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了解水的三态时,孩子们对冰的知识经验的回忆显得格外热烈:我们在吃麦当劳时喜欢把可乐里的冰捏在手上,过一会儿就没了;我在哈尔滨旅游时看到了冰柱子,那冰柱子一敲就断了……教师决定引领幼儿从蕴涵着丰富科学知识的日常生活人手,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纸箱,将冻有幼儿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纸箱里。
2锤子、剪子、锯子、钳子、积木、塑料棒、热水、炉子、砂纸等各种工具材料。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及红星。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1幼儿将手伸进纸箱洞里触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压一压,知道冰是固体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儿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纸,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将摸冰的手拿出来与另一只手比比看,这只手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让幼儿自由感受、探索,说出自己发现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体的、透明的、冰凉的、会融化的……
二、提出问题
1请幼儿观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取出自己心爱的玩具。
2幼儿在实验记录板上画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幼儿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贴在白板上。
三、实验论证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采用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当幼儿取出玩具后,请幼儿在成功的方法处贴上一颗红星。
四、交流讨论1根据冰的各种特性,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从冰中取出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在实验中采用过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用热水或太阳来晒,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来了;当用硬的物体敲击冰时,物体比冰硬,冰就会碎,玩具也就可取出来……
【活动延伸】
如果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放在室外,它们会出来吗,为什么?哪种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动可根据情况进行延续。
【设计评析】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学习用连贯得语句清楚地表达画面得内容。
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活动准备:
"看图说话":《观察昆虫》
挂图:《昆虫大集合》、《观察昆虫》。
捕虫网、饲养箱、工具书、菜园。
事先到附近观察地形。
活动过程:
复习挂图《昆虫大集合》,与幼儿交流分享曾经接触昆虫的经验,并请幼儿回答:
--还见过哪些昆虫?
--昆虫长什么样子?
--它们会做些什么事?
--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与幼儿一起看挂图《观察昆虫》的画面,了解户外观察鹰注意的事项,激发幼儿到户外观察的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鼓励幼儿根据事情的前后顺序,用连贯的语句清楚表达画面内容。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观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观察时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
--观察前将幼儿分组,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小心爱护昆虫。
--视当时的情况,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带回教室。
与幼儿分享观察的经验,并请他么说一说:
--你找到了什么昆虫?在哪里找到的?
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捕捉到的昆虫,大胆提出问题,并把幼儿的问题制作成海报。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关注,体会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筷子、瓶盖、光碟、碗、风车、绳子、积木等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找找身体上哪些部位会转动?
2、它们是怎么转的?
: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部位都可以转动,转动真有趣。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2、这些东西能转动吗?
3、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呢?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
把你的好办法介绍。
(请幼儿介绍,教师注意归纳)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原本是不会转动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转、拧”等,很快不会转的物品也转起来了,转动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刚才我们想办法让一件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把两样东
西同时转动起来呢?看看,我手里拿了什么?
(筷子、绳子)
2、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吗?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办法)
:原来把绳子和筷子连一起,用力甩动绳子,筷子也随之转起来了。
3、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去找两样物品,想想怎么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好吗?
4、分享交流
谁有了好办法?快来介绍。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恩,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许多能让两样物品同时转起来的好办法,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没关系,一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想。
3)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本来就能转动?
2、它们为什么要转动?
3它们是怎么转动的?
: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是能转动的,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转动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好的呢?
2、有没有不好的转动?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下次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好吗?
活动实践效果:
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的,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儿对动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时中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虫捉迷藏》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积极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导幼儿通过 “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PPT、保护色前期准备、图片五组、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来,一个人去找)
2、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来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基础部分
(一)播放PPT: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
(二)昆虫捉迷藏。
1、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它们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
2、还有许多昆虫也很淘气,也藏了起来,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3、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我们找找看。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三)帮助昆虫藏一藏
1、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吧。
2、幼儿操作,教师轮流指导。
3、进行活动小节。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一)不仅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二)播放动物PPT
1、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2、雷鸟: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
3、变色龙:这是谁?它为什么躲在这里?
4、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
5、那我们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镜、帽子)
四、结束部分
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好方法好吗?
