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棋手
设计思路:
[《电脑棋手》是一篇科学故事。通过写“我”与电脑棋手下棋,几经失败,终于反败为胜,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电脑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本设计一开始就出示 “电脑”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了课题——电脑棋手。再据题质疑:“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生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文,画出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课后作业中摘抄喜欢的成语,有梯度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积累好词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认“棋、技、局、艺、莫、择、予、例、虚、排”等字;会写“棋、参、技、通、礼、答、艺、莫、按、违、规、予、虚、排、度”等生字;掌握“棋手、科技、通过、回答、棋艺、望尘莫及、予以、常规、虚虚实实、一排、风度”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能反败为胜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展示第三屏)这是什么?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电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这位特殊的棋手——电脑棋手。
(二)板题,读题。
(三)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电脑棋手怎样下棋?
(2)他的棋艺高不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2、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3、(展示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4、识记字形。 形近字比较:
棋( ) 技( ) 礼( )
期( ) 枝( ) 扎( )
答( ) 予( ) 度( )
搭() 矛( )渡()]
5、指 导书写。(着重指导“参、礼、规、予、度”几字)
6、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感觉怎 样?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解成语
1、多种形式轮流读课文,边听边用方框画出成语。
2.同桌交流所画出的成语。
3.(展示第五屏)多种形式检查成语读音。
4.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多指对自己的缺点很清楚。
[电脑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教师巧妙地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这一步骤的设计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又能让学生加深对的内容的理解。]
望尘莫及:远望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的灰尘,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无力追上。
毫不谦让:一点都不礼让。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办法。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
四、解读据题质疑的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
1.自己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在文中做好笔记。
2.四人一小组交流看法,相互补充。
3.小组汇报。
4.师生评议,梳理答案。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多形式复习会认、会写字。
(二)小组轮读本课出现的成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8自然段。
1.(展示第六屏)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思考:下棋前,“我”与电脑棋手进行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下棋前,“我”与电脑棋手进行了“人机对话”。
3.通过“人机对话”,“我”对电脑棋手有什么感觉?(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
4. 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人机对话”内容,感受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
5. 创设情境,现场利用多媒体当众与电脑完成“人机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学习第9—12自然段。
1.(展示第七屏)分组朗读第9—12自然段。思考:下棋中,“我”违规了,它怎样?“我”失败了,它怎样?“我”下“怪棋”和胜利时,它又怎样?
(1)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并及时在书中画出写“我”与电脑各自表现的语句。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取长补短。
(3)小组汇报,师生互评,不断完善。
(4)分组分角色朗读写“我”与电脑各自温故才能知新,复习生字词有助于接下来的对课文的精读。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我”与电脑下棋的情趣。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与电脑完成“人机对话”的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与电脑下棋的情趣,激起学习下文的兴趣。提出具体要求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保证阅读的效果。
2.(展示第八屏)出示第12自然段。
(1)齐读。
(2)探究:“我”为什么想到使用“怪棋” 来取胜?
①自己思考,寻找答案。
②同桌探究。
③四人小组交流看法。
(3)深入探究:“我”怎么知道人们在编制电脑象棋的程序时,没有输入这样的“先例”?
①四人小组探究交流。
②小组汇报,师生互评,明确答案。
③指名回答:你受到什么启发?]
(4)创设情境,现场利用多媒体让有一定棋 艺的学生当众与电脑下棋,打破常规,出些“怪棋”模拟反败为胜情境。
四、拓展延伸
(一)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找好朋友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个别汇报。
(3)师生评议,共同梳理,点出中心: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
(二)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
(一)从文中摘抄喜欢的词语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读一读有关电脑方面的故事书,和父母或同学交流一下用电脑的乐趣,把最有趣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9 电脑棋手
小心翼翼 遵照老路——败下阵来
突破常规 虚虚实实——反败为胜
(认真观察 动脑思考)
[教学反思]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 “电脑”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了课题——电脑棋手。再据题质疑:“电脑棋手怎样下棋?他的棋艺高不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生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文,画出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课后作业中摘抄喜欢的成语,有梯度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积累好词的习惯。
走马灯的奥秘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谈话激趣导入、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等环节的设计,力求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2. 会认“宵、盏、悬、旋、蜡、烛、串、幼”等生字;会写“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等生字;能认识多音字“转”;能掌握“奥秘、堂屋、吸引、目不转睛、旋转、插着、蜡烛、投在、一连串、幼小”等词语。
3. 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敢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教学难点: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课前准备:“棱柱形”物体、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 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谈谈你看见过的'花灯!欣赏花灯图片(展示第三屏)
(二)、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7岁时对走马灯可感兴趣了,他还发现了走马灯的不少奥秘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
(三)、板题,读题。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给多音字“转”组词。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奥、秘、转、旋、插”等字)
(六)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
[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你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课文中做好记录。]
(一)自读课文。
(二)同桌交流。
(三)汇报。
(四)师生评议。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多种形式复习生字词。
(二)简要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1 自然段。
1.请一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后点评该生朗读情况。
2.问:茅以升家买的走马灯是什么形状?(棱柱形)
3.师出示棱柱形物体帮助学生理解“棱柱形”。
4.(展示第五屏步骤一)请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泡泡图:“我知道‘悬’和‘挂’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展示第五屏步骤二)
