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1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增强教学质量意识,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改革和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泾源县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办法》,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引导学校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特制定本办法。
一、义务教育段教学质量监测与监控评价的目的
1、实施教学质量监测与监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学的水平。
2、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面向全县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和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用技术手段保证发展性评价的有效进行。形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
4、及时掌握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畅通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渠道,建立中小学教学经验推广与教学问题“预警”的机制。
5、尽快在全县建立由县、乡、校三级组成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通过长期监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状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完善县、校、教师三级监控体系,形成有效沟通、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
1、完善县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局教育股和县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制定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主管局每学年根据监控情况分析,召开2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组织协调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做好学情、教情分析,提出相关整改意见。
2、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小学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全面负责本地(校)范围内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每学期召开2次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制度、计划、实施、检查、反馈、改进等工作。校长要树立质量为本的思想,探索监控教学质量的新策略、新方式。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提高质量监控信度,有效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乡镇中心校全面负责镇辖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单元、月考监控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同步提高。
3、完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任课教师通过座谈、个别谈心、问卷、作业及单元、月考检测等方式,适时监控学科教学质量。要增强质量意识,养成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习惯,提高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能力;要强化民主教学意识,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要努力研究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健全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小学毕业质量监测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全县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管理办法,健全小学毕业班的学籍审核、考试报名、考试组织、考试巡视、统一阅卷、学业成绩评价、考试质量分析、划片录取等制度。加强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的过程管理,对严重违反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管理制度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科目设置及组织形式应体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成果,促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有利于小学课程目标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初中毕业班质量管理制度
县教师发展中心要对初中毕业班教学进行重点调研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考备考方案,帮助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毕业班教学工作,每学年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进行重点质量分析,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进行通报。中考结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各初中要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毕业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拟定毕业班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计划,保障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着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期末统一测试质量分析制度
全县中小学应进一步加强期末统一测试组织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考试的信度,确保测试成绩的真实性。要充分利用期末统测成绩分析资料,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对辖区内各学校、各年级、各学科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找差距,研对策,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4、各年级教学质量抽测制度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由主管局分管局长负责,县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股具体落实。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实行县、镇(直属学校)二级管理。
县级抽测: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抽测试卷的命题、制卷、阅卷、质量分析、结果通报和质量分析反馈等工作;教育股负责抽测的人数核定。抽测的具体要求是:
(1)小学每学年对非毕业年级至少进行1次抽测,抽测的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科学与思品合卷);每次抽测至少一个年级的两个学科。
(2)初中每学年对7-8年级至少进行1次抽测,抽测学科为数学、语文、英语、物理、思品、生物、历史、地理。每次抽测至少一个年级的两个学科。
(3)县级抽测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其结果只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用,不参与县级终结性评价表彰。
镇级抽测:各乡镇每学期要对辖区内的所有小学开展1次抽测,每次抽测至少包括两个年级的两个以上学科。对抽测结果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意见,抽测结果要应用到对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之中。各中学分年级进行不定期抽测。每学期,各镇和初中要将开展抽测的相关材料和有关数据报县教师发展中心备案。
5、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月报制度
为了全面落实控辍保学相关政策,切实落实控辍保学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大数据、学籍管理系统、质量监测在控辍保学中的作用,切实做好“监”教学质量,“控”辍学学生的作用,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月报制度。
(1)全县中小学都要实施严格的月考制度,月考每学期进行三次,每次月考全县中小学统一拟定在次月的第一周。
(2)月考必须由各中心校,直属中心校统一安排,结合县级抽测、乡镇级抽测统一进行。
(3)每次月考结束后,对各乡镇中心校、直属中心校都要以全县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为标准,建立月考数据库和质量台账,并按照统一的质量台账要求对所属学校认真填报,并在次月的第二周将监测数据上报县教育股和教师发展中心。
