分晓。而能力牵扯的方面就太多了,不单单只是学习能力,还有诸如社交、运动、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标志。
首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表现得越来越丰富。而大学生的职业意识,高校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不协调,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改进就业指导的方式,运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学习,使大学生明白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制定出有序合理的学习计划,全方面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5]
其次,各高校应引进职业测评的体系,兼顾专业讲师的授课,从而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做好职业测评。职业测评在不同场合也叫人才测评、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职业测评应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其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心理特征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通过职业预测,大学生可以认知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求职择业中经常面临的“我是谁”的问题。让受测者了解自己个性特点以及适合的岗位特质,职业测评能针对大学生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助其扬长避短,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随着就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大学生也应不断提高对职业测评技术的认识,在坚持理解和实践原有的好的就业指导方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职业测评工具,使自己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更科学、更理性。
再次,从高校层面来讲,高校要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是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要突破口。
一要与用人单位强强联手开展职业教育。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外,学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职业导师,为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二要加强与人才市场或第三方职业生涯教育单位合作,建立沟通平台,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三要盘活校友资源。校友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的建议对学校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也有实际意义。此外,校友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总而言之,秉持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态度,充分利用和开发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路子,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前提。[6]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有效的就业指导会让学生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
[2]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3]刘晓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高教论坛,2005.6.
[4]周一届.实行完全学分制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孔垂谦.从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谈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教育与职业,2004,(14).
[6]李志仁.本科教育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思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
就业指导大学规划论文2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严峻,就业的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们不但要树立良好的择业价值观,而且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使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理想可操作化,为进入社会提供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是人们实现自己事业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搞好职业规划和做好职业选择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只有善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自我规划,才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的行动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是:以现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奋斗方向,提供实现的策略,战胜并超越自我;准确评估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方向;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将个人、事业, 家庭有机联系起来。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就业指导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她)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结合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计划。具体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形成积极上进的人生观。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则感到非常迷茫,显得不知所措。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不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样的人生责任。因此,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找出自己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要的差距,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规划采取实际的具体行动。
2.帮助大学生确定人生发展目标,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职业规划是对个人的鞭策。规划给了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随着你把规划一步一步转变为现实,就会有不断的成就感。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不断自我激励,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克服,真正从内在的方面来激励自己的成才欲望和成才行为。
3.为未来的成功就业打好基础。
做好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指导一个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由自己来把握。因而,大学生的生活形态,取决于自己是否有合适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想将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该按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施,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多储备能量,创造机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整个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的贡献和最终退休。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要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掸、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
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与老师、家人、朋友交流讨论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2.生涯机会的评估。
主要是分析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这六个方面。
3.职业选择。
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5.制定行动计划。
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定时检查,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
6.评估与反馈。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不停地评估与反馈,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机会的重新评估、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目标的修正、计划与措施的变更,等等。
三、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利器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人才极少,也没有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门人才的机构。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呼吁应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直至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职业。随着毕业生数量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在努力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一条最佳途径。各高校应正确对待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积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单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简要地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
1.使学生认识自我。
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让学生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可以通过自我思考、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斯特朗一坎贝尔个人兴趣调查问卷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并请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或资深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潜能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与所要达到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的差距,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定位。
2.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
通过三观教育,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从而明确自己要在哪里工作,要做什么工作,要社会什么样的同报。
3.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
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计划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这不仅包括求职面试、简历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而且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内在”的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口才技巧的欠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爱情观、权力观、公德观的错位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生涯意识的觉醒,最终成功地就业。
总之,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想在就业时脱颖而出,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大学生要想建立科学、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有韧性、有耐心,并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这样才能在未来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演奏出自己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张天波.浅析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必要性与重要性[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8.1.
[2]张秋良.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之利器[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徐昶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2.5.
