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调查论文

2021-04-06 论文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1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对电力资源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进一步加强电力生产管理十分必要。在当前电力生产管理中,工作流技术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较理想效果。所以,在当前电力生产管理中应当对工作流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电力生产管理质量及水平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电力生产管理;工作流技术;应用

  在当前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生产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及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为能够使其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应当对工作流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作为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该管理技术,并且应当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促进电力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1工作流管理技术概述

  工作流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企业自动化系统,随着其不断发展在当前社会上各个行业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业及制造业等相关行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最初阶段,工作流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于一项工作通过在角色、任务以及规范过程等相关方面进行划分,从而使工作效率得以增强,并且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工作流技术进行运用,可起到技术引导作用。对于工作流技术而言,其整体流程为在企业系统中创建平台,其对不同层次及职能并无明确要求,并且在各种地理位置企业中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企业正常及运行过程中,工作流技术能够结合各种应用管理系统,可运用自身所具备逻辑控制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监控不同业务运行流程。相比于传统信息处理系统而言,工作流技术在其功能方面表现出更加明显优势,另外,在一定条件下,工作流技术能够优化整体业务流程,从而使生产及管理更加有效。对于工作流技术而言,其核心内容就是工作流管理系统,同时也被称为业务操作系统。对于管理系统而言,其本质就是一种软件平台,在工作流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提供实际运行环境,除此之外,其还能够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同时能够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及监督,对于该系统而言,其本质作用及手段就是可使企业内人力资源与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管理[1]。

  2工作流架构分析

  对于工作流架构而言,其就是组织及细化工作流中主要特征元素的一个过程。在设置生产系统流程过程中,主要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对其环境进行定义,还应当定义工作性质及内容;其次,依据所定义内容,将其分为多个子工作项目,在每个子项目中均包括需完成内容,对于这些不同步骤中内容而言,在逻辑上应当保证可在同一步骤内将其完成。对于所有流程工作而言,均可利用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分解而形成多个子工作,在分隔流程工作方面应当以实际业务处理为依据进行确定,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流架构更加合理[2]。

  3在电力生产管理中工作流技术应用分析

  3.1在文档管理系统中工作流技术应用分析

  在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于文档管理过程中而言,其所包括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文档、执行者以及动作与状态,另外还包括状态变化情况。其中,对于执行者而言,其应当具备一定决策能力,可由审稿主任担任,也可由拟稿人员担任,此外也可安排其他相关领导担任;对于文档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相关任务,其最终储存位置为数据库。对于文档管理而言,通常情况下其具体流程为先由拟稿人拟定稿件,之后等待审核,在通过审核之后便实行会签,之后执行签发,最后任务就是归档,若需退回也应当依据步骤有序执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其中某个过程过程有变化出现,则整体流程状态都会有变化出现。对于电力生产管理中的文档管理而言,在整个过程中均会有变化出现,对于工作流技术而言,其具有动态特点,可提供多种不同选择,因而在完整文档管理系统中更加适用。对于电力生产管理工作而言,每项工作均具备自身规律,应当使各个方面工作流实现动态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完成。

  3.2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工作流技术应用分析

  在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设备缺陷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当前设备缺陷管理过程中工作流技术也有着广泛应用。比如,对于SUFLOW这一工作流产品而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就是二次开发工作流引擎以及图形化流程相关定义工具,通过对相关接口进行利用,从而使自身组织管理器中各种相关功能能够得以实现,通过对工作流中相关接口函数进行调用,从而使开发客户端能够得以实现。对于自定义组织管理器而言,其主要就是通过角色及不同人员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组织,通过对其进行利用,工作流能够分辨用户,并且能够对角色及组织进行分析。这样一来,便能够更好对设备缺陷进行更好管理,可将设备中所存在缺陷及时发现,从而将问题有效解决,保证电力生产能够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使电力生产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2-3]。

  4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工作流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对电力生产管理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力生产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并掌握该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管理水平及质量得以提高,使其得到更好发展。

  作者:马宣传 单位:国网宿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邵刚.工作流技术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6).

  [2]高毓.工作流技术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3]傅俊元.工作流引擎在电力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10).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2

  为保证生产正常顺利的开展,有效预防事故事件的发生,电力企业必须要建立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维护其稳定和发展壮大的基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是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避免灾难带来的人员和财务的伤亡而采取的非常重要的企业管理措施。

