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

2023-06-15 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尝试用夸张的绘画手法表现物体的倒影。

  2.玩水中感受物体倒影在水中变形的有趣现象。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过“哈哈镜”的有趣现象,看见过水中的倒影。

  2、大水盆3个、蜡笔、水彩颜料、刷子、纸、玩具。

  3、童易软件有趣的水——哈哈镜、操作材料包(水中倒影)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1、欣赏诗歌《哈哈镜》。

  2、谈论:听到诗歌中讲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倒影在水里,圆的变成什么,扁的变成什么,长的又变成什么?为什么?

  小结:原来水里晃动的`时候,里面的倒影也在晃动,所以就想照哈哈镜一样。

  二、玩倒影,体验乐趣

  1、每组分别提供大水盆,看看水面中的倒影。

  2、比较平静的水面和晃动的水面倒影有什么不同,进一步发现水盆中的倒影有时会变得歪歪扭扭或破碎,并从中体验乐趣。

  三、绘画想象

  1、想象水中还有什么倒影,什么倒影最有趣,并用蜡笔画出来。

  2、用刷子蘸水,在画上刷一层淡淡的水影,以表现水的意境。

  3、相互欣赏各自花的有趣的倒影。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哈哈镜”的现象。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 --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

  设计意图

  “基于《指南》科学探究领域爬宠类集体教学活动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是我园的区级研究课题。《指南》中提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极少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幼儿感知,幼儿进行观察探究的对象非常有限。家庭动物的养育一般也局限于金鱼、乌龟、小狗、小猫、小兔等寻常的动物,对于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的接触相当缺乏。

  在本园的区级课题研究是对整个爬宠类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班的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非常大,探索欲望非常强烈。豹纹守宫在日常生活动是一种不常见的爬宠,幼儿没有接触过豹纹守宫,对豹纹守宫有种陌生、恐惧感,所以前期我们设计豹纹守宫的“破冰”课。让幼儿认识豹纹守宫,喜欢上豹纹守宫。在“破冰课”活动后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更加强烈,我们便设计了《奇妙有趣的发现》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豹纹守宫活体,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点。

  2、通过与壁虎尾巴对比,让幼儿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观察豹纹守宫活体,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点。(重点)

  2、通过与壁虎尾巴对比,让幼儿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难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前期幼儿对豹纹守宫的了解

  物质准备:PPT课件、制作的守宫盒、活体豹纹守宫、豹纹守宫的尾巴再生的视频、玩具尾巴。

  活动过程

  一、复习“豹纹守宫舞蹈”唤起幼儿记忆,激发幼儿兴趣。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呼应上节课埋下的伏笔,唤起幼儿记忆,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还记得之前教大家跳的守宫舞蹈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跳一跳。

  师:你们还记得上一堂课大家一起给豹纹守宫制作的家吗?

  师:我们把小动物邀请到之前给它制作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上节课上了豹纹守宫破冰课,幼儿学习了一个豹纹舞蹈,幼儿比较感兴趣。于是活动一开始教师便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豹纹守宫。在豹纹守宫的舞蹈中唤醒幼儿的记忆,激发幼儿的兴趣,未后续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二、 观察活体豹纹守宫,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征。

  1、将豹纹守宫放在制作的家里,让幼儿观察豹纹守宫外形特征。

  师:盒子里的就是我们的朋友豹纹守宫,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它的样子。

  幼:它有大大的头和眼睛,和我们人类不一样。

  师:介绍豹纹守宫的四肢和眼睛与体态,老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豹纹守宫。

  【设计意图:幼儿被图片上的守宫外形可爱之处已吸引,第一节课为守宫已制作好了房子,请出活体守宫朋友,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去观察,进一步让幼儿对守宫的形态进行了解。】

  三、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1、播放PPT、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尾巴的特点和功能。

  师:小壁虎和小守宫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有一个地方非常不同,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幼儿:众说纷纭

  小结:豹纹守宫的尾巴和小壁虎的尾巴不同之处是它的大小,相同之处它们的尾巴都有防卫作用,如果遇到危险,尾巴会自动断掉。

  2、播放豹纹守宫尾巴再生的视频。

  师:豹纹守宫的尾巴会像小壁虎的尾巴一样长出来,当然守宫的尾巴可以用储存脂肪。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调动幼儿的兴趣,去发现守宫和小壁虎尾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播放守宫尾巴再生的视频,幼儿观看尾巴再生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四、延伸游戏,激发兴趣。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作用。

  1、认识了好朋友豹纹守宫,了解了豹纹守宫的尾巴的作用。玩掉尾巴的游戏。

  2、总结:好了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我们的好朋友豹纹守宫要回家了,让我们期待他的下一次到来吧。

  【设计意图:在欢快的游戏中,教师通过幼儿最喜欢的揪尾巴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一边欢快的玩耍,使幼儿对豹纹守宫尾巴再生功能产生更多的兴趣。教师在指导中,应该注意幼儿的情绪波动。】

