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课件

2024-01-29 课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准备好课件,开展教学工作,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那要怎么写好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次函数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 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

  数学思考: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依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与学。因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

  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目的: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止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本着这样的原则,课上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应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分析材料。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观察:

  展示学生作图作品(书P28例2),强调列表及图象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课前一两分钟对学生上交的作图作品进行快速筛选,进量多选出一部分,课上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再从中选取一两幅优秀的作品上课为示例。

  目的有四: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都具有强烈的表现自我的心理。大部分学生盼望在课上教师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作图会比平时更规范更准确;也可以说完成了变教师课上被动讲为学生课外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的所获更多,印象更深;

  2、课上展示学生作品本身就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肯定,这又恰好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这便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乐意学习数学,激发了学习热情,听课更加专心。

  3、学生经历画图象进而感悟它的形状及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为后面的发现规律作了准备。

  4、令教师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活动1、观察探索: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步;根据你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书中原问题1、2、3)

  目的:这样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出了图象,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完成平移。

  第二步:在学生作出的两条平行直线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情况,引用两点法(两点确定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直线y=--6x+5与坐标轴交点”并思考:一次函数y=--6x+5又如何作出图象?

  目的: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视觉见到的两点,即与坐标轴的交点{(0,b),和(-b/k,0)两点};此交点的求法(学生易从填表中的数据发现),再反之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点画图象。就此题体验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确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活动2:知识再体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值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

  目的:进一步巩固两点作图法,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活动3:展示“上下坡”材料,解决象限问题。(多媒体展示)

  目的:让学生触发漫画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导思考k、b对图象的影响——设置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学生对这种直观的知识易接受,易理解,记忆深刻。从而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活动4: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拓展。(多媒体展出内容)

  目的: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角色转换形式,不但能尽快烘起课堂气愤,而且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的更透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目的: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作业布置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采用了如下板书,要点突出,简明清晰。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确定两点为(0,0)和(1,K)一次函数选择的两点为:(0,k)和(-bk,0)

  五、说课后小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方法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令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上,能愉快地接受知识

  一次函数课件 1

  教学内容: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4、法制目标:

  通过对新知的应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5-6x(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y=-6x+15(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矩形面积y(cm2)随x的值而变化。

  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得到这些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1)、c=7t-35。

  (2)、G=h-105。

  (3)、y=0.01x+22。

  (4)、y=-5x+50。

  2、归纳总结:

  它们的形式与y=-6x+15一样,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倍与一个常数的'和。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3、新知应用: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50元,其成本价为25元。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就有0.5立方米污水排出,所以为了净化环境,工厂设计两种方案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准备实施。

  方案一:工厂污水净化处理1立方米污水所用原材料费为2元,并且每月排污设备损耗费为30000元。

  方案二:工厂将污水排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需要付14元的排污费。

  问:

  (1)设工厂每月X件件产品,每月利润为y元,分别求出依方案一和方案二处理污水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利润=总收入—总支出)

  (2)设工厂每月生产量为6000件产品时,你作为厂长在不污染环境,又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应选用哪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案?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通过此题,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第二十八条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等内容,要求学生要保护环境。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

  8(1)y=-8x(2)y=(3)y=5x2+6(3)y=-0.5x-1

  2、汽车油箱中原有油50升,如果行驶中每小时用油5升,求油箱中的油量y(升)随行驶时间x(时)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y是x的一次函数吗?

  四、课时小结

  本节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意义,知道了其解析式、图象特征,并学会了简单方

  法画图象,进而利用数形结合的探究方法寻求出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这使我们对一次函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透彻,也体会到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P120第9题。

  一次函数课件 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 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 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二、学情分析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生1: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一次函数。

  生2: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k≠0。

  生3: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问题升华:

  1、师:问(1)你们知道一次函数是什么形状吗?(4分钟)

  生:不知道。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1)y= 0.5x (2) y= 0.5x+2

  (3)y= 3x (4) y= 3x + 2

  师:(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用描点法时,最少5个点;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配,每人画一个图象。画完后,小组订正,看是否画的正确?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1):观察你和你的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小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

  师: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生:是。

  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

  师:(出示幻灯片)问(2):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2分钟)

  讨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

  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

  师出示幻灯片3(使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

  师:问(3):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一边思考,可以和同桌交流)(2分钟)

  生1:用3个点。

  生2:老师我这个更简单,用两个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

  生3:如画y=0.5x的图象,经过(0,0)点和(2,1)点这两个点做直线就行。

  师:我们都认为画一次函数图象,只过两个点画直线就行。

  (幻灯片4:师,动画演示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过程)

  师:做一做,请你用“两点法”在刚才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其余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一比谁画的既快又好)(4分钟)

  师:问(4):和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取的那两个点更为简便一些?