  1违章现状分析

  从今年上半年广西桂林“5.7”配网运维人员触电重伤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受害人和受害人所在的运行班组人员违章作业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别说做其他安全技术措施,就连最简单的验电环节都可以省略,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或事件只是一个迟早的事情;从云南普洱“6.20”配网运维人员触电死亡事故中不难发现工作前缺乏认真的现场勘查,接地位置选择不合理,现场执行的时候虽然有所察觉,但为了避免重新办票的麻烦,冒着侥幸的心态冒险作业,执行过程中依然是违章成自然,没有携带验电器和穿戴绝缘手套,在无监护的情形下独自依然攀爬,最终导致触电坠落身亡。南网作为央企在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防护用品以及其他安措上的费用未曾吝啬,在各级的预算中安全费用从来是按实支出,可为何违章还是成为了部分一线工作人员的习惯呢?这不由得大家进行深入的反思。假设不发生事故,违章对比遵章有哪些“好处”呢?①省事,不用携带那么多验电接地的安全器具,减轻登杆负重;②省时,不需要多跑一段现场勘查,不用装拆接地装置;③提高工作效率,省时又省事工作效率肯定就高了,意味着可以早一点回单位甚至回家休息。在部分基层单位特别是人力资源分配不是特别合理的基层供电所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对于承包商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事故,个人分析人为事故的根源:①承包商为了追求利润,或不能有效预测当年的工程量,资源投入不足。a.项目管理、安全人员投入不足;b.施工机具残旧、随意替代不满足现场安全施工的需求。②由于当前的国家政策,南网以及其下属的公司、分公司难以只选择少数几家大型有资质的、实力雄厚的施工建设单位合作,每个项目都要进行招投标,施工单位多、杂不利于长期合作,假设只有少数几家承包商,对方可以根据我们的中长期投资计划,计算出大致的工程量,从而提前投入相关人力和施工装备。其实作为国企,在满足社会公益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的效益才是我们的本份,无论是物资采购还是工程外包,合作单位的数量特别是到某个地区的合作单位数量控制3家以下较佳。只要价格合理长期与一家合作也未尝不可,只有长期合作,承包商才有动力提前进行合理的投入,这样作为项目管理与实施单位对承包商的监管才能真正到位,避免以包代管的现象发生;另外随着长期合作的进展,彼此的需求了解逐年加深,无论是施工安全还是施工工艺与质量的控制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供电企业反违章管理策略

  违章对于电力生产运行害处很大。因此必须要严厉杜绝,而且要防患于未然。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上加以措施进行杜绝。本文以广州供电有限公司番禺供电局的反违章管理工作为例,谈谈如何让员工掌握规章制度,让企业共同承担反违章工作任务,采取教育与奖惩结合的处罚方式,深入梳理反违章管理构件的多渠道管理机制。

  (1)让员工坚持遵守反违章规章制度。番禺供电局始终把员工每周的安全学习活动作为工作重中之重。①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参加每周一次的安全学习,局安监部作为班组安全学习的统筹部门,每周将上级下发的各类安全事故通报快报、安全规章制度和重要的安全文件作为班组每周安全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网络平台下发到各一线班组,并提出相关的安全学习要求,实行常态化的学习氛围,让基层班组和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细节、条款予以掌握、熟知。②局安监部通过每月的管理性督查,督查各班组每周安全学习的开展情况,并限时闭环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安全学习取得实效。③将学习到的安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工作予以运用,避免机械教条的学习,采取实景演练等形式,提高员工的学习效果。④将安全规程的学习纳入到全局安全文化建设中,通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好员工安全生产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

  (2)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切入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将管理思路贯彻到生产管理的主体责任中去。①进一步完善我局各级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及到位标准。结合岗位实际,分级制定部门、供电所各级员工安全生产职责及到位标准,制定并组织全员签订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②开展管理性督查。局安监部每月对各基层供电所和班组开展管理性督查,从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班组日常管理等方面,督查各基层单位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日常生产中去,同时通过对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组织绩效进行考核,突出基层单位的反违章主体作用。③强化反违章监督。局在2004年成立了作业现场安全监察专职队伍--安全监察班,每日根据我局内部的停电计划安排、重点工程项目和重要保供电任务,编制月度、每周和每日的安全监督工作计划,并组织全局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分级分层开展作业现场的驻点或飞行监察,全方位开展专业领域的安全监察工作,并及时制止并纠正现场违章行为。④制定《番禺供电局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方案》和《番禺供电局安全记录考核工作方案》,通过考核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

  (3)将反违章工作作为员工基本技能进行部署,并作为长期工作来抓。①积极开展反违章宣传工作。各级领导亲自部署,将反违章活动与日常生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主动组织员工积极投身到反违章活动中,并将反违章活动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将反违章成果加以巩固。②做好反违章必须先抓教育。反违章工作只通过罚款进行处理是不够的,我局通过约谈教育、曝光、暂停人员作业资格、扣分等措施进行违章处理,将责权利的关系摆正,切实查找不足,提出防范措施,分清责任,加以安全教育和处罚,同时将员工思想问题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将违章背后的管理性根源挖掘出来,从根本上杜绝违章。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互相监督。③将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之首,对侥幸、投机、冒险、逆反心理等进行克服工作,提高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对危险点、危险源等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做好预防和防控工作,全员对危险源头、预防措施要实行签名履行手续,在思想认识、预防管控、超前预防、安全教育等工作细节上下功夫,把违章消灭在萌芽状态。④细化违章处理实施细则,制定《番禺供电局施工承包商作业现场违章行为处理工作指引》,进一步细化项目专业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违章行为处理工作流程;建立个人的现场作业违章扣分记录卡,采取“首次建卡、逐次记录”的方式,对违章员工累计扣分达到一定分数时,对员工进行约谈、编写整改报告、安排脱产培训学习等处理,有效遏制同类违章行为的发生。

  3结语

  反违章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是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提高到极高的水准,因此要求员工必须在反违章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下,将不违章变成一种习惯。才能真正让这些新方法得到很好的利用和推广。

  作者:李铭谦 单位:广州番禺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操南圣,操南祥.构建地市级供电企业多渠道反违章管理机制[J].低碳世界,2016(6):50~51.

