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体验探索声音游戏的乐趣。
3、对声音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声音课件、各种瓶罐、沙子、玉米粒、碎纸、豆子、曲别针等填充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PPT出示声音城堡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声音城堡玩一玩,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
二、感知、探索、发现
1、游戏一、听一听。倾听和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幼儿倾听玻璃碎、警笛等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声音。
2、游戏二、玩一玩。
操作一(1)教师随手拿一个瓶子,藏背后用手轻轻敲打,问:咦,这又是什么声音?
(2)、教师出示各种瓶罐、玩具等,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操作。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尽量不限制孩子的玩法,让幼儿尽情探索。
共同梳理和交流:你的瓶子发出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可以让幼儿示范操作自己的发现)。
操作二(1)出示曲别针、玉米粒、碎纸等填充物,幼儿填进空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出声音。
(2)再次梳理和交流:这次,你的瓶子又发出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玩的?
(3)师:声音城堡真好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多。原来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游戏三、找一找。
你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也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
请幼儿想办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如拍手、跺脚等。
三、延伸活动:带领幼儿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
活动反思:
我设计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收到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非常喜欢,也玩的很开心,是那样兴致勃勃,我们班的孩子上过托班,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操作起来并不困难,也能用简单语言表达和示范自己的发现,是有那么一点乱,我考虑是孩子们太喜欢了,如果用手摇铃或者琴声示意停止的话会好一些。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
2.能借助不同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尝试用身体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塑料口香糖罐子人手一个、绿豆、音乐录音、人手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调整好情绪。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你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听声音的呀?
2.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放课件中的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孩子的笑声)?模仿这些声音。
(二)在活动中发现声音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小朋友想一下怎样让它发出声音?(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玩这张纸,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
一分钟后请个别小朋友分享他让玩具(白纸)有声音的方法,让其他小朋友跟着学。
2.老师为幼儿展示两种方法,让幼儿想象白纸发出的声音像生活中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然后模仿一下。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可是不知道它会不会唱歌,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和老师一起试试怎样让它唱歌好不好?(出示罐子,每人一个)
给幼儿一分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然后请个别幼儿为大家展示,幼儿回答出“装进去东西就有声音了”时,为幼儿出示绿豆,之后让幼儿拿着小瓶子跟音乐做律动。
(三)身体会唱歌
师:小朋友,一张白纸会唱歌,一个小瓶子也会唱歌,是不是很奇妙呀?那小朋友你会唱歌吗?(请一位幼儿起来为大家唱首歌)
师:除了小嘴巴会唱歌,你身上还有哪里也会唱歌啊?
幼儿一一展示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唱歌的。
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用上面所展示的会“唱歌”的身体器官来做律动。)
(四)活动延伸
师: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唱歌”,一张纸会“唱歌”,小瓶子会“唱歌”,小朋友的身体会“唱歌”,小朋友想不想再找找好听的声音?那请小朋友到教室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唱歌”,好吗?
(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探索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3
活动目标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一张。
4、绘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师:宝贝们,今天杨老师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
师:瞧,他是颜色小精灵,他告诉杨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请杨老师帮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师:可是杨老师也很长时间没有去过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颜色小精灵带到学校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灵”说:我家的房子是红色的,门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请你们大家帮我找一找吧!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宝宝。让幼儿在教室里到处寻找颜色精灵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实验道具)。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了什么颜色?
幼:和橘子一个颜色的(橙色的)
师:那么刚才的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
幼:他们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依次实验如何让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的,蓝色和红色变成了紫色的;
4、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回小魔术师,把漂亮的颜色变一变。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套红黄蓝颜料、一个调色板、一包棉签、一个玻璃杯、每人一张记录表(教师帮助填写)
师:“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魔术了,我们比比看谁变出来的颜色宝宝最多,好不好?”
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指点,幼儿互相讨论。当把黄色和红色编出橙色时,也可以将橙色再与其它颜色混合,看看有什么结果,教师帮助幼儿作好记录。
本环节教师让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师: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2)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很棒了,那接下来动一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幼儿动手操作:涂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苹果绿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认识、感知、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对于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进和提高;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进行尝试配色,体验配色的变化时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幼儿,使得配色环节中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体会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4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本月主题是颜色躲猫猫,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表现住了对颜色极大的兴趣,为了更好的满足本班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去探索,感知颜色世界的奇妙,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点画的方法。
2、引导幼儿“玩颜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点画的方法: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活动准备
1、“魔术瓶”四个(可变出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水)。
2、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色块,棉签若干。
3、小鱼手偶一个,画有小鱼的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魔术导入活动。
1、出示四个装有清水的瓶子,表演魔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有四个正在睡觉的瓶子宝宝,小朋友用你们的小嘴巴帮我吹吹,帮我把它们叫醒好吗?(老师发出呼-----的声音,带动小朋友做吹气的.动作)
师:四个瓶宝宝都醒了,它们看到小朋友们好开心啊,所以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个魔术,注意看了,它们要玩大变身了。
2、分别将四个瓶子里的水变成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穿的衣服上有什么颜色,进一步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师: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衣服上有没有红、黄、绿、蓝的颜色宝宝呢,看好之后举手告诉老师。
师:小朋友们的衣服上都有不同的颜色,衣服就很漂亮,小朋友们穿着它们开心吗?