(4)教育股和县教师发展中心要组织教研员对上报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按照教学质量监测和控辍保学监控将全县各学校监测结果在次月第三周在全县进行通报。
(5)全县各中小学要按照监测结果进行认真整改,按照控辍保学相关规定对辍学学生进行劝返,对问题严重的相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
6、校长、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检查制度
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干部随堂听课制度,树立课堂教学必须“有效”的思想。校长应带头走进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管局每学年对初中和中心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情况进行1次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各乡镇学区中心校每学期要坚持对辖区学校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校长、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检查结果与绩效量化考核挂钩。
7、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评价制度
县教师发展中心每学年要对初中和中心小学(县直属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价。依据《泾源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教研组活动记录,师生座谈等,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状况、教学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并作现场反馈和书面反馈。学校要按照反馈意见,及时研究,向主管局提交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每学年将检查评价情况通报全县。各学区中心校全面负责镇辖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检查评价,要健全制度、制定标准、形成规范、落实责任。
四、把握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内容包含教学管理工作评价、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
1、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教学管理工作评价实行分级管理。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对全县中学和县直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乡镇学区中心校负责对所属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教学管理工作主要评价以下四个项目:
(1)教学常规:主要评价学校及其教学组织的管理能力、课程开设、计划、活动、教学常规检查及评价等方面工作情况。
(2)教学过程:主要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工作情况。
(3)校本教研:主要评价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评课议课、校本课程开发、承担或参与区域教研协作活动、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等方面工作情况。
(4)教育科研:主要评价学校课题立项、课题研究过程、到期课题结题、研究成果等方面工作情况。
五、落实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责任
1、主管局将加强对中小学期末检测、毕业质量监测、期末教学质量抽测、教学质量管理月报制度等的管理。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教育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全面搜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不断改进工作。
2、县教师发展中心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对中小学教学质量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采用多种形式调研各学科教学质量状况,及时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和要求;要积极组织教学质量的检测、调研与研讨活动,多形式加强对学校的教学监控,及时发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3、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学校。责任主体是学校校长、全县中小学校长都要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方法,树立全员监控、全面监控、全程监控的观念,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使教学成为不断反馈、调节、改进的动态过程,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六、结果使用
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监控评价结果由主管局发布,主要为全县教育决策和各单位教育发展服务,只对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公开。将各单位测评结果记录在档,长期保存,为各单位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管理随时提供参考。
测评结果将依据《泾源县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评价办法》纳入对各学校学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各学校年度考核及评优评优的考核依据。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客观的监测数据支撑教育决策、服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育并举”,拓展监测学科领域,构建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的监测指标体系。
(二)服务质量提升。紧扣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监测学生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系统挖掘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精准服务教育质量提升。
(三)注重方法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测试、人机交互测试等,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推动监测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四)强化结果运用。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督促问题改进;推广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推动各地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引导功能。
三、监测学科领域及周期
监测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
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四、监测对象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五、监测内容
对照《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主要开展学生发展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
(一)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重点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状况。德育主要监测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基本国情常识掌握情况等。语文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情况、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数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英语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情况,阅读、写作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科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科学探究能力等。体育与健康主要监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体能状况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等。艺术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情况,通过艺术作品和活动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劳动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心理健康主要监测学生情绪、人际交往等发展状况以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等。