  活动总结

  对于大班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奇妙有趣的发现”。

  整个环节活动营造了探索观察豹纹守宫为主要情境,尤其对幼儿比较好奇的豹纹守宫和尾巴再生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放大。让幼儿进行“豹纹守宫”和它的好朋友“小壁虎”对比环节,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豹纹守宫和小壁虎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在观看豹纹守宫尾巴在生的视频中,让幼儿学习到豹纹守宫的尾巴再生特点及功能。

  在延伸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揪尾巴”游戏,此环节巧妙有趣的设计让幼儿感受到豹纹守宫尾巴再生的功能,幼儿更容易的去掌握此知识点。

  整个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引导出了幼儿更大的探索欲望。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3

  设计意图:

  《磁铁的秘密》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生活中孩子们对磁铁能吸住物品的现象很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对磁铁已有初步的认知,但仅仅觉得好玩、神奇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磁铁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本节微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做孩子既易于接受,又会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意主动探索;

  2.知识目标:了解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力目标: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

  2.难点:能发现磁铁的“秘密”相同相斥,异极相吸。

  活动准备:

  1.教学Prize PPT;

  2.游乐场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小猫钓鱼操作材料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可爱的小猫可可,激发幼儿兴趣,并示范可可在游乐场乖乖听话的演示。;

  2.教师提问“小猫可可为什么这么听话?”引导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猫身后的曲别针。

  二.基本部分:

  1.为幼儿提供材料,(游乐场图片、小猫卡、磁铁)让幼儿也变出一只听话的小猫;

  2.提问幼儿“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小猫变得听话”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住小猫身后的回形针;

  3.让幼儿进行操作,给筐子里的东西分分类,找出还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性是可以吸铁制品;

  4.游戏“小猫钓鱼”利用小猫可以抓住小蓝鱼却怎么也抓不住小红鱼的奇怪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点。

  三.结束部分:

  观看教学PPT,看一看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哪里还藏着磁铁。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4

  设计意图:

  前几次,我带领小朋友去科学发现室玩耍,科学发现室里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仪器、材料,让孩子们感到新奇不已,他们摸摸这,碰碰那,很是开心。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材料逐渐失去了兴趣。而发现室里那几面令人捧腹的哈哈镜,却从未冷清过。无论哪次去,在哈哈镜的周围总会围上一大群孩子,他们对着哈哈镜做着各种各样的姿态,久久不愿离去。文文小朋友还拉着我的手问:"蔡老师,这个哈哈镜怎么这么发笑呀?""为什么它照出的人会变形、变样呢?"看着大家对哈哈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便生成了:《好玩的哈哈镜》、《哈哈镜里的人》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孩子寻找答案,从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感受哈哈镜中人物身体夸张变形的多种姿态,能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形象。

  2.体验变形创作带来的诙谐、幽默和快乐。

  3.乐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过哈哈镜,了解了哈哈镜的基本特征。

  2.四面哈哈镜、各种形状纸、黑色笔、范例、白纸、剪刀等。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自由照哈哈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请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觉得像什么?

  2.自由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什么样了?

  二、观察夸张变形的形象,进一步感受镜中人物的变化。

  1.出示(水滴型的纸)先猜测:镜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看看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及衣物上的装饰品等的变化,并学学他的动作。

  2.出示(果核型的纸)和以上方法一样。

  3.比较这两个形象的异同点。

  4.老师小结: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照出来的人就有不同的变化。

  三、出示各种形状的纸,讨论。

  四、幼儿创作哈哈镜里的人。

  1.根据纸的不同形状设计哈哈镜里的人。

  2.自己设计、裁剪不同形状的纸,再画哈哈镜里的人。

  五、评价、欣赏。

  1.说说你画的哈哈镜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变形的?学一学他的动作。

  2.说说你设计的哈哈镜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学他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第五套人民币的不同面值,知道人民币的一些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认识人民币里的秘密。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观察发现第五套人民币里的秘密。

  活动准备

  第五套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幼儿在超市里买东西付钱,引入主题。

  2、以变魔术的形式从钱包里展示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认识人民币这一名称。

  3、以调换位置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给6张人民币排排队,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4、幼儿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什么异同点,背面有哪些图案?

  5、活动延伸,假如你有10元钱,你想用来干什么?回家后把你想法说给大人听,并让大人陪同上街,自己购物。

  活动反思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针对这一规则,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设计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和发展幼儿原有对钱的认识的经验。

  2、在活动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师幼互补、幼幼互动,结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逐层引入,更加认清人民币,挖掘其中的秘密。

  3、整个活动下来,基本达成3个目标。但由于农村幼儿见识面不广,说不出人民币背后的图案的风景名称,堂上气氛不够轻松、愉悦。

  4、假如今后再上这节课,我会把课前研究准备得更充分些,作好各方面的调查,尤其要酌情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各种器械的不同玩法,体验运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自主运动的能力,鼓励幼儿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培养合作精神。

  3、引发幼儿对太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和求知欲。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观看太空及宇航员上天的相关录像、图片,了解一些关于太空的'相关知识及有关的太空音乐磁带一盒。

