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1
摘 要:美术在培养发展学生健康心理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的心育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育。
关键词:心育;美育;作用
“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与德、智、体、美、劳诸育并驾齐驱,同步发展,是教育整体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那么,美术和美术教育又具有怎样的心育作用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美术作业过程中的心育作用
美术作业的过程不存在强制性,是自由自主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情感。这种方式在促进学生养成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美术作业强烈的秩序性,能够有效地治疗学生浮躁焦虑的心理。教师严格按照程序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强化作业辅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焦虑的心理。
二、美术作业成功后的心育作用
教师在辅导学生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完成美术作业后,要对他们的成功予以表扬,对他们能力的提升予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把作业完成好,最后的成功很重要。它能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通过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他们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美术作业的结果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美术活动的心育作用
美术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美术课外活动,增加了学生之间交流、写作的机会,让学生的群体意识更加强烈。通过美术课外活动,师生之间获得了平等交流的机会,信任的程度也大大增加。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情感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自主、进取、相容心理的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正固执、孤独、封闭等方面的不良心理。
总之,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机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指引学生以后的人生方向。美术的心育作用是强大的,作为美术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寻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2
所谓素质,并不仅仅是指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通过了解、体验从整体上将各种文化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养,完善自身人格。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来培养其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研究和表现物质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
一、简析美术类学生特点
第一,学习美术的学生大都从小就开始接触艺术,个性比较鲜明,偏感性,不愿意被管束,思维活跃的同时缺少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政治觉悟不高[1]。第二,自我认同程度高,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勇于接受和面对社会中的竞争,但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差,面对失败的时候不会对自我进行反思,总是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且缺乏一定的公平竞争意识。第三,只注重专业课程,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没有扩展知识面的意识。
二、蕴含于美术教育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使美术教育更贴近现实
学习美术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优越,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浓厚的专业情结,对周边的人、社会、环境缺少一定的关注,但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专业技能和素质上,同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国家史事、政治观点、社会时事、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熏染来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现实。
2.实现美术教育大众化和人性化之间的融合
教育本身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尊重其人格,欣赏他们在不同方面的不同才能,为不同学生创造出适合其学习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即教育的大众化,美术教育更是如此。美术教育本就比较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能力、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需求的差异性,以使学生发挥出其个人的特点和潜能,实现自我,避免学生思想的僵化,即美术教育的人性化[3]。为使学生能够在自我教育中更好的维持自身发展,美术教育应通过创建良好校园文化这种隐性、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对学生情操的潜在熏陶。
3.促进美术教育中民族性同世界性的融合
因为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美术家,同样的,一个没有内涵和高品质的人也必定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因此,美术教育也应当跟随社会主流,以社会主义为指导原则和方向,在教学内容上做到艺术与思想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到的有关民族历史、文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了解到属于民族的,或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既得到艺术熏陶,又得到思想政治熏陶,既向学生传播了知识,又使年轻一代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的过程中增强了爱国意识,培养了高尚情操。此外,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文化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美术教育也逐渐向着开放、多元和世界性方向发展,不断传入的外来文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既能保持和传承民族艺术、文化,又能吸收多元文化精华的有效手段,使美术教育具有民族性,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4.推动美术教育同道德教育相融合
所谓教书育人,重点在人育,教学生如何做人,美术教育也是一样。艺术本身最初的目的也是安慰人类精神,将人类的品性和道德引导到最高点[4]。就如同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一样:艺术是美的灵魂,其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育、心育,更是对整个人的教育。艺术对人的智慧和心灵可以起到直接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全方面,综合性的,美术教育使学生在理解心灵美和外在美方面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辨别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可以为健康审美观的树立和审美的自觉性和追求上打下良好基础,将美术教育中美和艺术的教育同人性、生活、社会中的道德紧密相连,树立良好审美观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
