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一、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讲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之旅
●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
三、进行新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本图0.1-1实验 [演示] 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科学探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提升结论。”
科学探究就是以自然及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作为特定对象的探究,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开展的探索、质疑和研究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获的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可以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价值。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课不了解,尚处在懵懂之中,还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科学课的学习,但是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归纳,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习惯的养成和初步的能力培养,待他们经历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比较的方法及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准备:
准备演示的各种实验器材、彩色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值日,在扫地之前,我们要干那些准备工作?(先洒水)那么大家对水有那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水,初步认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好吗?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二)探究研讨,描绘特征
1、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出示自然界不同水域的彩色图片)
组织讨论,各组汇报交流。(都是水,颜色不一样)(有河水、有湖水、有海水)
2、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讲台上这四个玻璃杯中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各组汇报方法
3、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好,不错,这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就是水。
4、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桌上还有三个透明的塑料杯,分别装着纯净水、白酒和白醋,到底哪一杯是纯净水?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找出来的?
指名学生说(用鼻子闻)
提问:为什么要用鼻子闻?你为什么直接凑近来闻?
分组交流(因为水是没有气味的,有气味的就不是水。因为老师你已经告诉我们这三样东西是什么了,我们都知道是没毒的,是可以直接凑近来闻的。)
追问:如果给我们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能不能直接凑近来闻?(不能直接凑近来闻)哪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找呢?(我们可以用手扇)
5、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演示正确方法。
6、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观察吧,在纯净水、白酒、白醋的杯子上贴上标签。
生自由做实验,教师巡视,行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
7、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看一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这三种物体的描述最详细。(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但味道不一样。醋、酒有很大的味,纯净水没有味。)
谈话:同学们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你们对水有了新的认识吗?水有哪些性质呢?
8、师生共同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板书)
观察的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出示小黑板:《观察物体的顺序》 一看、二闻、三尝。
不能吃的不要尝,闻要用手扇来闻,尝用玻璃棒蘸来尝。
(三)扩展延伸,组织探究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质,那它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
2、教师操作: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往装着纯净水的杯子里继续加水,加到不能在加为止。)
现在还能往杯子里加水吗?(不能)。教师在另一个杯子里装上细沙,直至装到不能装为止。
提问:现在还能装吗? 让学生充分的猜测,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师继续示范实验,以检验学生的猜测。
提问:如果往这杯沙子里加水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先与同桌说一说。师指名回答,进行评议补充。
追问:为什么水能流进沙子里呢?(沙子里面有空隙。水是流动的。)
4、继续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水在流动)
5、学生动手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一种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以次倒入其它形状的容器中
6、提问:做完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水很有趣。 水可以随着容器形状的不同而改变。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
谈话:大家通过探究以后都知道了水是流动的,并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像水一样,既能流动,而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呢?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相互进行交流。(牛奶、果汁、饮料、啤酒、酱油、醋……)
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些物质都跟水一样,能流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叫它液体。
师板书:水是流动的 没有固体的形状 液体
(四)活动拓展
1、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30页上的内容,明确认识。
2、教师布置比赛任务: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再不搬动桶的前提下,将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去。
3、学生分组讨论之后,领取比赛用具。师要求学生要注意安全。
4、教师发出比赛开始口令,学生开始运水。
比赛结束,教师提问: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最后结果怎样?是利用了水的那些性质? 各组进行汇报交流。
提问:假如两只桶的距离再远一些(教师重新确定距离),你们又会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运水?
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对策,设计方案,开始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五)进行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通?你还想进一步去探究些什么问题?
2、指名学生回答。
3、谈话:希望你们课后继续去探究水,把你们发现水的神奇之处记录下来,便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去研究。
(六)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质、探究的能力以及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决定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
1、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去了解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2、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这一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3、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科学教案 篇4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 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2.技能: 分辨声音的变化,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3.情感: 培养听好听的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听听各种声音,并知道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
教学难点:分辨声音的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熟悉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准备好各种声音的录音。
2、尽量多地收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比如口哨、笛子、闹钟、铃铛。
3、准备好水壶、玻璃杯、勺子等。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引入
2、活动:听听物体发出的声音
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那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1)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那些声音?
(2)分辨一下,听到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所发出的?
(3)说说,我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4)讨论分析: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那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的?哪些声音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发出的?
(5)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听声音的感受。把听声音的感受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活动: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4、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
5、作业。
(1)听听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2)听听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想办法让液体发出声音,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办法让各种液体发出声音?(3)听听空气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办法让空气发出声音吗?
