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2022-09-02 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 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 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板书设计:

  【信息反馈】:

  这课教学,对于拱形为什么抗弯曲能力会增强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我之前提出了一些渐进的教学预设,感觉还比较顺利,我将4枚垫片压在拱形上,让学生观察,与没压之前,在形状上发现了哪些变化?学生都能找到一些,如:放垫片的地方塌下去了;与它相邻的区域鼓起来了;拱形的脚弹开去了或者伸拢来了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拱形的抗弯曲能力会增强,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顺利与自然。

  研究西瓜皮搭一个拱形来研究西瓜皮是如何实现力的传递的,无疑是比较形象和直观的。

科学教案 篇2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 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略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彩笔.油画棒),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讲述等方法,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工具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用处;

  2.幼儿能够正常的使用工具;

  3.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各种工具,如漏斗.漏勺.镊子等;

  2.准备所需材料米.沙子.石子.棉花;

  活动过程:

  一.先向幼儿布置本节课的任务;

  1.师:“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因为老师收到了一个大礼盒,先让幼儿猜下礼盒中会是什么样的礼物,然后打开礼盒一起看下都有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四项任务;

  2.先让幼儿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试着去完成这四项任务(放音乐,音乐开始,幼儿开始动手操作,音乐停,幼儿停止操作);

  3.让幼儿说说在完成这四项任务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然后让幼儿想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从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并让幼儿初步认识这些工具的名称;

  4.发放工具,让幼儿重新去完成这四项任务(放音乐,音乐开始,幼儿开始动手操作,音乐停,幼儿停止操作);

  5.幼儿在工具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后,再提问幼儿在使用工具完成任务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让幼儿了解工具的用处;

  6.展示礼盒中剩下的其它工具及其用处。

  活动小结:

  1.本次活动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索中获得快乐与成长,通过这一部分,孩子们不仅能识别各种工具的材料,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贯彻“做中学”的思想,引导孩子们亲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还不错。

  2.全班幼儿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动手操作,当说到自己用了什么工具的时候,孩子们兴趣更高了,说出了自己想到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4

  1通过讨论知道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是浪费能源的行为

  2.知道节约能源的和利用新能源的方法。

  3.了解新能源有哪些。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活动一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和行为?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1、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课本图,结合日常生活找一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讨论后统一意见;

  3、展示分享:一组交流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质疑、评价;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找出浪费能源的现象和行为。

  2、评价、补充和总结

  活动二讨论怎样节约电和燃气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1、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课本图,结合日常生活找一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讨论后统一意见;

  3、展示分享:一组交流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质疑、评价;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进行判断,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

  2、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各组交流,训练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结合本单元的评价单进行记录。

  3、评价、补充和总结

  活动三:怎样利用新能源?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1、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课本图“未来的住宅”思考它在哪些方面利用了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讨论后统一意见;

  3、展示分享:一组交流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质疑、评价;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利用能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未来住宅”上的标号名称,并说说未来住宅是从哪些方面利用新能源的

  2、评价、补充和总结

  活动四;开发新能源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1、自主学习:自学课本62页,思考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新能源有哪些?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讨论后统一意见;

  3、展示分享:一组交流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质疑、评价;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图片,了解新能源有哪些?

  2、评价、补充和总结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

  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三、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

  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自带的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

  说明自己的小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

  1、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参照教材所给出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分组活动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各种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

  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改造自己的小车,让它跑得更快一些。

  评: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材料的层次性还有利于对学生有层次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探究,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记录在卡片上。可利用教材中第2页的资料卡片进行记录。拓宽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知识面。

  课后小记:

  一种想参加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学生对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学生肯定会因为教师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义重大而倍加认真仔细

  八 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能用简单工具测量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

  4、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5、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如实记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

  2、 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的更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科学知识目标:

  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其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的现象,并尝试利用所学的快与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比较列车的快慢

  1 引入课题。播放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快慢不同。在同距离的条件下,跑完全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越快。

  2 让学生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知道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认识列车时刻表。

  4 比较列车的快慢。每列火车运行的时间用到达的时间减去出发的时间,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第二课时

  玩小车

  1 讨论怎样使小车动起来。记录自己的方法。

  2 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从课文中给出的方法中选取一种方法。

  3 学生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快,并说出理由。

  4 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在做这一类对比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这是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的重要条件。

  5 利用影响小车速度的诸多因素,改造自己的小车,是小车跑的更快。

  第三单元 力与运动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也是本册围绕“运动”这一统一概念而设计的核心单元,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奠定基础。本单元从认识什么是力开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力,进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怎样让物体有静止到运动在到静止。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力与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推和拉”、“常见的力”、“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4课,其中“推和拉”是为“常见的力”所做的铺垫,重点是指导学生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有关科学教案06-12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7

关于科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