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活课件

2021-03-31 课件

  细胞的生活课件【1】

  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哪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那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 图2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成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哪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的位置不同又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教师讲述】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设问】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学生讨论回答】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

  【教师强调】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设问】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哪么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哪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 图1—1)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管这些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由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教师讲述】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他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教师讲述】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师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教师提问】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 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设问】细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资料分析 血浆的化学组成)

  【思考讨论】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设问】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我们没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哪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学生阅读】P5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师生共同总结】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 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

  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讲过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 思考与讨论)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师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六.课堂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 )

  A 血红蛋白 B 尿素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

  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

  A.2层 B.3层

  C.4层 D.6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 A D A D C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2.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的主要成分)

  (1)水,占90%

  (2)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钠、氯、钾、碳酸根、磷酸根的量最多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质、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溶液的渗透压:约770kPa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八.布置作业:

  P6 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

  细胞的生活课件【2】

  一、 学习目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

  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 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二、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学习重点

  (1) 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 学习难点

  (1)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重要作用 (2) 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由原《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两节合并而来,新教材安排一节删掉了原子知识,简化了分子知识,并将原来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移到了八年级下册,是为了减轻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虽然合并后,知识有删减,但这一节的知识容量还是比较大。鉴于七年级的课时安排,我还是想突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这两个重要概念的传递,一节完成教学任务。

  四、 教学准备

  1、 2、

  实验材料:

  小麦、解剖针、酒精灯、火柴 教学课件

  五、 教学过程

  六、 板书设计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物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 线粒体:化学能(有机物)→细胞需要的能量 二、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七、 反思

  本节课教材内容较多,总是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太少,我总想尽量将知识简单化,以便学生接受、理解。

  细胞的生活课件【3】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4、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三、 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高,温故知新

  同们学上台试试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从物质、能量的角度了解细胞膜、细胞质中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明确细胞的各个部分结构既能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构成了分工合作的统一整体。

  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章标题形式体现的重要概念提供有力的支持。引出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命活动,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细胞的生活。

  2、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一副美女图和一副烧伤后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么可惜的事情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同学们就会很自然的联系到植皮,请同学们当小小科学家,谈谈他们的看法,在培养人造皮肤的时候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应该加入哪些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

  3、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得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对比之前学生们的推测,让他们记忆更加深刻。讲解物质有分子组成,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演示实验,请学生上台展示在水中滴入红墨水并大声说出实验现象,辅助学生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

  演示实验:花生种子的燃烧,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小组讨论,通过实验现象将细胞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出示图片,通过比较葡萄与葡萄干,让学生初步推测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此时老师给出细胞壁全透性的事实,使学生进一步确定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 讨论质疑,探索新知

  老师利用教材实例,将人需要摄取食物与汽车需要加油进行类比,说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构建身体的物质,还可以提供能量。

  引出细胞的生活也需要能量。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能量以及能量进行转换的例子,启发学生细胞中也能进行能量转换,提出问题,细胞中的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在哪里进行转换?联系小学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最后得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谈论“多莉的长相为什么与B羊十分相像?”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知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信息贮存在细胞核中。由此进一步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结论。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核具有那么重要的功能?老师进一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DNA这种遗传物质的存在,细胞核才能成为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5、 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请同学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然后老师进行本节知识整理和小结。

  6、 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 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大分子,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4、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控制中心:细胞核。

  细胞的生活课件【4】

  1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2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3重点难点:①细胞中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能量转换作用②学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其转换。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细胞的生活

  教学过程:

  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

  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A、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糖、酸……)

  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

  动物油(脂类)

  得出:B、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C、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

  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更小的颗粒——原子构成的。(举例: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

  做实验验证:蔗糖放到水中,糖溶化了,水也有了甜味。

  得出结论:

  分子是能够运动的。

  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去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认识到细胞中有这些物质后,那细胞中的物质是否封闭的?细胞里面的物质会到外面去吗?细胞外面的物质能到里面来吗?是什么控制细胞中的物质进出的?

  思考:物质进出细胞的界限为细胞膜

  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放入清水中的萎蔫青菜会重新硬挺起来。

  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

  细胞膜并未将细胞完成封闭起来,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怎样控制呢?

  对有用的物质——进入

  对无用的物质——挡在外面

  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呢?进去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能量的形式和转换:

  电流中的电能——光能和热能

  蜡烛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汽油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哪种形式呢?

  这些食物,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说到底,是来自这些生物的细胞。

  那么细胞中的能量又是哪里来的?又将怎样转变为生命活运所需要的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离不开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怎样转换?(看动画)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

  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

  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

  其中:

  叶绿体中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物质中的能量;

  线粒体中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换成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细胞的生活课件】相关文章:

走向生活课件08-06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课稿11-04

走向生活课件设计05-09

《生活中的标志》课件设计05-07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10-12

品德与生活教案课件05-16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课件05-11

《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教案课件05-09

《我生活的社区》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品德与生活-美丽的校园-教案课件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