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课件1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周庄水韵》是当代作家赵丽宏所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以优美的笔调,记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周庄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的现状,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抒情性强的词语;熟读精彩语段,增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重点)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重点、难点)
3.领悟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体会祖国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教学流程】
一、以心聆听,以灵感受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1-3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周庄所具有的“水”的特点,以威尼斯作比点明了周庄给作者的整体印象。然后在4-6自然段描述了三次游周庄的印象,给我们留下了三幅各具特色的风景画。赵丽宏笔下迷人的周庄,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们将与周庄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宁静恬淡、古朴典雅、绚丽多姿的周庄美,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赵丽宏笔下的三次游周庄所展现出来的美。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师:相信大家都被文中优美的语言陶醉了,被这美丽的周庄吸引住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
生1: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如在周庄中。春天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就像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仿佛身处周庄之中。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2:这次听课文的录音,让我有了与以往所不同的感受,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细雨迷蒙中的那种宁静、恬淡、悠闲。真愿意沉醉其中不愿醒呀!
师:哦,看来周庄迷住了你。
生3:我感受到冬天雪后的周庄,像一幅版画。下了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突破云层抚摸大地。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我从周庄雪后的独特景色中感受到了一种美,这种美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
师:你有着独特而敏锐的欣赏美的能力!周庄是美丽的,无论是春天细雨中的迷离朦胧,还是冬天雪后的黑白分明,都是作者游历周庄后笔下自然的流露,难得被你感受到了。
生4:我跟他们的感觉不同。在这优美的朗读声中,在作者描绘的美景中,我被带到了一个盛大的节日里。小船在静静的河面慢慢“滑”行,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阵阵音乐声,水面变得清澈剔透。慢慢船摇过桥洞,旁边划过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几个当地的农民摆弄着丝弦。突然,一声迅捷清脆的爆炸声响起,伴随着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满天盛开着缤纷的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满天焰火照得通明。这时,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我觉得这时的周庄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师:这个同学感受更多。天上、楼屋、水中;忽明忽暗,有静有动;有人、有物,有光、有影,有色、有声,有趣、有情。人在缓缓移动,周围景象却如憧憧幻影,光怪陆离,变化万千。这不正是奇妙的梦境吗?如果要从梦境中找出诗意的话,我想应该是一首表现“意识流”的新诗。诗写完了,梦也醒了,作者的游历结束了,可是这“梦幻般的夜晚”却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很好,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大家可以在下课后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下来。
二、融入情感,读进心灵
师:这么优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语言,我想大家肯定想走近它,与之接触,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表达你的感情,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一些周庄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欣赏品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三、听读体味,大胆表达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桌之间为一组。
(学生互相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大家分享你的所得。请举手发言。
生1:我认为第一次游周庄语句写得很精彩。“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朦胧、清新、朴素,不着色彩不加雕饰的画面,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天细雨中的周庄有种“安静而和平之感”。好!
生2:作者以“雾”比“雨”,生动的展现出春雨之细小;以“飘动”饰“雨雾”悄悄地将缕缕春风藏匿于雨雾之中;以“飘忽”画“雨雾”,将风的羞涩、雨的温柔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增加了画面的朦胧隐约之感,给石桥、屋脊蒙上了一层轻轻的面纱,微风一吹,面纱微微飘动,石桥屋脊便“隐约出没”了。多么空灵的画面,多么秀美的景象!
师:说得好。你很用心,分析的非常透彻。
生3:第二次游周庄里,我的感受如下:雪有多小?——“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怎见“初晴”?——“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小雪对古镇的疼爱是多么的细致,阳光对古镇的怜爱又是多么迫切。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阳光写活了。
师:对,口味语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这位同学做的很好。
生4:“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这个句子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对雪后的周庄进行描写,非常生动形象。
师:调动感官进行描写,分析的好。
生5:“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这句写得好。本句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周庄的水声充满柔情,且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大自然造就的天籁之音,体现了“水韵”二字。
师:好,有视觉也有听觉的角度,这是游记中描写景物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同学们都发现了。
生5:“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不仅仅是“版画”,你看,“在阳光下”,薄薄的积雪正在悄悄“融化”,于是,一切都变得灵动起来:“小街”“檐下”“桥栏”“桥洞”和“小河的石河沿上”,滴滴、缕缕融化的雪水正在悠然坠落、蜿蜒而从容地缓缓流淌……“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重重叠叠,如诉如泣”,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作者“细细谛听”努力回想,觉得“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却又无法用人类的乐器模仿。可不,这是宁静而幽远、纯净的天籁之音。——仅仅用一幅版画怎么能描画出周庄的神韵呢?
