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2022-10-28 励志成功

  残疾人的成就离不开他们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他们对身有残疾,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1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2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重庆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3

  有一种人令人感动。他们虽身有残疾,却像梅花一样,越是寒风凛冽,越是傲然开放。

  襄城县人倪营就是这样的人。得先天性白化病的他,12岁便离开了学校。为了学戏,他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成年后,为了不荒废技艺,他常常凌晨4时起床练习。外出演出下大雨,他把衣服脱下来保护心爱的乐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唱段,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现在,他自发成立了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免费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带去精彩表演。

  在采访中,他很少说及病痛给他带来的折磨。他常说:“我不信残疾人比正常人差。只要我们奋发向上,就不比正常人差!”40多年来,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先天患病,他刻苦学戏

  1970年,在襄城县城关镇生产街5号,12岁的倪营辍学在家。他患有先天性白化病。这种疾病除了让他全身发白外,还将他的视力一点儿一点儿地剥夺。12岁时,他的视力只有0.7。

  为了让倪营以后生活有着落,爱好戏剧的父亲给他请来曲胡、坠子老师。由于视力不好,他无法找准曲胡上的音区,也看不清戏谱。

  刚开始练习时,老师会手把手地帮他找音区。他看不清戏谱,老师会给他多念几遍。

  为了学好戏,到了晚上,他常常闭着眼用手拉曲胡,通过声音分辨音区。通过家人念戏谱,他逐字逐句地背诵,忘了再背,直到完全记住为止。

  14岁时,他去工地上打零工,晚上下了班,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但只要老师来,他立即起来跟老师学习。

  “总不能一辈子当建筑工吧!我眼睛将越来越不好使。”倪营说。

  热爱戏剧,凌晨4时去练戏

  22岁时,倪营的生活出现转机。当年,他的父亲退休,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时的襄城县房管局上班,主要负责处理废旧房屋,当泥瓦工。

  “工作累了点儿,但稳定,我很满足。”倪营说。当时,他已经学戏10年了,能够熟练地运用曲胡、二胡、板胡等乐器,还能唱越调、坠子等。他几乎每天凌晨4时起床,跟随戏迷朋友到襄城老城墙外的空地上唱戏,切磋技艺。练到将近8时,他就去上班。

  倪营特别感谢妻子以及戏迷朋友的支持。他的妻子姚盘特别支持他,从来没有因为唱戏跟他吵过架。

  因为他的视力越来越差,戏迷朋友常常会带着他走路。

  “襄城县文化馆的王本桂老师总是安排人把我安全送回家。谢谢他们!”倪营说。

  获得省级一等奖

  热爱戏曲的倪营逐渐被大家熟知。在20世纪90年代,他常常到襄城县文化馆举办的消夏戏曲晚会、周末文艺演唱会上献艺。

  襄城县文化馆馆长杨春敏还记得当时的热闹场景:“大家搬着小板凳来看。一曲唱罢,观众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会送饮料、瓜子等物犒劳演员。”

  “倪营不仅伴奏得好,戏也唱得好。”杨春敏说。

  2009年,鉴于倪营热爱戏剧,襄城县残联通知倪营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倪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唱戏肯定要写戏谱,但是倪营的视力一个眼是0.25,另一个眼是0.1,写戏谱非常困难。

  他没法儿写,就口述戏谱,让戏迷朋友记录;他看不清,就凭声音修改。等戏谱写成后,他拿给襄城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王木桂修改,最后定名为《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

  2009年11月,倪营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

  “残疾人不比正常人差!”倪营激动地说。随后,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时的唱段:“人人看我不顺心,个个说我不成形。我可没有这样想,我一瘸一拐一咯噔地出了名……”

  他有一个心愿:教贫困孩子学戏

  倪营在很早之前就有成立剧团的想法,在省里获奖之后,这个想法更强烈了。2010年,他自费买了乐器、音响,开始招收戏迷朋友入团。

  在成立剧团之初,倪营本想招收残疾人加入,但后来还有非残疾的戏迷朋友加入。

  “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倪营说。

  这个剧团目前有近10名团员,其中4人是残疾人。他们曾去襄城县的茨沟乡、山头店镇、库庄镇等地演出。

  最近,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参加了襄城县文化馆戏迷演唱文化月活动。杨春敏介绍,目前,襄城县的11家剧团参加了该活动。