(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六、主要环节
(一)工具研制
组织专家研制测试卷、相关因素调查问卷以及表现性测试工具。测试卷监测学生在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重点关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校长问卷、区县教育管理者问卷等。表现性测试工具用于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等学科领域,通过学生现场项目参与和演示,监测运动、操作、演唱能力等。
(二)样本抽取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量大、面广的特点,采取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抽样。其中,根据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约340个)。根据地理位置、城乡分布、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按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样本县(市、区)抽取样本学校,原则上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12所小学、8所初中。在样本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原则上每所样本小学抽取30名四年级学生、样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级学生,样本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三)现场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操作规范,所有样本县(市、区)、样本校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展统一测试,测试总时长为一天半。测试安排在本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原则上每年测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四)水平划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答题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具体描述。参照国际监测通行方式,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业表现划分为水平Ⅳ(优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个水平段。
(五)数据分析
在监测数据扫描录入基础上,经过数据清理、跨年对比、数据链接等环节生成监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形成监测结果。
(六)报告研制
根据报告目的、内容和阅读对象的.不同,主要研制形成国家监测报告、分省监测报告、区县监测诊断报告、政策咨询报告四类报告。
1. 国家监测报告。呈现全国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发布。
2. 分省监测报告。分省(区、市)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省(区、市)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该报告主要供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
3. 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分县(市、区)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县(市、区)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诊断教育质量问题。该报告主要供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供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参考。
4. 政策咨询报告。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结合一线教育实际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该报告主要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供地方调整教育政策参考。
(七)结果运用
1. 服务决策咨询。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呈送国家监测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撑。
2. 督促问题改进。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和分省监测报告,督促问题整改。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全面发展质量不佳、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的地区进行预警,对有关责任人员约谈问责。
3. 支撑督导评估。监测结果直接应用于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4. 引领质量提升。宣传推广监测发现的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搭建监测学习交流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挖掘运用,鼓励开展监测相关学术研究,引领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育管理。
七、组织实施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过程监督,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承担业务培训、工具研发、数据采集、报告研制等工作。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组织和过程监督。市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协调和指导。县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测试。
探索监测结果与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各地建立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监测结果运用制度,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建立并完善地方监测机构,探索对地方监测机构在监测工具研发、抽样等方面技术标准的认定。
八、纪律与监督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肃工作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确保工具安全,杜绝模题应考、干扰抽样、弄虚作假等行为,广泛接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监测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工具保密性进行全程监督,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受理举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3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和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我区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切实提高我区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控评价的目的
1、充分发挥质量监控对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教学改进的促进功能,整体提升我区小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2、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加强建设全区各个小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数据采集意识,学习用技术保证发展性评价的有效进行的手段,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4、及时掌握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畅通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渠道,通过长期监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状态,为教育决策,为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的领导,特成立沈河区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沈河区教育局副局长董雪峰
副组长: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颖
成员:谢元峰、殷杰、任海宁、姚亚萍、彭丹阳、孙静、张羽、余晓珍、陈运成、林佳芳、张丽华、刘艳霞、尤海波、王健卓
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领导和组织,根椐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完成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任务。
三、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内容
小学1—6年级学生。涵盖所有学科内容。
根据学科特点分为三个部分:
1)以知识+能力为主体的学科测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
2)以能力+操作为主体的学科考核,包括科学、思品、综合实践;
3)以知识+素质为主体的学科考察,包括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
1、积极推进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各学科从实际出发,选择若干个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性评价。体现发展性评价的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的特点。区内主要是采用非纸笔测验的一些质性评价的方法,例如实验考查、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完成某个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
2、完善学期考试、毕业学业考试等水平性评价
学期考试是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考试,目的是通过检测,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区内采用集中测试和随机测试两种方式进行。
3、集中测试
每年固定在上学期期末对3、5、6年级进行综合性全员测试。每年下学期期末2、4年级进行综合性全员测试。六年全员参与毕业质量监测考核。
每年5月份对1、3、5、6年级,10月份对1、2、4、6年级进行集中分学科抽测。集中抽测采取全体与部分相结合,指定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年级。
每学期期末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在15周学校自行开展口试监测。
4、随机测试
随机测试是指每学期不定期、不定学科以质量监控形式的调研性质的测评,包括带有课题研究成份的调研式监测、带有监控性的层级监测、带有跟踪意识的追击监测、关注片际质量的情况的局域考评等。
四、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管理
1、实行二级管理
我区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行区、校的二级管理。
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主要由学校负责实施,区负责指导。
以检测目标达成度为目的的水平性考试,由学校和区二级共同负责实施,单元监测主要由学校实施;随机监测、期末考试和小学阶段毕业生学业考试由区和学校负责相应的实施和管理。
2、建立质量抽样检测制度
建立学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制度,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管理措施。学业质量抽测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的抽样检测,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有效调控。学生学业质量抽样检测,由区实施和管理。
抽测的时间可以是学科在某个阶段学习的前期、中期或后期。要充分发挥期初的诊断性评价、中期的形成性评价和后期的终结性评价在质量监控方面的各自功能,正确认识学生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逻辑起点,调控和导向学生学科的成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其中期初抽测主要是对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的检测,一般由校内进行;中期抽测目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状况的了解,由校和区进行;后期抽测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业结果的监控,由区进行。全区性的质量抽测主要是中期和后期的抽测。
⑴质量抽检的内容
质量抽检不是简单的“统考”,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对学习结果的抽测,也包括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全区性的学生学业质量抽检包括水平性考试的`抽测和发展性评价的抽检两种:
抽测A:一般采用纸笔考试,全面考查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属于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全区性的抽测由区统一命题,测试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统计结果不进行排队。
抽检B:专项抽检,一般采用非纸笔考试方式(或纸笔与非纸笔结合),是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例如口语交际、实验操作、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研究性学习档案抽检等。
⑵抽测方式
全区性的质量抽测,一般一个学科在不同学段只选择一个年级抽测,不同学科适当错开年级。抽测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抽测方式①抽测全区所有学校某一年级的某一学科,由区组织命题,统一组织评卷和统计,抽测结果分区、校两级分析。
抽测方式②抽测部分学校某一年级的某一学科,可以是在不同类型学校中抽样确定的若干所学校,可以是指定的某一类型的学校。抽测的年级和科目、抽测的学校一般在抽测前公布。纸笔考试由区命题,根据需要,可以全区统一评卷,也可以由学校为单位组织评卷,成绩上报区进行分析。时间以期中为主。
抽测方式③抽测全市或全校某几门学科,作为学科基础检测,由学校或区组织命题、评卷和分析。时间在期初。
3、建立质量统一考查制度
命题要求:
·试题应举有几个功能:监测教学底线完成情况,查找教与学的问题,提示教师注重某些教学内容和方法。试题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关注发展性。
·严肃命题纪律,严格命题程序,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试卷按照30张一本密封。
考前要求:
·考试当天取卷,取卷2人,教学主任带领一名教师共同取卷。
·若有分卷,相关人员回避,严禁试题外泄。
·严格组织考务,学生插花排座,监考人员当天公布。
·监考严格,回避热点,言明利害。
·学区内各校设立巡考主任,校际交流
考试要求:
·严格执行考试时间段要求,不得随意提前和延后考试时间。
·考试期间严禁任课教师进入考场,有问题有教学主任进行更正答疑。
封卷要求:
·B5两折,三前一后,密封学生信息,后附A4封皮。
·每个考场独立成本订卷。
·考试结束当天卷子统一封存。
批卷要求:
·年段内教师互批试卷
·各校领导排班巡视
·教学主任分年级把关
(1)把握原则,统一标准,把住是非关。
(2)分配好教师批卷任务,充分考虑题量和难易程度尽量分配教师人数合理。
(3)复检后核分,并统计参考人数、及格人数、优秀人数、总分、平均分、低分率、分数段人数。
·确定批卷地点,明确批卷时间,明确批卷纪律,认真评卷。
·学校统计各班、各学科、各年级成绩,留存并按照规定时间上报到区教研室。
·集中考试将针对区域整体的学习状况做以评价,全员参与,全面测评,对缺考人员,一律按照0分处理。
·严格组织考务,不人为制造事端。以正常的心态面对阶段教学的效果。学校自行批卷,应组织好教师的.批卷和分析工作。数据注重留存,作为今后对学生、班级和教师的跟踪评价的理性说明。
考试后要求:
·针对命题的原则和意图以及区域的答题情况作认真细致地剖析。
·区域或学校要注意留存成绩。在逐年积累数据的基础上,做学校、班级学科质量发展的跟踪参照。
·认真查找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学科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深究问题的根源,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源至调研的需要,或某个区域教学质量的监控,以及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把握,将采用分散抽测的方式进行。教研室将通过问题分析,汇集成文,以一封写给学校的质量分析报告的形式下发给相应的学校。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学校。学校要建立自我评估、自我诊断、自我矫正的校内质量监控机制。
学校根据区域的质量监控方案,制定出本校具体可行的执行方案,对于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规律性的监控操作细则,不仅对要求教师教学行为有准确定位,也能对自身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学校教导处要注重收集相关数据,建立针对每个学年、每个班、甚至每个学生的成绩记录,逐年积累,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和评定学校教学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方向,把控要点,关注弱体。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要建立年段间的问责制度,确保段段清,关注衔接,明确阶段任务,不推诿责任,不找后帐。
5、建立区、校奖惩性制度
要使关注后进生的帮教和关注学困生的辅导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要认真把握和考评,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三年的综合评价以及结合调研中的课堂评价后,教研室将结合
区域角度对所有学校课堂质量和质量监测对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公布学校教学质量的梯级。
教研室将对全校各学科质量长期保持一流的学校报请教育局,给予适当的嘉奖,授予教学质量过硬单位的称号。对于进步幅度较大的学校,颁发教学质量进步奖。挂牌时间期限三年。对于长期落后的学校,教研室要安排长期跟踪调研,深入学校教学一线,查找问题,帮助联系到区内优质学校取经,实施就地培训。对不胜任的教师建议参加停职培训,直至胜任,并形成评价综述上报到教育局。
对于考试过程中有不良做法的学校几个人,要在弄清问题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处理一个,决不手软。确保优良教风与学风形成。
6、经费保障
(1)质量监测经费
监测工作中资金保障,每年上下学期预计总经费2万元。
