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溶解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1
设计意图:
水,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但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虽然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们能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但没有经过梳理与指导,无法形成一些系统的知识。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系统理论知识较难明白,只有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才能印象深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溶解现象,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3.萌发对物体溶解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愿望。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透明盛器、水、筷子、热水壶。
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红糖、奶粉、黄豆、盐、橘子粉、维B颗粒、念慈庵枇杷膏。
活动过程:
一、了解溶解的概念。
1.教师:“你们瞧!杯子里有什么?看一看!闻一闻!(红糖)如果红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
2.教师实验。
教师:红糖跑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一颗颗小红糖粒在水里不见了,跑到在水里去了,这说明糖“溶”在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二、区分哪些物体会溶解,哪些物体不会溶解。
教师出示沙子、奶粉、豆豆、盐、橘子粉、药粉。
教师:这是什么?
教师:谁会像红糖一样溶解在水里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1.教师出示大记录卡,幼儿猜想。(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法,有疑问的地方打“?”)
2.幼儿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来试一试。”
(教师介绍操作记录卡,这是一张记录卡,待会做实验的时候,要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溶解的打“√”,不溶解的打“×”,四个人一组,请一个小朋友记录,比一比哪一组最有科学家的头脑,能够安静的实验。完成实验的请你们把实验材料收拾好后,将记录卡交给老师)。
3.教师和幼儿一同梳理实验结果。(大记录卡)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在水里溶解的,也有很多东西不会在水里溶解。
三、观察比较物体在同条件下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在水里溶解的快慢一样呢?(出示果珍、枇杷膏)
1.同温度的水,不同的东西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师:“猜一猜同样的水倒进果珍与枇杷膏的杯子里,谁会溶得快一些呢?谁会溶解的慢一些呢?”。做实验:我们来试试看,仔细看哦!得出结论:枇杷膏溶得慢。
2.不同温度的水,一样的东西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枇杷膏溶解的快一些呢?(请个别幼儿回答:热水等其他方法,那今天我们先用热水来试一试。仔细看哦!)
教师小结:在同样温度的水里,有的东西会溶解的快一些,有的东西会溶解的慢一些。同样东西在冷水里溶解的慢一些,在热水里就会溶解的快一些了。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会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试试。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2
教学目的:
探索使用各种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各种方法让冰糖溶解得快点。
课前准备:
冰糖,水(温水,热水)搅拌器(筷子,汤勺)玻璃杯,小锤子,干净布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猜想活动引入主题。
1教师出示冰糖,提出问题:
T:上次活动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为什么它溶得慢呢?
C:"因为冰糖是一块块的。""冰糖比白糖大。""冰糖硬硬的。""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T: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能让冰糖也溶得快起来呢?
C:"把冰糖变得像白糖一样小就溶得快了""对,把它打碎,变小小的""我用热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还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2小朋友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画出来。
二、幼儿分组实验,老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种方法来让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分组实验,老师观察并记录幼儿实验的方法,工具,语言,步骤及记录,随机指导幼儿。
三、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的结果和方法。
活动反思:
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3
教学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本次活动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环节
一、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测:
三、认识活动标志
四、操作活动
五、分类活动
六、交流总结活动
七、延伸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沙子和玉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猜测活动(指导语:请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溶解,哪些不会溶解?)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操作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会溶解与不会溶解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溶解现象有所巩固。
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延伸活动:(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课设计意图及对课堂环节的反思:
1、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水”一向来都是比较热情的,所以我想这节跟“水”有关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冷门、不愿参与的现象
2、从平常科学区情况的观察来看,现在孩子接触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幼儿失去了自发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选择了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从课堂结果来看,我可以肯定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参与也非常积极。通过第一环节的猜测,幼儿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没有一位幼儿游离,能够尽情地猜测。这么好的开头给我对以下的环节有了信心,对于实验任务及规则的讲解对于第一次做实验又要学习记录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所以在实验之前,我也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步骤,要求5样物质要分别放入5个不同的杯子里,这样幼儿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还便于后面的对比及分类,虽然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有幼儿将几种物质放入同一个杯子里,但是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与提醒下,幼儿能够马上改正。