[4]王自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就业指导大学规划论文3
摘要: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择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作用,尤其对处于择业期的大学生来说,能否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环境,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及每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用人单位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整个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热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择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作用,尤其对处于择业期的大学生来说,能否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环境,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及每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1.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源及定义
从历史角度来看,“生涯”的概念还很年轻。在20世纪初以前,职业选择对多数人来说还不是常事。许多人只是自发地从事他们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工业革命创造出多种工作机会的更多新的岗位,社会有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供选择。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生涯理论推崇这样一种观念:生涯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或工作,也是决定人们怎样生活的贯穿一生的过程。当今的职业生涯规划已与过往都不同,社会发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的方式、时间、地点和原因,进而影响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和追求。工作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之,作为社会剧变的产物,生涯规划已成为每个人一生最有挑战的任务。那到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对于“生涯”的定义,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提出,是指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而“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一生的职业工作经历过程,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2.1 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在2004年6-7月在网上调查表明,有近25%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是满意的,但当被问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如是否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时,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时,能够明确并能肯定回答的低于2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表明大学生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清醒的认识,只听过概念,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许多同学还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都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
2.2 大学生没有确定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要符合社会和需要,更要适合自己的特点。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同一时期目标不能太多。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内容和目标都应有其特点。对学业的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具体的目标。大学生应在自我认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目标和阶段的人生目标。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为顺利地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而由于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而且,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能及时转变角色,没有为自己的四年学习和生活作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造成今在就业过程遭受挫折。
3.正确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高校的扩招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现在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大学生是过剩了。事实上我们从数据统计和实际状况来看,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没有过剩。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为21%,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印度也达到了30%左右。在我国7亿多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800万,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人数300万左右(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50万)。就这一数字来看,大学毕业生应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从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的就业率70%来看,大学生就业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当前形势下,就业形势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现象: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这种人力资源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存在脱节,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在数量上、结构上需求矛盾,高校教育改革中政策不稳定、不健全等,但另一方面我们反思大学生就业中的挫折和失败现象后,我们发现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越来越成为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障碍,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这个问题解决“我将来应该干什么”,即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选取职业范围,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学生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4.1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成功认识自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生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生的成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特定的职业中去谋求,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不同的人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选择合适的职业为自己提供一个自我实现的平台,大学生最终必将在社会中找寻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对职业生涯的调整和改进可以促使大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自我实现在需求中能否得到充分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进展状况。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对自身、对职业选择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必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少一点挫折,多一些成功,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自我。
4.2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应当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等。还有研究认为,就业能力还应包括责任感、基本技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和安全习惯、个人特质等,由此可见,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人生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挖掘能力,积累并合理利用这些能力的过程。大学期间正是培养和锻炼能力的关键时期。
就业指导大学规划论文4
摘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特质,以学生适应能力养成和竞争水平提高为目标的,新兴的、规范的、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本科生必修课。课程以“职业发展”为抓手和切入点,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纵观历史,我国现代形式的职业教育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走过40多个春秋,在就业问题上为社会缓解了不少压力。当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职业教育仍然是学历教育的有效有价值的补充,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更是担负着重要使命,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重职业教育对个人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系统的、有持续性的、且动态发展的职业教育将会促进个人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阶段,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一、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大学生的择业
一个人为社会贡献的大小、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发展与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一个人的职业,在相当大的程度决定了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他发展与成才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择业是人生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就会乐此不疲,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工作就不可能安心,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规划
(一)大学三年级是实现就业的关键性阶段
就业指导课程应侧重于引导学生把握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学会筛选与利用就业信息,锻炼与提升自身的求职技巧,从而尽快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一环,在求职过程中,谁搜集的信息越及时、越全面、质量越高,谁的视野就越开阔,求职的主动性、把握性就越强。因此,毕业生在开始求职之旅时,首要环节就是关注就业信息,并且逐步培养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以及运用的能力,为成功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前,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学校主管部门、网络、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各种大众传媒、人才招聘会等。就业信息的整理加工就是对搜集到的就业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归类、过滤,从中筛选出适合自身需求的有用信息,作为求职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前提,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择业决策服务。就业信息的运用就是求职者依据加工整理好的就业信息,做好求职的各项准备。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生要想使自己脱颖而出,除了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求职技巧,这主要指求职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技巧,当然基本的社交礼仪和形象设计也不能忽视。要制作一份优秀的求职简历,就要充分了解、把握应聘单位和职位的基本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另外简历中该涉及哪些信息,不该涉及哪些信息,哪些信息该尽量详细、突出,哪些信息该尽量简略,以及信息的编排次序和文字表述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促进从学习到工作的转变
高等学校要转变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一是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要合理分配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时间,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精简理论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辩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要给予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权,使学生根据自我兴趣和个人发展要求自主选择课程,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稳定性。二是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见习或实习是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理论教学中伴随实践教学,在实习中渗透理论研讨,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到企业单位实习,邀请企业人员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让企业人员积极参与课堂的课程设计,把企业真实的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社会现实进行课程和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其可雇用性。
另一方面,高校要以校园为据点建立大学生与企业的就业联系。美国大学校园一般有春季和秋季两次大型的“招聘会”,大学生与业主见面既有利于企业表达对大学生课程学习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以之作为课外课程提升就业能力。同时,大学校园的职业信息库(如学生网页、雇主网页)既是课程设置,也是就业引导。三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搭建学生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或课程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同时要利用学生社团、创业设计比赛、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要进一步加大人文与科学的融合,扩大跨学科的选修课程比例,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选择职业拓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均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自美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
[2]史瑞龙.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19).
- 相关推荐
【就业指导大学规划论文】相关文章:
就业指导期末论文01-26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03-20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15篇)09-02
就业指导论文学生02-27
交通规划论文12-16
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论文08-21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案例09-30
人生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计划范文08-26
大学就业指导课学习心得04-17
大学就业指导心得体会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