  [2]邱旭波,董辉,刘璐,等.抓安全必须反违章[J].科学导报,2015(7):200.

  [3]王少龙,王强,高建军,等.如何提高班组反违章管理水平[J].安全,2015,36(12):44~46.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3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本身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该立足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1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如高空坠落、触电等,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使得施工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最近几年,电力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对相应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也没有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导致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此,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必须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各种施工设备进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有效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从根本上对施工单位以及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安全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的贯彻落实,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稳步发展[1]。

  2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2.1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提高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核心所在,应该认识到,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参与,其本身的安全生产意识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成效。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对于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引导其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可以对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进行完善,增强施工人员的危机意识,使得其能够主动参与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安全生产意识。

  2.2完善保障体系

  电力工程的施工时多工种同时作业的,施工现场的管理相对繁琐,在这种情况下,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就需要对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具体来讲,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指导思想,如预防为主、封闭管理、把握重点、有始有终等,确保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严格依照相关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在安全保障体系确立并且完善后,必须保证其可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上至项目经理,下到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保障依稀的内容,从全局角度着手,将传统单一的物资管理拓展到对于人员、资金、物资等的全方位管理和防护,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同时,应该对安全管理的职责进行落实,明确各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权限,强化节点管理,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措施的针对性。

  2.3落实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保证电力工程施工有序进行的关键所在,也是必须得到重视的问题。施工企业应该立足实际,构建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经分析论证和完善后,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必须关注细节问题,做好施工安全相关的防范工作,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和处理措施。同时,必须对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标准进行严格执行,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为电力工程的施工提供指导。对于施工企业本身而言,应该结合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确保其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对电力工程安全施工的权责进行规范,发挥其应有价值[2]。

  2.4强化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同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其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关系着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一方面,应该强化对于危险点的分析和管控,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施工环节,必须将危险点的查找工作贯穿全过程,做好分析处理,编制出完善的施工现场危险点清单,针对清单上的每一个危险点,都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和管控措施,通过疏导、隔离、消除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重点项目的管控,消除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习,确保现场工作人员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将事故的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

  2.5注重监督考核

  应该认识到,无论安全管理模式多么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多么完善,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只能沦为一纸空文,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督考核,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良好的管理效果。在构建监督体系时,应该确保其层次性和方向性,保证每一个监督部门都具备独立的监督任务,做到各司其职。一旦发现存在违规违章操作的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能继续施工。另外,监督部门应该强化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确保其在开展监督工作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3]。

  3结语

  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而言,想要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就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意识,完善保障体系,落实责任制度,强化风险管控,结合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全面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推动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斌 单位:国网福建霞浦县供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建军.简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3):35,37.

  [2]许朝伟.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09):44-45.

  [3]范建春.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3(05):63-64.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4

  由于电力生产工作环境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要从实际的工作环境出发,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以此来大大地减少因外界客观因素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市场对于电能供应要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问题,也成为了一个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所谓的安全事故,就是在供电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些故障,因为电力系统结构复杂,环节众多,因此很多危险是潜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排查故障以及检修的过程中,很难发现,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更加认真地的进行工作,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从当前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现状来看,虽总体有加强,但还需高度重视,一些不安全隐患诸如漏电、火灾等问题始终见诸报端,不仅仅对供电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还造成了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分析原因还是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的忽视,缺少长远利益和风险意识,不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各级电力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加大系统管理力度,科学进行电力风险评估,严格控制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安全风险。

  1电力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分析

  所谓电力生产风险控制,主要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预测、控制风险、消除风险的过程,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主要对整体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实时管理,更强调事前预防,强调发现问题隐患后,要及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确保电力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电力生产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肩负着电能通过输电线实施输送的任务,这个过程涉及到生产、销售、供给等各个环节,要认清电力这一特殊商品的特性,由于无法大规模存储电力资源,必须使电力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这也要求这个大体系过程的连续安全,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其他环节就会发生连锁反应,甚至发生大规模停电,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毁。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分析主要涉及三个环节:①生产环境,电力生产的环境有其特殊性,存在许多潜在的高压,易爆性的设备环境。②电力设备,如一些电力设备老化严重,维修人员维护不够及时,造成内部零件损毁严重。③工作人员。比如一些电力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能严格按照电力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为的造成工作失误。