对于实验的记录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也思考过很多,应该是能够溶解的画 “√”, 不能溶解的画“×”好呢,还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按照常理说,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才是比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虑到了,孩子在做实验时候根本还不了解物质放入水中是什么反应,而且这些现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儿这样交流:“当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物质才存在或者是物质已消失。”幼儿习惯于从显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能会看到物质还存在或消失的现象。所以对于还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采用后面的记录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从同事的经验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儿还不太会画“√”,所以最后我对实验的记录解说是:如果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物质还存在的请画“O”,物质消失了的话请画“×”,意象表示物质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课堂上来看,幼儿对于这个记录方式还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对杯子里的物质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记录显得简单很多。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记录方式来看,科学课不尽需要严密的课堂过程设计,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还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第二个部分就是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寻找结果,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帮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时做好正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环节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实验结果的讲解对于实验后的幼儿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幼儿都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结论:红糖和食盐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黄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实验过程和记录结果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对于食盐是否能够溶解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有个别幼儿认为食盐放入水中还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儿发现刚开始时食盐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来发现食盐消失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教师提出介意:请这位小朋友等会再去观察一下放食盐的杯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食盐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盐是否比刚才变少了。(遗憾:课后没有请这位幼儿观察,在整理时发现这杯放了食盐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质放在一起。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后来也有幼儿发现食盐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话它就会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还要孩子在课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动: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讲不同物质放如水中,观察是否能够溶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饮料,尝尝不同物质放入水中会变成不同的味道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怎样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度……让孩子在持续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对探索的热忱!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物体遇水溶解、吸水的变化。
2.能初步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进行分享讲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增进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物体遇水溶解、吸水的变化。难点:能对现象进行观察比较。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糖、盐、布、棉花若干。
2.幼儿材料:分别装有糖、盐、布、棉花的盒子若干,水杯、温水、小调羹若干、记录表。
3.场地规划:小组形式。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独立猜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故事《小马过河》
——师:一天,佩奇给了小马一个大包袱,她说:“请你帮我把这个包袱运到河对岸去给乔治!”于是小马驮着包袱河边,突然,它的脚一滑,不小心跌进了河里。他使劲地往上爬,爬起来之后顿时感到背上原来重重的包袱变轻了。这是怎么回事呀?(提问:这个包袱里可能装了什么呢?)
第二天,佩奇又给了小马一个大包袱,让他运到河对岸去给乔治。他心想,昨天跌进河里再爬起来,背上的自轻了许多,于是就故意滑了一跤。可是这一次出乎它的预料,包袱掉在水里变得越来越重,小马再也爬不起来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提问:这一次包袱里可能装了什么?)
二、猜测和假设,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推测。
——师:包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今天我把佩奇家里的东西都带过来了,我们一起来做做实验,帮小马找答案。(介绍实验材料:盐、糖、布、棉花。)
——师:让我们把盐、糖、布、棉花放进水里,猜一猜,水在水里变轻了? 谁在水里变重了?
三、进行实验和观察。
1.第一次实验,交代实验要求:
——师:将四种材料放进用纱布缝制好的袋子里,然后放进水里观察, 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后,将袋子打开,引导幼儿观察,盐和糖遇到水之后,不见了,我们称它为溶解;棉花和布遇到水之后,喝饱了水,我们称它为吸水。
2.第二次实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分成三组进行实验,然后记录。
四、记录、处理信息和数据——鼓励幼儿记录及分享讲述探究结果,并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想象。
1.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根据实验情况记录结果。
——师:如果材料在水里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请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打“√”如果材料放在水里,喝饱了水,我们称它为吸水,请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打“√”。
2.处理信息,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探究结果。
——师:请小朋友分享一下,小马包袱里装的东西就是这四种材料里面的两种,可能装的是什么?为什么?
五、表达与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迁移经验,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 溶解。
——师:谢谢小朋友们帮助小马寻找答案,我们发现糖和盐放在水里会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那在生活中那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和盐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然后再来幼儿园和
我们一起分享吧。
活动总结
活动前,我收集了许多生活中溶解与吸水的物品,并了解这些物品在怎样的水温下溶解得更彻底。这些准备工作,为幼儿探索提供了条件,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过程中幼儿自主、有序地把材料投进水里,再观察材料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孩子们使用材料进行探索,他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没有压力,敢说,敢做,能将自己的认知和发现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发现了盐和糖会在水里会溶解,而棉布和棉花在水里会吸水。
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我在活动的过程中,总是担心“我不讲,他们会知道吗?”,“再放纵下去会不会偏离了主题?”等等。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将主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灵活的提供有
针对性的支持,成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孩子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使孩子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这个词的含义。
2、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倾听他人的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杯子、绿豆、米、盐、糖、果珍、搅拌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请吧。
2、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轻轻地走回来,坐好,乖。谁愿意举手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大胆猜测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师:猜猜,这些东西分别放到水里会怎样?
