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情绪论文

2022-09-13 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情绪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学情绪论文 篇1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与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焦点。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积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愉悦之情。心理学者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积极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

  1.引言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求的满足相联系、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拓展大学生的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大学生建设持久的个体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心理弹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其应对不利状况和负面情绪的技能。随着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积极情绪与大学生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大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积极地情绪,反之,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人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高兴、兴奋、喜悦、满足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积极情绪与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避免其心理出现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也更加透彻,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大学生的自尊自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全球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积极地心理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压能力,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的校门,面对大学里新鲜的事物和全新的环境,难免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拓展其知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惯性,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降低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与知识记忆过程中的出错几率。

  3.2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负面情绪的消除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大学里要懂得为人处世,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在不断上升,此外,大学的课程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不断聚集,导致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长期被消极情绪所围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烦躁、郁闷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工作和学习,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一种相对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渐提高,当代人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随时面临着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使大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来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展。随着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会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其幸福感也就随之提高。

  4.发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促进作用的途径

  4.1丰富教学模式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设置心理专业课程的形式,要通过丰富的形式诱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教师应该将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密切的结合起来。比如,在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讲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2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心理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突发状况都要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时刻向学生传递积极地情绪;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结论

  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对自我的认知状态有一定差异,很可能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处于矛盾状态也就导致不能合理的对他人、环境有所认识,也就导致人际关系糟糕,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丰富心理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幸福感,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军,王燕菲,禹玉兰.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年5期.

  [2]张晨亮.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个人资源的影响分析.新校园(学习),2013年1期.

  [3]王振宏,王永,王克静,吕薇.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9期.

  心理学情绪论文 篇2

  摘要:进化心理学做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探讨情绪从种族进化的角度在生存中获得的适应价值,表明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对个体起着不同的作用。进化心理学给情绪管理以新的启示:调整认知,消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大自然是我们最原始的母体,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放松身心;从负面情绪寻找工作的突破口。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情绪管理;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它作为个体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备受心理学家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个体必须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个体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情绪失控对个体的伤害就像钉进木板的钉子,即使拔出来依然有个难以弥合的孔。因此情绪管理在改善个体的精神健康和提高企业效益方面有很大潜力。

  1、情绪管理的界定

  丹尼尔戈尔曼最先提出情绪管理,他认为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事件或矛盾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自我掌控或调节,能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及时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状态时,就是有效的情绪管理。②

  不同领域对情绪的研究均以否定消极情绪的作用为基点,认为个体应该回避和抵制消极情绪,从而使个体在认识上形成了排斥消极情绪,认为消极情绪只能破坏生活,而对个体没有任何帮助的片面性立场。根据普拉契克的观点,从种族进化的过程来看,情绪不仅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一种为了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做为有机体的一种全身心心理活动,是有机体为了控制和应付生存环境,为了增强生存能力而出现的。

  2、情绪管理的进化视角

  2.1 什么是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是:进化心理学是纵向研究,因此过去是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关键;理解有机体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为功能分析;有机体的心理机制被假设为是模块性的整体组织;有机体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演化来的一些特定的心理机制;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共同作用导致有机体的行为。

  2.2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的解读

  普拉契克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指出,情绪在发生上处于心理活动前沿,是有机体及时的反应和信号;情绪的变化为个体提供了生理准备;情绪生成的表情外显行为便于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直接构成社会化媒介;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个体对情绪的主观体验。因此普拉契克认为情绪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为生存斗争产生的适应手段,而非被动或偶然生成的心理副产品。

  3、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有机体的一种愉快感受,而消极情绪是有机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不愉快感受。二者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

  3.1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对于个体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如生气、厌恶、愤怒和恐惧等一直被个体所排斥,个体所关注的均是“如何克服消极情绪”。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会产生不利于人体的激素,因此在已往的研究中,消极情绪毫不犹豫地标签为被打击对象。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为消极情绪洗刷了冤屈,进化心理学认为像厌恶、恐惧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个体在抵御外来威胁时产生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是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进化心理学解释,愤怒是个体为了增强生存能力,促使个体快速做出攻击行为而产生的;厌恶是为了使个体利益不受侵害,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驱逐行为而产生的;而恐惧情绪是个体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生存所需,促使个体快速做出逃跑行为而产生的等等。

  因此上述可以看出,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时,其思维都集中在引起其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境中或事件上,使身心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以随时抗争消极情境,从而保护个体的生命在可能随时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获得生存。