  2电力安全生产及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电力安全生产的意义向大的方面说,关系着国计民生;对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是生存发展。在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上,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存在电力领导人和管理人的风险控制意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关乎社会的各行各业。电力企业作为社会公共行业,其发展的好坏已经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更要考虑的是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是社会的稳定,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一大批企业应运而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业企业来说,电力作为企业的“生命血液’,必不可少,地位十分重要。(2)对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影响巨大。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放开,电力生产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力生产安全也越来越成为影响电力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个电力系统常常出现故障的企业,一个不能正常运行的发电厂和变电站,是无论如何不能取信于市场的,其社会效益必定造成企业的经济利润的萎缩,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进步。(3)风险控制可以较好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及时通过风险控制,及时发现细微问题,规避危险,定期更换一些落后的设备,避免大规模事故发生。(4)风险控制还可以较好的倒逼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反方向促进力度更大,确保电力行业稳定发展,使其更好的保障人们生活和生产安全。

  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很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完善的设备检修制度,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进一步严格管理制度。(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在目前已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还存在制度不完善特别是风险控制方面的内容不够全面,有的还停留在“需要”、“应该”层面,没有进一步细化的内容,缺乏实际可操作性。(2)目前开展的风险控制研究,还处于粗浅层次,质量不高;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上,有的人对于风险控制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有的是靠硬性条件来落实的,有的风险控制与实际内容之间相互脱节,联系性较差。(3)有的忽视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一些评价工作落到最后仅仅是几个人在抓落实,一些安全内容的落实不经常,开展安全风险控制的间隔时间太长,次数较少,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不强,对于一些细小的隐患不够重视。例如:某施工队在一10kV线路上做紧线工作,当导线被绞磨紧起后,一名作业人员上到杆上,在连接好悬垂瓶子和紧线卡具后,将安全带移到与卡具多处活动点连接的导线上,这时,双钩紧线器与倒装线夹连接的铁线扣突然勒断,导线迅速从空中落下,该作业人员也随导线从杆上摔下造成事故。

  4电力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策略

  (1)用好消除法。所谓消除法,就是从根本上消除可能存在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通过实践证明,效果比较显著。采用消除法就是要重点关注好安全隐患危险源地,比如地沟盖板、孔洞等部件,对于此类危险源,要通过监测参数实施风险控制,比如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如果这些参数存在异常或者是违背常规,就证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但使用此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短板,比如对于一些隐藏较深、比较顽固的危险源发现的效率还不够高。(2)用好代替法。所谓代替法,就是使用故障率较低的部件更换为故障率较高的部件。使用此方法的优点是:①减少设备运行的风险,增强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②使用的效率比较高。所以该方法是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存在的短板是:对设备运行的检查工作要认真细致,对于设备的运行寿命要建立数据库系统,在设备将要老化甚至是提前进行更换。如一些电力企业针对少油化开关陈旧的实际,全部进行了无油化改造,电力设备也进行了半自动化改造,有的局部甚至达到了全自动水平。这些都是使用“代替法”最好的体现。(3)用好隔离法。所谓隔离法,就是通过对危险源的隔离来实施安全风险的控制,该方法在电力企业中运用的频率也较高。其优点是:使用效率较高,也较为便捷。缺点是:需要断开电路,才能实施隔离设备的转移。需要强调的是:使用该方法要求电力设备检修人员必须认真遵循规章制度,必须认真掌握电力设备的各类参数。(4)用好综合防治法。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对于人员安全、工程实施等也要实施风险控制管理,必须采取个人防护、行政管理等综合举措加强电力生产管理,所谓个人防护就是指操作人员通过穿戴安全帽、建筑加盖安全网等举措实施安全防护,实现个人安全防护。所谓行政管理,就是引入安全责任制评估等行政手段加强安全管理,使安全风险控制的内容事事有人抓,人人是主体。(5)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安全管理工作要靠人去抓,安全风险控制的内容要靠人去落实,抓住“人”这个因素就抓住了核心,实践中,一要注重加强人员培训,尤其是技能的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机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内部带”等方式加强人员的传帮带,并通过监督、考核等手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同时善于运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言行,特别是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6)必须注重安全风险控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漏洞的产生和危险源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理论上讲,检查不彻底、不全面、不系统就有可能产生漏洞,从而使安全风险控制流于形式,达不到安全风险控制的目的。具体实践中:①要做到针对性,就是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实施不同的控制方式;②要做到全员性,安全风险控制不是企业领导的事,也不是管理层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要求企业每一名员工积极参与进来,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③要做到系统性,就是所有的风险管理都要按照程序经过评估、管理、再评估、责任落实、检查、改进等流程,防止简单分配任务,防止检查和落实人员的无序和混乱。风险管理还体现在电力的生产管理和风险控制要进一步融合起来、同步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整体,实现风险的预知和控制。此外,对于安全风险控制的意义,作为企业管理层要提高重视,要认真按照国家规定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形成总体原则和风险控制内容,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合理编制,确保安全工作有序展开,确保开展安全风险控制工作,人力资源可以覆盖整个电力生产环节。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智能监管成为可能,这也是风险控制下步的发展方向之一。

  5结束语

  电力安全生产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这一点足以证明地位作用之重要,而风险控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电力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能出现人为的轻视而发生问题,就是要善于从电力风险控制的三个主要内容上去下功夫、使狠劲。此外还要加强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加强电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等等,促进安全风险控制真正落到实处,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作者:朱琏烨 单位:阳朔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运用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10:77.