预算听力磁盘制作费用5000元
集中批卷教师午餐费10000元
调研监测材料费5000元
(2)奖励经费
每年奖励质量上乘或进步幅度大的学校预计经费9千元。
综合性测试中分梯级前三名学校各奖励1000元
进步奖3名,每校奖励1000元。
一、指导思想
学校深入学习和贯彻柳城县教育教学工作会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柳城县关于深入开展20xx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以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为载体,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进行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向管理要质量,向课改要质量,努力提高社冲乡小学的办学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三、基本情况
社冲中心小学本部位于柳城县最南端,距县城约60多公里,学校原为社冲中学校址,学校创办于xx年秋,校园总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约20xx㎡。学校五室齐全,各室配备拥有量均达国家级三级标准要求,“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
我校下辖8所村完小。小学1—6年级在校生为660人,学前儿童为205人。其中社冲中心小学(本部)学前至六年级共有455人。寄宿的学生有323人。全乡小学共有公办教师106人,校长、教导主任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乡小学入学率为100%,完成率为100%,辍学率为零,全乡小学生犯罪率为零。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为7.92平方米,生均图书11.3册。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绿化、美化有成效,校容校貌变化大。小学五室、综合室都达标。从1998以来,小学生毕业率以及行为规范合格率均达到100%。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四、取得成效
我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以“办负责任的学校,培养负责任的学生,做负责任的教师,造就负责任的公民”为办学宗旨,努力将学校办成学生的“家园、乐园、学园”。
1、寄宿制办学,较好地解决了路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巩固了布局调整成果。
2、学校为外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新家”,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从而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农民安心外出务工,对我乡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我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实行寄宿制后,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4、寄宿制办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由于村小、教学手段落后,很多学校都是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进行教学,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为此,社会、学生家长反响十分强烈。寄宿制创办后,村小部分学生到我校就读,农村孩子就和中心校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师队伍人尽其才,达到了教师队伍的优化。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远程教育设备)的运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全面开设,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和非寄宿学生相比,寄宿学生课余学习时间有序安排,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寄宿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多,尤其是学校为寄宿学生安排的晚自习由平时的课任教师辅导,等于为每个寄宿学生请一位“家教老师”,这是非寄宿学生很难达到的条件。
5、寄宿制办学,寄宿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学校通过有计划的对寄宿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和内务整理等常规技能训练,学生都能学会和掌握内务整理、排队领饭、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校通过抽查、竞赛等形式促使和要求人人过关。寄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回家也能帮着家长整理内务。
6、全乡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
1、教师结构出现失衡现象:一是年龄结构断层,从20xx年以来我乡只调入1名毕业生,中老年教师居多;二是专业教师馈乏,语文、数学教师还基本合适,但七学科教师相当馈乏,目前我校只有1名体育专业教师和1名英语专业教师。另外,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是强者,但在科研工作方面重视不足,成果不显著。
2、我乡对村完小管理不到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成绩一直没有提升。
3、教学设备还需进一步的完善,目前中心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求;学生电脑陈旧,有的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信息技术课的开设。
4、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校在这方面是初次探索,无成功经验可谈,而家长和社会都对寄宿制寄予厚望。如何保证寄宿制在安全服务的同时,又能全面发挥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5、学生基础薄弱,“留守儿童”比例大,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全乡约有三分之一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很难有效管理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想管理又鞭长莫及,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虽然老师也进行家访、电话联系父母,但效果不明显。
6、学校的娱乐设施极少,学生玩的东西太少了,学校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7、课桌椅是学校的基本设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设备之一,但是我校目前课桌椅全是旧桌椅,对学生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问题。
8、学校的图书量不足,且书籍陈旧,极大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4
为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监测及评价奖励机制,进一步强化“质量兴县”“质量兴教”意识,构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良性发展平台,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整体提高我县中小学校(含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基本依据。
三、评价原则
(一)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原则。
(五)监测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评价内容
(一)综合考核及评价。
(二)教学质量监测及评价。
五、评价办法
(一)综合考核与评价
从德育管理、智育管理、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教育和控辍保学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简称“5+1”评价(“5”即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1”即控辍保学)。
1.德育管理。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用好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等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和线上德育学堂等。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努力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2.智育管理。学校积极提升学生智育水平,实施创新素养教育,培养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形成。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质量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3.体育锻炼。学校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和监测制度。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和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发展体育健身,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推进体教融合。强化学生健康综合干预与监测,青少年近视率达到防控目标,肥胖率控制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4.美育熏陶。严格落实国家艺术课程设置相关要求,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
