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门蕴涵着高科技且尚在发展中的学科,计算机学科实践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我学习、自我创作空间,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自我学习培养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中学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兴趣、实践、创新、基础性原则、差异性
90年代初在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一重大举措。它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强调充分开发智慧潜能。计算机学科毫无疑问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今天,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门蕴涵着高科技且尚在发展中的学科,它实践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我学习、自我创作空间,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自我学习培养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燕国材把学习归结为一个公式:A= f(I * N),其中A为(Achievment),表示学习的成功;f为函数关系;I为(Intelligence),表示智力因素;N为(Non-intellectual factors),表示非智力的因素。也就是说,学习的成功不单纯取决于智力,而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共同决定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上这5种非智力因素就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如果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学习时则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高,智力的潜力能够充分的挖掘,学习效果就好。对于该点,应该说计算机学科具备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大部分的学生都对它具有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它、掌握它。但是,因为计算机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及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理解的偏差,也同样给中学教学尤其是初中教学带来了困扰。
中学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例如:打字训练、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软件进行基本的编辑等。这部分的学习是计算机学习的基础,对于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培训,是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教育。但是,由于计算机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已经通过家庭或是其它学习途径,较好的掌握了该部分的训练,课堂的教学就不会对这部分学生产生任何的吸引力。而且,随着计算机业的发展,这部分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大。对于该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分层次教学。将基础差与好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给予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感觉到课堂教授的知识是我所未知的,有一定的新鲜感,使学生始终都保持较浓厚的兴趣。
另一个存在的问题就是:有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了解的偏差。他们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玩游戏,网络是用来聊天的。对于计算机课的期望就是:能够玩游戏、能够上网聊天。结果上课时就表现出比较强的反抗情绪。要纠正这种理解偏差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激励,能给学生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从单纯的"好玩"中引出,从而真正走进计算机的王国。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时,穿插向学生介绍今天计算机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讲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情况;讲中国联想、方正、长城等中国较成功的IT公司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整个计算机业的发展领域,体会创业的艰难和科技创业的巨大潜力。还可以比较国内外计算机业技术与管理上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尊感,从而树立较远大的志向。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以更多的知识量,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有兴趣的知识,例如:有些学生特别喜欢上网,教师就可以针对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并提供机会让这些学生参加这种类型的竞赛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究其根源,我国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脱节,忽略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知识经济服务,为建立民族创新体系培养能够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人才。它的根本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需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更多的东西。而计算机学科在这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众所周知,计算机学科所涵盖的领域是很广的,作为学校教育,无法在课堂的时间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只能教给学生基础的操作与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兴趣的范围加以钻研,最后达到成材的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基础性原则。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学习起来就事倍功半。就好象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学习过"写字板"或"记事本"前,就马上让学生自己练习"WORD"的使用。这时,他完全没有任何文档操作和输入文字的概念,就无从应用,无从拓展知识点。在初始阶段就需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让学生学好基础课程,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求未知的领域。在这个阶段应在教师讲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尤其对计算学科适用。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熟练操作,最后达到灵活运用。在这个阶段应让学生通过不断重复、模仿,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计算机概念后,教学方式就应当有所改变了。从重复、模仿到更多的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从一切围绕教师转、以教师"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把计算机学科的所有知识方面都详细的教授给学生,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WORD"的学习,老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应用、所有的菜单命令都一一祥讲。而且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由于其发展飞速、更新快,当我们对"WORD97"刚称得上熟练使用的时候,新的"WORD2000"就和我们见面了,提供了一些更加方便的使用。所以,老师详细的介绍一种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在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思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创新的乐趣。例如教"FrontPage"的表格使用时,先讲表格的作用(使网页元素的空间编排灵活、便于管理);
其次,介绍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内容、修改表格;最后,简单告诉学生在表格里单击右键,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里面有对表格与单元格属性的更详细的调整(例如表格的对齐方式、表格的边框、背景设置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尝试如何使用。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网页的设想来建立一个表格,将接下来的创作空间留给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一种效果有多种渠道能够实现,应以不同角度加以展现,以达到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同样是一种效果,使用表格的调整可以实现,通过表格的嵌套也可以实现。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最后,计算机学科所进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具有差异性。首先,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如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想象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例如:高中生的课堂教学要重在引导,不宜太精太细,多留时间和想象空间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激发创新的精神。而初中生如果放得太开、讲得太过粗糙,则会使学生显得茫无目地,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对初中的学生则要给予具体的、明确的学习内容与作业要求,再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其次,每个人作为个体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尽可能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促进不同的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充分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藏优势。
经济全球化使得今天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一代。利用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却也绝不是独立的。它还需要培养学生坚实的科学基础、博大的人文精神、奋斗的品质,需要和其他学科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为培养年轻一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努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文03-04
授之以渔摆脱依赖12-09
授之以渔摆脱依赖的作文02-24
靠人不如靠己说说02-25
高考作文真题:授之以渔摆脱依赖05-06
剖鱼人作文03-04
人贵说吾不如阅读答案【精选】03-24
生气不如争气翻脸不如翻身的哲理故事03-04
2022成人教育论文致谢04-20
以植物喻人的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