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2024-10-31 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演示法

  教学准备

  烧杯,水,生鸡蛋,盐,玻璃棒,药匙:试管,滴管,五种溶液(白醋、小苏打、石灰水、橙汁、胆矾等物质的溶液)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新课引入

  2.观察、正确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的局限性

  3.实验室里的仪器

  4.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1.思考并回答

  2.明白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体验人体感官的局限性,理解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并进行准确测量。

  3.认真观察,初步了解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

  4.仔细观察、认真实验、详细记录

  1.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2.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后提问:观察和平常所说的看是否相同?引导分析:人体的感官有局限,使用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进行数据测量。

  3.介绍常用实验仪器名称、用途、注意事项

  4.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易引起错觉的图片),并表述观察结果。

  学生:表述观察结果。

  教师:同学的表述。

  提问: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否相同?

  教师: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不相同的,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

  请同学们再观察P8图1-16和1-17,回答:图1—16中的直线是直的吗?图1—17中的两个小动物一样大吗?。

  让同学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答案的方法,并让同学进行实践。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发表意见,进行验证。根据自身体会,加深认识

  讲解: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2.实验室里的仪器

  教师:利用图1-13,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

  试管夹: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图1-18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图1-19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设问:如何做实验、实验中又该去记录呢?

  3.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教师:我们先研究一个关于鸡蛋沉浮的实验。

  找同学介绍图1-14中的实验用品和器材,并说明各用具的使用方法(玻璃棒常用于搅拌和引流液体,在搅拌液体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

  指握住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不能与容器内壁相碰撞:药匙用于取少量药品,使用时也是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药匙的另一端。)并示范。

  学生:让一同学上讲台演示步骤1和步骤2,其它同学进行观察现象和记录结果。同学进行表述。

  教师:,指出记录要求准确和简洁。

  设问:该同学在演示中,操作是否准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复习相关用具的使用。

  提问: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今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科学实验呢?将同学的思路引到实验前应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实验后,器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或。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实验,研究几种溶液间的反应现象。介绍五种溶液,和同学一起用ABCDE等进行编号,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胶头滴管上端的胶头部分,取液体时胶头里的空气不能排放在被取的液体内,滴管吸入液体后要竖直,不能将滴管伸入目标试管内,也不能将滴管与器壁接触)。介绍实验步骤(先用滴管吸取少量的A溶液,分别滴入B、C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然后用滴管吸取少量的C溶液,分别滴入D、E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强调:化学药品或试剂不能随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实验时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之后学生进行实验,交流记录的实验结果。

  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并分析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归纳、,同学将自己的记录与别人的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巩固对进行实验程序过程的认识

  教师:进行。

  三、复习

  1.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见板书)。

  2.巩固

  3.布置作业

  4.让学生做吹纸实验和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1.4观察和实验

  观察与普通的“看”不相同

  实验仪器:要正确使用

  实验:

  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

  实验后,器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或。

  鸡蛋沉浮试验记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溶液混合实验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A+B

  A+C

  C+D

  C+E

  教案点评: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方法与技能是学生未来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让学生明确观察的步骤和实验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学生在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并在头脑中形成较清晰的思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来体验感官有局限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质,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些目标的培养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在继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落实。

  科学教案 篇2

  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A、认识和了解热对物质状态有影响;

  B、认知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C、知道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2、能力培养目标:

  A、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B、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确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策略:

  1、 独立观察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调查研究。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事物或事物种类的认识了解和掌握。

  4、 强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概述。

  教学重点、难点: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水、冰、酒精灯、铁架、石锦网、铁钳、铁板、记录表、蜡烛、烧杯、锡条、水槽。

  学生:记录表、铁架、石锦网、酒精灯、水、水槽、蜡烛、烧杯。

  导入:

  做一个小实验:冰块在热水中融化。(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引导到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水在冰箱里能变成冰,冰在太阳下晒又变成水说明了什么?说明热量对物质有一定的影响。

  那今天我们来做一做实验,用实验来证明――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进入教学内容:

  1、 实验前的提示和要求:

  A、注意安全教育。

  B、实验工具的介绍,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C、实验记录卡的说明。

  D、小组合作,分工:前后四人一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辅助员。

  2、 实验开始:

  各小组开始动手做实验,分工明确。

  老师-巡堂辅导;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卡;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并给时给予帮助。

  3、 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互相借鉴。

  4、 教师总结。

  实验记录卡

  实验内容:

  实验工具:

  要注意的事项:

  组员名单:

  (加热)实验过程(尽可能的详细记录)

  实验时间实验时出现的现象(或你观察到的现象)

  2-4分钟

  4-6分钟

  6-7分钟

  7分钟以后

  (冷却)实验过程

  1-2分钟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什么?)