  2、在操场上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棉垫、海洋球池、蹦跳床、攀登墙等各种模拟太空场景。

  3、在场地各处摆放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为“太空宝物”。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宇航员,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杨利伟叔叔和美国的一位叔叔乘坐飞船去了月球,在月球上发现了许多和我们地球不一样的宝物,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也向这些叔叔学习,当一名小小宇航员到月球上去探险。

  2、准备活动:

  幼儿模仿宇航员的各种动作,活动身体。

  如:走太空步,转圆圈等等。

  3、区域性体育活动:

  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区域,探索玩法。

  师:小宇航员们,在乘坐飞船上天前,请你们到各个区域去锻炼好身体,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才能更好地在月

  球上探险,找到月球上的宝物。锻炼时要注意安全。

  各活动区

  平衡区 攀爬区 探索区

  走棉垫 攀爬墙 蹦跳床

  摇摆椅 小土坡 海洋球池

  4、游戏:月球寻宝

  师:小宇航员们的本领都练得棒棒的 。现在我们准备乘坐宇宙飞船去月球探险寻宝了。宇航员们注意:到了月球后因为失去重力,走路会走不稳,飘起来,而且轻轻一跳会跳得很高,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你们怕吗?月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宝藏,你们一定要找仔细。早找宝物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困难,也很危险,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现在就请进宇宙飞船,准备出发!

  (放音乐,进入情景游戏)

  幼儿在教师提供的不同难易程度的环境中探险寻宝。要求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任务。

  5、返回地球,欢庆胜利:

  颁发奖章,对小宇航员勇敢、安全、出色得完成任务给予肯定。

  整理场地,整队退场。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游戏跃跃欲试,能够积极思维、主动尝试,非常投入。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追随孩子们身边的话题延展教学活动,加大幼儿体能锻炼的强度和密度,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交往能力。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7

  活动目标

  1.探索“水中的宝贝”的各种办法,引导幼儿多动脑,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通过实验初步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和力量。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瓷盘、蜡烛、大号玻璃杯、颜色水、小号弹珠,戒指,耳环、打火机等。

  2.镊子、夹子、小勺、叉子、筷子等若干。

  3.手偶一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手偶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是大婶,看我长得多漂亮呀!我是世界上最神气的',因为我有许多戒指.耳环等首饰、宝贝。唉,可是现在我很伤心。因为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地上到处是水,刚才我走路不小心,把我的许多宝贝都掉到水里去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找找吗?”

  2.出示盘子,请幼儿观察瓷盘里都有什么(中间有根站着的蜡烛和蓝颜色水)。师:“大婶的宝贝都在水里面,小朋友想想办法,看怎么帮大婶把宝贝弄出来?但是(语气加重)手不准碰到水。”幼儿互相讨论,商量解决办法。

  3.出示工具试探解决的办法。师:“小朋友很聪明,想了那么多好办法。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工具,说说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叉子、小勺。夹子、筷子等。)让幼儿动手试一试,用哪种工具最好(要提醒幼儿别把蜡烛碰倒了)。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幼儿有创意的行为。请几位幼儿将自己探宝的办法表演给大家看,并说说谁的办法最好。

  4.出示大号玻璃杯,引导幼儿感受科学实验的奇妙。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很多办法。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宝贝都捞出来了呢?”幼儿讨论片刻。师:“老师也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帮老师来试一试这个办法好不,好?”,老师点燃蜡烛,把玻璃杯轻轻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苗越大,效果越佳),让幼儿仔细看发生了什么:蜡烛慢慢熄灭,彩色水进入杯子内,盘子里的水逐渐干了。这时,宝贝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很小的“珍珠”也能用手拿出来。请幼儿再操作一遍,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火是怎样熄灭的,水是怎样进入杯子的。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实验,要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5.提出疑问,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师:“真是太奇妙了,水怎么会像变魔术似地一下就钻入杯子里呢?小朋友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也想知道。这样吧,今天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找出答案;咱们下次实验课再一起揭开这个谜好吗?”(幼:好。)

  6.做律动“转转、想想”。师:“今天大婶太高兴了,她丢失的首饰、宝贝都被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找了回来。现在,请小朋友把捞出来的宝贝送给大婶吧。”然后,随音乐和大婶一起做律动“转转、想想”,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 ,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8

  活动设计背景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感受身边的变化,大胆地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想象、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粉笔、固体胶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气的气球、铁丝、香蕉、苹果、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纸张、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变化动画、通讯工具演变PPT。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当冬姑娘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周围有哪些变化?

  幼:天气会变冷、会下雪、会穿厚衣服。

  师小结:当冬姑娘到来时,我们的周围会发生许多变化(树叶变的枯黄,纷纷掉落、气温降低、会下雪、花儿凋谢、人们会换上冬装御寒。)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变化的?

  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四季的变化吧。

  (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播放幻灯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完整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除了季节会变化,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你们都知道哪些变化?