5.推动了教师素养的提高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将高度发展的那些社会理性转化,然后以一种更为直观、生动和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涵,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净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操,最终完善他们的人格[5]。因此,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美术教育之中,发挥其真正作用,就要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脚步,转变教学观念,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祖国的热爱,勇于追求理想,实现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一样,都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从鲁迅先生的“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都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在规范受教育者行为,完善其品德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辅助作用,推进美术教育更好的发展。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3
一、对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我校的学生,很多是新移民子女,父母有一定的文化,但平时忙着上班、打理生意什么的,孩子的生活、教育什么的很多时候都交给老人家负责,这种隔代教育的弊端就出来啦!这时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显得优为重要了,再加上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教育的初始阶段,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本人也一直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作为重点来抓。
二、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根据思想品德的内容尊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通过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知道,思想观念的树立、情感的转变,习惯的养成,意志信念理想的形成,都不能立竿见影,欲速则不达。小学生的德育内容很多,既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及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国情教育,又有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珍爱生命、关心他人、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等教育,另外还有遵纪守法,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等等。
(二)美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觉得,只要我们重视,努力去研究探索,对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是一个出色的德育工作者;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出色的德育工作者;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思想品德还要有针对性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自己投入到学生之中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上个学年我刚接手二年级,5班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美术课,但就是不爱讲卫生,班里的同学都不太跟他玩,还说他脏,在分组活动中,大家都不愿他加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讲起了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靠着团结拼搏精神奋力夺冠的经过时,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我乘机教育同学们,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共同进步,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课后,我找来这个小男孩聊天,教育他应注意个人卫生,主动与他人交朋友,并送了一些小画具给他,还安排班干部帮助他,几周下来,这位小男孩便融入到美术的大家庭中。
(三)美术课是学生喜爱的课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材内容都以形象,色彩去感染儿童,能很自然地与思品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画小白兔讲小白兔的善良、温和、爱卫生;画老牛讲老牛的勤劳、勇敢,有恒心;做纸玩具讲变废品为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孩子们在掌握美术基本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养成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的人生观。
三、不同年龄特征的思品教育方法
(一)渗透法。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的接受能力,对低中年级采取讲故事、看录像、读诗歌、听音乐等方法,将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其中,使孩子们很自然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及教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有时上几分钟的课,就开始三五个小朋友在交头接耳的讲话,或是坐不住了,或是玩学习用具,这时我通常会讲一些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学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诱导法。根据中高年级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画“船儿漂漂”的主题目画时,引导学生结合家乡———番禺渔乡进行讨论:大海、鱼儿、渔民的相互关系,通过讨论,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对比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通过成功与失败、虚心与骄傲、繁荣与落后不同结局的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比较繁荣与落后的不同结果:旧中国的贫弱挨打和新中国的强大不可侮辱,使学生油然而生爱祖国爱新生活的情感,再画升国旗的创作画时就格外生动……
(四)讨论法。是诱导法的引伸,有计划地把儿童分组或全班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作热情,收到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如记忆画“节日的餐桌”,“美丽的叶子”;故事画“巧救小昆虫”等,通过讨论孩子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培养了参与意识,调动了记忆思维活动与创造思维活动。
(五)演示法。这是一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性教学法,很适合儿童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当堂演示等直观形象的表达,由形象思维引发抽象思维,产生特殊的教学效果,对美术教学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好的吸引力和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重要“工程”,美术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美术教学自身也会取得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将美术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学生们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心灵美也一点一滴的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1]《早期教育》教师版[M].南京市:江苏教育报刊社,2017.
[2]《中国中小学美术》[M].北京市: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14.