老师: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等会再试试。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杯水里有什么东西?
2、老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谁愿意来试试。好,你来!
一名幼儿上来尝水的味道。
三、幼儿大胆操作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测
1、教师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让这些材料融解,如果盐暂时溶解不了,我们请小木棒来帮帮忙,帮我们搅拌一下,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交谈。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桌上的东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
3、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做完了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
1、老师:这些东西躲到水中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什么?刚才非非说的是对的,它们都被水溶解了。这些水时间长了会变质,颜色会发生变化?到底会怎样呢,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台上去,过几天再去看看有什么变化,好不好?
幼集体:好!
2、带幼儿到阳台上摆放水杯,活动结束 。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6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在开展此活动之前,我首先考虑了以下问题:
(一)这个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三)合理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可行性。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溶解。
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发现,增强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杯、吸管、方糖、苹果、卫生纸、盐、砂糖、奶粉、黄豆、绿豆、大米、绿豆、水彩笔、温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赵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
(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
出示一杯糖水,让幼儿猜想片刻后,请一个幼儿来尝尝。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
在哪里呢?找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师示范及个别幼儿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端出水和糖,引导幼儿观察方糖的形状,并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继续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吸管搅拌方糖,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方糖由大变小最后不见了。
引出这种化了的现象叫做溶解。
2.个别幼儿操作奶粉的溶解。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
请一名幼儿进行搅拌的操作。根据实验过程,说出奶粉在水里溶解了。(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3.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溶解在水里呢?”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这个小魔术啊?赵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材料,还有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可以溶解在水里,什么不能溶解在水里好吗?”
1.出示准备的材料,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觉得那种材料可以溶解?那种材料不能溶解?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
2.介绍记录表的用法: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不能溶解的就画一个╳号。
3.请幼儿分组到材料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表的记录工作。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
5.实验结束,请每组一个幼儿分享一下实验结果。
四、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进行关于溶解的实验。附记录表
幼师OK网是一个让幼师备课更方面的资源整理平台,公开课再也不用担心啦,适合人群:中小幼儿园、园长、副园长、骨干教师、转岗老师、实习老师以及在读幼师。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感知溶解的现象,并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活动准备:
1、奶粉、国珍、味精、盐、糖、沙子、黄豆、洗衣服、奶糖等。
2、纯净水、勺子,透明容器。
3、每生一个小茶杯。、
4、幼儿用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白糖水和淡盐水。
师:为什么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
幼儿:因为糖是甜的,盐是咸的
师:你们在水里能看到糖或者盐吗?
幼儿:看不到。
师:为什么?(因为化在水里了。)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教师请每组幼儿分别在两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里各放一勺盐和一勺糖。
师:糖和盐在哪呢?(在容器底部)
师:为什么没有不见呢?怎么做才会不见呢?
引导幼儿用勺搅动。
教师:有什么发现?(糖和盐不见了)糖和盐到哪里去了?
小结:糖和盐放进水里慢慢地不见了,这是因为它们溶解在水里了。
3、讨论:什么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不能?
师:哪些东西是不能溶解于水的?
师: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东西中,你们认为哪些是能溶解于水的,哪些不能。
幼儿做试验,边记录。
可以溶解的物质,幼儿用水杯尝一尝味道。
教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并随机指导。
4、幼儿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实验方法。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溶解”和“饱和”现象产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幼儿能够大胆动手实验并会记录实验中的发现。
3、让幼儿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重点:
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难点:
幼儿亲手做实验和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白砂糖、记号笔、搅棒(一次性筷子)、教师用记录纸、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儿对溶解现象有初步的接触。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么东西。
幼儿:有杯子、白砂糖。(让幼儿猜白砂糖)
老师:对,我们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要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实验游戏。一会小朋友们拿到杯子后排队接水,接水的时候接这么多就可以了(老师示范接水的过程),接完水后轻轻地晃一晃,注意晃动的时候不要把水洒在地上了,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幼儿操作并充分感受溶解的现象
老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糖化了
老师:对,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样,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儿继续操作并感受饱和
老师:如果我们继续往水里加糖,小朋友们看会怎样呢?