  幼: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幼儿:幼儿观看。

  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2、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

  (粉笔用过后会变短、铁丝用力掰会变弯、固体胶放久了会变硬、大米煮好后会变软、书本用久了会变旧、苹果放久了会变坏、饮料喝完瓶子会变空、肥皂用久了会变小等等。)

  3、师提问:出示袋装奶茶提问,小朋友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幼:奶茶。

  师:我的杯子里有奶茶的粉末,它会有什么变化呢?(师倒出奶茶粉末到透明杯子里。)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好喝的奶茶,香香的,甜甜的。(师用准备好的水冲泡奶茶,幼儿观看。)

  师:原来,奶茶粉会从粉末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变化成了可以喝的奶茶,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用水冲泡这个条件。

  师提问:出示“变质”的香蕉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香蕉变得怎么啦?

  幼:变坏了,变得不能吃了。

  师:是的,我们看到香蕉的身体上出现了很多黑色斑点,说明这个香蕉摆放的时间太长了,它霉变了,这样的变的香蕉我们吃了会拉肚子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变了,有的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神奇变化的世界。

  4、师提问:生活中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幼:自由回答。

  师:大家的意见呢?(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纠正。如: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旧。小朋友会变高,会长大。幼儿园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播放文字变化、通讯工具变化)

  (1)播放文字的变化动画。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文字的变化过程漫长,从古至今,历史悠久。

  (2)播放通讯工具幻灯片。

  师:看了这组幻灯片,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四、幼儿操作。

  1、老师这里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东西。(铁丝、纸、橡皮泥、气球、雪花片。)

  请每组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物品进行操作,感受物品的变化。

  2、请幼儿说说看,你是怎样使你手里的物品变化了。

  (铁丝用力掰会变弯、纸可以变成折纸的.动物,还可以揉搓后变成纸球或变皱、橡皮泥捏一下会变形、气球吹气会变大、雪花片接在一起会变成不同的形状。)

  五、总结归纳变化的意义。

  师:请幼儿展示操作后物品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变化,真棒。大自然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交替变化,人会长大变老,我们的生活化境会越变越美好···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比如天气的变化,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比如文字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等等。前不久,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就迎来了一个大的变化,那就我们从中班的小朋友变成大班的小朋友了。大家都长高了,大一岁了,变懂事了。老师祝愿你们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目标为让幼儿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出于变化之中的科学探索活动。一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刚开始多数幼儿认为很多东西都是不会变化的,有的地方我没能及时纠正,而是选择用实际来证明幼儿发的错误,让幼儿未能充分理解到什么是变化。

  本堂课我准备了很多教具,自我总结不足之处有:

  1、展示给幼儿观看的东西缺乏新意,幼儿观看后感觉不明显。

  2、在播放有关变化的东华时,特别是《文字变化》的动画时,我的讲解不够白话,有些用词较深奥,幼儿难以理解,感觉比较困难。

  3、最后一个环节,幼儿操作时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较少,应给幼儿准备更多集多种变化的物品让幼儿探索和发现,也许是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而忽略了培养幼儿的发现探索的能力。其次,应把操作材料放于桌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物品来操作。而不是让每个幼儿只拿一样,没能达到预想的实现幼儿自由探索这一目标。

  4、和幼儿交流不够,没能应到幼儿进入探索发现的氛围中来。

  经过课后的反思和其他老师的建议,我想以后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就不会显得这么生硬,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资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发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6、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几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玩水的资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和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资料装好,作上标志,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平安、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三、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协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身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资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资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资料投入水中比轻的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资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资料的轻、重、厚、薄;感知资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资料会沉于水中,那类资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资料吸水,那些资料不吸水;那些资料遇水会烂,那些资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资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资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维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沛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资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资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和时了解小朋友“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小朋友的表达能力;了解小朋友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和认可程度;了解小朋友某方面的个体差别,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战略,从中发现小朋友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0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白板笔里面主要含有墨水和粘着剂。

  2、幼儿亲自操作,并能感知白板笔在瓷盘上画的图案和瓷盘分开的简单原理。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白板笔里面主要含有墨水和粘着剂。

  难点:能感知白板笔在瓷盘上画的图案和瓷盘分开的简单原理。

  活动准备

  水性白板笔、油性记号笔、白色瓷盘、大的透明碗、1杯清水、滴管若干、抹布、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幼: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为小朋友讲一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吧!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马良的小朋友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支神奇的`笔,能把画出来的东西变成真的。听到这里,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拥有这样神奇的笔来作画呢?

  幼:想……

  二、寻找消失的画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笔,分别是记号笔、水性白板笔、小镜子,我们现在就用这三种材料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先用马克笔在镜子上画画,然后用抹布擦一擦,看看有什么变化呢?再用水性白板笔在镜子上画画,用抹布擦一擦,你发现了什么呢?