[3]《中小学德育》[M].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杂志社,2017.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4
摘要: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整合了科学、历史、音乐、自然环境等领域的知识,使参与者在获得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特点是让学生对美术形成广义的认知,高校美术教育应该引导并启发学生在文化和历史的环境中理解艺术的不同目的与功能。
关键词:文物;美术教育;拓展
博物馆是一种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由此可见,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校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观和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学生能从博物馆中学习美术知识,能从展览内容中感悟美,也能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可以说博物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博物馆美术教育的特点
1.教育资源的实物直观性
相较于学校美术教育实物资源数量有限、种类较少等局限,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并通过陈列展示等方式向公众展示与传达文物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书画作品实物原件能真实地体现印刷品所不能呈现或者呈现失真的墨色浓淡、细节层次、笔触质感等。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实物资源的直观性能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情感。
2.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博物馆美术教育不局限于学校美术课堂中使用的范本,而是充分利用博物馆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注重公众美术理论素养、技能等多方位的提升,采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参观展览、专题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使参与者不受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在开放的条件下完成学习和教育。
3.教育环境的开放性
环境因素对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的影响很大。博物馆美术教育教学的环境氛围相对轻松、开放、自由,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在博物馆内能够非常轻松、富有成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艺术创新灵感的激发。
二、博物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作用的探索
1.观察、触摸与体验——利用文物复制品
文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关于科学、历史、艺术等具有史学和精神价值的实物遗存。绝大多数的实物遗存只能观赏,不能直接用于教学,所以文物复制品是博物馆用来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设了培训班,以青花瓷器为专题设计了很多讲座。这些讲座包括了青花瓷器的历史、器型、装饰纹样、制造工艺、釉色等多方面,让参与的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亲自动手体验、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创作等多种形式,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青花瓷器知识。另外,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特请专家为青花瓷器专题课专门复制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鬼谷子下山”罐等珍贵文物,让学生不用隔着玻璃柜观察,可以真切感受青花瓷器的大小、器型、装饰、质感、釉色等特征,了解青花瓷器高超的制造工艺。
2.重技又重艺——展厅临摹与写生
南齐时期的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论”中,“应物象形”是指描画客观物象外在状貌,“传移模写”是指对照原作品进行临摹。受谢赫理论的影响,中国绘画一直非常注重临摹与写生。临摹书画作品,原作实物是最好的范本,而博物馆正是能够提供这些实物范本的场所。这样进行的美术教学技法训练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而且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很有益处的,这样的教学是重技又重艺。“传移模写”“应物象形”是锤炼基本功、提高写生能力的最佳途径,还可以传承经典,为创新打好基础。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兵马俑博物馆,紧扣活动主题——“始皇帝的悲剧”,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兵马俑的思想内涵、艺术特征以及传递出的思想情感等,引起参与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
3.传承与创新——教育互动体验包
博物馆在深入挖掘自身教育资源,用传统的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同时,还应该紧跟时代,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如,2016年以来,宿迁市博物馆针对博物馆“MA手工包”原创项目开发了一系列互动体验包,以“MuseummArt”的方式拓展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外延,在形式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与宿迁市博物馆有机结合的体验载体的设计、制作与实施互动。该体验包以馆藏特色为依托,以美术与科学、历史、文学、音乐、自然等相融合的综合理念开拓创新,以公众为主导,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同时,宿迁市博物馆还开发了“纹饰神韵——彩陶”教育互动体验包。该体验包以宿迁地区青莲岗文化为背景,以“远古神韵”厅中的彩陶器实物作为基本的素材,以淮河流域彩陶资料为辅,以实物为标准器,打造和实物等大的素陶器。参与者可通过互动体验包,用画笔和颜料现场动手在素陶罐上描绘精美的纹饰,从而领略彩陶的纹饰神韵,感受中国的璀璨艺术与文化。该体验包拓展了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外延和内涵。若高校美术教育能够经常参与这样的体验活动,对学生学习十分有益。博物馆美术教育有特色、有内涵、有传承、有创新,并能积极地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等资源转化成为公众获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教育资源。高校的美术教育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与美术教育功能将会更加充分、有效地拓展和延伸高校美术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5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采用单一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材料,难以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综合材料绘画结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对于有效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该文从介绍综合材料绘画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期为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中小学;美术教育;作用
绘画是人类智慧和天赋的集中表现,美术教育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创造力。中小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较强,教师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充分采用综合材料绘画形式,引导学生创作艺术绘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综合材料绘画基本情况分析
综合材料绘画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指在现代绘画中,创作者不采用传统形式的绘画材料,而是使用新材料开展作画活动。综合材料绘画采用多种材料和方式,如金属材料、塑料材料、自然界天然材料等,通过拼接、组合方式进行创作。在采用综合材料绘画时,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于创作者想要呈现出何种画面,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开展绘画创作活动。综合材料绘画能有效反映出时代的发展特点,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绘画的具体观念与方法都体现出了对传统艺术的变革,从而使创作者有效地表达其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看法、态度。在这个层面上,教师使学生充分了解综合材料绘画,能够为其更好地掌握现代艺术特征和把握现代艺术表现手段,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综合材料绘画深度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将其积极应用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增强美术教育活动的多元化特征,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与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综合材料绘画涉及多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特征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中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想象力较丰富,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采用综合材料绘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将其重新剪切和拼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些自己较感兴趣的日常用品和材料,将其带入课堂,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针对各种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与设计;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具体的创作主体,如一些长方体的物体,引导学生细致地想象长方体的物品类型,并积极开展相应的创作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各项材料,制作一些长方体类型的美术物品。