幼儿:会化掉。
老师:老师继续往杯子里放白砂糖,小朋友们又会看到什么呢?(老师继续往孩子里的被子里放白砂糖,并让幼儿继续操作)
幼儿:化掉了。
老师: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吗?
幼儿:还剩下一点点。
老师:大家觉得白砂糖还能够完全化到水里吗?请小朋友们继续晃动,亲手试一试。我们可以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可以让白砂糖化得更快。(请另一位老师帮忙发搅棒)
幼儿:白砂糖无法继续化在水里了
老师:为什么化不了了呢?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幼儿:糖太多了
老师: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饱了以后就再也吃不下东西了,所以,水吃饱以后就再也无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结:白砂糖放到水里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现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说一遍,“溶解”。
3、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老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验,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知道了白砂糖会溶解到水里,如果继续往水里加白砂糖的话,水呢就会饱和。但是,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对于实验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以便让其他人也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所以老师想把我们的发现白砂糖会溶解的现象记录下来。谁能够帮助老师想个办法,用一个符号表示白砂糖呢?
幼儿:用点点,用圆圈,用方块
老师:谢谢你们的想法,老师觉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圆圈来表示白砂糖。(老师在白板上画小的圆圈)当然,小朋友们可以用其他方式记录。
老师:老师还有一个困难需要小朋友们帮忙,那就是,老师用什么符号表示溶解呢
幼儿:用对号、用笑脸……
老师: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对号来表示吧。(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记录过程)
4、小游戏
老师:在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呢
幼儿:糖、药粉、果维
老师:石头和沙子会溶解吗
幼儿:不会。
老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当老师说道一个溶解的东西时,例如老师说道白砂糖的时候,小朋友们回答“溶解”并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装作化掉了。当老师说到一个不溶解在水里的东西时,例如沙子,小朋友们说“不溶解”,然后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结束
老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了溶解和饱和的科学实验,颗粒跑到水里不见了的现象叫做什么呢?(幼儿回答)当继续往水里加东西,水吃不掉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现象叫什么呢?(幼儿回到)请小朋友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今天学到的溶解和饱和的知识。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9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调制好的各种味道的水。
2、温开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红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吸管、一次性纸盘纸杯、纸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多杯白开水,请幼儿观察然后猜猜是什么?请幼儿进行品尝。
(师:小朋友们,用你们那机灵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了,
再用你们的小鼻子闻一闻,用小嘴尝一尝它们的味道,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最快最准。)
(没品尝前可能说出:水、酒。品尝完以后说:水。)
(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个算是简单的,老师给小朋友出点难题,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二、教师出示调制好的各种饮料
(教师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师:这是老师给小朋友们变的魔术,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这个魔术呢?
师,在变这个魔术之前,小朋友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摆好的这些东西是什么?
教师出示白糖、红糖、奶份、果珍粉,引导幼儿说出,必要时教师告知。
引导小朋友这个魔术师将水和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选择方法。并用吸管搅拌,加快溶解。
自由选取一种饮料分进行魔术注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倒得不要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帮助。
做完后互相观察交流,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
(帮助幼儿理解“溶解”,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解的方法。)
丝、品尝活动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可以请其他小朋友或听课老师进行品尝,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让孩子大胆的说,激发其他幼儿对另外的饮料粉产生兴趣,为再次试验做准备。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6、幼儿操作。品尝,交流。
四、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里,就会藏起来,看不见了,是他们溶解在水里了。
五、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整理好。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10
教学目的: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教学准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教:小朋友水好喝吗?
幼:水甜甜的很好喝。
幼:老师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教: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幼:因为甜的水里有糖。
教:糖在哪呢?
幼:对啊,糖在哪呢?
幼:糖在水里不见了。
幼:我知道,糖溶了。
教:那咸的水呢?