5.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坚持学生值日制度。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6.控辍保学。各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杜绝学生流失,确保在校学生的巩固率。
(二)教学质量激励
1.为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对我县中小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班主任予以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奖励激励,以绩效奖励性工资增量方式进行,具体发放方案由学校制定,同时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备案。
2.优秀初高中毕业生奖励。在我县初、高中就读的学生,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标准,从当年初高中毕业生中评选出若干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具体方案由学校、县教研室制定,同时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备案。
六、资金来源
(一)本实施方案所奖励学校和教师的资金由县财政通过单列绩效增量的形式划拨。学校获得的绩效增量奖励资金由学校按有关规定统筹支配使用。
(二)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武宣县慈善总会捐赠资金,加大“金秋助学”力度,奖励品学兼优及家庭困难学生等。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落实好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激励工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体育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慈善总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武宣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评价激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体育局,由县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定期做好评价等工作。
(二)科学评价正确导向
各评价细则和设奖项目,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应本着培养人格健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导向,实施细则和实施过程由县教育体育局结合我县学校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八、本办法由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执行期间,若遇国家、自治区和来宾市对中小学校有关政策调整或形势发生变化的,应按相关政策和武宣县实际情况修改。
九、本办法自20xx年起实施,原武政发〔20xx〕42号自行废除。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并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促使各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以致全面育人,不断提高我县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全县教育核心发展力。
二、监测目标
尽快在全县逐步建立由县、乡、校三级组成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为全县教育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引导全县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三、监测依据
东平县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xx]17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xx]26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鲁教基字[20xx]21号)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养评价方案(试行)》等有关文件。
四、监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监测体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监测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自主发展;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说,是根据高中、初中和小学教育目标、教学任务设置评价指标。高中着眼于升学教育、就业预备教育;初中着眼于综合素质培养,为升学教育、就业预备教育奠定基础;小学着眼于基础教育和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素质的多元开发。
(二)发展性原则
监测目的重在了解各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状况。由于各校的办学条件、师资、生源等因素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承认差异看进步,在原教育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质量监测和分析为各学校进行动态发展提供建议。以达到调整教学管理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目的。对测评结果的分析,重在分析年度发展水平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不做横向结果对比分析。
(三)综合性原则
既要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评价,更要关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国家规定课程的评价,更要关注校本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更要专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更要关注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学科特点,有的学科以定量评价为主,辅以定性评价,有的学科以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定量评价。能够量化评价的内容,也要从量化数据中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除常规的纸笔测试评价外,还要采用表现性评价手段,进行质性评价,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教育教学质量。
(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既要有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更要有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实现质量控制。通过终结性评价,了解一个教学阶段的质量状况,完善教学管理措施,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六)可操作性原则
遵循简便易行、客观公正、逐步深化的基本思路,避免繁琐和形式化的评定方式方法。在评价指标严密的科学性和普遍的可操作性的两难选择之间、在评价内容的无限复杂性和有限的可控性的两难选择之间,倾向于选择后者,保证监测的信度和效度。
五、监测范围
东平县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所有学校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以县直高中、初中各学校、县直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主。
六、监测体系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如下: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环境保护。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基本素养评价方案(试行)》,普通高中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如下:
(1)道德品质。
1、思想政治素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能分清善恶、是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利益;关心国家及世界大事,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
2、道德素养: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公平公正、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个人利益;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待人真诚。
(2)公民素养。
1、民主与法制素养:理解法律知识,具有法制观念;遵守纪律,能运用法律维护他人和自身的利益;具有民主平等理念;