2.激发学生的潜能
中小学生创作的作品,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在主题方面的表现效果往往不够鲜明。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应积极采用综合材料绘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外界事物,并充分融合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教师应通过综合材料绘画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丰富的主题绘画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完成绘画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突破传统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的局限,积极应用综合材料,切实丰富作品形式和内涵,更加全面地展现精神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3.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学习综合材料绘画,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够从具体的材料中,科学、有效地选择出较为合适的材料。应用综合材料绘画方式,需要大量搜集并使用多种综合材料。面对大量的材料,学生需要从多项材料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某位小学美术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针对材料的性质、软硬度、颜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掌握不同材料产生的效果,能够使学生逐渐掌握综合材料绘画的具体规律。
三、结语
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充分发挥综合材料绘画的优势和价值,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潜能,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综合材料绘画的要求,促进美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林林,李英梅.浅谈综合材料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21).
[2]孙悦怡.为绘画披上个性外衣——试论综合绘画材料的视觉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5(19).
[3]王志琪.融合发展——刍议综合材料绘画对水彩画创作及教学的影响.西北美术,2017(1).
[4]赵希.浅谈高中美术绘画创作采用综合材料的必要性.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6
摘要:现代教育比传统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手段都有了改进。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也对学生熟悉与掌握现代化工具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 键 词:多媒体 教育改革 美术教育 新媒体艺术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经历着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现代化教育成为将这种转变引向深入的重要前提。除了观念的转变以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走教育信息化的道路,这已成为一个广泛的共识。美术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有着自己重要的地位。美术能够培养感知能力和分析客观事物的方法等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在美术教育中起步较早,且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日趋发展成熟,从平面的架上绘画创作扩展到视频、声音等加入时间元素的四维空间的艺术创作,它成为架上绘画以外的另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新的艺术形式要求教育方法和新教育体制的变革。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直观性、灵活性、生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
美术教育是一种图式化的视觉艺术范畴,直观可感知的形象让学生获得体验更为直接有效。在美术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理论讲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最多加上教师的示范演示就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了。多媒体的介入使优秀艺术作品图片全方位展示,和一位或多位画家的作画方法及步骤的视频进入课堂,学生在直接欣赏绘画、多角度观摩雕塑作品的同时,还可以观看不同画家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并在课堂上体验一些行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视频影像和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同步传输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绘画、雕塑、装置、声光视频艺术作品的数字技术也变成可能,坐在家里或课堂欣赏世界名画,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的梦想得以实现。
二、在多媒体教育中音乐成为美术课堂中流动的色彩
现代的美术教育已经从“技术化教学”走向“艺术化教学”。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仅可利用图像、视频的直观性,还可以加入不同风格、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音乐作品,在欣赏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作品时配合适宜的音乐,使得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加入古筝、琵琶等古曲,音乐与图像的结合使这件作品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把音乐纳入美术课程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进入课堂的“音乐教学法”在很多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得到广泛推广。所以,有人称绘画是凝固的音符,而音乐则成了美术课堂上流动的色彩,色彩与旋律交织成一幅绚丽的艺术画面。因之美术教育的课堂变得更为丰富、轻松、灵活了。
三、多媒体的使用可帮助教师对教学研究及教育创新进行改革与创新
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代的艺术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利用者和设计者,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校内外学习资源的利用以及国内外优秀画家的作品的学习,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方法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再融入教师创造性教学方法,共同探究全新的艺术教学理念,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履行职责。美术教学必须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落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运用图像、文字、影像、音乐等手段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也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思考,那就是那些绘画技能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是否可以运用图像、视频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一定非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回答是肯定的,利用视频影像表达艺术主张的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有了飞速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中国声像艺术的活跃引起了国际艺坛的瞩目,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的声光电的艺术运用,对中国5000年文化做了最为完美的诠释。所以,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和利用图像、视频等综合手段来表达艺术观点和主张,也就成为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四、多媒体教学是师生主客体关系变革的积极因素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最早是由钱梦龙同志提出的,自古就有关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应以“双主体”观点进行教学,“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所以,教与学都是主体,每堂美术课前都必须对整堂课的教与学进行整体合理的设计,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外,教师可以把课件作为学生课余进行专业学习的师生关系的延续。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然,在自由发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更科学、更适合的教学途径,不断改进存在的不足,以适应现代课程的不断变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优化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当代网络及多媒体可扩展性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成果。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7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地域文化构成优秀的中华文化,各地区的文化特色是艺术教育创作和学习最主要的素材。所以,现在很多从事艺体教育的学者都深入各地区,融入不同的地域去考察地域文化,并成立课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域文化;少儿美术教育;作用