  3.2 积极情绪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积极情绪不同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为了解决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个体的生存问题。如快乐、满意、自豪、高兴以及爱等积极情绪,虽然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其意义一致。积极情绪的共同效果是它们都能激发个体思维;增强个体智力、体力、心理调节能力与社会协调能力等使个体获得更多个人资源等等。积极情绪拓展个体的认知、注意和思维等范围,便于个体快速获得信息,合理分析,从而进行更恰当的创造性行为活动。此外积极情绪还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如处于愉悦情境的个体往往其如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拓延能力。

  4 进化心理学对情绪管理的新启示

  本文针对已往研究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提出几点看法:

  (1)调整认知,消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进化心理学认为,消极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是我们祖先在面对威胁时为增强有机体的生存能力而出现的适应行为。因此消极情绪并非总是无用,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消极情绪。如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败感时,换一种思维方式,寻找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少受伤害。

  (2)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情绪管理。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孕育,大自然是我们最原始的母体。法国作家莫罗阿这样形容大自然对人的抚慰:“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森林、崇山、大海之苍茫伟大,最能抚慰平复人的心灵创伤。”

  (3)从负面情绪寻找工作的突破口。进化心理学将职员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解释为个体利益受到侵犯时的适应行为。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情绪管理,保护其既得利益。这样既能减少员工的情绪过激行为,也是寻找工作突破口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朝阳.企业情绪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企业技术开发,2008.4.27(4).

  [2]Walden T A,Smith M 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J].1997(2l):7-22.

  [3]Eisenberg N,Moore B 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J].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1-6.

  [4]许波,车文博.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2004.27(1):2-4.

  [5]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2003.11:96-98.

  [6]杨丽珠,董光恒,金欣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224-228.

  [7]孔凡俊.积极情绪在促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中的作用.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9.11(3).

  心理学情绪论文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就连还未踏上社会尚在学校中的学生也是如此。1996年,全球疾病负担合作研究发现,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升至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第二位,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美国1994年4%的医疗费用于治疗抑郁障碍,高达430亿美元。根据统计表明,中国在校学生的抑郁症比例逐年上升,抑郁症成为在校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学生;情绪;抑郁症

  一、 在校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情绪基础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们的相互影响是情绪基本属性起作用的体现。包括:

  (一) 情绪的适应性和动机品质决定了存在着正性与负性的根本差异

  (二) 情绪的等级结构与情境认知存在着一致性与矛盾

  (三) 情绪的检测功能导致情绪对自身系统的放大或削弱的影响

  (四) 神经系统中枢与边缘自主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情绪的不可控制

  它们之间的每一次活动均可达到协调而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健康,也可以发生分裂而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而影响健康。

  二、 情绪疾病——抑郁症

  (一) 抑郁的概念

  抑郁比任何单一负性情绪的体验更为强烈和持久。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情绪,主要包含着痛苦,并依据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绪。每个人都体验过抑郁,但由于过度压力而情绪低落或绝望,失去兴趣而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可能向异常情绪转化而成为抑郁症。

  (二)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 精神症状

  1.心情、情绪的障碍

  抑郁在情绪层面上的症状,即程度较强的忧郁感等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郁感、悲哀、说不出的不快、空虚、寂寞孤独、无力、绝望、郁闷、不安、焦躁等。

  2.行为、思维受到限制,精神活动能力降低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个人活动受到抑制,整个人处于“停滞状态”,在思维上也会产生障碍,问题的思考找不到突破口,出现“脑筋转不过弯来”“精力不集中”“什么都想不起来,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做不出判断”等现象。

  3.自我概念的变化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在对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自我评价,并进而通过个体行为加以表现。陷入抑郁状态的人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懦弱无能感,失去自信,从而厌恶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常常产生一些认为自己很坏、很肮脏的想法。

  4.思维上的变化

  在抑郁状态下,在个体眼中,所有事情看起来都变得更悲观了,考虑事情总往坏的方面想,整个人都处于绝望的情绪支配下,更有甚者,会出现妄想症状。

  (2) 身体症状

  1.睡眠障碍

  抑郁症必定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就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分为入睡困难、易于惊醒、无法睡安稳、浅睡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惊醒,这常常引起人们心情抑郁,总让人觉得“明天又是一个痛苦不安的一天”,促使人们产生自杀的念头。