  今年,倪营已经57岁了。在此之前,他曾因为脑供血不足住过医院。他从医院出来后,仍然去戏迷聚集地聊天儿、听戏。他现在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教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学戏。

  “那些孩子过得不容易,要是能通过戏剧帮他们走出困境,那就太好啦!”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4

  他的右手在一次创业中致残,只剩下一半手掌、一个指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追逐致富梦;在两次创业血本无归后,他挺起脊梁继续创业,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开办养殖场,混养鸭、羊、猪和鱼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学徒三年练就优秀品质

  1980年,刚满16岁的陈世华初中毕业,在父亲的要求下,他跟着远房一个表叔,当起了为期三年的木工学徒。

  学木工最难的除掌握技术外就是读懂图纸。勤奋又聪明的陈世华很快掌握了木工技术,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是不能独立对照图纸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不懂英文符号,看不懂图样结构,需要别人解释才能做。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读懂图纸?陈世华就此多次问师父,得到的总是一个回答:熟能生巧。

  于是,白天,陈世华就拿着图纸慢慢做,虚心向师兄弟们请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图纸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点。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管什么字母,不管什么图纸,陈世华都能读出来,读得懂。在师父眼中,陈世华在学徒期间已有很多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

  两次创业伤身又蚀财

  1999年,细心的陈世华发现,农村很多山场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将是不错的行业。于是,2000年,他说服家人,毅然放弃用了20年的斧头,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电锯等设备,专门为加工户提供裁锯服务。

  随后十年的忙碌生意和丰厚收入,证明了陈世华当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大展宏图时,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电锯无情夺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

  躺在病床上的陈世华,一想到自己的大好事业就要终止,不由得长长哀叹,黯然神伤;一想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得不为一家人今后生活着想,他又忧心忡忡。但这些压力更是激发了陈世华重拾生活的信心和重新创业的决心。

  伤口愈合后,陈世华和家人商议决定,利用水田种养莲子。2011年,陈世华在家乡承包40亩水田,种植了莲子。在陈世华悉心的培植下,莲子产量丰收,但因市场价格不稳定,莲子由原15元/斤的价格跌至7元/斤。结果,他不但血本无归,而且还多出3万元的债务。

  永不服输终于创业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面对多次创业的失败,陈世华没有灰心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并计划总投资30万元,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混养鸭、羊、猪和鱼等。但养殖场地和启动资金是第一道难题。

  2012年12月,当地政府得知陈世华的情况后,主动组织镇村干部多次与当地群众协商,征求多方意见,最终把泉口村丁垅水库地带计200亩山地水域面积租赁给他,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养殖场地;阳新县人社局了解陈世华主动上门为他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免息贷款,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让他参加免费的养殖技能培训,减轻他养殖的技术风险。

  这样,陈世华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迎来了属于自己创业的“春天”:2013年底,该养殖场年纯收入60多万元。“目前养殖场正处发展阶段,规模还需扩大。下一步,我计划投资20万元,建立可养殖万羽鸡的养鸡圈,充分利用水库的生态资源,逐步扩大鸭、猪、羊、鱼、鸡等复合式养殖基地,争取到年底纯收入突破百万大关!”谈起养殖场的前景,陈世华信心百倍。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5

  小向出生在衡阳一个富贵家庭,家境殷实,世代经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天爷跟向家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小向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脑瘫,并且伴有严重的智力障碍,这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小向一天天长大,小朋友们经常嘲笑、欺负小向,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人欺负,向爸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未来在哪里,他茫然不知所措,常常借酒浇愁,但路总是要走的,人总是要往前看的。伴着家人一路呵护,小向终于长大成人,他没有辜负家人的期盼,他凭借自己顽强的努力坚持完成了初中高中课程,可是毕竟身体原因,小向没能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天无绝人之路,市残疾人联合会听说了小向的感人事迹,他们决定一定要帮帮这个不幸但是如此努力认真,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好孩子!于是他们把小向推荐给了成才知心教育网去学习。

