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

2022-11-02 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1

  一、活动起因

  今天我打扫卫生时又在教室和睡房扫出了一大堆纸屑,这学期以来,几乎每天都是这样,今天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观察,原来,孩子们都是以擦鼻涕、上厕所为由悄悄的拿一些卫生纸或看书时悄悄撕下几页纸三五成群的坐在位置上悄悄的撕纸,我发现撕纸的时候孩子们特别高兴,可乱撕纸是要被老师批评的,而我们班人数太多又没有专门给幼儿提供手工制作材料的活动区域。所以孩子们撕完后为了不让老师发现,就只有悄悄的扔在地上了,这样就导致每天地上都有一大堆纸屑了。我们正在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讲到“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才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于是我设计了一堂《有趣的纸》撕纸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撕纸,练习幼儿手指灵活度。

  2、让幼儿大胆撕纸,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教师示范撕纸让幼儿知道撕纸,应用废旧的纸,并养成撕完后的纸应放进垃圾桶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若干废报纸

  四、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儿是什么呀?它是什么形状呀?(报纸,长方形)今天呀,郑老师就要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变一个魔术。请仔细看好了

  2、教师示范撕纸,激发幼儿撕纸的兴趣。

  (1)教师第一次示范时可采用电视里表演魔术常用的神秘手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撕完后让幼儿猜测像什么;(像苹果、像大树、像高山等)孩子们很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2)教师第二次示范时边撕边讲解撕纸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要在纸中间撕一个圆,可以把纸对折后撕等。同时要强调撕完的纸应放进垃圾桶里。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撕纸。

  发给幼儿纸,让他们自己动手撕,想撕什么就撕什么,教师作个别指导。(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拿着他们最爱的纸七嘴八舌的边说边高兴的撕纸,不一会,孩子们就拿着他们的作品来向我汇报了“老师,我撕了一把枪,你看。”平常活动时不太积极的杨珊珊第一个跑来说到。“呀!你真行,这么快就撕好了,像把真枪”我及时表扬了她。高源小朋友跑来说“老师,我撕的奥特曼面具,你看”,“老师,我撕的月亮、我撕的船……”孩子们兴奋不已。

  4、作品展览会。

  幼儿相互评价各自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再次强调撕纸要用废纸,实现废物再利用,撕完后的纸应放进垃圾桶。

  五、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撕纸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自然的就很有积极性,并乐于思考、想象、创新。正如《纲要》所要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为此我给孩子们特地准备了一些废报纸,投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并把垃圾桶做成可爱的小动物,让幼儿用垃圾纸屑喂养垃圾桶。就这样,地上的纸屑不见了,孩子们也养成了不随地乱扔纸屑的好习惯。

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2

  教材简解:

  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活用品,中班幼儿对纸的认识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尽管如此,但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很少会去留意关注纸的特性,其实在纸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与它们的用途也息息相关。中班幼儿有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更愿意喜欢以其它的活动形式来探索及发现纸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符,这样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积累经验利于教学。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设计理念:

  生活中离不开纸,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用到纸,纸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纸仍被广泛的运用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孩子们时时处处也都能接触到纸。但是他们对之缺少系统的了解,本次课,通过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讲一讲,动手实验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纸的不同质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的不同特质。

  设计思路:

  在认识纸的特性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且对触觉的探索又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纸的软度和厚度,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挖掘各种特性。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2、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2、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2):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2、动手实验。

  (1)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2)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2)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4、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1)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2)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5、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有用的再生纸》、再生纸操作步骤图

  2、再生纸的制作视频、再生纸压模视频

  3、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操作用具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引出再生纸。

  1、师幼共同阅读PPT绘本《有用的再生纸》,引出再生纸。

  2、通过谈话,回顾绘本的内容,介绍生活中使用再生纸的意义。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播放制作再生纸的视频让幼儿观看,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小结。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出示再生纸制作步骤图,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个步骤的顺序。

  2、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与幼儿一起说一说制作流程。

  3、边播放再生纸压模制作流程视频,边让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再生纸做成功了吗?那我们制作再生纸的过程完成了吗?对了,还需要晒干,现在我们一起把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好吗?”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请幼儿在晒干的再生纸上作画。

  活动反思: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纸莲花在水中的变化,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能不同。

  2、有细致的观察力,能大胆猜测、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察发现。

  3、喜欢动手,对纸的吸水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盆,装好水,擦手毛巾1条,几种不同材质的纸的莲花折纸若干。

  幼儿实验记录单人手一份,集体记录单。

  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有趣的纸莲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纸莲花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朵纸折成的莲花,如果把纸莲花花瓣朝上,轻轻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慢慢开放)。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莲花开的快。

  1、出示三种材质的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他们猜测:三种不一样的纸莲花放在水里会怎样?它们开放的速度一样吗?猜猜看谁开得最快,谁开的最慢?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莲花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莲花开放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莲花,为什么开放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实验”。

  3、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彩打纸、卡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纸莲花开放实验结果相对应吗,寻找原因。

  4、小结:不同材质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开得快。

  (五)拓展。

  1、教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纸,你们还认识哪些纸呢?

  2、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用白色打印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如果将白色纸莲花的一面用油画棒涂上颜色,莲花的开放速度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中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有趣的纸科学教案08-24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教案12-21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教案04-06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教案08-24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纸07-07

中班科学有趣的再生纸教案09-18

中班有趣的纸科学教案3篇08-24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纸莲花08-23

《有趣的纸》科学教案08-13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纸》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