幼:是盐。
幼: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教: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老师做个实验。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教: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幼:在,糖在水底呢?
幼:怎么糖不会不见呢?
幼:有一点糖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
幼: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
教: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哦,糖越来越小了。
幼:糖不见了。
教:糖到哪去了呢?
幼:没有了。
幼:跑到水里去了?
教: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幼:盐也是溶解了。
幼: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幼: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实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教: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幼: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会溶解。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教: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幼:“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教: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幼:“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教: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
教师让幼儿将方糖和红糖放进水中进行观察,并用筷子搅拌后发现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见了。
实验中小朋友还发现红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教: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幼:“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教: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11
设计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紧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观察溶解
活动准备:
透明的塑料杯100个、勺子40个
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
黄豆、大米、绿豆
塑料框16个、温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
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
(请幼儿尝一尝)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教师坐下,从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边端一边说,这是水宝宝,这是糖宝宝。不过这个糖宝宝可有点不一样哟!(用勺子舀起方糖),这个糖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幼:正方形的)对,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幼:方糖)对,它叫方糖。
小朋友们看好了哟,吴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一边说,一边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进水里,再拿一个魔法棒。对,把我们的勺子这样子用就变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进杯子,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变化呀?(方糖变大还是变小了呀?)(幼:变小了)再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搅到方糖不见了为止)咦?方糖呢?(幼:不见了)对,方糖不见了,去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幼:......)其实呀,这种想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对,方糖在水里不见了,和水宝宝做朋友去了,我们就说方糖宝宝怎么了(师幼同说:溶解了)。
2.个别幼儿操作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这是什么呀?你们小时候都喝过的?对了,是奶粉。
那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
请幼儿1名。
某某小朋友,你来变魔术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用魔术棒去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们仔细看哟,看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有没有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奶粉在水里怎么样了呀?溶解了(师幼同说)
刚才,某某小朋友变魔术的时候,发现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吴老师,还有点不相信,我要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变魔术。某某小朋友,你来。
对,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仔细看哟,看看这一次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看来奶粉真能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样啊?(师幼同说:溶解)
还有没有,想玩这个魔术的,你来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认识材料及讲解操作步骤
刚才,我们通过变魔术指导方糖和奶粉都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教师回应幼儿答案。
小朋友们,都开动脑筋了,吴老师很高兴,所以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做魔术。开心吗?那好,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要去变魔术的材料吧!(教师端出材料)
这是方糖,这是奶粉,这是砂糖,这是盐,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对,这是果珍。
等会一张小桌子上都会有一筐变魔术的材料,还会有一筐水,和一旁魔术法棒。我们变魔法的时候要先怎么样,对先把水端在我们面前,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进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样,对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要一边搅,一边看哟,看看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吗?
好了,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变魔术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
(3)幼儿分享(5个)
好了,请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去变魔术了。我要请小朋友告诉我,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来,(端着你的杯子走到前面来)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体记录
请小朋友把杯子轻轻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员收材料)。然后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变魔术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变过魔术,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怎么办呀?
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有的说......,有的`说.....,吴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们不变魔术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
(五)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好吧,吴老师告诉你们吧,就是用记录表。用什么办法?
对,用记录表。(一遍说,一遍翻出记录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上吧。这是....,这是....,这是....,这是....,这是....,刚才我们变魔术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勾,
(同理,记录其他材料溶解与否)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朋友,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宝宝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结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学会了做魔术,还学会了用记录表,真是太能干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顶呱呱!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了解溶解的现象。
2、知道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而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了解溶解的现象。
难点:知道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而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活动准备
温水、水杯、小勺、搅拌棒、托盘、小碗、方糖、橘子粉、咖啡、扣子、石子、手工亮片、记录表、笔、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冰山一角”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请你们睁大眼睛,认真看,猜猜是什么!
师: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那是什么水呢?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请幼儿尝一尝)
师:请你告诉大家是什么味道的啊?
师: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把糖和水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2、实际操作,观察、了解溶解的现象。
(1)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幼儿进行观察溶解的现象。教师边说边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变化呀?
师:对,方糖放在水里不见了,去和水做朋友了,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幼儿实验操作,完成记录表。
师:刚才,方糖和水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去试一试,看看它们能不能在水里溶解?