  [2]周小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6:144.

  [3]陈金亮,马亚南.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J].通讯世界,2015,11:85~86.

  [4]冯光林.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南方农机,2016,01:84.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5

  1生产过程分析

  对于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首先要对其生产过程分析、总结,提取主要的生产类型和对应的流程。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管理对象包括设备、人员、物料、能源和产品。

  (1)设备:设备是对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设备的属性主要包括:加工类型、生产率、维护周期等。不同类型的设备对应不同的加工工序,可以加工不同类型的产品和原材料,其维护保养的周期也不同。在进行管理时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

  (2)人员:这里的人员是进行加工操作的人员。人员的属性包括:工种、熟练程度、工作时间等。根据不同的工种,可以进行不同的加工工序,同时要考虑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必要的休息时间。

  (3)物料:主要指生产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这里的物料不光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还包括其在仓库的库存量。物料的主要属性包括:类型、数量、合格率等。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原材料加工而成,同时我们还要随时掌握物料的库存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供应。

  (4)能源:主要指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电、水等能源。能源的管理主要是针对能源的消耗与产品的生产率关系。其主要属性包括:利用率、单位消耗速度。

  (5)产品:主要指生产出来的完成品,即最终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产品的主要属性包括:生产速度、工序工艺、生产周期、物料清单。不同的产品,其加工的方式和工艺路径不同,所以加工时间、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一件产品的时间也不同,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产品的生产进度,以及所需要的物料、设备、能源、人员的信息。当企业接收到一份订单,需要制定一个生产计划,这一生产计划受到企业的设备运转情况、物料库存、产品的生产周期等条件约束,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后,需要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监控生产进度,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保证订单的按时完成。生产管理系统会保证产品按照一定的生产流程有序的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影响生产进行的事件,需要按照一定规则调整生产计划,保证订单的按时完成。

  2系统架构设计

  最下层的PCS为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设备,不包括在本文的生产管理系统中。但是PCS所采集的数据为系统所用,生产管理系统管理的依据主要来源于生产现场数据的分析。当现场的数据被采集后,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生产管理系统完成。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特别是关键数据,例如报警数据、废品数据、设备故障数据等对生产进行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数据。当出线关键数据后,对其分析,依据事件类型将数据分析结果生成任务,并进一步处理。处理之后的结果会返回给操纵人员或者管理员,同时记录上传至ERP系统,作为未来制订生产计划的依据之一。

  2.1数据分析

  当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生产现场实时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实时采集的数据记录的是生产进行的状态,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生产进行到哪里,是否按照生产计划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计划外事件发生,以及事件的类型及发生原因。

  2.2任务生成

  当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采集上来并通过数据分析后,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生成不同的任务交给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处理。不同的任务对应不同的处理流程,在这里,将数据分析后的数据继续分解为任务清单,交给任务处理模块进行下一步工作。

  2.3任务处理

  任务生成模块将生产现场采集的数据转换成任务清单,交给任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处理时,需要严格按照清单内容有序的执行,保证任务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任务优先级不同,所以在处理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在生产过程中,现场的PCS会定时的、不断地返回数据,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及保存,所以我们采用了工作流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2.4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

  工作流技术的特点是将所有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处理,符合前文中我们设计的系统框架。利用工作流技术,我们可以很好的让采集到的数据按照我们的设计有序处理。工作流系统的处理核心是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的效率直接决定系统的处理效率,为了提高生产管理系统的效率和实时性,我们可以采用多工作流引擎并发处理任务,有效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处理速度。工作流引擎可以采用单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处理器。单处理器简单,适用于小规模数据处理;多处理器复杂,但是可以并发处理数据,适合大规模数据。因为生产过程的数据定时、不间断采集,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数据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所以采用多处理器并发处理数据,可以有效提高处理效率以及系统的实时性。

  3管理系统实现

  通过对生产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以及工作流技术的介绍,笔者在理论上验证了系统的合理性,接下来需要通过实际应用来验证其应用性。本文设计的生产管理系统已经部分应用于某烟草企业,其生产过程具有典型的混合生产特点,在整个烟草生产过程中既有烟丝生产这样的流程型生产过程,也有剪切包这样的离散型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复杂,现场采集数据量大,且生产计划安排紧密,需要生产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实时性,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和便于理解的流程定义。利用前文设计的生产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设计不同数据类型的处理规则以及流程,采用多工作流引擎并发处理任务。工作流定义数据处理流程便于理解,而且维护方便,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建立产品的任务规则库。工作流引擎采用并发实时处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任务的处理效率,并且保证高优先级、高实时性要求的任务优先处理。针对不同任务的不同优先级设置,我们可以建立任务优先级规则库,通过配置满足不同情况的不同要求。通过在烟草企业的实际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基本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达到了设计的目标,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结束语

