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由“推力与拉力”、“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个单元组成。五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推力与拉力”单元共2课,分别是《1.推拉游戏》、《2.力与形变》。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力与拉力;第2课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植物的生长”单元共3课,分别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长》、《3.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第2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第3课探究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了解水、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季”单元共2课,分别是《1.春夏秋冬》、《2.四季变化的影响》。以下是这2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春夏秋冬》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第2课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磁铁的奥秘”单元共4课,分别是《1.神奇的磁铁》、《2.磁铁的磁极》、《3.磁极的指向》、《4.磁极的相互作用》。以下是这4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两极,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互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多彩的人工世界”单元共2课,分别是《1.认识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时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设计制造人造物。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力与拉力;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探究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了解水、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引导学生探索四季的特点和变化;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探究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两极,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互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通过实验、制作进行探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时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设计制造人造物。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安全教育
2
推拉游戏
3
力与形变
4
植物角
5
植物在生长
6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7
春夏秋冬
8
四季变化的影响
9
神奇的磁铁
10
磁铁的磁极
11
磁极的指向
12
磁极的相互作用
13
认识人工世界
14
人工世界的作用
15开始
期末复习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进一步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天气方面的知识、太阳月亮星星方面的知识、力和光方面的知识等等。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2课,还有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 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包括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常见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单元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目的是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第二单元 玩磁铁,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磁铁的磁力》《磁铁的两极》《自制指南针》。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铁总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通过阅读材料和收集资料,懂得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第三单元 土壤与生命,分为三课内容,分别为《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本单元的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实验和记录,交流研讨各自发现,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第四单元 打开工具箱,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工具》《拧螺丝》《做个小温室》。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学会初步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利用这些公共工具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小温室,激发学生研究工具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注重引导学生同伴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从而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从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这个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脑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观察、描述常见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软硬等特征,发现材料的不同特点。
2、认识新材料的神奇,了解新材料在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铁和镍。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磁力可以传递,磁铁能够隔空隔物吸铁,明白磁极吸力最大、磁铁能够指示南北,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5、引导学生通过自制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一系列特性,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6、引导学生通过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土壤中的小动物等一系列活动,了解小葱和蚂蚁等一些动植物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
7、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动物植物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植物和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8、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并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动手制作一个小温室。
9、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及其发现。
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改进。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极的特性”,这两亲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3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冋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冋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绐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常见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铁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本册内容主要围绕“性质和变化”,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征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与客体的设计。
二年级教材整体上从上册的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和螺丝,并引导学生会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从第二单元开始逐渐带领同学们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见的动植物、山川、物体、科技产品。第三单元则引导学生认识秋和冬两个季节的自然现象,第四单元则详细介绍了“磁铁”这种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产品。结尾处“科学擂台-磁铁玩具”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工具、磁铁等知识进行形式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后举例的顺序,或者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引入学习,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
1 / 5
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使用常见工具和简单的仪器,进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需要徐泽合适的工具,并体会各种仪器的不同。
过程方法:能在对工具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对选用的工具进行大胆猜想,在探究活动中对猜想进行验证,并能将探究结果和同学分享
科学态度:对常见的工具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具,工具是人类的好帮手,并会使用工具维修物品和改善生活。