  (1)、幼儿自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了记号笔画到镜子上用抹布是擦不掉的,而水性白板笔画到镜子上,用抹布一擦就什么也没有了。

  (2)、教师总结

  师:因为水性白板笔的墨水与记号笔的墨水相似,都含有强力的粘着剂,但是水性白板笔中含有的粘着剂较少,容易被擦掉;而记号笔中含有的粘着剂较多,所以不容易被擦掉。

  三、《让画飘起来》

  1、教师讲解实验过程

  师:请小朋友把瓷盘轻轻的放在桌子上(小心不要摔坏划破手指),然后拿水性白板笔在盘子中间画上小蝌蚪(小蝌蚪要涂满),最后用滴管慢慢的滴在小蝌蚪边上(水不要太多),使水轻轻的覆盖住小蝌蚪后,轻轻的晃动瓷盘,多次尝试,直到小蝌蚪能游动起来。

  2、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

  幼儿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观察记录。

  3、教师小结

  师:为什么小蝌蚪会动起来呢?

  幼:因为加水了。

  师:因为水性白板笔的墨水密度比水小,所以水倒入后小蝌蚪的漂浮力克服了粘着力,无法溶解在水中,难以破坏笔迹形状,所以画可以在水上漂浮着。

  四、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实验的兴趣。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镜子作画》。

  1、《镜子作画》的方法

  师:首先拿水性白板笔在干净的镜子上画出喜欢的形状,再将画好画的小镜子竖着放入透明水盆中(3名幼儿用1个透明水盆),慢慢放入,轻轻的晃动,等待画漂浮后,再用抹布将小镜子擦干,再继续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回家后用不同材质的盘子试一试(玻璃盘、塑料盘、不锈钢盘),看看什么材质的盘子最容易使画浮动起来?来园后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总结

  水性白板笔可以在瓷盘上画小蝌蚪,边滴水边轻轻的晃动使小蝌蚪变活,也可以在小镜子上画图案,轻轻地放在水里使画的图案游动起来。是因为水性白板笔含有粘着剂,干燥后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而水性白板笔的墨水密度比水小,所以画可以在水上漂浮着。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1

  活动目标:

  1. 对生活中常见的树木产生兴趣,乐于观察它们的特点。

  2. 能够事辨别松树、苹果树和梧桐树的叶子及果实。

  3. 认识松树、苹果树和梧桐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4.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材料:

  多媒体、图片(不同树的种子和果实和树),树叶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一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PPT,并念出谜语给幼儿。教师: 你们猜猜这是谁呢?

  一大树大树朋友都给你点赞了

  基础部分

  1.老师走在路上看见前方有三棵大树在前面就过去给他们打招呼,结果大树朋友们看起来不开心,就问问他们不开心的理由。

  2.原来啊,是大树朋友们的果实妹妹和叶子弟弟走丢了,在小朋友们的帮助和大树朋友的提示下一同找到了丢失的弟弟妹妹们。

  3.大树朋友们非常开心,要抢着给小朋友们显示自己四季外衣有多么的'好看。

  4.今天见识到了这么多的果实叶子和大树的外衣,可要来考考小朋友们记住了没。现在小朋友们变成一棵树,要仔细观察是什么树,再看看几个气泡中哪个是属于这棵树的,那就将那个抓回来。

  结束部分

  你们真棒,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么多,大树朋友们都在不停的夸你们呢。

  活动延伸:

  树家族还有好多的树朋友们还没有认识呢,大家可以在回家路上看看还有没有课上没有认识的大树朋友,我们可以主动上去认识一下,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2

  设计意图:

  前几次,我带领小朋友去科学发现室玩耍,科学发现室里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仪器、材料,让孩子们感到新奇不已,他们摸摸这,碰碰那,很是开心。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材料逐渐失去了兴趣。而发现室里那几面令人捧腹的哈哈镜,却从未冷清过。无论哪次去,在哈哈镜的周围总会围上一大群孩子,他们对着哈哈镜做着各种各样的姿态,久久不愿离去。文文小朋友还拉着我的手问:"蔡老师,这个哈哈镜怎么这么发笑呀?""为什么它照出的人会变形、变样呢?"看着大家对哈哈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便生成了:《好玩的哈哈镜》、《哈哈镜里的人》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孩子寻找答案,从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感受哈哈镜中人物身体夸张变形的多种姿态,能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形象。

  2. 体验变形创作带来的诙谐、幽默和快乐。

  3.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过哈哈镜,了解了哈哈镜的基本特征。

  2. 四面哈哈镜、各种形状纸、黑色笔、范例、白纸、剪刀等。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自由照哈哈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请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觉得像什么?

  2.自由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什么样了?

  二、观察夸张变形的形象,进一步感受镜中人物的变化。

  1. 出示(水滴型的纸)先猜测:镜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看看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及衣物上的装饰品等的变化,并学学他的动作。

  2.出示(果核型的纸)和以上方法一样。

  3.比较这两个形象的异同点。

  4.老师小结: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照出来的人就有不同的变化。

  三、出示各种形状的纸,讨论。

  四、幼儿创作哈哈镜里的人。

  1.根据纸的不同形状设计哈哈镜里的人。

  2.自己设计、裁剪不同形状的纸,再画哈哈镜里的人。

  五、评价、欣赏。

  1.说说你画的哈哈镜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变形的?学一学他的动作。

  2.说说你设计的哈哈镜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学他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连贯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知道一些有关飞船上太空的知识。

  2、尝试设计飞船,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7、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的神舟六号的资料(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睡觉、吃饭等) 幻灯片 洋泡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相互交流

  师:最近我们中国有一个重大的新闻,你们知道是什么新闻吗?(神舟六号飞上天了),在这艘飞船上面还有两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宇航员:聂海胜和费俊龙)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收集了许多有关神舟六号飞船的新闻了,是吗?那么你找个好朋友跟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收集到了哪些新闻,好吗?