  2.疲劳感

  稍微做点事情或活动就感到疲劳,总觉得全身乏力、酸痛、懒散,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生命力和能量即将枯竭似的。

  3.疼痛

  抑郁不仅可以摧垮人的精神,还能够扰乱人体平衡,结果导致植物性神经紊乱,从而使血液输送出现障碍,最终出现头部肌肉和神经痛,头晕目眩,头皮发麻等症状。

  三、 影响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家庭对在校学生的影响

  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只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家庭的影响,这是家庭影响的强制性,而家庭影响还具有无意识性,因此同一家庭的成员的许多特征都具有相似性。

  (1) 父母文化水平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对全国6个中等城市的550个家庭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与子女的心理异常水平成反比例关系,即父母的文化水平越低,子女的异常程度相对较大,有异常行为的子女多发生在父母为高中文化一下水平家庭。

  (2) 问题婚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所有的家庭因素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问题婚姻,主要包括: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和父母冲突。

  (3) 家庭关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三角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会使子女感到幸福和安全,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子女有极大的伤害作用。

  (二) 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制定了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学校的任何变化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1) 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是指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包括外围坏境、地区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结构和布局。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内环境则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师生交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它能影响班级群体的主导气氛,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个性。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更多的积极情绪,会使学生形成很多优秀的个性品质。

  四、 在校学生抑郁症的成因——长期性预防的出发点

  (一) 客观环境因素

  (1) 家庭因素

  有许多研究和临床证据支持抑郁症与儿童时期的家庭状况有关,特别是儿童遭遇父母的自杀。

  (2) 个人认知歪曲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不同之处在于,早期创伤事件使他们具有抑郁产生的易感性,通过替代性强化和自身标签作用,他们发展了一些歪曲性思维模式为标志的认知类型。

  (3) 生活事件的作用

  生活学习中凡是能造成强大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等事件都可能成为导致抑郁的因素。

  (二) 身体因素

  (1) 生物因素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可以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在性别上,女性抑郁症比例要高于男性。

  (2) 生化因素

  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抑郁的产生。

  由此可见,引起抑郁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在校学生,他们自身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外界的刺激更容易使他们的情绪产生异常。因此,预防在校学生抑郁症的产生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王卫红 主编 《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 重庆出版社 出版 2006.11

  [2]张楚廷 母庚才 主编 《学校心理卫生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出版 1998.08

  [3]孟昭兰 主编 《情绪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 2005.03

  心理学情绪论文 篇4

  摘要: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通过探究一般人情绪对其个人及工作的影响,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提出一般人情绪管理的对策,以期帮助一般人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与调试能力。

  关键词:一般人;情绪管理;调适

  一、一般人情绪对其个人及工作的影响

  一般人的情绪对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与政府管理工作的效能,其影响作用表现如下:

  (一)情绪对一般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及情绪调节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情绪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心态平静舒畅、身体机能协调。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引起心身疾患,尤其是长期的紧张焦虑会导致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偏头痛等严重的生理疾病,以及焦虑症、情感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因此,一般人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略、促进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二)情绪对一般人具有激励调控作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地说,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在同样的工作中,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一般人提高工作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一个一般人如对社会公共事务及政府内部事物的管理抱有满腔热情,就能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做好本职工作,从而提升政府的绩效;消极的情绪则起干扰作用,当一般人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有时会不冷静的思考,容易做出不成熟的事。很多资料证明,一般人的情绪不同。作出决策的效果是不同的。

  (三)情绪对一般人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情绪在人际关系中起着信号、表达和感染作用,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亲疏与稳定。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控,对他人情绪的觉察和把握,有助于一般人处理好人际交往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表现如下:

  1、交流沟通作用。情绪的人际交流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包括手势表情)和语调表情来实现的,这些表情动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互了解、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

  2、感染传递作用,一般人的情绪会对同事及领导的情绪产生影响,感染传递给同事与领导,引起他们情绪的相应反应。

  二、一般人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公共组织是人才荟萃之地,身处这个特定环境之中的一般人,由于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比其他行业的同岗位者更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情绪不稳定,有时气愤、消沉、冷漠,有时自负、自卑,有时烦恼、忧愁、多疑、忌妒等。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客观环境的作用与个体自身方面的影响。