  本文针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利用工作流技术,设计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难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通过在烟草企业的实际应用,该系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有效的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降低了因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对生产计划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企业的实际应用结果证明,本文设计的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接下来,还需要对工作流引擎进行研究,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以及实时性,提高系统的应用范围。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6

  1背景

  贵州中烟下辖五家卷烟厂,在故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其生产指挥主要针对和关注工厂内部的资源配置与价值链,多点生产模式下资源集成与协同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理念较为欠缺。公司通过对原辅料采购、生产、营销等要素的集成、管理制度建立和不断优化的流程,在生产协同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问题是基于生产指挥全过程的基础信息在采集、分类、传递、分析、改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约束了生产指挥协同调度能力。产品同质化生产是企业质量保障能力的体现,对生产过程“人、机、料、法”等各环节的.控制是其实现的关键。面对各卷烟厂加工设备、工艺路径和产品结构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必须对标准体系进行统一和优化,加强生产现场标准执行监控,通过标准的统一达成产品品质的统一。基于过程的生产运行管理要求,通过对过程实施有效管理,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但生产过程现状是大多利用结果的符合性来印证过程管控的精准性,结果无事则万事大吉,而一旦结果失控,无法准确追溯和定位过程失控的因素,导致整改指向不明确,整改措施不到位,甚至出现整改不了了之的情况,导致过程整改驱动乏力,致使管理人员成了“救火队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导向,使得标准在生产现场的执行约束力弱化,导致我们对潜在的隐患毫无察觉,甚至麻木不仁,其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生产过程质量事故的频发,甚至多次出现香料、烟丝和辅料错牌等重大质量事故。生产事故的表象千差万别,但追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要因:一是权责界定不明确,业务环节出现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其原因是管理规范未体现“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二是标准执行不到位,由于缺乏对生产过程有效的管控措施,导致标准,特别是管理标准对现场作业缺乏应有的约束力;三是由于对基础信息缺乏系统的统计、分析和传递规范,导致信息失真,传递不及时等现象,使得我们不能准确及时的判断生产过程运行状态。

  2方法与思路

  立足于对生产过程精细化管控的需要,结合生产制造体系的管理要素,识别出“生产计划、管理策略,标准体系,管控能力”四个职能战略要素,并提炼出“生产指挥合理,过程控制精准,管理运行高效,标准执行到位,绩效评价科学”的过程管控评判准则。通过对数据、过程和行为的耦合,建设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分析网络,识别异常情况,刚性推动管理流程,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运行状态、管理行为的实施结果通过数据或图形实时展现。基于对公司过程管控体系的完善、优化,设立适宜的指标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分析和评价,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实现过程和结果“两手抓,两手硬”。

  2.1围绕职能战略要素,搭建管控平台

  “贵烟上水平”是贵州中烟落实企业核心价值,赢得未来竞争的首要任务,过程管控能力的提升是奠定“贵烟上水平”重大保证和基石。在卷烟制造体系中,以“作业体系精细化、监管到位及时化、管理提升精准化”的策略导向,引导生产制造体系“作业指挥、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三大业务活动的开展。牢牢抓住“工序”这个计划的最小单位,对具体的工序开始、结束时间,生产资源准备和配送等环节实施监控,以生产计划执行率的精准性来体现计划管理的目标离散度。通过香糖料、烟丝等核心物料的配置比照和精准分析,计划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对,反映生产计划的预测能力。针对岗位,以管理流程为依托,以物料的流转为载体,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的相互印证,及时识别、整改隐患,推动过程管控能力的提升。“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标准体系是企业判定的标准,是企业运行的准则,是企业行为的规范,生产过程管控就是刚性推动标准体系在生产运行过程的落地,通过对异常情况和隐患的控制,保持过程持续提高的自我驱动能力。持续改进是企业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策略要使其成为一种正常的工作方法和自然的工作习惯。PDCA循环控制法是推动企业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促进PDCA管理环有效运转,要求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参与到持续改进的活动中来,提升生产运行效率,改善生产运行结果。围绕职能战略要素,建立体现不同层级持续改进对象和改进路径的管理平台模型。根据管理环运行的层面,分为“业务管理闭环”和“决策管理闭环”两个层级,树立“业务管理闭环”支撑“决策管理闭环”,“决策管理闭环”引导“业务管理闭环”的PDCA循环管理思路。

  2.2识别关键流程节点,强化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因此,一套严密的管控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措施。课题组认为,严密的过程管控要从过程数据入手,即建立严密的数据采集网络,设计严密的数据分析模型,制定严密的数据评价规则,从而推动过程管控体系严密的运行。针对具体业务流程,以数据为对象,以行为为目的,识别关键工序、关键指标,以指标体现管理内容,以权重体现管理导向。基于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评价规范的前提下,依据标准体系,结合工序特性,以数据为输入,建立指标、指标与指标之间、指标与标准之间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模型中预先设计的判定条件,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直观体现生产过程运行状态,将过程异常波动因素精确识别到工序、批次、指标等过程基础单元。通过对问题的整改,最终达到对行为规范的目的。强化过程控制,首先是强化关键岗位人员所对应的关键流程,对其履职情况进行写实,将岗位责任的结果性指标落实到作业现场、落实到关键环节,将“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落实到位。其次是强化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识别梳理、深入分析,督促责任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整改。最后以过程最小单元为对象,充分利用生产运行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各种信息,运用整合、比对、分析等手段,实时客观地反映生产过程控制状态。以评价激励体系为推手,不断推动标准及其执行流程进行优化,形成持续提高的自我驱动能力,逐步提高生产控制精度和工艺管理水平。