  2、个别交流

  师:现在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神六的新闻啊?(个别幼儿介绍)

  二、丰富知识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了有关神六的新闻,现在我们一起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好吗?(根据幻灯片介绍)

  三、幼儿操作

  师:我们的宇航员非常的了不起,他们不怕生命的危险,为了给国家做一点贡献,去了太空做试验,你们想不想和这两位宇航员叔叔一样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啊?那么我们一起来设计神舟飞船吧!(幼儿自由操作)

  四、发射飞船

  活动反思:

  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 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 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5

  设计意图: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我们力求环节安排小步递进。为达成目标服务。

  目标:

  1 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 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

  1 课件《四季的变化》。

  2 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 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 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

  2 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 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年×月×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 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们迎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日历从20xx年变成了20xx年,大家都长大一岁了。祝愿大家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新年快乐!

  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一个重点,培养辨证科学的态度

  在科学活动中,以下几个要素彼此作用、互为关联:

  (1)幼儿探索的态度。

  (2)幼儿探索的对象。

  (3)幼儿探索所需要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描述、比较等)。

  (4)幼儿探索的结果(所得到的经验、事实或者所形成的概念)。其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把这个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为:

  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虽说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在该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当我拿起幼儿放在“不变”一栏里的生活物品时,只有一半幼儿认为“这些物品会变化”,到活动最后,每当我拿起一样物品,几乎每个幼儿都说“会变化”,并且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幼儿会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去观察一样物品了。而且,从讨论自然界的变化到生活中物品的变化,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幼儿对“变”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深度。

  二、多重互动,呈现不同变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幼儿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幼儿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敏于发现自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幼儿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幼儿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该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有个幼儿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觉得别人不对的表现,说:“对于你来说,今天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了倾听。”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的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那么的不同。我觉得可以用线来形容。有的幼儿像一根直线,就如那位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会变化的男孩;有的幼儿是一条曲线,或许经过谷底与波峰的反复挣扎。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如那些原先把一些物品放在“不变”一栏中,最后都主动放在“变”一栏里的孩子;有的幼儿就像一条省略号般的虚线,通过一点一点的理解,串成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可贵、最令人回味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6

  【教材分析】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费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幼儿在生活中应该接触过菊花、构杞、山楂等中草药,生病时,家长也会带幼儿看中医、吃中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 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兴。

  【活动准备】

  1.杯子、句子幼儿每人 1 套,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等常见的中草药。

  2.视:《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8,“幼儿学习材料《我爱你中国》

  3.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看《鹿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

  (1)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小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真神奇。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构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

  (2)请幼儿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构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一些普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

  3 引导幼儿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根据药方会配药、泡药、尝药。

  (1)请幼儿猜想并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构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猜想中草药搭配治病的作用,观看(药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吃几副中药可以治好病。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指导幼儿看懂药方并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请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小结:中草药是不能随便吃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结:中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药。因为植物药最多, 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播放视《走进大药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激发幼儿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参观实物、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7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8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9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资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可以吸水的

  2、塑料制品,木制品,纸制品,泡沫制品,小石块等。

  3、大水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觉游戏

  1、鼓励幼儿到水盆里玩水

  2、尝试

  —试试用双手捧水;

  —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

  3、发现

  —能看见水中的小手,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

  —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

  二、听觉游戏

  1、请幼儿将塑料制品一一投入水中。

  2、试一试

  (1)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2)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3)得出结论:从高处将资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重的资料投入水中比轻的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三、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1、观察不同资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

  比较资料的轻、重、厚、薄

  2、感知资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

  归纳那类资料会沉于水中,那类资料会浮于水中。

  四、触觉游戏

  1、用手触摸、感知那些资料吸水,那些资料不吸水。

  2、哪些资料遇水会烂,那些资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资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资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维护水资源。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今日玩水“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新的发现。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0

  活动目标:

  1.感受哈哈镜中人物身体夸张变形的多种姿态,能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形象。

  2.体验变形创作带来的诙谐、幽默和快乐。

  3.乐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过哈哈镜,了解了哈哈镜的基本特征。

  2. 四面哈哈镜、各种形状纸、黑色笔、范例、白纸、剪刀等。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自由照哈哈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请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觉得像什么?

  2.自由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什么样了?