  (一)客观环境因素。

  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是工作的单调性、重复性以及超负荷性等。我国相当一部分一般人由于工作本身缺乏挑战性、变异性、自主性与有意义,再加上工作过于重复,而且超负荷加班等。而无法在工作中肯定自我,形成挫折感或厌烦感,最后发生情绪退缩以及生理异常症状等现象;二是工作竞争上的压力。随着一般人改革的深入,竞争上岗、选任制和聘任制、问责制等措施的实施加大了一般人的竞争,并对一般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一般人队伍呈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位越少,不少一般人都担心自己的前途,这种晋升的压力使一般人长期处于焦虑中。三是国家一般人相对其他行业来讲,综合素质比较高,其心理活动也要比一般人员更加丰富和复杂。特别是处于领导职务的一般人,对自己的要求要比一般人更高,同时也受到社会更高的期望,而他们又往往难以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负性情绪难以排解。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消极情绪及行为紊乱等。

  2、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中国人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这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使得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工作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一点在政府部门中尤为突出。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和应酬,尤其在部门利益分配、分工合作、职位升迁阶段,为了让利益天平倾向自己,很多一般人不得不掩藏真实的自我,戴上职业的面具,甚至形成恶性人际关系等,这种人际重负使得一般人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心理恐慌状态,负面情绪也难以排解。

  3、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是一般人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受我国几千年封建官场等级观念的制约,国家一般人队伍中思想感情的正常沟通与交流相对缺少。中国自古以来“以忍为善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形成了中国人自我封闭的性格。同时“面子问题”使得同一单位或部门的同事,也多是采取“远交近闭”的策略。这种传统的官场文化严重制约了一般人队伍中思想感情的正常沟通与交流。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一般人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另一方面,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官本位”的价值取向,使一般人把行政级别看作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以追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行政权力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但是一旦看到自己昔日的同学、小时的玩伴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发了财,或有较大的影响力,一部分一般人就会出现社会认知的偏差和心理天平的倾斜,从而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情绪。

  (二)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是生理状况与心理因素,一般人工作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对一般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一般人的生理和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若不加以调整。就会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甚至引起疾病。个体的生理状况会对一般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情绪的发生离不开生理反应,身体某一器官的损伤或机能障碍,会间接或直接地引起相应的情绪波动。当一般人生病或体力不佳时,会烦躁疲倦、情绪低落。但是,各级组织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了一般人的心理保健,一般人自身也缺乏相应自我认识、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缺乏积极的寻求帮助的内在渴求,也常常把心情不好、情绪不高、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不健康混淆不清,所以就干脆听之任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一般人情绪管理的对策

  解决一般人负面心理情绪问题,需要一般人个体、社会以及组织多管齐下,在当前条件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提高一般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般人减压的关键还在于自我的心理调适。而且,导致负面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个人对外在环境的信息判断和主观评价,因而一般人更应该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重视个人心理资本的管理及心理休闲,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进行自我减压。要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关系,保持开放心态,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增强自我效能感、心理免疫力,掌握自我减压和心理调节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面对困难和逆境,要着眼未来,关注全局,以积极的情绪体验生活乐趣和化解矛盾冲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求助心理专家调适。及时有效地求助心理专家,有助于及时摆脱某种负面情绪的“网结”,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二)形成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风格。政府管理必须努力使工作安排的性质与个人能力的发挥相一致,把德才兼备的人用在适合和关键的位置上,实现人岗匹配,促进行政效能最优化。要建立一般人岗位职务说明制度,形成不同岗位和级别的一般人心理素质要求的指标体系。通过规范的心理素质考核,及时发现一般人队伍中已经(或潜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员,及时安排其休息或进行心理援助,防止因过度疲劳和压力所致的工作厌烦情绪;要重视一般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善于引导下属一般人发泄情绪,使其心理压力获得缓冲,感受到人性化的组织领导方式,从而产生心理安全感。)

  (三)重视一般人的情绪教育和人际交往训练。在一般人培训中,各级党校、行政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讲座》以及《管理心理学》等讲座,将心理科学运用到行政工作的全过程。有条件的机关可以设置一般人心理健康辅导机构或心理健康辅导员,加强一般人心理健康教育。为一般人提供心理支持;同时,要对一般人的情绪加以科学引导,教育一般人不仅要认识自己的`情绪,还要能识别他人的情绪,帮助他们训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参与技巧、激励技巧、表扬技巧和批评技巧,并通过行政管理过程中一般人之间情绪的交流、传统和互动,创造一个精神愉快、关系和谐、宽松平等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四)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健康的机关文化。环境会通过各种感觉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色彩、灯光、声音与工作环境的布置都会影响情绪。政府等公共部门应通过美化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增进一般人对工作热爱的情感,使他们身心愉快地从事工作。与此同时,适当健康的业余爱好能够起到放松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增强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因此,政府等公共部门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要经常组织一般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充电”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娱体育活动,令其生活更加充实,以积极的方式增强体质,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负面情绪或实时宣泄不良情绪。