  2.3管控结果日清日结,消除过程隐患

  细节决定成败。生产管控重在对管控结果的日清日结,从而及时发现、消除过程隐患。管控结果的日清日结,就是要工序、班组、车间、工厂各层级,对生产现场每天的生产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整理、分析和总结,通过数据的规范管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让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跟踪生产运行状态、掌握指标变化趋势等信息,同时可清晰生产过程数据的追溯路径,确认责任人履职情况。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管控结果的日清日结。对于日常隐患识别排查,通过建立的分析模型,实现丰富的数据校验和预警功能,实时展示生产过程运行趋势,为过程的预防管控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识别出的问题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提示,相关人员根据提示信息,可及时发现过程隐患,进而触发整改流程,积极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2.4确立过程评判准则,实现持续提高

  过程评判准则,应从具体的事、物和流程着手,对生产过程运行结果进行评判,判断要素落实是否到位,识别过程控制短板,寻求系统的改进方向,推动过程的持续提高。在管理模型的指导下,从管理、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对生产过程管控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直观体现生产过程管控水平,发现和识别生产过程控制短板。以绩效管理、评优活动等手段,触发公司与工厂、工厂与工厂之间对标工作的互动,分层次、多维度的为生产经营决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为科学、合理地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诊断依据,使生产经营的管理决策更切合实际,有的放矢。信息化是实现流程固定化、工作规范化、过程痕迹化、分析精准化、考核数据化、决策科学化的必然手段,是全面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驱动“PD-CA”管理环的高效运转,追踪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对问题的整改,使生产过程获取持续提高的驱动能力,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速控制方法的优化,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组织执行力的提升,实现标准体系及其流程的有效落地。

  3结语

  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应以基础管理上水平为着眼点,以生产过程管控为主线,结合目标管理、对标管理等工作,建设过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异常情况识别、问题整改、生产过程评价等核心功能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分析的标准化管理,过程控制、问题整改的痕迹化管理,生产过程评价的量化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应围绕“管什么、控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建立适合企业生产运行的管控模型,通过各环节共同推动管控模型的有效运转,会让生产过程控制更精细、更精准、更及时,一定会让生产经营决策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7

  1C/S与B/S模式

  1.1C/S与B/S模式的基本结构

  传统C/S模式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的两层结构模式,将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驻留在客户机端,把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服务器端。如果将客户机端的业务逻辑层剥离出来,就能形成一种三层的C/S结构。B/S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其以Web技术为基本支撑,将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分解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而构成了一个包括客户端、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3层结构体系。

  1.2C/S与B/S模式比较

  C/S模式面向的客户群比较固定,对数据的存取速度快,适用于大量数据的交互,且其安全性策略强。但C/S模式在升级维护方面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每一次的系统升级都需要所有的客户机重新安装,且需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出不同的软件版本,对系统的兼容性较差。B/S模式面向的群体分散度高,只需通过Web服务器调用不同处理程序响应请求即可。由于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不需要做任何维护,每次对程序的更新升级只需要重新在服务器上发布,且其操作界面基本风格也与一般上网方式一样,不需要对使用者进行过多的培训,操作简单方便。将C/S与B/S模式结合起来运用到系统中,能避开其各自的缺点,充分发挥其优点。这种混合模式既能保证数据传送的高效和安全,又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减少系统维护成本,同时还可满足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也可满足各级管理部门依据生产信息制定决策和发布消息的需要。

  2系统分析

  2.1系统工作流程

  机务段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机车的运用、整备和检修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和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根据机车检修计划和机车分类管理信息来判断机车入段后是进入整备场还是检修库,进入整备场的机车在完成所有整备过程后会发放出场合格证,之后机车就能投入到下一次的运用中。若机车进入检修库,则需要进行所有的检修流程,直到检修完成,机车交验并出检修库。

  2.2模式使用区域分析

  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控制着整个机务段的生产秩序。运用管理系统掌握着机车的状态信息,其数据处理量大,信息交互频繁,使用范围单一,应用客户固定。综合这些因素,将运用管理系统中管理机车状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模块的使用模式确定为C/S模式。在机车整备和机车检修管理系统中,一些基本数据采集点较多且地域分布较广的模块采用B/S模式,基本数据采集量大、采集点单一、集中的模块采用C/S模式。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