  二、观察夸张变形的形象,进一步感受镜中人物的变化。

  1. 出示(水滴型的纸)先猜测:镜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看看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及衣物上的装饰品等的变化,并学学他的`动作。

  2.出示(果核型的纸)和以上方法一样。

  3.比较这两个形象的异同点。

  4.老师小结: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照出来的人就有不同的变化。

  三、出示各种形状的纸,讨论。

  四、幼儿创作哈哈镜里的人。

  1.根据纸的不同形状设计哈哈镜里的人。

  2.自己设计、裁剪不同形状的纸,再画哈哈镜里的人。

  五、评价、欣赏。

  1.说说你画的哈哈镜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变形的?学一学他的动作。

  2.说说你设计的哈哈镜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学他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 --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1

  活动目标:

  1.感受哈哈镜中人物身体夸张变形的多种姿态,能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形象。

  2. 体验变形创作带来的诙谐、幽默和快乐。

  3.乐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过哈哈镜,了解了哈哈镜的基本特征。

  2. 四面哈哈镜、各种形状纸、黑色笔、范例、白纸、剪刀等。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自由照哈哈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请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觉得像什么?

  2.自由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什么样了?

  二、观察夸张变形的形象,进一步感受镜中人物的变化。

  1. 出示(水滴型的纸)先猜测:镜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看看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及衣物上的装饰品等的变化,并学学他的动作。

  2.出示(果核型的纸)和以上方法一样。

  3.比较这两个形象的异同点。

  4.老师小结: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照出来的人就有不同的变化。

  三、出示各种形状的纸,讨论。

  四、幼儿创作哈哈镜里的人。

  1.根据纸的不同形状设计哈哈镜里的人。

  2.自己设计、裁剪不同形状的纸,再画哈哈镜里的人。

  五、评价、欣赏。

  1.说说你画的哈哈镜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变形的?学一学他的'动作。

  2.说说你设计的哈哈镜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学他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 --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2

  一、活动题目

  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

  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3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应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的对象。”我班幼儿大部分都有去电影眼看3D电影的经验,有的甚至去科技馆参观时发现在空气中出现的立体效果的3D全息投影,当我问到"它们为什么可以在空气中以立体的方式出现的呢”,孩子们满怀欣喜和激动,一个个争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当我追问到"3D全息投影里面可能藏着什么秘密?”时,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抓住了,小眼睛里瞬间折射出求知的光芒,这为我积极组织《奇妙的3D全息投影》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在这一活动中,我选择了操作性较强的PVC透明薄片作为探索材料,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幼儿可亲自投入的游戏,以让幼儿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认识身边身边可触及的科学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3D全息投影的秘密。

  2、体会用自制3D全息投影的工具的乐趣。

  3、在日常生活中发现3D全息投影的用途。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略)

  活动准备:

  手机、PVC透明薄片、剪刀、磁吸、透明胶带、铅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和视频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和视频,提问:小朋友,你有见过人或者动物以立体的方式出现在空气中吗?去参观科技馆时,为什么有些物体看得见而摸不着的呢?

  小结:哇!好神奇哦,不用配戴3D眼睛,就可以产生立体效果,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3D全息投影”。

  二、观看小实验,初步认识3D全息投影的现象。

  播放小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3D全息投影的现象,让幼儿知道用手机也能做出“3D全息投影”,而且能让物体跳动起来,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制作3D全息投影

  1、认识材料

  PVC透明薄片、剪刀、磁吸、透明胶带、铅笔、白纸。

  2、制作过程

  第一步:拿出白色卡纸,展示等腰梯形

  师:小朋友,你看,老师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图形,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等腰梯形”,上边为0.5cm,高为:5cm,下边为7cm,

  第二部:用剪刀把卡纸等腰梯形裁剪出来

  第三部:把白纸等腰梯形作为模板,把透明薄片剪出来。

  师:第三部把刚裁剪下来的等腰梯形作为模板,按照这个模板在透明模板上裁剪4个一样的等腰梯形哦!

  第四部:把四个透明的.塑料板粘贴在一起

  第五步:打开视频素材,观察手机图片上的四只小鱼。

  师:第五步:打开视频素材,我们先观察一下手机上的图片,我们看到手机上有四只小鱼。并且每一个面朝的方向不同。

  把做好的小金字搭倒放在四只小鱼的中间,注意观察手机上的图像,小鱼出现在金字塔上了吗?我们可以把手机伸进去,看一看能不能摸到小鱼。尝试转动一下金字塔,或者放大缩小一下手机图片,看一下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四、探索发现3D全息投影的现象

  出示小视频,讲述3D全息投影现象的原理。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3D全息投影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了解3D全息投影日常的应用。

  1、3D全息投影利用全息投影,让产品达到等立体,更吸引人的效果,小朋友们还知道全息投影还有那些应用吗?

  小结与延伸:今天我们发现了3D全息投影的秘密,其实我们身边好友许多奇妙有趣的科学现象,细心观察,你也能成为科学家。下次我们再来一起探索,好吗?