师:实验之前你们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首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记录表上面一行是我们要实验的物品,下面空格需要你们来完成。请你们按照记录表上的物品进行实验,看一看哪些物品能在水里溶解,在物品下面的空格里画√,哪些物品不能在水里溶解,在物品下面的空格里画×。实验完一样物品后记录一次,再去实验下一样物品。
那边是我们的操作区,每张桌子只能站4位小朋友,每一桌的实验物品都不一样。在实验的时候,每一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物品。老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魔法棒,但是要记得实验完成后,要把魔法棒放回到托盘上,带着你的记录表回到你的位置。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是在做实验,所以实验的物品是不可以放在嘴里品尝的。
(3)师幼共同验证实验结果。
请小朋友说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并在大记录表上做记录。
师幼共同总结哪些物品能在水里溶解,哪些物品不能在水里溶解。
3、瓶子娃娃变魔术
师:刚才我们用魔法棒做了实验,那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变魔术?现在老师要用魔法棒把你们全部变成小小魔术师,跟着老师来变魔术吧。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瓶子娃娃,可是他们都没有漂亮的衣服,很伤心,你们想不想给他变出漂亮的衣服呀?那你们要先像老师这样稳稳地拿好瓶子,跟着老师念咒语一起做。
师:原来颜料也能在水里溶解。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你们可以到科学区里去试一试。现在带着你漂亮的瓶子娃娃,我们一起去玩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完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溶解的现象。始终以游戏贯穿,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
本次活动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活动中孩子们一直都在说口语上的“溶化”,我没有刻意的强调,而是带着孩子们说“...溶解了”,感觉容易跟“融化”混淆。对孩子鼓励的话有点单一,不够具体。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上问题。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13
阶段:一
教学目的: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课前准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吗?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师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T: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C:因为甜的水里有糖。
T:糖在哪呢?
C:对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里不见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咸的水呢?
C:是盐。
C;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T: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老师做个实验。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T: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么糖不会不见呢?
C:有一点糖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
C: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
T: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C:哦,糖越来越小了,
C:糖不见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没有了。
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C:盐也是溶解了。
C: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C: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实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汤勺会溶解。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C;“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T: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C;“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T: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
幼儿1那起方糖放进水中,看了看说“老师我的方糖不会溶”幼儿2也那起方糖放进水中,并用筷子搅拌后他发现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见了,他高兴得直喊了起来,“哦方糖溶解了”
幼儿1见了也拿起筷子进行搅拌,结果方糖也溶解了。
实验中小朋友还发现红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T: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C:“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T: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阶段:二
教学目的: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溶解有快慢之分。
课前准备:白糖,冰糖,温水,小勺,口杯。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制作饮料的过程,引入活动主题。
T: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饮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却很慢才喝到呢?
C:“因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块一块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儿猜想,并做记录。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师这里有白糖和冰糖,它们都一样是硬的,也一样多,你们猜谁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儿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结果。
T: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看谁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后再放冰糖)老师,我不知道谁溶得快,谁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会儿后,再放白糖);老师,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时放)老师,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进去一会儿就不见了。
T为什么有的说是白糖,有的说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较两个的快慢,要怎样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对。要象我们比身高一样两个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这样想”“我也是”......
幼儿一致确定后采用此方法再次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阶段:三
教学目的:探索使用各种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各种方法让冰糖溶解得快点。
课前准备:冰糖,水(温水,热水)搅拌器(筷子,汤勺)玻璃杯,小锤子,干净布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猜想活动引入主题。
1教师出示冰糖,提出问题:
T:上次活动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为什么它溶得慢呢?
C:“因为冰糖是一块块的”
“冰糖比白糖大”
“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
T: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能让冰糖也溶得快起来呢?
