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论文

2021-03-30 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只有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文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一、 明确目标

  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实效,首先要明确的是:语文课要教会学生的是什么。从工具性的要求来讲便是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但能力的训练需要内容与思想的承载,如果不能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想要表达的兴趣的话又何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呢?所以,工具性能力的训练需要有思想前提,语文课首先要教会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生存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才会产生表达自我的欲望,从而产生工具性能力训练的可能。语文教师首先要能激发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兴趣,然后才是教会学生清楚、简洁、有条理、富于感染力地表达自我。

  二、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学生正处花样年华,充满了对因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和未来的好奇与憧憬。年龄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兴趣与喜好,他们看的是漫画,听的是饶舌,玩的是网游,他们在快餐文化中成长,所以,结合他们的兴趣点寻求课堂教学的联想点便尤为重要。例如运用学生喜欢的漫画指导写作;用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引导写读后感。当然,这些是浅层次的,流行无法取代经典。课堂的流行元素也只是引入学生对经典解读与掌握的触发点。最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沉浸到文学的海洋中,去看、去读、去思考。再好的教案,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

  由于学生家庭文化知识背景不一样,教师平时教学方式不一样,学生学习语言的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即使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两个不同的班出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

  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想的不仅是如何实施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要灵活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明白“适合才是最好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 突出本体,夯实基础

  看下面一位老师执教《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第三段,看看有几句话?生:(读后答)两句话。师:哪两句,说说看。生:第一句是“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第二句是“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读原文)师:第一句是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什么?生: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师:第二句写的是什么?生:是写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见花生果。师: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应该用高兴的心情读。生:应该用愉快的心情读。生:应该用希望的心情读。师:不对,应该用焦急的心情读。焦急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个。(生表演)师:我们来读读第一句。先练练“从那以后……”说说怎么读。(生讨论、试读、评价。)师:再练练“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想想“每天”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仅50个字的一段话,教师提出了十多个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讨论了6分钟,而用于读课文的时间仅一分钟。课文被肢解了,学生读得七零八落,一头雾水。

  “语文课程还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这段论述揭示了汉语言的学习规律。汉语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意会”,有时可以不受严格的语法规律的限制。因此,母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做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整体的把握。因此,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那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呢?其根本问题是提高提问的质量,扩大教学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法,注重读书质量,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

  1、“读得进”。通过读书,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和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2、“记得住”。作为语言学习来说,阅读的基本功能就是吸收和储备。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

  3、“用得出”。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通过运用,及时地把学生储备的语言由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出语文教学:“教”要教得简单,“学”要学得扎实,语文教学内容要精练,过程要简要(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这种提法无疑给纷繁的语文教学去掉了画蛇添足的部分,促使语文教学扎扎实实,追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