引言
教师通过传授美术构图技巧将美术文化传递给儿童,这也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而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就是一个接受优秀中华文化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培养美学意识和美学鉴赏能力。通过研习各地域的文化,可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其文化价值,同时扩展美术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延伸教学文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品鉴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及其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指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划分地区的文化,包括地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特色风俗习惯、思考方式、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地方人民的精神支撑,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地域文化是进行学校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教学辅助。世界各地的高校艺术类学生可以查看地方馆藏资源、浏览文化博物馆以及观赏地方名胜古迹,这些都可以快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其次,地域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方特色,有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地域差异较为明显,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通常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往往喜欢回归故里。所以,把地域文化融合到艺术教育的范围,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从而扩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地域文化和艺术教育一起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作。学校传授地域文化知识,能够激起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关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再次,二者的结合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播,地区特色的弘扬,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也能够设计出更多地域特色的产品。最后,艺术类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高校艺术学生提出新的人才要求,学校也要开设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技能和培训强度,学习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地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实践思考
1.充分挖掘地域美术资源
对于从事美术教育的学者来说,对挖掘美术资源有着非常敏感的嗅觉,如武夷山山水如画,文化与古典建筑物历史悠久,是进行艺术教学活动的必选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奇秀、河水灵动,山水相逢、人文与自然搭档恰到好处。九曲江缠绕山间,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偎依河畔,姿态万千,这些自然风景在美学授课中都是很好的地域资源。武夷山一直都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所以,在进行美术取材授课过程中,简单的阐述和归纳并不能完全展示武夷山的美,必须到实地身临其境地领略它的山美、水美、人文美。尤其是作为一名美术学者,更应该亲自去感受,同时也要组织带领学生去实地写生,让他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美和欣赏美。
2.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要系统地学习地域文化,就必须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课程。课程是开展教学的基本载体,所以,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加强地域文化学习,必须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学校应与周边景点或者地域特色景点展开合作,促进学校地域文化课程的参观和学习。设计的地域文化课程体系需要含有两方面的内容:基本的文化课程和实操课程。基本的文化课主要是开阔学生的眼界,传播地域特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操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让他们主动去感受和理解文化,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此外,教师要带学生去实地观察和欣赏,感受地区的文化习俗,并总结当地的特色艺术设计,同时教师应该在旁提点学生,向学生传播当地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考。
3.找准地域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切合点
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地域文化艺术产品设计。而艺术产品的价值表现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喜欢程度,社会公众的接受和购买程度反映艺术产品的经济价值。中国地大物博,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非常多,因此包含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就特别多,然而很多地区的地域文化还没开发,都属于自然景点,不符合美术创作设计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应多走访我国具有美术指导意义的地区,寻找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地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操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兴趣导向,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多进行外地实地演练,让学生多欣赏地域文化景点和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大师,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地域文化参观活动中来,与学生互动,为学生讲解艺术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设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为地域文化发展培养人才
通过与企业建立人才对等机制,为艺术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地域文化设计平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学校建立联系的地方企业,要有象征性的艺术品,所以,学校要主动与地方企业展开合作,地方企业则应尽力帮助学校成立实训基地,从而与学校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学校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培训,为地域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提供集美学文化知识和实操动手能力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三、结束语
文化的繁荣昌盛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色突出,地域文化能够为艺术教学提供最好的素材。艺术类大学生需要研习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知识,学习不同的艺术表现技能,加强自身文化的熏陶和技能的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也就对艺术人才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艺术人才应该是全能型、综合型的人才,不仅仅要熟知各地域文化知识,也要学会地域产品设计,培养全面技能,让学生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高我国艺术学生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吴丽芳.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幼儿美术教育———以美术活动“市花百合”为例[J].福建教育,2017(47):45—46.
