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有好处:低碳出行、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方便出行。同时,共享单车也显现了自身的不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昆明共享单车作文吧!
昆明共享单车作文
我们是否还能相互“致意”
作为一个自行车使用者,或者说是自行车的粉丝,共享单车真的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乐趣。随处可取,甚至是荒郊野外也有它的足迹;转动铃铛,和对面驶来的共享单车相互打招呼,颇有一番找到老乡的喜悦之情。可是,时间却冲淡了这幅图画,随意停靠,瞎堆放,恶意涂二维码的现象层出不穷——也许你的身边,也正有人安装私锁呢。
这不禁让我回想和思考这车本来的意义。它是为何而投放?不仅仅是利益,更多的是为了出行方便,节能减排。它用什么作为保障?也许是押金,但更多的是对于人们信用的许可。一辆车放在那里,就是一份小小的信任遗落在上面。一次规整的停放,就是对这份信任的回复。古话都由“人无信则不立”,试问那些不锁车,加私锁的人,你们有信用可言吗?我曾为寻找一辆正常的共享单车,烈日下走了一公里左右,现在想起,只觉身心俱疲。我想,我们没有理由辜负别人的信任。
当然,我们更没有理由因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单车。我们本想挥挥手相互致意,没想到铃铛坏了;我们本想保持距离,没想到刹车没了。这些破坏的行为仅仅是因一己私欲而兴起的,可这些人是否知道,一个小小的恶行就能引起中关村的一场惨祸,让那些共享单车修理者唉声叹气,愁白了头发!再说,人处于这个社会当中,本来就是集体的一部分,为了社会其他人着想是理所当然的,同理,共享单车不也需要人们为其他人着想吗?你可愿别人停车堵上添堵,别人乱停车,而你只能和机动车争分夺秒?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得到的恶果,也不要让别人偿还。
我们也没有理由将单车作为释放压力的玩具。犹记得上海一醉酒男子将车仍入滚滚江水,忘不了小区内“缺胳膊少腿”的“残疾车”默默哭泣。共享单车给予我们的好处显而易见,在道德层面上,我们也应该爱护它,因为它给予我们帮助,“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共享单车与那些帮助了我们的友人没有太大的区别,既然这样,我们也不该差别对待。
最后,我想重申一句:共享单车,于各种意义上都不该被破坏。我不期望看到路中央共享单车的浪潮和山坡,我仍旧期望着,在某一时刻不期而遇的,几声致意——那是久违的清脆铃声,悠扬悦耳。
昆明共享单车作文
在变好
的确,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好:老人倚老卖老、闲人虐待动物、公车上吵闹不堪、脏乱的垃圾满地堆积……但是,在意识到“不好”的同时,明理的老人越来越多,虐待动物相应的法则随之出台,司机随时会提醒喧哗者,曾经乱丢垃圾的我们修养也在提高……世界,难道不在越来越好吗?
关于被破坏的共享单车,我想我很有发言权。某天上学,共享单车拯救了没带公交卡的我。我本以为能顺利赶到学校,没想到它却将我拉入一个意料之外的地狱。区区四公里,我换了三辆车,骑了足足一节课的时间才到学校。种种问题在这四公里都暴露出来:第一辆车刹车坏了,第二辆座椅坏了,第三辆由于第二辆车付款时出了点问题迟迟骑不了……还有由于早高峰用车的人多、停车区域散,我只能将就着骑着去找下一辆。生气、着急弄得我身心俱疲,这次事件后我真的是再也不想用共享单车了。
然而在类似情况屡见不鲜、共享单车问题纷纷上报、大伙儿义愤填膺地谴责国人素质时,我身边却出现了一群默默行动的人。他们都是我曾经的同学,自称是在“拯救单车”,或许是出于对机械的兴趣,关于汽修的知识总比别人高一截。他们从偶然路过的单车开始,修锁、换链条、补轮胎、还原车牌……每每刷朋友圈,总能看到他们发出来的“这是我们拯救的第XX辆共享单车,号码是……”后面还要加个呲着牙的笑脸,满满的喜悦溢出屏幕,直击我心。我不禁开始思考:当破坏者出现时,我们究竟在干什么?改变了什么?
有人会说,那些没素质的跑了,我们凭什么留下来收拾他们破坏的?我以为,这应当也是种责任,当环境被不负责任地破坏时,我们应负起建设更好环境的责任。所有人都处在大环境下,处在世界中,如果连生活的一部分都可以袖手旁观只说不做的话,在家又为何整理房间?莫非是家中大门可以锁住无孔不入的雾霾,窗户可以吸收日益增强的紫外线,亦或是舒适的小屋可以提供逃避的港湾?就像共享单车项目,如果人人都站在远处,那这个旨在绿色出行保护环境的优质项目岂不是要搁浅了?在公益项目前,所有人都选择享受而不是发扬光大,真是既可笑又可悲。若不先将基本设施变好,行动又怎会变好,环境又怎会变好?
感谢那群自愿修整单车的同学,感谢他们提醒我思考,感谢他们让我明白应该“变好”而不是“更糟”。即使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也不代表不会产生改变,况且商家也在行动。每次看到创始者在电视上努力呼吁大家善待单车、地铁站附近码的整整齐齐的单车时,我都能感到情况比上次变好了一点点。也感谢商家没有在舆论中放弃这个项目。生活在变好,世界在变好,希望所有人在遇到糟糕的事情时,都能相信它会变好,能站出来让它变好。不如意时,我们不能失去“变好”的信心。
我们要变好,世界在变好。
昆明共享单车作文
何为“共享”
“共享”二字,顾名思义,即“共同享用”。近半年来,出于方便市民出行,倡导绿色环保的观念,共享单车悄悄潜入了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小黄车,小蓝车,小橙车,共享单车正如其靓丽的颜色,给北京城带来别样的活力。但这色彩斑斓却脆弱得很,一不小心,便融化成一滩污水。
车辆随意乱放,街头倒一片,私自上锁,重新粉刷,恶意破坏二维码,更有甚者往车座上放大头针……皆是我们大北京的公民干出的事儿。网络报道铺天盖地,课堂上下频频讨论,可这种没有公德的现象似乎日益加深。
这不禁让我们疑惑,是我们的城市公民素质低吗?是开发设计者考虑不周吗?是监管人员力度不够吗?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没有“共”的概念,更别提“共享”了。“共”即“公”,大家所的,非私人的。在我们辉煌的五千年文明中,“公”的概念并不深。作为一个自给自足小农生产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的更多是“私道德”,家族互助,邻里互帮,熟人社会的交往法则是我们的道德准则。有人说我们的“天下大同”不也是一种公吗?此“公”非彼“公”,我们的“天下观”是国土辽阔国家强盛的产物,并非城市生人社会中的交往法则“群体观”。故而,缺乏这样一种基本的公德概念,我们无法“共”,更无从“享”。
共享单车仅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帮助我们窥透出中国现代化城市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谁的问题?不必苛责,这是历史的缘由。并非说我们中华灿烂文明有问题,而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都会经历的问题——文明的转变与包容,尤其是对于古代文明深厚悠久的国家。中国,已经走向了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可文明现代化,远远不够。而文明现代化扯出的问题,不止共享单车,更体现在政治民主程度,经济诚信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中。
那么,看清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慢慢来。
教育也罢,监管也罢,立法也罢。别急,多一丝理解,多一种坚守,多一份信念。莫要急于求成,莫要求全责备。“公”的概念养成,“公民”的素质提高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这并不是我们不需要积极改变,而是要在改变的路上,多一份从容与对美好未来的自信。
“共享”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