五、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依据中班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究,丰富体验,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也借此活动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儿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多、不够深入,他们在活动时对有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儿没有找到躲藏的昆虫。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2.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3.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红蜻蜓》。
2.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2.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
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
2.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难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活动准备:
最好选择一个有雨的日子,如果没有下雨就自制下雨。收集废旧易拉罐、瓶子等作为盛雨的容器,幼儿人手一个;4个面盆,幼儿每人一个杯子。
活动过程:
一、聆听“水滴交响乐”。
1. 下雨天组织幼儿来到走廊上(如果没有下雨,也组织幼儿在走廊上活动,以免地板弄湿)。
2.教师将收集来的瓶罐倒扣在露天地面或栏杆上,底部朝上。
3.幼儿站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屋檐下,闭上眼睛听一听雨下在地上,下在不同瓶、罐上的声音。(如果没有下雨,教师用杯子舀水自制下雨。)
4.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听到的下雨声。(叮叮咚咚、沙沙声)
5.一同面向天空感谢雨:“谢谢雨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听的声音!”
二、 收集雨点
1.我们带点雨回去吧。幼儿4个人一组,每人一个大小不同的瓶罐,幼儿将倒扣的瓶罐反转,瓶罐口朝上作为乘雨的容器。
2.观察雨水滴入容器的过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瓶罐里面的雨水渐渐盛满的过程。(如果没有下雨,请幼儿将4个装水的面盆里的水舀到罐子里)
3. 一组幼儿相互比一比哪个容器最先装满水,评选容器中的装雨大王。
4.交流:为什么有的瓶罐最先装满水,有的瓶罐装得慢?
得出结论:瓶罐大的装水多,也装得慢;瓶罐小的装水少,装得快。瓶口大的装水快,瓶口小的装水慢。
三、带回雨水
1.教师组织幼儿运回雨水,将各自收集到的雨水倒入一个大桶里。
2.感受雨水越来越多的欣喜感,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 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设计思想:
一天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轮胎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冰,冰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洞,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七嘴八舌讨论的十分热烈。我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让孩子亲手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冰变化的奥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感受亲手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导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冰雕的图片。
2、提前冻好的冰。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亲手操作,探索冰的特性
1、每个组若干块冰,幼儿自由玩冰。
2、看一看,想一想,冰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冰放在手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冰放在手里硬硬的,凉凉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通过实验,了解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块冰,使劲握住,观察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来得”?
2、每个组放一盆热水,请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热的还是凉的?(热的)
3、请幼儿把冰放进去,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慢慢变小了,没有了)
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
小结:冰放在手里和热水里都会化成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和谈话了解冰的用途 。
1、提问: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冰吗?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乐里凉凉的很好喝;发烧时能降温……”,“路面上结冰容易滑倒”。
2、欣赏冰雕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冰 。
1、共同讨论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儿利用各种器皿、颜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把制作好的彩色水放到阳台上,第二天欣赏自己冻的彩色冰,感受实验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观昆虫馆,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等。能由探讨活动获得发现和新的知识,培养出研究昆虫问题的信心和乐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利益关系。保护昆虫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从小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知道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昆虫歌曲,音乐,各种有关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星球上,居住着许多生物,昆虫就是这个家族的一员。同学们利用两周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认识并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这节课终于到了我们汇报的时刻。通过猜谜语认识"蝴蝶"。
二、认识身边的昆虫过渡:瞧这些小昆虫已经迫不及待了。
1、展示课件(草坪上飞来蝴蝶、蝗虫、蜜蜂、蜻蜓、瓢虫)教师解说:
蝴蝶:大家好,我是蝴蝶,在昆虫这个大家族里属我最漂亮,我们蝴蝶种类很多,数量也特别巨大,遍布于世界各地,在鲜花盛开的日子里,总能看到我们煽动的翅膀在花丛中飞舞,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吸食花蜜传播花粉。
蝗虫:嗨!大家好!,我是蝗虫,专吃庄稼和牧草,跟人类和牲畜抢食,我们蝗虫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700多种蝗虫。
蜜蜂:大家好,我是蜜蜂,我们蜜蜂的勤劳可是众所周知的,从春季到秋季,在开花季节,我么们天天忙碌不停,只有冬季是我们段在休息的时期。
蜻蜓:大家好,我是蜻蜓,是食肉性昆虫,分布在世界各地,喜欢在开阔地带飞翔,黄昏时在空中捕食,帮助人类消灭许多苍蝇蚊子,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昆虫捕食的命中率是百分之百,是名符其实的"空中杀手"。
瓢虫:大家好,我是瓢虫,全世界有菌食、草食等不同种类的我超过5,000种以上,我还被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金龟、金龟子(但金龟子实际上是指另一种甲虫)。
看课件分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昆虫
2、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知道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六条腿。判断昆虫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它有几条腿。
3、考一考:蜘蛛是昆虫吗?蜈蚣是昆虫吗?蚯蚓是昆虫吗?为什么?
4、了解了昆虫的特点,你还知道那些昆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中班科学教案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1
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9
中班科学教案泡奶粉教案04-25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3篇05-09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9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8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3篇05-07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7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06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