  (五)建立民主、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政府和组织在解决一般人群体面临的心理情绪问题上任重道远,其根本是要建立民主、公正、公平的制度环境,评价标准应以业绩、能力为准,责、权、利对等,以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首先,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克服“一刀切”的简单作法,必须对全体一般人一视同仁,不能允许有人借助权力因素,或私人感情搞特殊化。否则,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影响团结,导致一般人心理困境产生。其次,完善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制度。一般人的选拔任用要全面实施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选择制度。再次,营造公正公平的民主环境,不断推进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坚持实行公务公开,增强决策的透明度,使一般人拥有充分的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调动一般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心理学情绪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研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挫折承受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发生了改变,社会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问题越来越关注。积极情绪和心理弹性作为心理健康重要的保护形式之一,具备抗压和减压的作用。研究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生活、学习以及日后工作中的逆境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防治个人悲剧或社会悲剧发生。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反弹和挫折承受能力进行逐个分析和研究,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作为辅导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开展科学的高校心理教育课程,便于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反弹和挫折承受力三者关系的研究还在发展阶段,有待完善。

  一、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一)积极情绪的含义

  积极情绪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具有正效价的正性、积极的情绪,通俗的说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变化或心情,用罗素的理念来说“积极的情绪就是微笑时产生的美好感觉”。积极情绪是一种愉悦的主观情绪,能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和积极性,适当的提高大脑兴奋程度。根据实验调查显示,常常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一般表现为满意、自信、高兴、自豪、爱和感恩等正面的情感表达。大学生作为有活力的人群,积极情绪是较为容易产生的,但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机制,积极情绪极不稳定,这和个体的性格、境遇等紧密相关。

  (二)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作用

  1.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积极情绪主要表现为自信、愉快、满意等正面的情绪,积极、正面的情绪和个人的幸福感有着直接关系,幸福感作为主观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由于积极情绪有利于活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间接的增强人的免疫功能,“爱笑的人长寿”就是源于积极情绪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和生活学习造成的压力,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 提高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实践表明,积极情绪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大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能保证思维的活跃程度,调动身体各个机能的全面运作,及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创造等。消极情绪会影响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大学生开展人际交往,通过拓展人际资源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促进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一)心理弹性的含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弹性源于物理学中弹性力学的影响,主要是指心理和意识受到外界刺激时,主观上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个体受到刺激时自我修复能力功能。

  (二)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弹性具备意识性、互动性、整合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在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心理弹性的强弱和个人的性格和机遇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心理弹性的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弹性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大学生只要学会自我情绪调节,通过心理弹性的作用,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三、高校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一)挫折承受力的含义

  挫折承受能力属于基础心理活动之一,是构成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新一代大学生的压力和挑战与他们获得机遇成正比,改革开放、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予高校大学生更多的机会,但也伴随着竞争和挑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大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困难时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抗挫折能力强的大学生能尽快从生活的困难中调整消极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处理问题。

  (二)挫折承受力的作用

  心理学者在对挫折承受能力进行试验和研究时发现,挫折承受能力主要包含了情感和行为,坑挫折能力的强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情感上更易接受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更有冒险精神;相对的是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在困难面前很难做出正确的认知态度,甚至造成心灵的伤害。

  四、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一)高校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强弱与积极情绪、心理弹性能力成正比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都是属于正面情绪,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心理弹性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心情愉快的情况下面对挫折时,心灵受到冲击时相对有一个缓冲的过程,根据心理弹性的缓解,淡化挫折对情绪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挫折承受能力。乐观的学生会自动调节消极情绪的影响,保证自身情绪在一个较为平和、稳定的状态;而悲观的同学,积极情绪少、心理弹性差,遇到挫折时极易形成心理伤害,显示出较差的挫折承受能力。

