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的文章精选3篇

2017-08-31莹莹 励志文章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今天,YJBYS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环保的文章精选3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环保的文章一:“抠门”的张艺谋

  我还没做文学策划的时候,就闻听江湖传言:张艺谋吝啬。大众的想象矛盾,既想象张艺谋终日纸醉金迷,又想象他锱铢必较,总而言之,听起来人格特别分裂。

  其中一个细节,是张艺谋用面条请客。多么抠,多么不上档次。以我观察,张艺谋不太讲究吃喝,家常菜即可,而且过午不食,晚餐多数时候只是牛奶或酸奶。张艺谋的食量有限,他说:“人类又不狩猎了,没那么大运动量,吃那么多干吗?”

  菜谱上张艺谋的心动之选,永远,是面条。什么油泼面,什么拉面,令张艺谋乐此不疲。助理庞丽薇有次陪他出国期间,一个多月,庞丽薇控诉:“他天天吃拉面和煎饺子,不带换样儿的。”

  张艺谋的“抠”还体现在,他的环保观念很强。有一次,小助手打印出的文件遭到张艺谋的批评,直至把制片主任等叫来一一问责,因为所用的打印纸很厚,白润挺括,他觉得浪费,薄软的纸完全够用。原来,是小助手错拿了专门用于彩打的纸材。

  小助手也曾受我牵连。我让张艺谋阅读一篇小说,看看是否需要购买版权。小助手打印的字体太小,看起来吃力,我建议她改变字号重打一份,让张艺谋读起来不累。这招致否决,张艺谋倔强地表示,他能看这么小的字儿——多小都能看。我不知道他是用老花镜还是放大镜完成了这项任务,反正,他宁愿跟考古学家似的在那儿费劲研究,也不愿造成纸张浪费。

  张艺谋在小节上非常注意环保,他笔筒里有多支签字笔,适用于不同的海报、信封、光盘的外包装等等。张艺谋在动笔之前,需数次甩动笔杆,他坚持要把每支笔的残余墨滴用尽。

  他自己的办公室外间,有个小的过渡区域,那里的顶灯很少开,因为借助外面过道的光亮,他能走进里间。所以他自律,每次都跟个武侠中人似的穿梭于幽微光线之中。

  出于环保,张艺谋从食材到用品,不好什么珍稀之物。有一次,一个商家送给他什么珍贵动物的皮毛,张艺谋很是被动和难受。人家毕竟出于热情的善待,张艺谋不愿当场拒斥,可张艺谋并不乐享其中。他信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样的礼物让他犯愁和愤懑。

  关于张艺谋的“吝啬”,著名例证是拍《英雄》时,张曼玉和章子怡的那场打戏,需要大量树叶。张艺谋嘱咐制片主任,必须细化树叶的品质,吹到脸上和身上的树叶是不同的——吹到脸上的含沙要少,以免对演员造成干扰和伤害;吹到身上的含沙可以多些,因等级相对低下,价格应该便宜。

  之所以如此,因为张艺谋对投资人负责任。他不是那种强调个人艺术风格而枉顾他人利益的创作者,不想让自己的艺术探索给投资方带来经济上的困扰,那样他会心有不安。他觉得让那些信任自己的投资商有所回报,天经地义,至少别让人家赔钱。所以,他会仔细,尽量不造成浪费,他不喜欢随意挥霍。张艺谋也会要求制片主任不乱花、不胡花,不当冤大头。

  关于环保的文章二:瑞典人用饮食爱地球

  在瑞典,食品安全不仅是来自政府严格的把关,还来自慢食文化、从小做起的食育以及保护环境意识的高涨,这些相互关联的饮食观念成为瑞典人尊重生活的态度。

  走在瑞典的街头,看不到流动餐车,小吃摊寥寥可数,传统菜市场也难得一见。这些缺乏食物选择的景况,可能会让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大失所望,但对瑞典人来说,除了天气的限制之外,这是关于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

  不信任摊贩 瑞典人享受自己煮

  大多数的瑞典人并不信任非固定店面的外食,他们认为这类流动的外食既不卫生也难以确保食物的品质,且通常营养价值很低。

  政府对于餐车和小吃摊的营业有种种严格的限制,以致于小吃摊并不盛行。事实上,流动餐车的概念在2013年之前并不存在于瑞典,前执政党温和党在2013年5月引进流动餐车的概念,才开始陆续核发20张营业执照。直至目前为止,整个斯德哥尔摩城市共有100部流动餐车。这些数量并不多的餐车,个个都必须登录在网站上,且接受政府每年一次卫生、食物品质与废弃物处理的严格检验控管。

  不像亚洲那么盛行的外食文化,瑞典人虽然还是会和三五好友一起上餐馆,但对他们来说,真正的享受却是在家中花许久时间烹煮一道菜,并享受烹饪过程中的互动。常常听到身边的瑞典朋友们说,周末的休闲活动不是上馆子打牙祭,而是邀请朋友到家中一起煮菜和喝酒。也许一顿晚餐下来要花上三四个小时。这样结合烹饪的慢食文化是从小开始,根深蒂固的存在每个瑞典家庭里。