(1)学生查字典理解“悬”和“挂”的意思。
(2)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二)品读第2~5自然段。
1.请四个组的同学各读第2~5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
2.(展示第六屏)
(1)自己思考: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说一说走马灯的构造。
3.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4.指名回答。(相机展示第七屏)
(1)齐读。
(2)(展示第八屏)同桌共同完成学 习卡,感悟茅以升对走马灯产生浓厚的兴趣。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 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5.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6.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复习生字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具体物体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通过对“悬”和“挂”的品味,感受祖国文字的丰富多彩。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朗读的厌烦感,提高学习兴趣。重点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体会。]
孩子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茅以升发现了什么问题。
(1)读中思考,在书中标好记号。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明确茅以升提出的问题,在书中标好序号。
①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②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③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4)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指名回答。(展示第九屏)
②品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的好处。(“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③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7. 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关键的动词,在文中做好记号。
(2)同桌交流。
(3)个别汇报,明确:“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这些动词。
(4)讨论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勇于探索)
8.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9. 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 (展示第十屏),指导朗读。
2. 质疑:为什么说“虽然他没有完全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三、总结全文
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小组交流后汇报。
五、作业布置
(一) 搜集一些有关茅以升的故事看一看,做一些读书笔记。
(二)认真观察一样你喜欢的东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以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谈话打开学生已有素材,花灯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刺激,再以七岁同龄人的视觉探究走马灯究竟有什么奥秘,激起学习的兴趣。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孩子考科学家
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课教学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兄弟俩酷爱虫子和天真可爱、达尔文的幽默风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 读通课文,认识“考、兄、钩、胶、粘、标、鬼、揭、忍”9个生字,会写“考、兄、弟、捉、抓、糖、著、眨、须、粘、标、鬼、盖、装、忍”15个字,掌握“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10个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尔文的。
教学难点:
1. 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叫虫”。
2. 理解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第三屏)做“我说你猜”的游戏,根据老师出示的资料判断是哪位科学家。(板书:科学家)
2、提问:你还认识哪些科学家呢?
3、小结:他们都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有权威的人。你们敢考科学家吗?可是,英国有一对小兄弟,他们就敢向科学家发出挑战,要出个难题考考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孩子考科学家》。(板书:孩子考)
4、齐读课题,认识生字。
5、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孩子”是谁?“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要考科学家?怎样考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同桌互学生字。
2.四人小组再互帮互学生字。
3.(展示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4.识记字形。
5.指导书写。
6.抄写生字词。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别点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一)分组读第1至第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二)(展示第五屏步骤一)
1. 齐读一遍问题。
2. 带着问题再默读一遍第1至第4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
3. 四人小组交流答案。
4. 汇报、评议。(展示第五屏步骤二)
(三)假如,现在你们就是这对兄弟的爸爸,你会讲关于达尔文的什么故事呢?拿出你们所搜集的资料,在四人小组里相互说说吧!
(四)听爸爸说了这么多关于达尔文的故事,兄弟俩想做什么呢?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 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尔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 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 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读课文,查资料。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利用生字卡)。
(二)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5至7自然段),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一)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 教师导语: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1. 指名反馈。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3.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三) 哪个自然段写到了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展示第六屏)有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2. 怪虫子是由哪些昆虫粘成的?
3. 指名反馈、评议。(展示第七屏)。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来了,兄弟俩是怎么考达尔文的?
(二)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三)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句,引导体会。
(四)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住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 4人小组讨论。
2. 汇报反馈。
(五)(展示第八屏步骤一)
1. 齐读。
温故才能知新,这一步的重温有助于防止割裂课文的整体性。 多媒体显示 “怪虫子”能形象直观地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更好地理解课文。问题的提出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读下文、探索下文的欲望。
这一环节通过有梯度的设计,使学生对本课“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这一难点迎刃而解。先让学生弄明白两个“怪虫”的不同含义,然后理解难点就容易。
2. 想一想(展示第八屏步骤二)。
3. 讨论明确(展示第八屏步骤三)。
4.说一说:达尔文称兄弟俩为两只有趣的小“叫虫”说明了什么?]
5.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却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兄弟俩酷爱虫子和天真可爱、达尔文的幽默风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小学语文第5册第三单元课件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第三单元写作课件05-07
科学第三单元课件04-26
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11-09
大学英语3第5单元课件03-24
高一英语第1单元课件03-2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06-12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汇总09-02
七下英语第11单元课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