[2]赵琴玉.一方水土一方燕———地域文化资在论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214—215.
[3]吴琛玮.论实验剧场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6.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8
摘要:文章主要从美的本质和对美育的理解出发,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完善的人,同时针对美育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论证了美育的目的和作用。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社会功能;经济功能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既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事实上每一种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如此,只是美育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办法。
一、美的本质及美育的含义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什么是美呢?笔者认为美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蕴涵着客观规律与长远目的高度融合的和谐自由关系的理想存在。罗丹说:“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本质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它包含着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又不同于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体现出真善统一的特色,它具有人类社会性、客观实现性、形象直觉性、精神功利性、和谐自由性、新颖独特性等基本特征。
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所谓美育的本质,是指美育这种教育的本体存在及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美育,这一概念它体现的应是其本体存在的内部联系。因此,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美育的本质,就必须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美育本体这一整体存在及其内部联系为前提。美术教育不同于德、智、体等教育,它只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它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问题。
二、美育的目的
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所以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具有一定的目的。所谓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而又善于生活和娱乐。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标志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调,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有的功能与性质。
美育的任务在于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人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美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能自觉培养学生自爱与爱他,以及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他们能在爱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和喜悦,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由于美育不带有功利色彩,通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有了好的人格和美的心灵,他们就能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任何事物,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用一种让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交流沟通。同时,也能用正确的审美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此外,由于有了正确的审美观,人们会不断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并不断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他们也必将把与人的和谐交往作为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做人的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美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切实地把素质教育摆在首位,美育,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可以把目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进。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情感既反映人对人的态度,也反映人对事物的态度,因此是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感性同样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不仅如此,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中去。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见,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活动,尤其是美术活动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所以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形象储存,而且能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四、美术教育的时代呼唤
社会健康、完善的发展就需要健康、完善的新型人才。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青一代的理想、道德才智和情操的树立、培养,都不能离开美育的影响和熏陶。
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进去,但美术教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审美是人类爱心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理应如此。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
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的培养是人类最可贵的素质之一。审美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想象。可以说,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正是因为审美心理特点是想象,所以审美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时,美育作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够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使人的道德素质获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启发学生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以及鉴赏艺术的能力,初步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点。
【参考文献】
[1]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
[3]张晶.美学之思:理的审美化存在[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9
[关键词】美术社团美术课外教育组织和管理教学素质教育
【摘要】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美术教育链条上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美术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在初中开展较为有效的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较为理想的美术教育目标。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得出了一系列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可参考、可指导、可操作、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参考方法。
一、初中美术社团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要求在学科综合理念下,使学生横向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知识迁移的正向效应。因此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必须做到“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即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动漫社团活动是将美术课与其他活动课完美结合的有益形式,它包含着创造、审美、劳动技术、科学技术、卫生、行为习惯等内容。在动漫社的组织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动漫知识,通过因特网以及动漫网页等渠道获取信息,并收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用多媒体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研究成果。其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动漫创作,借助多媒体器材运用美术或艺术的形式(如绘画、雕塑、剪纸、表演等)进行各种动漫活动,表现他们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同时体会动漫的艺术魅力,尝试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综合,深化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最后,展示艺术作品进行多维的评价。