  组1:若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组先取(0,0)点,如画y=0.5x的图象,我们再了取(2,1)点。这样找的坐标都是整数。

  组2:我们组认为尽量都找整数。

  组3:我们组认为都从两条坐标轴上找点,这样比较准确。如y=3x+2,我们取点(0,3)和点(-2/3,0)

  组4:我们组认为,正比例函数经过(0,0)点和(1,k)点;一般的一次函数经过(0,b)点和(-b/k,0)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觉得可以根据情况来取点。

  2、师:我们现在已经用:“两点法”把四个一次函数图象准确而又迅速地画在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四个函数图象之间在位置上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问(1):(由自己所画的图象)观察下列各对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独自观察——学生回答)(3分钟)

  ①y=0.5x与y=0.5x+2;②y=3x与y=3x+2;③y=0.5x与y=3x;④y=0.5x+2与y=3x+2。

  生1:①y=0.5x与y=0.5x+2;两直线平行。

  生2:②y=3x与y=3x+2;两直线平行。

  生3:③y=0.5x与y=3x;两直线相交。

  生4:④y=0.5x+2与y=3x+2;两直线相交。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5:③y=0.5x与y=3x都是正比例函数;两直线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0)点。

  生6:老师,我也发现了④y=0.5x+2与y=3x+2的图象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2)。

  师:(出示幻灯片5)同学们回答都不错,我们要向生5和生6学习,学习他们的细致思考。

  一次函数课件 3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 (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写成式子是(一定)

  需指出,小学因为没有学过负数,实际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对于正比例函数,k也为负数。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4节练习第1题.

  一次函数课件 4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描述

  要求学生明确确定一次函数需要两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需要一个条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例4,介绍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并明确待定系数法的用途和目的,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前面学生一直学习的是已知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从数到形的过程;从这一节课开始,学生反过来学习从形到数,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这节课是整个学生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1.本班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的比较好,能通过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通过图象判断k和b的符号,会用待定系数法计算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于两个式子相减,b就可以抵消,所以计算问题不会很大。另外,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新题型比较陌生,特别是没有直接给出点或者没有说求函数解析式,这样的题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学生已经学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初步认识过待定系数法,以前也接触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待定系数法,怎样去用,具体步骤有哪些,进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举例说明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相互渗透。

  3.如何根据所给的信息找到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利用四种题型(图象、列表、交点、实际应用)和学生一起探寻条件(主要是找两个点),从而突破这个障碍。

  教学目标

  1、理解待定系数法,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能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函数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由此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引入待定系数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强调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教学难点

  培养数形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出两个条件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简要阐述

  通过讲授不同题型,从浅入深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四个步骤。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复习

  出了一组关于一次函数解析式、图象及性质的填空题。

  一、温故知新:

  1、在函数y=2x中,函数y随自变量x的增大__________。

  2、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经过点(m,8),则m=________。

  3、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 ; y=2x -1图象经过第 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

  4、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过点A(1,-1),则b=________

  5、已知一次函数y=kx+5过点P(-1,2),则k=_____

  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完成,一小组同学轮流说答案并简单讲解。

  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初步体会从数到形的思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画出y=2x和y=x+3的`图象,并思考“你在作这两个函数图象时,分别描了几个点?你能否通过取直线上的这两个点来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呢”

  接着让学生完成:

  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x=1时y的值为2,当x=2时y的值为5,求k和b.