师:嗯,我从这位同学的表达中感受到了一种诗意,好!有诗人的潜质。(大家都笑起来。)
生5:第三次游周庄里的语句“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这里与第二次游周庄中的语句响应,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优美。
师:这位同学是从结构上进行口味,不错。
生6:“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彩带。”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色彩交杂,多变的景色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生7:“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里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了倒映河中的岸上景物,“表情的更换”更是新颖地替代了“景色的更换”,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水韵”。
生8:“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这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水波是实写,历史的宁静与现实的多姿则是作者概括出来的,而恰恰是这古朴美和现代美的结合,让周庄的水韵味无穷。更表现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及对外开放的意识。
……
师:嗯。大家都有很独到的见解。好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读后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形式完美,而且内容丰富,激人想象;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可以说,美蕴含在文章中的每一个画面中,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下面就请大家以我们刚才的发现为基础,讨论归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讨论好的小组就派代表发言。
(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
生1:我们发现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还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进行描绘。
师: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感官的调动。
生2:我们觉得文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美。“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师:语言美,自然、朴素。
生3: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记叙自己三次游览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师:开关独具匠心。
生4:作家按照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为我们记叙了他的所见所感——有斑斓的色彩:不必说那“石桥”的青、“楼房”的黄、“树影”的灰、“云彩”的白、“飞鸟”的黑,“……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生5:对,有美妙的声音:木橹搅动周庄之水发出来的有节奏的“啪啪”声;小鸟飞过头顶时欢快的“啾啾”声;初春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而温暖春夜坐船夜游时又听到了“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的“一阵音乐声”;还有礼花“盛开”时发出的“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以及“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等。
生6:还有盎然的情趣:在作家的眼里,游览周庄惟一不缺少的便是“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丽的周庄才引得作家三次对它进行“拜访”,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情趣:第一次——“我”眼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我”则欣赏到“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更是观赏到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动态美景画。
师:结构清楚,层次井然。
师:同学们谈得都比较好。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3、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4、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四、听说读写,融会贯通
师:赵丽宏以生花的妙笔描绘出多彩的周庄,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纵观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周庄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源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来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听觉视觉等感官的调动,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周庄,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周庄景物美,但读了文章,必定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我们本地也有很多优美的景点,我想同学们游玩过后肯定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让你们把自己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如游巾峰山,你可以选择白天或夜晚的不同景观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游记的写作特点。
(学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赵丽宏《周庄水韵》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
五、小结本课,积累经验
对于本课作者写景的优美语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口味、赏析,有着自己的感受,但是毕竟我们的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因为基础的问题,对于语言感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上面同学的表述,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几个,而且已经是有着比较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才做到的。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只能一点一滴的努力,引导着学生们不断提升,不断进步。另外,也可以结合练习册,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能做到当堂解决问题,尽可能不拖到课后,我想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有所帮助的。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也相应的会有更大的促进。
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体现。我们只有时刻谨记于课堂上开展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课后反思】
赵丽宏的这篇《周庄水韵》,个人认为是初中语文游记当中比较经典的篇目。从教这些年来,我已经教学过几遍这篇文章了,但感到这次是最成功。
前几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1.水中倒影,斑斓迷离;2.水上石桥,各呈风采;3.水傍古镇,浑然一体。这是第一部分。4.作者第一、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5-6.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而这次教学,我把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理解,重点放在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周庄的美景。之前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周庄水韵》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给学生思想松绑,引导学生追寻自己的独特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上,学生在闭眼听配乐朗读以后,所产生的联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体验。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避免人为的设置障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此类写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重视纯理性的分析,而轻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位,从每个句子的结构修辞到每个词语的妙用,从语言特点到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三、重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根据大多数人的共识,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割裂了这四个方面。习惯上,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只是把一篇文章整体感知后,再把课文内容分析给学生听,把听说与读写割裂开了,而忽略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课堂中,我让学生以心聆听,以灵感受、融入情感,读进心灵、听读体味,大胆表达、听说读写,融会贯通,真正的想要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周庄水韵课件2