  在成才知心小向看到了人生的曙光,这里有很多和自己身体状况的残疾人,大家有共同的话题,彼此关心爱护,共同成长。在这里,小向和所有学员一样,享受免费的课程培训服务。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小向系统学习了商务办公软件,由于学业精湛,小向被老师留了下来作为平台一名成员。如今,小向在成才知心教育网已经工作了整整三年,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因为恋爱的缘故,过一段时间小向就要离开大家回老家发展去了,在此,让我们祝福他幸福,一切顺利!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6

  2017年9月9日,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东坞村20岁只有30多斤重的高位残疾女孩陈苑,正在通过互联网销售自己代理的商品。

  据了解,德兴市龙头山乡东坞村年轻女孩陈苑,因自小肌肉萎缩瘫痪,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早在10年前,只上了一年学的陈苑就由于父亲去世,母亲要照顾两个妹妹和年老的奶奶,只能选择退学。

  由于自己高位残疾,加上受病魔的影响,陈苑每天只能在床上和沙发上度过。两年前,懂事的小陈苑为了减轻妈妈生活负担,一贯在网络自称“宅女”陈苑,从网络上了解到微商这个新名词,出于好奇,加上身残志坚的陈苑开始产生了在网上开网店做微商的念想,并在网友和原来老师的帮助下,凭借自己仅有的小学一年级“文凭”和自学电脑知识,硬是做上了网络店主的“宝座”。

  经过近两年的打理和运作,网店由最初的代理销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转为如今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小软件,同时她还学会了利用QQ和微信来为自己代销的商品进行促销,一个月下来也能赚到近3000元,但对于她这个身子和四肢都不能自己“摆放”的残疾女孩还说何等的来自不易,这些钱不仅可以解决家里的生活问题,同时也经常通过网络给妈妈和奶奶买衣服。

  陈苑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无论是残疾还是常人,只是认知点不同,就像我,虽然我除了睡觉,每天只能一个姿势过一天,但科学给了我网络,是网络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撑起了我生活的希望。

  如今,网上写日记、装扮空间、图片处理、“百度”新知等,网络已成了陈苑生活的全部。也通过网络,她有着很多的好朋友,有帮助过她的同学,有辅导过她的老师,更有在网上积极鼓励和支持她的好网友,正是他们坚定了她的对生活勇气,写就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7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8

  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往往在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今天我们要为您讲述一位农村残疾人朋友的故事:他自立自强、在外人看来甚至还有些倔强,他用爱撑起了整个家,他的名字叫喻川源。

  43年前,在一次意外中,喻川源摔伤了自己的右腿。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右腿也就一直比左腿短了几公分,无论是走路还是做事情都受到很大影响。直到四年前,长时间的骨骼磨损让他当初受伤的腿开始发痛,有时甚至会持续疼上一个多小时,只有吃止痛片才能稍缓痛觉。

  右腿的残缺还不是喻川源最困难的事情,他告诉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四年前政府征用土地搬迁过来修建的。当时适逢两个孩子双双上大学,光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愁坏了他,更不用说修房屋的钱。虽然当时的他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

  喻川源说:“我没有想要放弃,我认为你放弃了孩子的话,对孩子的一辈子一点好处都没有,始终想要把孩子养大,让他能够自食其力,大人始终要给他一点希望,给他创造一定的条件。”

  孩子上学需要学费、修建房屋需要花钱,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问题,喻川源最后想到了种植真龙柚和荔枝树来补贴家用。他带我们来到了他的果园,在这里喻川源向我们讲解起了种植的不易。从挖土种苗、到施肥修枝、再到丰收回家,这些繁重的农务喻川源都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了下来。尤其是在今年把真龙柚从树上摘下来并挑回家,腿脚不便的他花了比平常人多了好几倍的力气才完成。他告诉我们,支撑他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就是源自他妻子的支持和鼓励。

  喻川源说:“因为我老婆一直鼓励我,一定要努力一点,一定要把这个难关度过去,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经济上就要好一点,一直鼓励着我,精神上给我很大的帮助。”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9

  有一个人遭遇了严重的车祸,两腿和左手臂都残废了,右手也只剩下拇指跟几根指头。但他的脑子并没受影响,他还曾有过环游世界的经历呢。

  起初,他很沉郁:“我什么事都不能做,现在我只不过是个废人罢了!”