  解:把x=1,y=2;x=2,y=5分别代入函数y=kx+b得:

  解得:

  学生通过画图象确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需要两个条件,求出k和b即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初步体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k和b的值。

  讲授例题

  以教材例4为主,讲授待定系数法的四个步骤,如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如何找到两个点,并总结归纳什么是待定系数法。

  例: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与(-4,-9).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归纳出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吗?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学生能根据给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两个条件,实质上就是找两个点。

  通过例题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提出问题,形成思路

  出示四种题型:图象、表格、两点的坐标、实际应用,分别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图象的学生基本能求出,会找两个点;对于利用表格信息确定函数解析式,学生不知道是求函数的解析式;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但基本上能找到两个条件。

  加深对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加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步骤;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思路。

  学生基本能说出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基本能理解。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小试身手

  设计了一组从浅入深的题目,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3题。

  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有所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y=kx+b的图象过点(3,5)与(-4,-9).

  3k+b=5

  -4k+b=-9

  解方程组得

  K=2

  b=-1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1、设

  2、代

  3、解

  4、写

  教学

  特色

  教学特色

  及时肯定学生和营造鼓励学生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自觉学习和思考。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

  问题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体验。

  设置了学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

  教学

  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清楚一次函数解析式或图象关键是k和b的确定。通过几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令学生的数学语言概括能力,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因为之前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也较好。反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本来说很简单的,但很多学生计算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总结环节应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意识和习惯。

  但有些细节还没把握好,譬如小组交流探讨时间较短等等,希望以后的课堂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次函数课件 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概念;能够较正确地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余弦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正弦、余弦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nA、cosA表示正弦、余弦;正弦、余弦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将研究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弦和余弦。

  (二)整体感知

  只要知道三角形任一边长,其他两边就可知。

  而上节课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固定。这样只要能求出这个比值,那么求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与“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相类比,学生自然产生想学习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以下要研究的内容有了大体印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正弦、余弦的概念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十分重要,因此确定它为本课重点,同时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因此概念也是难点。

  在上节课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正、余弦,“把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做正弦、余弦”。如图6—3:

  请学生结合图形叙述正弦、余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板书:在△ABC中,∠C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若把∠A的.对边BC记作a,邻边AC记作b,斜边AB记作c,则

  引导学生思考:当∠A为锐角时,sinA、cosA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得结论0

  教材例1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正弦概念,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会求正弦,这里不妨增问“cosA、cosB”,经过反复强化,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目标,更加突出重点。

  例1求出图6—4所示的Rt△ABC中的sinA、sinB和cosA、cosB的值。

  学生练习1中1、2、3。

  让每个学生画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n30°、sin45°、sin60°和cos30°、cos45°、cos60°。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知识,又巩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刻。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这里还应安排六个小题:

  (1)sin45°+cos45;(2)sin30°?cos60°;

  在确定每个学生都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后,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观察特殊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猜测一下,sin20°大概在什么范围内,cos50°呢?”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绩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为查正余弦表作准备。

  (四)总结、扩展

  首先请学生作小结,教师适当补充,“主要研究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概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其锐角的正、余弦值。知道任意锐角A的正、余弦值都在0~1之间,即

  0

  还发现Rt△ABC的两锐角∠A、∠B,sinA=cosB,cosA=sinB。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四、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4.1中A组3。

  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课件 6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正确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探索函数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条件列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能力目标: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强化数学的建模意识,提高利用演绎和归纳进行复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零散知识点的系统整理,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复习的效果,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条件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根据函数图象探索其性质、体会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几何的转换。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经过精心的整理,我把本单元的知识归纳成“六个知识要点”,采用的“演绎法”向学生传授。由于是复习课,我采用边讲边练和问题教学的方式。

  学法指导:在这节课之前,我已经让全班同学拟定复习计划书,很多同学在计划书中都提出函数是难点,希望能多复习一点,我把这一信息反馈给班级,使全班同学都有一种意见得到尊重的满足感,并产生了强烈的主动求知欲望。另外,通过向学生展示我对本单元的归纳,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掌握一种良好的复习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由于是复习课,所以开门见山做课前练习。

  (二)、提出“六个知识要点”: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繁多,而且在初中数学中所占的地位也比较重要。因此,我用“六点”来对于本单元进行复习:

  知识点1、一般形式:

  1、选择题: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察同学们对函数解析式的特征的理解,在讲解时要突出两个疑难:一是一次函数中自变量的指数等于1,而不是0;二是一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系数不为零。

  知识点2:直线与坐标的交点:函数y=kx+b图象与X轴交点是()

  与Y轴交点是

  知识点3:一次函数图像与特征:是指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直线经过的象限:一般的,一条直线都经过三个象限,由于新教材不注重k,b的符号决定直线经过的象限的理解,且加上我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成绩一般。而题目又往往出这种知识点,因此我把这个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大大一二三,小小二三四,大小一三四,小大一二四”,意思是当k>0,b>0是,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以此类推。(课件中以表格的形式向同学展示)同学们很容易记住并理解,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知识点4:求解析式:一般用特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特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是“设→代→解→答”。当然,在一些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中,则可以根据题意直接列出解析式,这里应该说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解析式的一部分,但具体求法不作要求。

  知识点5:求交点、求面积:指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以及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这里要再次向学生解释一下,交点坐标是怎样得出来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的求法:是将两直线的解析式联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将它的解写成一个有序实数对,就是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求面积6:平移:

  (三)、堂堂清:

  (四)、小结:本节课归纳的“六个点”不是互相孤立,而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如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时,需要先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时,往往需要先求出直线的解析式。由此告诉同学们,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五)、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应精心设计,体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1、必做题:配套的试卷1张。

  2、选做题:课堂上布置的思考题。

  一次函数课件 7

  一、课程标准要求: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h0或b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识方法回顾:

  1.已知直线y=2x+m不经过第二象限,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_.

  2.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P(1,0)和Q(0,1)两点,则k= ,b= .

  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 3(2)x+4平行,则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____ .

  4.函数y= - 2(3)x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0,0)及点(2, )的直线,这条直线经过第 _____象限,y随的增大而 .

  5.已知一次函数y= - 2(1)x+2当x= 时,y=0;当x 时y 当x 时y0.

  6.把直线y= - 2(3)x -2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直线y= - 2(3)(x+4)

  7.一次函数y=kx+b过点(-2,5),且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和直线y=-2(1)x+3与y轴的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8. 直线y=kx+b经过点(0,3),且与两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则其解析式为 .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 已知一次函数y=-2x-6。

  (1)当x=-4时,则y= ,当y=-2时,则x=

  (2)画出函数图象;

  (3)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

  (4)函数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5)若直线y=3x+4和直线y=-2x-6交于点A,则点A的坐标______;

  (6)如果y 的取值范围-42,则x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7)如果x的取值范围-33,则y的最大值是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例2 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的边BC上,有一点P从B点运动到C点,设PB=x,四边形APCD的面积为y,写出y与自变量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

  例3 已知一次函数y=x+m和y=-x+n的图象交于点A(-2,0)且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B、C两点,求△ABC的面积.

  例4 某单位要印刷产品说明书,甲印刷厂提出:每份说明书收1元印刷费,另收15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提出:每份说明书收2.5元印刷费,不收制版费。

  (1)分别写出两个印刷厂的收费y甲、y乙(元)与印刷数量x(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

  (3)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①印刷800份说明书时,选择哪家印刷厂比较合算?

  ②该单位准备拿出3000元用于印刷说明书,找哪家印刷厂印制的说明书多一些?

  四、探究实践:

  【问题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点(-1,-3).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以及该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若一条直线与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于(-2,a)点,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5,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4)求这两条直线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问题2】有一卖报人,从报社批进某种证券报是每份1.5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2元,卖不掉的报纸以每份1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30天的时间里有20天每天可卖出150份,其余10天只能卖出100份,但这30天每天从报社批进的份数必须相同.设卖报人每天从报社批出x份报纸,月利润为y元.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3)此卖报人应该每天从报社批进多少份报纸时才能使月利润最高?最高利润是多少?

  五、巩固练习:

  1.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k不经过第____象限.

  2.已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写出底边长y关于腰长x的函数解析式(x为自变量),并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画出函数图象.

  3.已知A(8,0)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x,y),且x+y=10,设△OPA的面积为S.(1)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求x的取值范围;(3)求S=12时P点坐标;(4)画出函数S的图象.