(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给一个学生蒙上眼睛,请他前后左右的同学依次敲击一下桌面,让他辨别一下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给一个学生蒙上眼睛,请距离他不同远近的同学分别敲击一下铃铛,让这位同学分辨一下哪个声音远、哪个声音近。
(3)分辨声音大小、高低的不同:把几只玻璃杯一字排开,分别盛上不同量的水,然后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按声音的高低给杯子排排队,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改变敲的力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1)倾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思考、查找关于声音的有关资料。
讨论:从以上活动中,你晓得了什么?你认为声音和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
(4)交流分享:我们在分辨声音的活动中有什么上收获。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2、学生能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3、学生体验到实验中会产生误差,明白减小误差对于试验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准备: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教 学 过 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调平。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单元小结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布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通过观察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等多种方法,观察和比较出布的不同性能和织法;能描述出观察比较的结果。
3、了解布的纺织方法有平纺、针织、无纺等多种形式。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对布的某些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并能把实验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学活动中要非凡组织引导小实验的进展,组织好学生汇报。
[教学重点]
组织好四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记录非常直观的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教学用具]
每组一套小布片、砂纸、镊子、滴瓶和玻璃片、放大镜;老师另备一份。
[教学过程]
在研究过衣服的科学后,来讨论布的秘密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人们看重不同种类的衣服的那些特性。
比如,小朋友在夏季天非凡热的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舒适?小朋友会提出穿薄的,透气的,吸汗的……。小朋友冬天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小朋友会说穿厚的,保暖的……。还可以问内衣什么样的舒适,外衣什么样的耐穿等等。
充分讨论后学生可以归纳得到结论:不同种类的衣服应该选取不同的布料来制作,服装有多种多样的,制作衣服的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布料的特性是不同的。
讨论后明确这次课我们将研究布的四种特性:透气性、耐磨性、坚固程度和吸水性。
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研究布的性能。讨论后最后得出做四类不同的实验来验证。
吸水性能实验:学生会提出把水滴在布上,看哪块布吸水快;还有学生会提出把布放到水里,看哪块布料先浸湿;用不同的布料擦拭用滴管滴在桌上的水,观察哪块布擦的干净……。
学生提出的这些办法都可以确定布的吸水性能的优劣。但是应该提醒学生注重要定量研究。比如,在布料上或在桌子上滴的都是一滴水,否则就无法对比。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设计科学的实验,即进行对比实验时,要保证只对比一种变量,而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
坚固程度实验:学生会提供不同的办法,用手撕布或者用刀割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学生用手能很快撕破无纺布,但是却很不轻易撕破其他布料。可以引导学生先撕下布的纤维,并尽力撕断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而使用刀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危险,尤其在班额量较大的班级,教师不轻易保证学生的安全,可以先肯定这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采用更安全的办法。
教师可以示范怎样用镊子撕下布料的纤维。
课本上提供的在布的纤维上悬挂“钩码”以确定布的坚固程度的方法非常适合定量研究,但是需要预备更大的布料以得到较长的布纤维,并且使用较大质量的钩码,否则实验不好操作。
透气性能实验:学生会提出把一块布料蒙在嘴上,用吹气的办法,比较布的透气性能。把布举起来,对着光观察谁的孔隙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布的孔隙。
耐磨性能实验:学生还会提供不同的办法,用石头磨,把布放到地上磨等等各种办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供砂纸这种工具,指导学生怎样使用。
用砂纸打磨布(固定次数),观察哪块布磨损最严重,比较布的耐磨性能。也可以对比假如要把不同的布料磨破,看哪块布用砂纸打磨的次数多。
讨论后最后得出做四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
实验一、用不同的布擦拭滴在玻璃板上的一滴水,观察哪块布擦的干净,确定布的吸水性能的优劣。
实验二、撕下布的纤维,并用力撕断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
实验三、把一块布蒙在嘴上,用吹气的办法,比较布的透气性能,并用放大镜观察布。
实验四、用砂纸打磨布(固定次数),比较布的耐磨性能。
班额量较大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密切观察,注重安全。
指导学生以贴画的方法做实验报告,把布各分成两类,吸水性强和吸水性弱的;坚固的和不太坚固的……。学生直接把小布片贴在教师设计好的纸,制成非常直观的实验报告单。这样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汇报,大家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以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可以把学生记录制成墙报展览。
[课后小结]
学生兴致很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开始意识到关于“分类标准”的问题,即每个小组的分类标准可能不统一。
本次课要非凡注重组织好学生活动,注重安全。因为部分实验器材对孩子来说有危险性,如玻璃、镊子等。
假如班额量小的话,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的假设,设计更新的实验,充分进行说理和辩论。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进行相互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老师可以更关注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多种尝试。
科学教案 篇7
1、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脚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铲子、小桶、筛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师启发幼儿: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觉?
用脚踩过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试试能不能捏成一个球?
用铲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用筛子筛过的沙子什么样?摸一摸这些沙子有什么感觉?
2、模仿游戏:让幼儿在沙池里或沙滩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乌龟、螃蟹爬,小兔跳等。
科学教案 篇8
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
第1课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
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三)、制作活动
1.学生按教材P6步骤进行制作
(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我们人的什么?气球呢?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三、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
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在呼吸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
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彩笔.油画棒),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讲述等方法,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工具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用处;
2.幼儿能够正常的使用工具;
3.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各种工具,如漏斗.漏勺.镊子等;
2.准备所需材料米.沙子.石子.棉花;
活动过程:
一.先向幼儿布置本节课的任务;
1.师:“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因为老师收到了一个大礼盒,先让幼儿猜下礼盒中会是什么样的礼物,然后打开礼盒一起看下都有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四项任务;
2.先让幼儿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试着去完成这四项任务(放音乐,音乐开始,幼儿开始动手操作,音乐停,幼儿停止操作);
3.让幼儿说说在完成这四项任务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然后让幼儿想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从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并让幼儿初步认识这些工具的名称;
4.发放工具,让幼儿重新去完成这四项任务(放音乐,音乐开始,幼儿开始动手操作,音乐停,幼儿停止操作);
5.幼儿在工具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后,再提问幼儿在使用工具完成任务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让幼儿了解工具的用处;
6.展示礼盒中剩下的其它工具及其用处。
活动小结:
1.本次活动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索中获得快乐与成长,通过这一部分,孩子们不仅能识别各种工具的材料,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贯彻“做中学”的思想,引导孩子们亲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还不错。
2.全班幼儿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动手操作,当说到自己用了什么工具的时候,孩子们兴趣更高了,说出了自己想到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关于科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