C:“把冰糖变得像白糖一样小就溶得快了”
“对,把它打碎,变小小的”
“我用热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还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
2小朋友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画出来。
二幼儿分组实验,老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种方法来让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分组实验,老师观察并记录幼儿实验的方法,工具,语言,步骤及记录,随机指导幼儿。
三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的结果和方法。
活动感想: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14
一、设计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接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二、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观察溶解
四、活动准备
透明的塑料杯40个、勺子40个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黄豆、大米、绿豆、塑料框16个、温水
五、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边说一边揭开罩布)
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请幼儿尝一尝)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教师坐下,从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边端一边说,这是水宝宝,这是糖宝宝。不过这个糖宝宝可有点不一样哟!(用勺子舀起方糖),这个糖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幼:正方形的)对,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幼:方糖)对,它叫方糖。小朋友们看好了哟,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一边说,一边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进水里,再拿一个魔法棒。对,把我们的勺子这样子用就变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进杯子,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变化呀?(方糖变大还是变小了呀?)(幼:变小了)再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搅到方糖不见了为止)咦?方糖呢?(幼:不见了)对,方糖不见了,去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幼:……)其实呀,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对,方糖在水里不见了,和水宝宝做朋友去了,我们就说方糖宝宝怎么了(师幼同说:溶解了)。
2、个别幼儿操作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这是什么呀?你们小时候都喝过的?对了,是奶粉。那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
请幼儿1名。某某小朋友,你来变魔术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用魔术棒去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们仔细看哟,看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有没有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奶粉在水里怎么样了呀?(溶解了)(师幼同说)刚才,某某小朋友变魔术的时候,发现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老师,还有点不相信,我要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变魔术。某某小朋友,你来。对,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仔细看哟,看看这一次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看来奶粉真能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样啊?(师幼同说:溶解)还有没有,想玩这个魔术的,你来吧。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认识材料及讲解操作步骤
刚才,我们通过变魔术指导方糖和奶粉都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教师回应幼儿答案。小朋友们,都开动脑筋了,老师很高兴,所以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做魔术。开心吗?那好,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要去变魔术的材料吧!(教师端出材料)
这是方糖,这是奶粉,这是砂糖,这是盐,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对,这是果珍。等会一张小桌子上都会有一筐变魔术的材料,还会有一筐水,和一旁魔术法棒。我们变魔法的时候要先怎么样,对先把水端在我们面前,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进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样,对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要一边搅,一边看哟,看看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吗?好了,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变魔术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
(3)幼儿分享(5个)
好了,请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转过来看着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去变魔术了。我要请小朋友告诉我,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来,(端着你的杯子走到前面来)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体记录
请小朋友把杯子轻轻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员收材料)。然后转过来,看着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变魔术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变过魔术,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怎么办呀?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有的说……,有的说……,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们不变魔术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
(五)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好吧,老师告诉你们吧,就是用记录表。用什么办法?
对,用记录表。(一遍说,一边翻出记录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上吧。这是……,这是……,这是……,这是……,这是……,刚才我们变魔术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勾,(同理,记录其他材料溶解与否)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朋友,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宝宝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结束:中二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学会了做魔术,还学会了用记录表,真是太能干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顶呱呱!
六、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15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了解溶解的现象,并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与水。
2、愿意积极的参加实验,对探索感兴趣。
活动准备:
盐、味精、糖、面粉少许、小石头、黄沙、黄豆若干、杯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观察水的颜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观察水,水有颜色吗?”
比较白纸与玻璃的颜色的区别,了解水是透明的,丰富词语:透明。
2、溶解
在味精、盐、糖、面粉中挑选一样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味精、盐、糖、粉还看得见吗?
教师实验:将黄豆、黄沙、小石头分别放入水中,看看他们有没有不见了?
得出结论:有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些东西则不能溶解在水里。
丰富词语:溶解、搅拌。
3、观察溶解后的颜色
“味精、盐、糖、粉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请幼儿介绍溶解后水的颜色,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味精、盐、糖放入水中溶解后水仍旧是透明的。粉放入水中溶解后变成了白色的。
活动反馈:
在一开始的观察水的颜色时,有许多幼儿就把水的颜色说成是白色,我们就比较了白纸与玻璃的区别,白纸手放在后面是看不见的,但玻璃手放在后面是看得见的,这叫透明,经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快就理解了透明与白色的区别。在将黄沙放入水中后,水出现了颜色,幼儿就认为黄沙溶解与水,但在出示了小石头后,幼儿就更容易理解,溶解在水中的是上面的泥,而不是物质本身。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实验,理解了溶解。学会了“溶解”“搅拌”词语。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溶解教案03-16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07-0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10-14
溶解中班科学优秀教案10-04
中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03-28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01-05
中班科学教案溶解06-2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10-14
中班科学:溶解08-20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