  4.某果品公司欲请汽车运输公司或火车货运站将60吨水果从A地运到B地。已知汽车和火车从A地到B地的运输路程均为s千米。这两家运输单位在运输过程中,除都要收取运输途中每吨每小时5元的冷藏费外,要收取的其它费用及有关运输资料由下表给出:

  运输工具

  行驶速度(千米/小时)

  运费单价(元/吨千米)

  装卸总费用(元)

  汽车

  50

  2

  3000

  火车

  80

  1.7

  4620

  说明:1元/吨千米表示每吨每千米1元

  (1) 请分别写出这两家运输单位运送这批水果所要收取的总费用y1(元)和y2(元)(用含s的式子表示);

  (2) 为减少费用,你认为果品公司应选择哪家运输单位运送这批水果更为合算?

  六、小结 本节我们主要是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课件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问题的转化关系;

  2、学会用图象法求解方程;

  3、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一元一次不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转化及本质联系。

  2、掌握用图象求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方程2x+20=0;(2)函数y=2x+20

  观察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数上看:方程2x+20=0的解,是函数y=2x+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x的值

  从形上看:函数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20=0的解

  根据上述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也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书中例1)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米/秒?

  一次函数课件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继续巩固一次函数的作图方法;

  2、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经历一次函数及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研究,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

  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学生是较容易掌握的。

  四、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2x+6,y=2x1,y=x+6,y=5x的图象。

  (二)议一议

  上述四个函数中,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变化?

  学生:有的在增大,有的在减小。

  师:哪些一次函数随x的增大y在增大;哪些一次函数随x的增大y在减小,是什么在影响这个变化?

  学生讨论:y=2x+6和y=5x这两个一次函数在增大;y=2x1和y=x+6在减小;影响这个变化的是x前面的系数k的符号:当k为正数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为负数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一次函数课件 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3、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在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点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能够正确解方程(组),初步掌握了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了函数的初步思想,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有所接触。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一次函数图象,能够认识和接受函数解析式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互相转换.在过去已有经验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的认识,有小组合作学习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综合应用.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建立“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模型;第三环节典型例题,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

  三典型例题,探究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内容:例1某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定,乘客可以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但超过该质量则需购买行李票,且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现知李明带了60千克的行李,交了行李费5元,张华带了90千克的行李,交了行李费10元.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的行李?

  一次函数课件 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安排2个课时完成。该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综合应用。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图像解法,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要注意的是由两条直线求交点,其交点的横纵坐标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应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确立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即方程,再联立方程应用代数方法求解,其结果才是准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解方程(组)的基本能力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节知识困难不大,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从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形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来解决.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方程与函数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 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2.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3.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建立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模型;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

  内容: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 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 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方程x+y=5和一次函数y= 相互转化,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

  效果:以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前面研究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一个一次函数的关系,现在来研究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和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顺其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内容: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 和y=2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2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1) 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意图: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两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打下基础.

  效果:由学生自主学习,十分自然地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形来处理,反之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数来处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例1 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 如图,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是 .

  意图:设计例1进一步揭示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形来处理,但所求解为近似解.通过例2,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由形来处理的困难性,由此自然想到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把形的问题转化成数来处理.这两例充分展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下一课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

  内容:1.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的交点为 ,则 .

  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都经过点A(2,0),且与 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 的面积为( ).

  (A)4 (B)5 (C)6 (D)7

  3.求两条直线 与 和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意图:4个练习,意在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效果:加深了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就是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转化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 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意图:旨在使本节课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7.7

  附: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了解方程(组)的基本能力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以及应用代数方法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图像解法的局限性,这是由于画图的不准确性,所求的解往往是近似解.因此为了准确地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常常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来处理,如例2及反馈练习中的4个问题.

  • 相关推荐

【一次函数课件】相关文章:

一次函数教案03-07

春晓课件09-24

挑山工的课件08-23

《太阳》课件03-08

《风雨》课件08-24

一次函数的试题及讲解09-24

一次函数说课稿07-16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2-06

《一次函数》的教学反思06-25

妈妈的爱课件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