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主题,描述、表现、设计反映自我感受的动漫作品,编写动漫剧本,设计表现主题的动漫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综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社团活动在动漫教学的大前提下,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美术、文学、时事、科学等多领域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素质的综合培养。
通过动漫社的活动,学生在欣赏、创作动漫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提高,鉴赏能力得以较快增强,正确世界观得以逐步形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社团的教学辅导,有利于学生美术技能技巧的掌握
众所周知,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体验。而目前初中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时,时间短,不能保证美术学习连贯性和有效性,导致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根本谈不上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在长期的“眼高手低”的失落状态下逐渐消磨了意志,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动漫社团在组织活动上采取了在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社团活动和二课堂活动作为辅助,采用集中辅导与业余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社团活动利用每周三、周五两个中午时间,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向成员介绍动漫的知识,传递动漫信息,欣赏动漫作品并进行动漫的创作,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空间,解决了美术课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又通过办简报、开网站、阅杂志、搞活动等灵活的形式成功地实现了教学互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在动漫社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制定帮扶计划,由能力强的学生定点进行帮助辅导,并保证一定的作业量,以数量带动质量的提高;对高材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其技术技巧的辅导。
三、初中美术社团的活动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动漫的创作有一点与其它美术作品不同的是,动漫在注重技法的同时,更讲究原创精神,更讲究构思,其它的美术作品更多关注的是技法,有的构思相同的或者有的临摹的作品,只要技法不错也可以发表,但动漫则不行,动漫更讲究独立的构思。动漫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绘画技巧的学习,它首先更侧重于思想的叙说性、深刻性和开放式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孩子们细致观察生活,捕捉和挖掘带有深刻思想亮点的情节,用夸张的造型、幽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 动漫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动漫教学就是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动漫的一般创作规律,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动漫社团活动通过开发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依靠研究推动了学校的美术课外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有质量有水平的作品。学生动漫作品不仅填补了本地儿童美术作品中的空白,而且连续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四、初中美术社团的管理实践,有利于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相继出现,使得原有的一些美术教育资源已不能有效地满足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要,因此必须深人挖掘美术教育资源。动漫艺术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文化艺术,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着我们的新一代。动漫对于设计富有活力的美术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资源。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将动漫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长抓不懈。采用动漫社团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获得更为灵活的研究阵地。所以“开发动漫教学资源的美术教育研究”是我们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中把社团活动与科研紧密联系起来,在活动中搞科研,以科研促动漫活动。
在组织和管理学校动漫社的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层面,相应安排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漫教学课程资源,使学校美术教育开发出与学生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实践,课题组收集了一部分有研究价值的作品与文字资料,开发出可以灵活、互动、符合学生思维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动漫教学课例体系。
学校课外美术教育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通过动漫社团的课外美术教育活动,有效地探讨了动漫教学活动符合初中生特点的诸多内容和形式、动漫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以及动漫教学活动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系,在培养教师的科研精神、科研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业务素质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学生中开展社团形式的动漫课外美术教育活动,对丰富和活跃初中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激发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美的感受力和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等良好个性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篇10
一、利用信息,体验“三生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在今天的学习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令人满意:“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相互学习”;“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要学会生存”;“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利用多样化的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起来更快乐。通过这些小故事、动画片展开问题讨论,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三生教育”,逐步让学生了解“三生教育”的意义,认识到人与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二、利用网络,感悟“三生教育”
在美术活动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网络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三生教育”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增长了技能,还提高了效率。通过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的渗透融合,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培养生存意识;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进而对“三生教育”有更深层次的领悟。2008年曲靖市麒麟区举办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美术比赛活动,以此项活动为契机,利用网络,创造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感悟,帮助学生以更加成熟的生活姿态融入生活,在更大意义上实现生存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本次活动,是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融合的最佳体现。笔者用三个课时在三年级、四年级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以“关注消防、关注交通、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在其中渗透“三生教育”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当我把活动主题和思路与学生交流时,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太难了,怎么画,很难完成。“”我画人物还可以,但消防器材与背景很难画。“”我会画建筑物、汽车,可有的场景想不出来。”“主题内容太难画了。“”交通安全太难表现了?”等等。根据这一情况,我很理解地对同学们说:“就因为难,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亲自体验,讲述不同的看法,来分享彼此的经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完善创作思路,让我们并肩作战、团结互助,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的。”
内容1:根据活动主题,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如,“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有没有简单易学的逃生方法呢?”