  不单教食品营养 也谈消费与环境

  瑞典的食育从小做起,孩童们在12岁至15岁之间,必须在学校接受“家庭与消费者知识”约每周一小时的必修课程,这项课程的主题包括三方面:一、食品、饮食与健康;二、消费与经济知识;三、环境与生活方式。 学生们在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包括:烹调和保存食物的知识、食物卡路里的计算、不同人对食物的营养需求、食品制造与运输过程,食品制造与传输方式如何影响环境和健康、食物的基本成本与选择,并学习低成本食物未必总是最佳的选择。

  其他还包括如何有效利用食材、不同食物的文化与背后的意义,并教导学生以健康的方式烹调出健康的料理。因而,大部分的瑞典人,不论男女,都能煮出一两样自己的拿手菜,甚至是一桌好菜,常常让我们惊艳不已。

  食物来历 看标签就知道

  不仅从小就扎根食育,瑞典也相当尊重消费者食方面的权利。虽然没有便利和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尊重消费者知的权利和健康的选择权却实践在日常生活之中。

  在超级市场,随处可见标示“KRAV”的产品,从生鲜蔬果、肉类到干货一应俱全。KRAV标志是在1985年创立,指的是在自然生长的条件下,以有机且对环境友善方式生产的食品。这类的产品没有任何额外添加的化学物质,以最天然和原始的方式生长。

  有机食物虽然仍比一般食品平均贵上两倍,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唾手可得,不需要特地跑到专卖有机食品的商店。笔者在超市访问到一位英格丽德·埃里克森女士,她只购买有机蔬果,因为她担心非有机食物可能残留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不仅如此,瑞典人对食物的选择,除了有机之外,还关注生产动物的福利并揭露完整的生产履历。举例来说,鸡蛋上的密码为2SE00558,第一个数字“2”代表的意思为生产的母鸡可以在户外自由的活动;“1”代表母鸡享有最高的福利,“3”代表母鸡可以在室内活动,“4”代表母鸡被锁在牢笼里。SE代表生产国,之后的数字代表生产的农场。

  吃什么样的食物 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瑞典,对于有机食物的选择,不仅是个人消费的选择,更是一种政治信仰的选择。在斯德哥尔摩城里,像是南岛(Sodermalm)这种聚集了左派思潮的文人和艺术家之地,很多餐厅更是标榜仅提供有机食物。对于信仰绿色政党和女性主义政党等左派的瑞典人认为,有机食品除了帮助人们更健康之外,也能帮助地球环境永续发展。

  瑞典环境保护的意识高涨,为了响应减碳排放的国际潮流,瑞典国家食品部及国家环境保护署于2009年6月共同研拟出一份《友善环境食物选择指南》,建议瑞典国民减少肉类、米及其他食物的食用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南部大城马尔默也为了发展“永续城市”,在2012年要求各级学校、医院、老人之家等全面供应有机午餐,以做为达成2020年温室气体减量40%的方法之一。

  关于环保的文章三:自动自发环保队

  和朋友到宜兰松罗步道散步,下山时发现路边有个面纸包装袋,垃圾虽小,却足以破坏大自然的美感。于是将垃圾握在手中,准备带下山丢弃。

  认真留意起来,才发现路上、草丛中都有垃圾。身边没有垃圾袋可装,没想到朋友们纷纷伸出援手,没多久,连他们的手中也满是垃圾。

  灵机一动:将背包里的雨伞打开,倒过来的雨伞,不就是个大容器吗?

  两位罗东的姊妹花,知道我们这群来自台北的游客如此关心她们家乡的环境,也加入行列。到了入口,收获可观,垃圾堆满倒立的雨伞,成为特殊的装置艺术,路人看到这个随兴创造的作品,皆会心一笑。

  大家一同当起“环保新鲜人”,说此行是他们最愉快的出游。过去看到垃圾,就算想捡,也会因不好意思而作罢。

  其实,我以前也是如此。

  住在新庄的我,常常到淡水散步,看见许多垃圾散落在洁净的金黄色沙滩上,一开始,我也视而不见。几次下来,终于忍不住,带着大垃圾袋去捡,怎么捡都捡不完,但少一件算一件。

  捡了几次,某天一位女生跑来跟我说:“你怎么那么久没来?垃圾又变多了。”她把我错认成公所的人,我只能苦笑以对。

  后来,我还号召朋友们一起净滩,也学着把这习惯“随身携带”,无论是到住家附近散步、爬山,看到垃圾,就随手捡一些,量力而为。

  因为这习惯,我拥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视野。除了垃圾之外,也常常在路上捡到手机、羽翼未丰的雏鸟……还有皮夹和人人都爱的钞票。

  捡到动物,我会给它们找个安居之所;至于有价的物品,就交给警察。

  没想到,单纯的走路,收获会如此丰富。

  在社会上行走,偶尔,也会遇到有人不小心在你心里留下垃圾。这种垃圾,一样不宜久留,我在清理路上的垃圾时,总觉得心里的垃圾也随着现实中的垃圾一并清空。

  再次归零,明天,又充满了活力。

上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 下一篇:职场员工正能量文章
[励志文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