  后来他想,我平常很喜欢收到别人的信,那现在为何不写信给其他人呢?一定有人跟我一样喜欢收到信,我还可以勉强用右手写信啊!

  但是,该写给谁呢?

  他想到监狱里的囚犯:“他们一定会喜欢接到信的。”

  可是,他一个囚犯都不认识啊!于是他向一个机构去请教,问可不可以写信给监狱里的囚犯。他们告诉他说可以,但这些信是有去无回的,要他有心理准备。因为根据狱方的规定,囚犯是不能给外面写信的。

  这个残疾人于是开始写信寄给监狱的囚犯。

  他持续地写,一星期寄两封信。这项工作几乎花掉他所有的精力。在信中,他把他的生命、经历、智慧、信仰,还有他的人生观都写进去了。因为没有回信,有时他也会觉得沮丧,想放弃。但最后他仍然坚持下去,写信似乎成了他生活里唯一能做的事。

  最后,他终于接到一封回信。不过,并不是监狱的囚犯回信给他,而是监狱里检查囚犯来往信件的管理员写给他的。

  这封信很短,信上简单地说:“请尽可能用质量好一点的信纸写信,你的信在这里从一个角落传阅到另一个角落,都快被翻烂了。”

  后来,残疾写信人成了闻名监狱的作家,他帮助无数的囚犯重拾新的生命。

  当你失意沮丧想放弃的时候,想想这个残疾的写信人,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他力所能及的。即使是残疾人,也依旧能发挥他的所能,去帮助别人。

  我们的付出不仅靠我们的聪明才智,还要看我们是不是有一颗纯正善良的心。

  不管我们是四肢健全还是手足残障,不管我们是聪明还是愚笨,也不管我们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我们一心向善,我们就会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10

  人要有一种伟大的欲望,还要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的技能和坚忍。

  ——柏拉图

  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是个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

  父子俩构思着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他们怀着无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施工建造他们的大桥。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然而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闪念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密码。

  他惟一能动的是一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和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

  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胜利与失败这间的差距并不似人们想像的那么大,仅仅是一念而已。欲望可以将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至,也可以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欲望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

  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当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11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12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他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13

  有一个小孩叫巴雷尼,他在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场大病成了残疾,这使巴雷尼行动很不便。这场不幸也让巴雷尼的母亲心痛不已,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受尽磨难,于是母亲拉着巴雷尼的手对他说:“孩子,妈妈认为你将来一定会有非凡的成就,妈妈也相信你能用自己的双腿走出自己的人生,孩子,你能做到吗?”母亲的话让小巴雷尼得到了莫大的鼓励,他倒在妈妈的怀里放声痛哭起来。

  母亲强忍着眼泪,她知道巴雷尼现在最需要的是她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眼泪,如果她垮了,那么巴雷尼的人生也会一起垮掉。从那天以后,母亲为巴雷尼制订了锻炼计划,每天都会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有一次,母亲得了重感冒,还发着高烧,但是她认为自己作为母亲,不能因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于是依然强撑病体,满头大汗地坚持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通过锻炼,巴雷尼的身体渐渐有了好转,母亲的言传身教更是深深地教育了巴雷尼,让他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最终巴雷尼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194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巴雷尼凭借顽强的精神战胜了残疾,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不会一直平坦,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14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那种乐观的态度以及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很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是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腻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起改掉他们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他的成长我们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精选10篇)07-29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1-17

成功的励志故事03-19

经典的成功励志故事03-29

成功的励志故事精选04-04

成功励志故事06-18

成功励志的故事02-28

残疾人成功励志的话语03-23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推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