内容2:安全小知识。在学习“消防小知识“”交通安全小知识”“自护小策略”活动中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纷纷举手发言,畅谈心中的感受。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消防、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护意识,让“三生教育”融入其中。第二课时:内容1:欣赏与练习。第一环节,通过大屏出示,观看消防、交通安全宣传图片。
第二环节,开设安全自救知识训练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选择与判断,学习安全自救知识,掌握安全自救技巧。内容2:体验活动。根据所学的安全自护小常识、小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评议,哪些做得正确,哪些做得不对。通过演练体验活动和入情入境的表演,学生掌握了简单的逃生方法,提高了自护能力,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三生教育”,唤起了大家对“三生教育”的思考。第三课时:内容3:观察与构思,合作与交流,启发与创作。结合前面两个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他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有组长、协调员,各6人。各组必须团结一致,共同策划,促进交流,形成合力,达成团体目标。如,有一组的学生在创作“消防叔叔灭火时”,人物的刻画不够生动、动态基本相同,显得呆板,其他小组同学发现后立即提醒他,画消防叔叔工作时很辛苦,应加上汗水,充满动感,形态各异,这样内容才更丰富,人物才更形象、生动;有一学生发现本组同学在画交通警察指挥时,显得单一,就建议动态画应各种各样,所表现的是交警叔叔的风采,能不能把他们画得高大些呢?那样我们的画会更生动、更有特色;有一个组的同学们在交流后说:我们画消防、交通安全时,应该宣传珍爱生命,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把我们的城市生活画得更美好,更和谐;有一个组长说,一定把消防、交通安全的理念、口号加上。与此同时,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情况,与学生共同研究,进行调控,加强引导,启发创作,及时鼓励学生。我们不仅要把各组的创作内容表现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交流中共同研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作充分、扬长避短,表现好主体内容,最终达到作品主题鲜明,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整体协调、统一、美丽、有创意,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实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绘画创作工作。主题有:“心系消防心系交通”“为消防叔叔加油”“我是小小交通警察”“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和谐美丽之城“”超级灭火机器人”等,许多作品体现出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奋斗生活,团结互助、顽强拼搏,对明天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地向往追求。
三、营造氛围,强化“三生教育”
根据“三生教育”的理念与学校制定的十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与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充分利用教师大会、学生大会及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美术廊等宣传阵地,对“三生教育”加大力度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做好实施“三生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使师生充分意识到“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让“三生教育”深入学生、教师和家长,营造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围。通过教育,在校园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上下楼梯,轻声慢步的多了;讲粗话的少了,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和互相礼让的学生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违反纪律的少了,文明守纪的多了;排队拥挤现象少了,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出行的多了。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与文明的气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三生教育”活动,推进了“三生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把“三生教育”融合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三生教育”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集体的智慧,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与感悟“三生教育”;通过活动,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生活的热爱已深入于心,不仅影响了广大学生,还辐射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也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在实现梦想的进程中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教育论文:浅谈美术的心育作用(通用10篇)】相关文章: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作用05-13
浅谈小学白板课件教学的作用09-19
论文开题报告的作用08-23
浅谈幼儿的艺术教育02-28
美术鉴赏论文09-27
浅谈农村初中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7-29
浅谈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02-01
感恩的心议论文01-17
浅谈艾滋病的预防论文12-14
浅谈网络暴力议论文800字(通用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