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议论文

2021-03-31 论文

  摘 要: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当前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日益严重,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培养势在必行,深入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归纳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分析了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培养策略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处事之道,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进步的源泉。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一直将“诚信”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信条之一,几千年来,正是因为倡导诚信,才使我国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诚信之国。当今社会,诚信更是作为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为此,国家在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不仅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明确提出,而且把它视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关键词失的主要表现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做到真诚善良、言行一致。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

  一是表现在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一些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不够刻苦,复印他人笔记、抄袭作业、参加考试夹带相关资、人为地杜撰实验数据、写论文“移花接木”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甚至发展到参加考试、撰写论文等找“”替代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考试临近时,为了能够蒙混“过关”,在考场作弊就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唯一选择,导致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的学生在考试过后还采取请客、送礼等方式,要求老师提分、加分,或者要求老师为其隐瞒违纪作弊事实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影响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学风的形成。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表现在生活方面大学生存在着许多信用不足的情况。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无视诚信为本、恪守信誉等做人的基本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言而无信、违背社会公德等现象。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千方百计向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自1999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政府贴息无担保信用贷款,使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们仅凭个人信用,按一定的申办程序即可获得国家的助学贷款。但是,一些大学生不珍惜自己的个人信誉,辜负了政府对他的信任,在通过相关程序获得助学贷款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到期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于少数大学生在毕业后即无影无踪,使助学贷款成为呆账。还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编造出各种各样理由来获得政府贴息贷款,在取得了助学贷款后,没有按照借款协议要求使用贷款,而是将贷款用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根本谈不上诚信二字。

  三是表现在毕业求职择业时弄虚作假现象严重。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为了给自己的求职增加亮点,同时也给有关用人单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采取伪造学习成绩、学校评语,伪造各种获奖证书、伪造培训经历等方式,进行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在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出现了人人都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个个都有一叠荣誉证书、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情况,甚至于还出现过一个班级里出现十几个“班长”的咄咄怪事。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后,往往事后不履行就业协议书、合同规定的义务,更不愿意按章缴纳违约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究

  首先,从历史上看,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长期的封建专制使人们的诚信意识发生了一定的扭曲,“投其所好”、“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等俗语古训,使人们潜意识中对诚信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这直接冲击着诚信这一道德保护线,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健康诚信观的建立。

  其次,现实的社会环境在许多方面对于诚信都有着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生活中的“假冒伪劣”现象。市场经济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使一部分人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良知,假冒伪劣的泛滥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二是企业失信。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完善,致使一些企业商业信用不高,合同履约率低,债权债务纠纷多等情况发生,还有的企业制假售假,以卑劣的手段抢占市场,侵害名优产品,坑害消费者;三是政治上的。少数党员干部,大搞权钱交易,。在工作中缺乏公开性,跑官买官等失信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四是学术上的失范。当学术研究成为了一种职业和一种谋生的手段后,整个学术界的假冒伪劣现象也就蔓延成风,假数据、假论文、、假职称等层出不穷;五是宣传上的偏颇。例如当前在对一些所谓的改革者、企业家等人物进行宣传时,往往“以成败论英雄”,或者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使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也能够大行其道,并且被罩上了“改革”的光环加以渲染和提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和认识上的混乱。这些都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教育体制的因素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从教育者看,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偏差。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使教育者们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智轻德、重教轻育的情况,而忽视了为人处事等基本道理的教育。道德教育只管“知”、不管“行”,重视知识教育,放松情感教育,这就导致了道德认知与实现价值的背离,认识与信念的背离,知与行的背离。加之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缺乏有效评价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些教师、家长在诚信问题上不能以身作则,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负面的效应,必然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

  此外,信用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影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成熟的市场依赖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在我国,信用观念与信用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言是相对滞后的,特别是缺少与诚信直接相关的专门立法,这样就出现了讲诚信得不到相应奖励,而不讲诚信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于反而能够获利,这就使得不讲诚信的思想、行为有了生存的空间,难以得到有效遏制,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信用危机的原因。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培养策略

  1、不断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氛围

  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同时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引导着人的社会行为,对人的成长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谓“润物细无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现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可以优化育人环境。今天,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带领着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造信用政府形象,建立诚信社会。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不断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用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舞大学生积极向上,加强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美。

  2、进一步确立诚信教育在学生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和完善,诚信已不仅仅是一个基本道德的问题,它同时还是一种财富、一种资源、一种竞争力。人们可以用它来进行融资、理财和配置资源,因此,诚信必将日渐成为人们内在、本质的需要。在不讲诚信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之一的今天,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突破口和切入点。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确立诚信教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从大力提倡诚实守信入手,逐步丰富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努力健全大学生人格,为不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3、不断加大实践教育力度,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诚信品质的最终养成必须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付诸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不断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诚信、理解诚信,并自觉运用诚信,帮助他们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因此,要把诚信教育纳入“两课”教学的相关课程中,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意义与价值,强化诚信是职业生命的观念,使大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同时,还要实现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与行的统一。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实践诚信道德品质、实现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可以采取组织大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特别是信用好的单位进行调研和参观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实践诚信的自觉性。此外,还要实现行为规范教育与诚信信仰教育的结合。诚信自律源于一个人对诚信的信仰,诚信信仰的培养必须从理论的高度解决诚信的真理和价值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中去分析诚信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把对诚信的正确认识上升到信念和信仰的层次。

  4、努力营造诚信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大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当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校园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校园文化是否健康、校园环境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因此,切实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诚信教育活动,才能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高校要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各项评优选先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把诚信教育的实效作为考核各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各类校园刊物及网络、宣传橱窗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在院系、各职能部门、学生团体组织、班级中培养浓厚的诚信意识,大兴诚信之风,使大学生们能够在诚信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施教者的高校教师,其诚信度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培养诚实、守信的人。其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当前,对个人的信用评价已经成为个人社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社会之所以看重诚信问题,正是因为普遍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证。因此,为了确保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公信力,有必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该档案应包括大学生的学术信用和生活信用两部分。其内容可以细化到作业、考试等与学习有关的诚信状况以及贷款信用度、与他人交往信用度、求职信用度等生活的相关内容。它应采取某种方式予以公开,以便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证实大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可信度。最后,还要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不断完善高校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高校诚信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诚信思想的培育和诚信行为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把大学生的德育测评同诚信状况紧密结合起来,使诚信作为对大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从而促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恪守诚信。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处事之道,是大学生能够成才,能够立足于中国,能够融于整个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素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议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中的诚信教育会计教学论文

  2.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论文

  3.大学生美术论文

  4.大学生调研论文

  5.大学生论文提纲

  6.大学生毕业论文

  7.浅议如何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范文

  8.浅议大专院校会计学历教育的改革论文

  9.浅议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小论文

  10.浅议产学研一体化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议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2500字01-22

热门电视电影形态特征浅议论文三篇02-28

诚信教育培训方案08-24

浅议论近视演讲稿03-14

浅议怎样做好英语听课笔记08-20

为了我们的太阳--浅议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德育论文)12-06

【精品】诚信教育活动总结3篇03-19

大学生心理论文04-16

检查试卷的方法浅议的内容08-21

浅议外资并购中的资产评估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