第二单元人工和自然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问题和人工制造的物体,能说出早知的制作过程,能举例说出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例子。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寻找生活的自然物体和人工世界的物体,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物体和人工制造的物体。
2 / 5
科学态度:了解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同时知道产生的废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激发科学的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秋和冬
知识目标:能说出秋和冬的显著特征,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能知道地球上的动植物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的各种资源。
过程方法:通过探究秋冬的变化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多感官感受秋冬的特点,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和同学进行交流秋冬的特点。
科学态度:能对秋冬季节中的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状况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喜事,促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磁铁
知识目标: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磁铁,知道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吸引铁等材料,知道磁铁存在着两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过程方法: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利用多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及现象,对磁铁进行试验,并与同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是同学们对磁铁吸引物体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解人类和生产对磁铁的利用。
第五单元磁铁玩具
知识目标:能了解磁铁玩具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能见到描述制作磁铁玩具的方法。
3 / 5
过程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磁铁玩具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玩具。
科学态度:了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的设计都应用了科学技术,体会科学技术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
4 / 5
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3课时第二单元3课时第三单元3课时第四单元5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5 / 5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好。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指导学生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的家,各种动物的家,以及家的历史与未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学习方法
探究式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方法,自己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或资料,通过独立思考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创造性学习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别人未提出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并敢于质疑同学,教师书本中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
本学期的主题:观察动物,我们的家园,玩具,
活动安排:观察常见动物的外形,帮助动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讲述蚂蚁的故事,到室外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外形,制作蚂蚁模型。
捉蜗牛,养蜗牛,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讲述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了解蜗牛更多的秘密。
1 / 2
观察金鱼的身体,饲养金鱼,介绍你喜爱的动物,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举办关爱动物的宣传画展。
2 / 2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一年级相比,经过一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但与中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目的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6、7、8、9、11、14、16、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设计意图: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与能源、信息并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因此,引导学生尽早了解材料的发展。基本性能及其主要用途,是现实生活的必然要求。物质、物体、材料是物质科学领域最基本的三个概念。物体是具象化了的物质。材料是功能化了的物质。《课程标准》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主要用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大概念。
第2单元《玩磁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发现迈向科学认识。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和积累宝贵的发现。然而,这些发现零碎、分散,缺乏条理,不成体系,往往停留在现象上。不能深入规律与原理层面,从而导致难以长期保存、快速调取、充分利用,就磁铁而言,儿童在生活中会接触多种形状的磁铁和用磁铁做成的器具,出于好奇,他们曾经把玩过这些东西,并尝试采取多种方法用这些东西来吸引其他物体,留下了一次次具体的感性体验。如果止步于此,则谈不上全面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特征和性质,更谈不上学会运用磁铁。出于以上思考,本单元从磁性、磁极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玩”为载体,编排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儿童调用过去的零散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思考中形成对磁铁较全面的认识。指导学生将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儿童的大部分学习源于实践生活,同时学习也是为了将所学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本单元将工程技术的有关内容融入教学活动设计,不仅介绍磁铁的运用,还在组织儿童认识指南针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自制指南针,以及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力求实现学与用的统一。
第3单元《土壤与生命》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实验、记录、交流、研讨等途径,丰富学生对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土壤不仅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孕育了生命,如土壤里的植物和小动物——蚯蚓、蚂蚁、蜘蛛、蜈蚣、蜗牛等。通过具体指导学生开展栽小葱、养蚂蚁等实践活动,并对植物和动物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物的生命过程需要水分和养料。小动物和土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和分析研讨等途径,进一步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都只有生存的基本需求,也使学生在科学实践科学研究活动中发展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等科学探究的技能,以及保持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科学态度。
第4单元《打开工具箱》设计意图:技术与工程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领域,而谈到技术工程,必定绕不开工具的使用,因为工资本身就是技术的物化形态,从工具的使用价值来说,它是人类劳动的一种手段的帮助与延伸,是劳动者借以提供工作效率、节省劳力的手段。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很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并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在学生的周围随处可见,所以在小学阶段认识并学会使用一些常见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本单元通过认识周围常见的一些工具,并了解其功能,让低年级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学习的方式是将工具的使用与一些具体的工程任务结合在一起,如坐小板凳、做小温室,同时强调工程设计进一步凸显工程技术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打开工具箱就是打开一般家庭常用的工具箱,这些工具基本以五金工具为主,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亲手钉一根钉子或者拧一颗螺丝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强化他们对工具的认识以及实际的使用,这也是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坚韧意志的重要一课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科学课程不能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小孩子怎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科学的核心在于其方法,科学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科学方法的学习当然要渗透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但是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采用某种系统的、显性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乃至理解科学的本质都是必要的,因此本套教材在每一册都设计了“专项学习”,构成专门的能力训练板块。