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2024-07-24 课件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一个优秀的课件,采用的形式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是高于传统教材的,也就是说,如果连传统教材的效果都没有达到,那也就没有必要做成课件了。优秀的课件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1

  1、疫苗有什么特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多高?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2、既然接种疫苗是有风险的,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下那么大的力气推进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实施免疫前,我国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大量儿童因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避免成千上万名儿童的死亡。

  用脊灰和麻疹发病来说明这一情况: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10月以来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50—1965年,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其中1959年发生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发病率高达1433/10万,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广泛使用疫苗以来,麻疹流行强度大为减弱。通过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工作,近几年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3、关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怎么监测?

  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均需要报告和监测,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要进行报告,必要时进行调查处理。报告和处理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规定进行。

  按照相关规定,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将收到报告信息后,要通过网络上报至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可通过该系统对报告信息进行实时监控。20xx年12月和20xx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进行了正式评估。评估认为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要求。

  4、怎样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以下简称《鉴定办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由于造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因素非常复杂,所以在国家《工作规范》和《鉴定办法》中明确规定,在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专家组由临床、流行病、医学检验、药学、法医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以在收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申请鉴定方预交鉴定费。经鉴定属于一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鉴定费由国家支付,由二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鉴定费用由相关疫苗的生产企业承担。不属于异常反应的鉴定费用由提出鉴定的申请方承担)需要说明的是,鉴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很复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需要时间,不会马上得出结论。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出调查诊断结论。对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引起的死亡事件,需要进行尸检才能得出结论,而尸检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时间。

  5、我国近年来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如何?

  对近年来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数据分析,未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数量异常增多,异常反应发生率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其他国家发生率基本持平,没有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

  不同品种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不一样。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显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骨髓炎、播散症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剂次、0.01-300/100万剂次、0.19-1.56/100万剂次;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为1—2/100万剂次;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非休克性)、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330/100万剂次、30/100万剂次、10/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破伤风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过敏性休克分别为5-10/100万剂次、0.4-10/100万剂次;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癫痫、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80-570/100万剂次、20/100万剂次、0-1/100万剂次。

  6、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是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二是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是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是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是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六是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7、预防接种后偶合症是什么?

  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六种情况中,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

  8、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我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7.4%,因此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是安全的,在未来两周内,每1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由于患其他疾病,尽管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但由于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再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9、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补偿?

  预防接种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绝大多数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充分考虑到受种者的权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属于一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属于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生产企业承担。

  异常反应它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异常反应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它既不是疫苗质量问题造成,也不是实施差错造成,各方均无过错。通过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保护受种者同时,也保护了受种者周围人群。因此,对受种者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不是赔偿。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2

  一、引言

  介绍预防接种的主题和目的

  二、什么是预防接种

  定义和解释

  疫苗的`作用机制

  三、预防接种的历史与成就

  疫苗发展的历程

  全球和国内通过预防接种控制疾病的成功案例

  四、预防接种对个人的重要性

  降低患病风险

  保护生命健康

  促进个人发展

  五、预防接种对社会的重要性

  群体免疫的形成

  减少疾病传播

  节约医疗资源

  六、总结

  强调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3

  一、疫苗的分类

  按病原体分类(如病毒疫苗、细菌疫苗等)

  按工艺分类(如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等)

  二、常见疫苗介绍

  卡介苗

  乙肝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等

  三、各类疫苗的特点

  免疫原性

  安全性

  接种程序

  四、新型疫苗的发展

  联合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五、如何选择适合的'疫苗

  考虑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六、总结

  对疫苗种类和特点的回顾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4

  一、预防接种程序的制定依据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疾病的流行规律

  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时间表

  出生时

  1 月龄

  2 月龄

  以此类推,详细介绍每个年龄段的接种疫苗

  三、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推荐接种时间

  流感疫苗

  水痘疫苗

  HPV 疫苗等

  四、延迟接种的影响与处理

  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如何补种

  五、提前接种的.风险

  六、总结

  强调按时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5

  一、疫苗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研发阶段的严格试验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上市后的监测

  二、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

  异常反应(如过敏反应等)

  三、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一般反应的处理

  异常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四、对疫苗安全性的误解与澄清

  谣言与真相

  五、如何增强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信心

  科普宣传

  透明的监管机制

  六、总结

  再次强调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6

  一、儿童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

  低体重儿

  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

  二、孕妇的预防接种

  哪些疫苗可以接种

  哪些疫苗需要谨慎或避免

  三、老年人的预防接种

  推荐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考虑的健康因素

  四、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预防接种

  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五、特殊人群预防接种的个性化建议

  六、总结

  关注特殊人群,提供合适的预防接种方案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7

  一、常见传染病的危害

  如麻疹、百日咳、破伤风等

  疾病的症状和后果

  二、预防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中的作用

  发病率的降低

  疾病的'消除或接近消除

  三、实际案例分析

  某个地区通过预防接种控制疾病的成果

  四、预防接种面临的挑战

  疫苗犹豫

  新出现的传染病

  五、未来展望

  疫苗研发的趋势

  疾病防控的策略

  六、总结

  强调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8

  一、家长和公众对预防接种的疑问与担忧

  收集常见问题

  二、如何与家长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倾听技巧

  解释清晰

  提供可靠信息

  三、预防接种咨询的渠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疗机构

  在线咨询平台

  四、沟通中的注意事项

  尊重观点

  消除恐惧

  五、案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的'沟通案例分析

  六、总结

  良好的沟通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9

  一、我国预防接种的相关法律法规

  《疫苗管理法》等

  二、法律法规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与保障

  疫苗的`生产、流通、接种等环节的法律要求

  三、预防接种的政策支持

  免费疫苗政策

  补贴政策

  四、违反预防接种法律法规的后果

  五、国际上预防接种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比较

  六、总结

  依法依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10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预防接种中的职责

  疫苗的储存与管理

  接种服务的提供

  健康教育

  二、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活动的'方法

  讲座

  宣传资料发放

  新媒体运用

  三、社区与家庭的合作

  提高接种率

  及时通知与随访

  四、社区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五、成功的社区预防接种案例展示

  六、总结

  发挥社区优势,推动预防接种工作

  • 相关推荐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相关文章:

合理膳食知识讲座课件01-23

高血压知识讲座课件01-23

骨关节知识讲座课件01-23

麻风病知识讲座课件01-23

糖尿病知识讲座课件01-25

预防接种总结03-15

《太阳》课件03-08

《背影》的课件12-03

春晓课件09-24

沁园春的课件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