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尾巴。
2、认识动物的尾巴功能与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教幼儿念儿歌并表演动作:
猴子尾巴长,小猪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师带领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提问:
(1) 谁的尾巴长又长?
(2)谁的尾巴卷又短?
(3)谁的尾巴像把扇?
(4)谁的尾巴像棉花糖?
(5)谁的尾巴毛茸茸?
(二)观察活动
1、教师事先将动物的图片盖住,只露出局部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这是什么动物呢?(让幼儿观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来的?(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再掀开遮住的部分,让幼儿检查猜的是否正确)
2、教师将所有的动物图片剪成四部分(头、身、脚、尾巴)放在一起,随意抽一张,请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将它拼成完整的图。
3、每拼出一只动物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这种动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树荡秋千
(2)小狗高兴时尾巴会摇一摇
(3)孔雀尾巴可以用来展示自己的美丽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师说一说动物园常见动物的趣事。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 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 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 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 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 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科学教案 篇4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探索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2、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在长大 身体发生变化 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趣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请一个学生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生:将电线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生:我用回形针将电线连接起来。
生:我用钥匙圈将电线连接起来。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检验活动:哪些物品连接在两条电线间也能使小灯泡发亮?
1、探究:简单电路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
学生交流答案。
2、预测: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学生操作:实际检测。
小组长拿出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的检测器材。
(1)将所带物品有序地放到桌子的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实验物品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记录表上。
(6)检测其他物体。
4、讨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5、交流探索结论: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打开我们带来的导体或绝缘体,分析推测各种材料的作用。
2、探索导体和绝缘体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四、拓展延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请以少先队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教育大家都来安全用电,好吗?
2、师:安全用电,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精华】科学教案模板汇总5篇】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模板汇总8篇04-19
【精华】科学教案范文9篇05-06
【精华】科学教案汇编八篇04-21
【实用】科学教案汇总6篇05-05
【实用】科学教案汇总5篇05-05
【推荐】科学教案汇总10篇05-01
关于科学教案汇总10篇05-06
【必备】科学教案汇总6篇05-06
有关科学教案汇总10篇04-16
【精选】科学教案汇总六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