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件

2021-03-19 课件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那么《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大家是否了解呢?

  岳阳楼记课件1

  教学目标:

  1.赏析三、四段的景物描写并体会迁客骚人产生这两种心情的原因,培养学生赏析文言文景物描写的能力,

  2.领会文中警句所表达的思想,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能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咱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凭借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名扬天下。同学们提的问题当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集中,就是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说起这篇文章还有个小来历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官在巴陵郡后,把巴陵郡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他重修岳阳楼。在古代,修造亭台楼阁,往往会请名人写篇文章来记述一下,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来写。好朋友相邀,岂有不答应的道理?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他和滕子京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滕子京很有才华,但是他的脾气很大,也不够洒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被贬始终耿耿于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这次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他欣然答应,于是有了这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二、探究文章内容

  从课文中咱们知道岳阳楼上刻了许多诗词歌赋,期中有一幅对联的上联中有这么一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这里边提到了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绩。那么“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你认为是文中哪两个字?

  提示:这两个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引导理解悲、喜二字

  问题设置:

  1)在文中找到出现悲、喜的地方。

  2)分析迁客骚人“悲”的原因

  小结答题思路:所见……所思……所感……

  指导学生完整表述

  播放朗读的片段视屏,体会感受。

  3)分析第四段

  指导学生朗读

  分析为何而喜?(“至若”领起另一种情景的描写,形式与第三段相似,类似于排比段,或曰洞庭湖变奏曲,因此赏析方法可向第三段借鉴)

  师小结: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但是就有人不这样,他们并不受外界阴晴、自己得失的影响,他们是谁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2.探究古仁人的思想

  问题设置:

  1)五段中说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那他们的不同体现在哪里呢?

  2)他们以什么为悲喜呢?具体表现是什么?

  3)问题探究

  以学生问题切入:“悲”、“喜”和“忧”、“乐”有什么区别?二者能否互换?

  总结:“悲”“喜”是人情感的直接体现,是感性认识,都是因己悲(个人的遭遇—宦海沉浮),因物喜(景物阴晴),都受环境的影响,并无本质区别。而“忧”“乐”则经过深入理性的思考的,因民因君而忧,因民因君而乐,君和民加起来不就是国家、天下吗?二者的境界是不同的。

  4)为什么前边用那么大的篇幅写迁客骚人?

  由此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范仲淹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迁客骚人、不在悲喜,而是想表现“忧”“乐”的情怀和志向。(范希文两字关情----揭晓答案:忧和乐。)

  三、课堂小结

  范仲淹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人推崇、尊重的一代名臣,为官的楷模,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的脊梁,这对当时及后世的一切有志之士,都具有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直到今天都仍有其积极意义。

  当我们生活中遭遇挫折,我们要说:

  当我们志存高远,想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要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拓展延伸作业。(二选一)

  1.远在江湖砺心志,从来贬官多妙文。范仲淹的经历和心胸还能让你想起哪些古代文人呢?结合作品谈一谈。

  2.推荐同学们网上阅读温总理201X年3月14日答中外记者问相关资料,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岳阳楼记课件2

  一、教学角度:

  广博的胸襟 宏大的抱负

  二、设计思路:

  1。作为千古名篇,本文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读讲解的地方。但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设计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斟酌取舍,做到“长文短教”,这是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本三例教案以此为设计原则,即: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解读要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课文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则主要放在课外,要求学生借助课内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2.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课文的立意美为中心,理清课文“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写论”的写作思路,重点体会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

  三、实施过程:

  1.导入:范仲淹在本文中表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研读第5段。

  ①学生齐读;

  ②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展开讨论,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理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的意思,体会其中包含的对滕子京的劝勉和对自己的鞭策这一言外之意。

  ④理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句意,分析其中“二者”的所指,由此导入下一环节。

  4.研读第3、4段。

  ①概括段意;

  ②讨论:第3段写悲景抒悲情,找出体现“悲”的意味的词句,翻译品味;

  ③讨论:第4段写喜景抒喜情,找出体现“喜”的意味的词句,翻译品味;

  ④理解句式“登斯楼也,则有……者矣”;

  ⑤讨论:怎样理解这两段文字与第5段议论之间的关系?明确:这两段景物描写,实质是在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借以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⑥讨论:这两段的写景抒情与第2段的景物描写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第3段写景旨在扣题,第4段写景照应了第3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说法,通过表现“迁客骚人”面对悲喜两景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引出下文的“古仁人之心”,借以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5.讨论小结:

  ①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写论”的写作思路;

  ②将范仲淹的思想与今日共产党人的思想加以比较,谈谈自己对范仲淹的胸襟和抱负的评价。

  6.齐读全文。

  7.作业:

  ①参考相关资料,翻译课文;②背诵全文。

【岳阳楼记课件】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正式优秀课件09-09

《岳阳楼记》试题01-17

《岳阳楼记》课文12-22

岳阳楼记推荐12-07

《岳阳楼记》学案11-14

古文《岳阳楼记》11-13

感悟《岳阳楼记》11-10

岳阳楼记和游岳阳楼记阅读答案范文09-01

《将心比心》课件05-14

春晓课件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