一、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二)理清顺序,明确思路。
(三)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二、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1、字音及词义:
橹lǔ :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艄或船旁,用人摇。
缀zhuì:用针线等使连起来。
泊b ó:船靠岸;停船。
斑bā n斓l án:颜色错杂灿烂。
眩xu àn目:耀眼。
相看两不厌: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
晶莹:光亮透明。
谛dì 听:仔细听。
如诉如泣: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形容声音柔细。
娴xi án熟:熟练。
难以捉摸:不容易猜测、预料。
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光,扎结美丽的丝绸。
瞬sh ùn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2、相关背景:
A、关于作者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散文家,诗人。
B、关于周庄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梦里水乡”,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历史的古桥。
三、整体感悟
1、谋篇立意
作者曾经三次到过周庄,然而每次都能使他有新的感觉:小雨中的周庄,隐约缥缈;小雪后的周庄,一片晶莹,令人目眩;节日里的周庄,光华四射,摇曳生辉……作者将带你走进这如诗如画的境界。
2、文章脉络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5),作者叙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3、写作方法
⑴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使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⑵文中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4、重难点导析
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作者在不同的季节游周庄,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前两次到周庄,为略写,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
第一次正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雨中游览,眼中所见皆朦胧迷离,较之晴日,更多了一分诗意,所以作者感受到这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游周庄写得较详细。所选季节为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眩目”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景色和情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到如梦幻、如童话一样神奇美妙。写第三次游周庄,由岸上写到河中,先写到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条理分明。写第二次游周庄时,听到流水声“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而此时却真的在河面上聆听江南丝竹管弦声了。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都很优美。文中写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以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非油画不足以表现其内容。
过程
1、自读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文下注释。
斑斓 眩目 娴熟 摇曳 竹篙
gǒng形 如sù如泣 晶莹tī透 勾lè 隐nì
2、《周庄水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周庄在江苏昆山,有“ ”之称。
3、全文先 写,再 写,共两个部分四幅“图画”。先描绘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再写 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分别是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冬天 的周庄动感 画、 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 图。三次游历中详写_____。
4、研读
A学生朗读全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B梳理作者行文的思路,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述说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第4—6段)抒写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C讨论第一部分内容。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概括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明确: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理清了全文的思路,同时也分析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可在讲述新课前,让学生回顾第一堂课所讲的内容)
(二)研读
赏析文章第4—6段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4—6段。
2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叙写三次去周庄的印象。
3三次游历周庄的时令不同,感悟不一,作者所抓住的景象特点也迥异。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
示例(1):第一次,作者描写了春雨迷蒙中的周庄,周庄的一切笼罩在飘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讨论水墨画特有的韵味。
明确:一切的景观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示例(2):第二次,作者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周庄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幅版画。
①讨论版画不同于水墨画的韵味。
明确:黑白分明,线条流畅,带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
②比较而言,作者在叙写第二次到周庄时,较之于第一次的描述,用墨重了一些。想想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什么?
明确: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③这种声响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融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它纯粹是天籁之音,是任何人为的乐音都无法比拟的。
④那么,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一方面,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同风采;另一方面引出后文描写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⑤品味这部分内容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示例:“斑斑”、“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音韵的和谐美;“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
(学生只要说的是有关语言方面的特点,比如,修辞方面的特点,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示例(3):第三次,作者描写了春夜里节日的周庄。
①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的话,那么这部分的文字,作者又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明确:借助于河水。
②我们从绘画的角度了解了作者第一、二两次到周庄的主观印象分别是水墨画和版画,那么作者第三次到周庄,该是一种怎样的主观印象?明确:流光溢彩的周庄更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③想想作者又是从哪两个视角描写春日里节日的周庄的?明确:一是仰看天上的情形,一是俯视河中的倒影。
④找出这段文字中你以为最富韵味的句子(也可以是你以为用得好的一个词),并简洁地说明理由。
(提示:扣住热烈、奔放,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应该充分地肯定。)
⑤由此可见作者三次到周庄,他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这样的感受呈现在读者的心里也是不一的。如果说第一、二两次的游历,作者更多的是试图展示周庄古朴的美的话,那么第三次的游历则是要表现出周庄所具有的另一种美,那就是极具现代意识的美。这样的两种美糅合在一起,在周庄可谓一绝。
3、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4、朗读下文,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江南
火车在雨下飞奔,
车窗上都是水珠,
模糊了窗外景色。
火车车窗是最好的画框,
如果里面是春雨江南,
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画。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
江南田野上的油菜花,
一直伸展到天边。
只有小桥、河流切断它,
只有麦田和紫云英变换它,
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
透过最好的画框,
江南旋转着身子,
让我们从后影看到前身。
【周庄水韵课件】相关文章:
周庄水韵阅题及答案08-30
水做的周庄-800字01-07
《对韵歌》课件设计05-02
聆听水之韵作文04-26
水之韵作文(合集9篇)04-11
水之韵作文合集9篇04-11
水之韵作文汇编9篇04-11
《观察水》的优秀教案课件05-15
《水结冰了》教案课件PPT05-13
乌镇,寻你在水韵江南散文欣赏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