  活动反思:《奇妙的3D全息投影》是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活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充分的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PVC透明薄片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3D全息投影秘密的机会,通过想象、探索、制作等过程,让幼儿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认识身边身边可触及的科学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饮料瓶(内装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橡皮泥、毛巾、肥皂、纸质小盒子。

  2、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变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调谢;气温降低……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让幼儿区别“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并区分四季的不同,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X年X月X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要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

  活动反思:

  1、我觉得设计和组织的这个活动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和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和探索的对象。我通过帮助和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敢于发现知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和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和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我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我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2、有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原因是这名幼儿很聪明,从来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对别人的表现不屑一顾,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就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的表现,说:“是的,XX宝贝你也有变化,今天的变化就是你比以前学会了倾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

  本次活动我主要想培养幼儿辨证科学的态度,虽然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我仍然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5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7.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 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 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26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多种感官了解水的性质。

  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水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难点:

  1.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知道水的性质。

  2.感知物体沉浮现象。

  活动准备:水盆、毛巾实验材料:牛奶白醋水各种饮料白酒塑料制品纸制品木制品石块铁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歌曲表演:我爱洗澡

  2.讨论:我们生活中需不需要水?什么地方需要水?你们喜欢玩水吗?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水和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还有好多关于水的秘密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寻找水中的秘密。

  二、观察探索实践学习水的性质

  1.通过“看一看”了解水是没有颜色的性质出示盛有牛奶、水、可乐、桔汁的四个杯子

  师:现在老师这有四个杯子,杯子里装的都是可以喝的,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哪个杯子里装的是水?”

  幼儿观察后汇报观察结果

  提问:你们为什么说2号杯子里装的是水?通过观察,请你说一说水是什么颜色的?小结:小朋友们非常聪明,一看就知道2号杯子里放的是水,一号杯子是白色的里面装的是奶,三号杯子是褐色的里面装的是可乐,四号杯子是黄色的里面装的是橙汁,只有二号杯子里面是我们平时喝的水,它是没有颜色的。

  2.通过“闻一闻”了解水是没有气味的性质

  出示盛有白醋白酒水的.三个杯子

  提问: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颜色的不同,发现二号杯子里面的水,还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的。现在老师又拿出三个杯子,这三个杯子里只有一个杯子里面是水,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面是水呢?

  幼儿大胆想象,勇敢的回答自己的想出的办法

  (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感知哪杯是水)

  指导闻一闻的正确方法:刚才小朋友说,我们可以用鼻子来闻一闻。这是一个好主意,谁愿意先来演示一下你是怎么闻的?(幼儿演示自己闻气味时的方法)

  我们看到刚才有的小朋友直接把鼻子对着杯子去闻,有的小朋友都把鼻子贴到杯子上了,如果杯子里装的是有毒的东西,那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的。如果我们需要用鼻子来闻一闻的话,我们需要一只手拿着杯子,杯子距离鼻子有一段距离,不能太近,我们用另一支手扇杯子上方的空气,这样我们就可以闻到杯子里的气味了。

  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演示,并汇报答案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三号杯子里装的是水?水是什么气味的?小结:刚才我们通过闻一闻的方法知道了三号杯子里面装的是水,一号杯子里的气味甜甜香香的是饮料,二号杯子里的气味是酸酸的,里面装的是白醋。三号杯子里面没有气味,装的是水,现在我们知道了水是没有气味的。

  3.通过“尝一尝”了解水是没有味道的性质

  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喝过水,今天我特意又准备了一些可以喝的东西。请小朋友尝一尝,请你说一说你喝到的是水吗?它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品尝后,汇报品尝结果。

  提问:水是什么味道的?小结: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都是能喝的,如果你平时看到杯子里装了东西是不

  能随便尝的,以防有毒!刚才小朋友尝到了甜甜的饮料和酸酸的饮料,还有小朋友尝到的是我们每天都喝的水,水是没有味道的。

  4.通过感觉游戏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性质。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知道水是没有颜色,通过闻一闻知道水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尝一尝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现在你们想不想玩一玩水啊?小朋友们都想玩水,那我们把小手伸到水里去,你看到自己的小手了吗?那么水是什么样呢?(透明)我们再用小手捧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总结出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性质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水中的小手,说明水是透明的,我们用小手捧水,水顺手指缝都流走了,说明水是会流动的。

  请幼儿说一说水的性质

  5.小结: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了解了水,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我们还知道水是透明的、可以流动的;水中秘密还有很多,在水里有的东西会浮起来,有的东西会沉下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活动延伸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1.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

  谈话:看看袋子里装了什么?我们把手中的东西分别放在水里,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组活动:沉浮

  幼儿汇报:有的东西沉下去了,有的东西浮上来了。

  3.讨论: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到水底?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的?

  4.小结:像塑料、纸、木制品还有泡沫它们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们比较轻;而像石头、铁钉这样东西会沉入水中,它们比较重。

  四、结束活动请把今天的发现回家告诉给爸爸妈妈。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03-18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5篇)12-03

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15篇12-03

大班科学《奇妙有趣的发现》教案11-14

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08-3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中03-07

大班科学教案 《我发现的变化》03-28

幼儿园大班科学发现的变化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的秘密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