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论文

2021-04-11 论文

  小学语文方面的教学论文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论文【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多样化地实践性学习,打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主张开放活动时空,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应致力于 “六个突出”,即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能力培养突出创造性、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一、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内容丰富多彩。而学生个性发展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内容时,必须首先考虑综合性。

  如我们根据家乡特产,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桔子做广告”的综合实践活动:(1)写桔。组织学生到定塘镇桔子种植地区观察,描述家乡桔(写短文)。(2)画桔。为家乡桔子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3)访桔。采访种植户,了解家乡桔子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口语交际,写采访稿)。(4)看桔。实地察看种植家乡桔子的环境及土壤,访问定塘镇农办,提出改良家乡桔子的建议(调查访问,小组汇报)。(5)致信。为了家乡桔子更香甜──致桔种植户的公开信(应用文)。这样的选题具有综合性,同时所选主题内容也具有综合性,又如学习了《赵州桥》一课后,可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拟定以下活动程序:①“知桥”。让学生观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竹桥、石板桥、木桥、拱形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②“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③“造桥”。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通过学生介绍所搭桥的优点,培养自我推销的能力。④“颂桥”。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这样内容的活动课,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制作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在于“活动”。它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学生将是漫无目的地在动中玩,在玩中动,达不到活动课的要求。活动课目标的预设,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既能亲自实践,又能通过实践活动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活动目标不要定得太低,以免造成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的情况,也不能定得太高,否则让学生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更不能定得太死,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活动课的目标设计需要教师精心考虑,突出放开性。如在《妇女节,我让妈妈露笑脸》的活动课中,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搜集展示不同的贺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让学生自行设计贺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想像能力;

  3、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4、通过赠送表白心愿,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情感。

  这样设计,目标具有开放性,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均能不同程度地达到目标。

  三、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活动,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学生参与的活动,只有符合他本人的意愿和要求,才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如在探究“ 北京奥运——2008”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让学生:

  1、自己利用图书、网络等方法查阅资源,了解奥运会的起源、中国百年奥运历史;

  2、自己了解申奥时的组织、代表人物、申奥会歌、申奥过程、庆祝盛况等;

  3、自己设计绘制“展望2008幻想画、我是小小设计师”;

  4、学生对各自的作品作自我评价。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学生是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根据奥运活动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旋律。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用心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的、自由而负责任的、智慧而有创意的生活。例如:我们根据农村玩麻将打牌成风这一社会现象,设计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赌博危害有哪些》。

  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休息日,调查统计出你家所在村有多少家玩麻将打牌地点,参与打麻打牌将有多少人,他们用什么赌。2、学生实地考察,仔细观察这些打牌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3、走访周边打牌和不打牌的人对赌博的看法和评价。4、将以上三条印制成表格形式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将调查情况记入对应的表格内。

  课内活动:1、分小组将各人收集到的信息归类综合整理。2、每小组选出两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3、全班展开讨论:① 搞赌博会给个人带来哪些危害② 会给家庭造成哪些危害③ 会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④ 谈谈你对禁赌的想法?

  课后活动:围绕赌博的危害,查阅有关法律知识,要求分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篇生动的调查报告,校内进行一次主题展览,并给当地人民政府或执法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这样的活动过程,每一步均要学生亲自经历,尤其是调查、访问、撰文等,每一步都要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解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赌博打牌等不良行为的愤慨。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五、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因而要十分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评价一般是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认为以“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以“成长记录评价”为例,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的评价材料,如学生的作品、反思以及其它相关的材料等,反映的是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成长过程。其重要意义在于,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自己判断提交作品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如何判断自己的进步并反思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 只有设计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论文【2】

  现在的班级是我在四年级下学期接过来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班朗读情况非常严峻:照字读音的顿读、破句读、小和尚念经式的唱读、“的”字读得又长又重……,总之要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更糟糕地是他们心里根本没有正确的朗读标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读得有多难听,甚至在我声情并茂地范读时,还会有学生笑出声来。这一班的朗读从技巧到习惯都是不合格的!也许有人认为,朗读不用考试,不影响成绩,朗读好坏无所谓。而我一直认为有感情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要的地位。现在的语文教材,有一半多的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浙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在第一单元要求中就明确提出:朗读课文,要注意正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可见有感情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历来重视感情朗读,从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字的时候,我就在有意识的进行这些方面的指导。一年级可塑性强,容易树立习惯,但是现在的班级已经是四年级了,习惯定型,方法定型,一切都成型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他们?他们还有提高的可能性吗?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本班的'一些情况,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强化训练,直至习惯成自然。

  每天中午二十分钟的读报课都变成了朗读课,从开学开始坚持不懈,先是长长的短语,特别是学生读不好的带“的”字短语,如:红红的太阳、白发苍苍的爷爷等,再到长句子,然后到段落,最后到文章。一个星期一个要求,从发音技巧到轻重快慢,一步步地落实。特别长的句子帮他们划出节奏,特别难的段落先欣赏,再范读。方式灵活多变,同桌互读、自己试读。读的内容可以来自于课本,也可以来自于课外,好的、优美的、适合朗读的都摘下来,人手一本,每天中午集体学习五分钟,自己练十五分钟,直至习惯成自然,心中树立“朗读”的概念,改变以往“金口难口”的现象!

  二、举办朗读赛,以提高兴趣。

  定期举办诗歌朗诵赛、课本剧表演赛来提高学生兴趣。先扶着走,从主持人语言到每一位学生的朗诵材料都亲自过问,亲自指导,然后让学生回家对着镜子练,再举办像模像样的小型比赛,评出ABC等级,奖励好的,鼓励差的,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二来由于是全班人人参与的,有利于自己对每个学生的朗读缺陷心中有数,在以后的指导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三.古诗词鉴赏,以熏陶情操。

  如果纯粹从技巧指导,缺少内在,还是无法真正读出水平的,这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灵、情感的熏陶,再也没有比古诗词更美、更适合进行情感熏陶的文章了。在那一首首优美的古诗词中,学生的心灵、情感都会变得柔和,情操都会变得高尚,在那样的氛围中,适当的朗读指导会起事半功倍作用!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寥寥数字,但意境、情感美感都妙不可言!我拿来给学生朗读,在初步理解意思,掌握基本的快慢轻重节奏后,学生读得还是不够味,无法达到“声断意连、一唱三叹”之效果,于是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我用低缓的声音慢慢道来:我又想起了江南,江南啊,我魂牵梦绕的江南,迷蒙中,悠扬的笛声,顺着江水飘过来,飘过去,浸在这笛声里,看轻歌曼舞!如水的夜色,幽幽的清香,我想起了在灵隐寺寻桂子的悠闲,也想起了在钱塘江看潮的热烈,那澎湃的潮水,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怒吼着,低吟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南重游呢。“一切都那么美,我有轻有重、有快有慢、充满感情地低吟着,学生沉默着,我们都沉浸在意境中无法自拔,他们虽然闭着眼睛,但他们的心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美丽的东西。在大量的感情酝酿后,学生一股作气,终于吟出了我满意的《忆江南》——“声情并茂、一唱三叹”。例子举多了,便熟能生巧,之后他们举一反三,古诗词都读得非常美!

  以上方法我结合使用,竟然效果明显,一个月左右我们班的朗读情况就大为好转。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我们班的朗读会赶上去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17

小学语文的教学计划05-05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04-27

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反思12-27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2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2-15

小学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2-28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14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2-24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