  第一点

  第二点

  其它

  你不明白的地方: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课后反思

  过去,教师习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习惯以自己的经验来评价事物。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没等学生开口,教师就口若悬河,说个是是非非。由于没有经过学生的自我识别过程,要么出现了师生抵触情绪,要么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中迷失了自我。注重学生的评价能力正体现了教育最本质的一面,能帮助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在漫长的终生学习中受益、成才。

  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从心理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被认可和赏识的需要,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种需要更为直接和迫切。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积极评价他人。学生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肯定对方的优点再指出其不足之处。这种互评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懂得了尊重对方,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尤其是引导学生来评价教师,张扬其个性,尊重其心灵,使学生以平等的姿态来跟教师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二、自我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实验证明:学生是很有点“好为人师”的味道的,有机会叫他们自我评价,会使他们感到兴奋,注意力集中。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再学习过程,凡在自我评价中接触过的学习内容,学生记得比较牢。三、自我评价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在自我评价活动中能逐渐用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能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自我教育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用。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基本结构;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水样,看看水里有什么。再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征;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点:认识微生物的概貌,它在教材中起到了引领的地位,本课通过采集水样、观察水样引入对微生物的认识,为后面对细菌、霉菌的`认识做好了准备。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懂得微生物分布在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霉菌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1.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微生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了解。而且这些认识应多为感性的,教学中,不必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很感兴趣。

  2.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第一,要预习微生物的知识,收集微生物的分布和作用的资料。第二,学习、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技能。第三,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使微观的、对学生较陌生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3.学生学习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表达、叙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工具,刨笔器、卷笔刀、刨子、螺丝刀、小榔头、订书机、刷鞋的.刷子等。

  2、将幼儿将带来的工具分组,并提供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1)练习刨铅笔。(刨笔器、卷笔刀)刨下来的碎屑倒在盒子里。

  (2)练习刨皮。(黄瓜苹果胡萝卜等)刨下来的皮请放在盘子里。

  (3)练习拧螺母。

  (4)学习使用小榔头进行木工小制作。敲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到手。

  (5)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订书机订的时候请订在书的边上。

  (6)练习用鞋刷为同伴擦皮鞋。

  活动结束:

  观察幼儿的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科学教案 篇6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 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略

  科学教案 篇7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的茎》,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们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认知水平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度,他们的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他们在三年级下册,対茎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茎的运输和支撑的作用。三下单元资料库中也有介绍各种各样的茎,通常资料库的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有些老师会简单提一提。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确定本次课的起点,我们做了一次前概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茎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入。我们设置了第五题来了解学生对四类常见的茎的特点的认识,发现学生的错误率为87.5%。因此我们将这部分的内容纳入本次课的教学,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科学概念:

  1.知道茎根据生长方式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能说出这四类茎的特点。

  2、知道更多茎的形态

  科学概念:①知道植物按茎的生长方式可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等。②能说出这四类常见茎的特点;③了解更多茎的形态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比较,归纳各类茎的特点;②根据阅读资料,尝试判断几种常见植物的茎;③通过闯关游戏,学会运用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茎的多样性,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调查后,我们统计了四类茎特点的错误率,匍匐茎的错误率是(ppt出示)

  教学重点: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四类常见茎的特点

  教学难点:除了四类常见的茎,其它变态茎的判断

  教学的过程:

  核心任务1: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

  一、 导入:我们取一株带根和叶的植株,依次提问这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并一一剪去,最后剩下茎。(明确常见的茎是植物的哪个部分,避免学生将根和茎的混淆)

  二、认识茎的本质特征

  提供资料认识茎的本质特点,茎是有节的,不明显的节可以通过叶来寻找。(対茎的`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常见的四类茎)

  三、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要认识常见的四类茎,也就是本次课的核心任务。

  1、学生观察、描述不同的茎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师生间的交流将茎的特点与茎的名称对应起来(形成对常见茎特点和)

  3.植物障碍赛,则是在了解四类茎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趣味闯关活动,学生要用四类常见的茎的特点来闯关 使用汇报格式,汇报运用哪一类茎的什么特点进行闯关.

  这样一层层的巩固 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常见四类茎的特点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学生对茎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将过多的时间花在常见的四类茎上,学生在这个知识点方面确实得到提升,但我们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提升,所以我们把核心任务由原来的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改为认认识茎是多种多样的。

  核心任务2:认认识茎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把变态茎的辨别这部分的内容加到资料阅读认识茎的本质特征之后。

  学生对常见的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得不全面,而变态茎这部分内容在没有解决常见茎遗留下的知识点,而又涉及到比常见茎高一个层次的变态茎。我们看到了变态茎这部分的知识可以作为学生另一个提升点,前提得处理好常见的茎这部分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核心任课的内容前后进行前后进行大调整)

  发现问题:容量大,时间不够,怎么办?

  忍痛割爱,把常见变态茎当做植物障碍赛的奖品发掉,并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自主判断。

  核心任务3:

  前几次的磨课,虽然有植物障碍赛来增加学生们兴趣,但我们发现学生探究的兴趣并没有预设时浓厚, 两个活动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具连贯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10-17

科学教案(经典)09-28

科学教案[经典]10-01

(经典)科学教案12-04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10-03

(精选)科学教案11-23

科学教案10-20

科学教案(精选)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