师:可今天有一个小东西它不开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不开心了吧,
二、出示小鱼手偶,进行情景表演。
师:出示小鱼手偶(以小鱼的口吻):呜呜……
师:你怎么了,小鱼?
幼儿1:小鱼哭了。
幼儿2:它为什么哭呀?
师:我把衣服弄丢了,现在这样回去妈妈肯定不认识我了。
师:那怎么办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小鱼吧,给他们重新穿上一件漂亮的鱼鳞衣服,好吗?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棉签画圆点,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1、引导幼儿认识棉签和色块。
2、教示范用棉签蘸上颜料在小鱼身上点画鱼鳞。重难点:(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3、鼓励幼儿尝试和幼儿一起点画。
过度句:你们都想去帮助小鱼。现在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棉签和颜料,大家一起来帮助小鱼吧!
提示:(画画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身上,也不要把棉签画到别人的身上。棉签画好了,我们仍然得放在盘子里好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图片,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画点,给小鱼穿上一件漂亮的点点衣服,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点画完将棉签摆放在盘内。
五、引导幼儿欣赏同伴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家长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红、黄、绿、蓝的物体,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
教学反思
因为近期幼儿都在认识颜色宝宝:红、绿、蓝、黄,所以我想到了棉签蘸颜料点画,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主题的选择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导环节上以魔术表演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指导幼儿时语言比较简练,师生互动较好,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如:每组幼儿的色块是单一的一种,颜料太清等一些细节问题,收作品时是幼儿自己送到老师桌上,场面有点混乱。
如果重上我会给每组幼儿都提供四个色块的颜料,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点画。在最后收作品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波浪线当做河水,请幼儿将小鱼送回水里。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6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目标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
3、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一)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物体也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二)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三、分辨声音
(一)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歌曲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第二段是什么声音?(也是打击乐的声音,很吵)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第一段声音好听,第二段的声音不好听。)
教师:你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很不舒服,耳朵难受你)
(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噪音呢?(轻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物品)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声音的,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听多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平时要轻轻的说话,轻轻走路,拿放物体轻拿轻放等,在家里也要这样,不要把电视、音响开得太响,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下我们把这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幼儿轻轻走出教室。
五、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我学小猫悄悄走》。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7
一、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
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
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乐器、第二组:废旧材料、第三组:盘子、豆子)
①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一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
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
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听,好吗?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8
活动目标:
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瓶罐、各种玩具(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等)
2、奇妙的声音磁带,录有雨声、雷声、小动物叫声、火车开动声等;
3、准备大鼓、碰铃等乐器;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
(1)教师引导:教师随手拿一个瓶子,用手轻轻敲打,告诉幼儿:“瓶子说今天认识小朋友非常高兴,瓶子问小朋友们早上好。”你们也赶快认识一下其它客人吧,听一听它们告诉你什么悄悄话。
(2)教师出示各种瓶罐、玩具等,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适时指导幼儿。
教师引导:
1、你们听见了什么?客人们说了些什么话?
2、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3、怎么会有声音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来源,以及如何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东西就能发出声音,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
3、引导幼儿听听声音
(1)你的瓶子里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1:我的瓶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幼儿2:我的盒子里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2)你的瓶子里为什么没有声音?(放置纸、棉花、保鲜袋)
幼儿1:纸很轻的,没有声音的。
幼儿2:棉花也很轻的。
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发出声音。(把不能发出声音的棉花、纸重点提出,让幼儿解决为什么没有声音的原因,找出没有声音的缘由,由幼儿自己发现,这样能更轻易地被幼儿所接受)
4、听辨声音——游戏《猜声音》
(1)教师提供三只同样的瓶子(内容物不同),分别摇一摇,声音一样吗?(赤豆、硬币、回形针)
(2)分别是什么声音?(选择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明确三种不同的声音,让幼儿能初步分辨不同点。
(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小结:原来一样的瓶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游戏激发幼儿再次的兴趣,进一步训练了幼儿听觉,及分辨的能力。)
4、提供声音环境,让幼儿听听奇妙的声音
(1)教师敲打乐器,请幼儿学一学大鼓、碰铃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2)听磁带,感受奇妙的声音,说说自己喜欢听什么声音。
5、引导幼儿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了解护耳常识。
(1)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耳朵帮助我们听到的'。
(2)说说怎样保护耳朵,如:不随便挖耳朵、声音大时要张大嘴或后上耳朵、不把东西放进耳朵里。
活动延伸:
游戏:学做“小喇叭”
教师对一名幼儿耳语一句短语,如:我爱你们,请你笑一笑等请幼儿大声告诉大家。游戏反复进行
我的创新: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发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所以我选择了《奇妙的声音》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08-21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06-10
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07-15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1篇03-03
小班教案《奇妙的声音》12-09
《奇妙的声音》小班教案12-15
小班《奇妙的声音》教案07-26
小班《奇妙的声音》教案07-26
小班《奇妙的声音》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