  2.3系统功能

  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为机务段管理决策层提供图形化的实时机车运用、整备和检修等信息,通过相应的分析模块,可生成一些直观的图形报表。此外,业务决策系统还可以为领导的各项决策及时下发和即时传送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接收。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与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实现共享和互换。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和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分别将机车运行状态、机车计划、机车整备信息、机车整备情况、机车检修信息和机车检修情况等发送至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中的相应数据并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提供给决策层,方便其实时了解机车状态。同时,通过生产管理系统,管理决策层的各项决策也可以经信息共享平台发送至相关部门。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设计

  机务段生产管理系统采用三层C/S与B/S结构,把生产信息平台按功能划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分别放置在客户端、应用服务器端和数据服务器端。三层结构将业务逻辑单独剥离出来,置于应用服务器上,使整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同时,通过业务层将表示层和数据层相隔离,避免了用户与数据库的直接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在功能层,又将系统分为3个层次,即决策层、职能部门和生产作业部门。决策层根据职能部门和生产作业部门反馈的信息,向职能部门和生产作业部门做出相应的指令。职能部门接到决策层管理者的指令后,向生产作业部门下达技术文件等作业标准,并把生产作业部门反馈的信息整理后反馈给决策层,为其下个决策提供事实依据。生产管理系统的3个主要子系统的组成模块如下:

  (1)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运用管理系统主要由机车运用安全系统、机车行车安全信息系统和远程诊断与监控系统3个子系统构成,如图5所示。这3个子系统共同工作,可及时准确掌握在途运行机车和非在途运行机车的主要机车信息,为机务段对机车运用、整备、检修等作业进行合理安排提供支持,便于提高机车使用寿命,降低机车故障率,保证机车处于最佳状态。由于这3个子系统中的大部分功能已经在现有机务段相关系统中使用,因此只需将大部分功能接入到新开发的生产管理系统中,使其在网页模式下显示即可。在新开发的机车运用管理系统中,主要开发了机车分类管理模块,提供机车状态信息和机车动态信息。该模块的应用部门单一,地点固定,且要求数据安全性高,故采用C/S模式。但对其机车状态信息和机车动态信息的显示查询功能采用B/S模式开发,可供全段人员查询。

  (2)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由机车整备调度管理系统、机车活件提报系统、轮对及受电弓检测系统和日常整备分析系统4个子系统构成,如图6所示。这4个子系统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对机车日常整备作业实行流程化控制,为机车整备作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由于机务段现有5个不同的整备场,因此机车整备调度管理系统需要在不同整备场使用,且各整备场之间相距很远,不方便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应使用B/S模式开发。对机车活件提报系统、轮对及受电弓检测系统的录入采用C/S模式开发,对其查询功能采用B/S模式开发。日常整备分析系统主要负责对收集的各种整备信息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其功能开发采用B/S模式。

  (3)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检测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实现检修信息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共享,其主要包括机车检修计划管理系统、机车检修调度管理系统、检修生产组织管理系统、机车探伤管理系统、油水化验管理系统、顶轮检测管理系统、机统-28管理系统和“合”字验收管理系统,如图7所示。机车检修计划管理系统和机车检修调度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以方便各检修作业库实时了解机车检修动态,安排各自的检修作业。对检修生产组织管理系统中5个分系统的录入全部采用C/S模式开发,对其查询功能全部采用B/S模式。这样能有效管理数据采集源,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上层领导决策提供方便。

  3.2系统实现

  (1)系统实现关键技术。所述的混合式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数据操作频繁,且数据交换量大,这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挑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ADO作为应用服务器访问到数据库服务器的“桥”,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系统实现过程。根据机务段生产管理系统采用的C/S与B/S混合模式构架,将系统结构分为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3层结构模式。在C/S模式下,客户端将用户输入数据提交到中间层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接收到输入数据并寻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通过ADO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收到请求后执行相应的SQL语句,将处理结果返回到中间层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再经Internet把结果传回客户端显示。在B/S模式下,用户端的浏览器可以将HT-ML代码转化为具有一定交互功能的网页,允许在网页上输入信息,提交后台程序处理。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请求,通过URL访问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在注册库中寻找到相应的服务,调用这些服务来响应相应的请求。如果Web服务器还需要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则Web服务器通过ADO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执行相应的SQL语句并返回结果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生成一串动态的HTML代码,返回给用户端浏览器显示。在混合模式的生产系统中,机车首先根据机车状态和机车检修计划,通过C/S模式下的客户端录入机车的基本信息,然后决定机车进入整备场还是检修库,在整备场和检修库中对大部分数据的采集采用C/S模式录入,只对一些需要调度生产的模块采用B/S模式录入,待机车整备或检修完成后,机车即可转入运用状态。对所有基本信息的查询都采用B/S的模式,方便全段各级部门紧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4结论

  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机务段生产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两种不同模式的优点,对不同的信息处理和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模式方法,为提高机务段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也降低了一线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为各级管理者提供了综合查询和决策分析,改善了机务段现行的生产作业方式。

【关于生产管理调查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公司生产管理制度(通用5篇)05-09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2-12

关于调查报告04-28

关于调查报告04-19

公司生产管理制度05-08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04-2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法11-25

通信安全生产管理条例09-12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09-09

关于委托调查合同三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