  (二)积极情绪是心理弹性影响挫折承受能力的中介

  根据二十世纪末研究者对儿童心理实验显示:积极情绪在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弹性能力之间起到专递的效果。乐观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弹性强,在面对挫折时能用积极、正面的心态进行处理;悲观的大学生缺乏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差,面对挫折时会习惯性的选择逃避,害怕面对,从而造成长期的心理负担积累,形成恶性循环。正确认识积极情绪作为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之间的媒介,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时提出更科学、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大学生营造积极情绪的方式,提高心理弹性,从而促进挫折承受能力的加强。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的有效措施

  1. 心理教育引导

  高校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学校给予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情绪调整。青年期的大学生渴望情感的宣泄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学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正面情绪。

  第一,通过心理辅导或课堂心理教学等方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需求观,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之一是未能的到满足,基本是由于目标制定过高等原因造成的。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做有意义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用正面的积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

  第二,通过多种情景帮助大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从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相关实验表明,通过不同的情景体验多样的情绪,有利于调动个人的思维能力,参与舞台剧表演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已达到活跃思维,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三,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优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积极、正面的情绪,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通过科学的外力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

  2. 自我情绪调节

  高校大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况,进行积极正面的情绪引导。

  第一,选择对情绪有积极影响的书进行阅读,如励志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人传》等,通过了解别人的故事激励大学生积极思考,给予大学生更多勇气和希望。或者可以选择哲学类的书籍,如中外哲学史等书籍,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大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积极情绪面对生活和学习。

  第二,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校园活动,青年期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富有创造力和活力,鼓励学生参与人际交往中,寻找成就感和自信。

  第三,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积极情绪环境,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保持愉快的情绪。

  第四,客观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易盲目自大或自卑自怜,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是获得自信的前提,实践表明,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更容易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方式有很多,积极情绪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还是需要大学生自己进行正确的调节,才能保持稳定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加心理弹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含义和作用进行简单分析,可了解到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属于正面的心理活动。通过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强弱与积极情绪、心理弹性能力成正比,积极情绪是心理弹性影响挫折承受能力的中介。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均属于大学生正面的心理活动,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心理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情绪调节,营造积极的情绪,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心态的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心理恢复能力更好,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学情绪论文 篇6

  摘要:现阶段,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惨案频繁出现,令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样才能弄清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呢?基于此种现象,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避免相似的悲剧再次上演,为这些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存在关系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也最为敏感多变,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说必要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对象:笔者在某市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消费水平和性别的学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有充分的随机性,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

  2.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其一,笔者主要设置了一些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当发现好友可能欺骗你时,你会非常生气,并且不注意场合的大声质问他。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有时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来测试被调查者相关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其二,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心理状况的调查表,以此来调查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首先笔者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症状问卷各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然后再应用数学工具,通过建模、取平均数、求极值、方差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后则通过表格和回归方程的图像对结果进行处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了然。

  4.问卷调查的结论及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具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征的受测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回归图像也显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情绪管理能力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学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导不良的消极情绪,任由其发展与其肆意发泄,就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评价降低,从而进一步受到消极情绪的暗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就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不出,与此同时,各类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各种心理症状也就会逐渐显露加深。

  二、强化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建议

  1.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业、恋爱、经济和交往等各种方面的影响,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并不可怕。但是许多大学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结果不是郁积在心中,越想越伤心难过;就是不顾场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泄,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又会引起新的不良结果,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消极情绪。所以,大学生在产生消极情绪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可以采用主动回避和克制的个体冲突情绪的“情绪转移法”进行处理,一方面尽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投入到丰富的文体活动或是工作中,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成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更要兼顾他人,切记将他人当出气筒,即使是恋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情绪认知能力:这一点是针对心理老师和大学生双方而言的,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负面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的前提下,心理老师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如对于自我情绪控制差的同学,则加强对其的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工作;而对于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则要进行相关的辅导或是心理干预治疗,从而帮助其解决自身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学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从而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进而加强自己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拥抱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3.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辅导还是治疗,最终的目的还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弃自己,那么再好的治疗方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做到这点,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这也是自我调控的前提。其次,则是要利用情绪情感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并努力丰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收到正反馈,从而使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冲突和危机时,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地求助于外界帮助,如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得以宣泄或求助专业咨询机构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增强自己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求助外界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张秀荣.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1):67-68.

  [2]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04):119-121.

【心理学情绪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情绪的心理学论文04-13

大学生情绪心理学论文04-11

有关情绪的心理学心得01-15

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下的心理学的论文06-22

心理学论文08-08

决策中的情绪研究论文06-18

大学心理学论文03-20

心理学与脑论文04-13

心理学数据论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