又鉴于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际上存在科学与工程这两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活动,本套教材中的“专项学习”分别着眼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像工程师那样”和针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像科学家那样”两个系列。本次的科学探究活动主题从《土壤与生命》单元“养蚂蚁”的学习活动中拓展而来。以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研究植物开花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学着科学家的样子,提出一个通过观察实验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寻找证据、收集和整理信息,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同学分享交流研究所得并合理质疑。从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本册的活动紧接一年级的科学探究专项学习并有所提升,抓住了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分享交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较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一年半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与三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跳跃性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20-2.23
始业教育课
2
2.24-3.2
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
3.3-3.9
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
3.10-3.16
1-3.磁铁的两极
5
3.17-3.23
1-4.磁极与方向
6
3.24-3.30
1-5.做一个指南针
7
3.31-4.6
机动
清明节4月5日-7日
8
4.7-4.13
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
4.14-4.20
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
4.21-4.27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
4.28-5.4
2-1.观察我们的身体
劳动节5月1日
12
5.5-5.11
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
5.12-5.18
2-3.观察与比较
14
5.19-5.25
2-4.测试反应快慢
15
5.26-6.1
2-5.发现生长
16
6.2-6.8
机动
端午节6月7日-9日
17
6.9-6.15
2-6.身体的“时间胶囊”
18
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19
6.23-6.29
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 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力与形变”、 “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我们的校园”五个单元组成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本册共有14课:《推力和拉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伸缩的橡皮筋筋》、《春天来了》、《做个绿色小使者》、《炎热的夏天》、《寻找蚂蚁的家》、《给小草安个家》、《种豆子》、《描述方向》、《确定位置》、《做个小导游》、《制作校园模型(一)》、《制作校园模型(二)》
本册主要围绕七个主要科学概念,将物质科学中的力的作用以及位置和方向、地球与宇宙科学中的季节变化现象以及土壤与动植物、生命科学中的植物生长、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工程设计思想的部分内容设计为“力与形变”、 “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和“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5个单元,力求从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习活动。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力与形变单元将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感受和建构推力、拉力,从而认识到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春和夏单元帮助学生认识春夏的显著特征及春、夏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土壤与动植物单元初步了解如何种植树木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学生在亲历观察、种植的过程中发现生物生长发育中的变化,体会到土壤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4、位置与方向单元引导学生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合作的同时,了解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有效的描述位置,同时培养学生空间认知的本领和空间的整体想象能力。
5、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单元统整“位置与方向”“力与形变”等单元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正确调查校园建筑、树木、道路等物体方向和位置的基础上,绘制校园平面图,并使用橡皮泥、硬纸壳等材料制作校园立体模型,鼓励学生细致调查、大胆设计、勤于动手、勇于创新。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推力和拉力
2、改变物体的形状
3、可伸缩的橡皮筋
4、春天来了
5、做个绿色的小使者
6、炎热的夏天
7、寻找蚂蚁的家
8、给小草安个家
9、种豆子
10、描述方向
11
11、确定位置
12、做个小导游
13、制作校园模型(一)
14、制作校园模型(二)
15、整理与复习
16、整理与复习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2、20-2、23始业教育课
22、24-3、2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3、3-3、9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3、10-3、161-3、磁铁的两极
53、17-3、231-4、磁极与方向
63、24-3、301-5、做一个指南针
73、31-4、6机动清明节
4月5日-7日84、7-4、13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4、14-4、20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4、28-5、42-1、观察我们的身体劳动节
5月1日125、5-5、11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5、12-5、182-3、观察与比较
145、19-5、252-4、测试反应快慢
155、26-6、12-5、发现生长
166、2-6、8机动端午节
6月7日-9日
176、9-6、152-6、
身体的“时间胶囊”
18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196、23-6、29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材分析:
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目,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 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 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学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1 20xx.9.2-9.8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2 9.9-9.15 1-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3 9.16-9.22 1-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4 9.23-9.29 1-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5 9.30-10.6 国庆放假
6 10.7-10.13 1-4.观察月相
7 10.14-10.20 1-5.各种各样的天气
8 10.21-10.27 机动
9 10.28-11.3 1-6.不同的季节
10 11.4-11.10 1-7.做大自然的孩子
11 11.11-11.17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2 11.18-11.24 2-1.我们生活的世界
13 11.25-12.1 2-2.不同材料的餐具
14 12.2-12.8 2-3.书的历史
15 12.9-12.15 机动
16 12.16-12.22 2-4.神奇的纸
17 12.23-12.29 2-5.椅子不简单
18 12.30-20xx.1.5 元旦放假
19 1.6-1.12 2-6.做一顶帽子
20 1.13-1.19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21 1.20-1.26 学期总结评价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02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2-25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2-25
关于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19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7-28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范文05-08
二年级科学线上教学计划09-05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6-17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18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范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