2、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并主动宣传环保知识;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保护环境;
3、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公德;关心社会和他人,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文明习惯:举止文明,待人有礼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
5、职业与创业意识:具有职业兴趣,获得职业信息,进行职业准备;学会生涯规划,培养创业意识。
(3)交流与合作。
1、交流:会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和谐。
2、合作:能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员,和他人共同确立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正确评价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他人共同努力,直至实现既定目标。
(4)学习能力。
1、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态度端正,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勤奋、认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学习方法与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能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掌握进行研究的初步方法。
3、学习能力:能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善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4、实践与创新能力: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5)运动与健康。
1、身体素养: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不良嗜好;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2、心理素养: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情绪稳定,能有效地调节情绪;坚强、有恒心、有毅力,能积极应对挫折;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6)审美与表现。
1、审美情趣:具有审美意识;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调。
2、审美能力: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善于发现美,能欣赏美,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3、美的表现与创造:能以各种方式表现美和创造美。
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追求,尽快编制独具个性特色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体系。小学阶段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按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分别制定评价目标体系。
(二)学科学习目标:
对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测以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本学科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为依据。
学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和个性特长。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不能截然分开,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对学科课程的评价,在关注基本科目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体育与健康、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科目的评价。
七、组织实施
“东平县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全县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依据监测结果,形成年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报告。
监测人员由东平县教研室三个学段的教研员、体卫艺教研员和东平县教育教学专家服务团中相关专家组成,按照相对固定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形成项目测评队伍,必要时聘请县外有关专家参与。监测中心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要求、熟悉程序、严明纪律,对监测人员发放聘书,每年一聘。
东平县教研室三个学部和体卫艺办公室在监测中心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制定相应测评项目、测评标准和测评程序,组织编制相应测评材料。
各学校设专门人员组成质量检测、监测办公室(可挂靠在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配合县监测中心搞好项目测评。
县监测中心实施监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各学校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进行监督和评价,如:查阅学校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及相关评价材料和评价结果;查阅学生成长记录袋;查看课程开设情况;查看作业及试卷批改情况等;二是针对某些具体评价项目及指标通过笔试、口试、答辩、模拟实践、情景测验、实验操作、课内及课外行为观察、问卷、多方访谈等进行实时实地测评,获取第一手资料。
建立全县初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抽测制度。抽测是质量监控的重要措施。能够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有效调控。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抽测方式:一是学科抽测。抽测某一学段某个或某几个学科。二是联片抽测。抽测某一学段某一区域或某几个区域的全部开设课程。三是年级抽测。抽测全县某个年级的全部课程。
对高中学段进行普测或抽测。
全县性教学质量检测每个学期安排1~2次,具体考试科目、时间与要求提前一周通知学校。抽测与普测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学期前期、中期、后期,可以对学科综合能力进行测试,也可就学科单项能力进行测试。
全县性教学质量检测(抽测或普测)由县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命题、印制试卷、集中阅卷、完成成绩统计。阅卷采取统一或交叉、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阅卷结束后,组织专人做好成绩统计、搞好分析。
八、结果使用
测评结果由教育局发布,主要为全县教育决策和各单位教育发展服务,只对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公开。将各单位测评结果记录在档,长期保存,为各单位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管理随时提供参考。
测评结果纳入对各学校年度教育督导。对各学校的测评结果为年度考核、评优树先提供参考依据。
九、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建立质量监测制度、搞好质量监测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本单位质量监测工作的领导,确保质量监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6
一、考核内容
考核指标内容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由保障机制、学校发展、教师培养、学生成长、学生关爱、个性指标等内容组成。并按照以上指标内容分别设置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体系由县教育科技局各股(室、中心)拟定,经考核办汇总初审,分管领导审核,党组会研究同意后印实施。(见附件2)
二、考核程序方法
赫章县教育系统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按照确定考核指标、每月调度、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和年终考核5个程序进行,由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组织实施。考核工作结束后,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按照县考核办要求,通过适当方式向考核对象反馈考核(评价)结果。考核对象有异议的,可向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申请复核。
(一)指标设置。考核指标设置在本年度第一季度,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发展定位、职能职责,着重围绕教育服务管理更加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更加有力、中小学校(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要求,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形成可量化、可比较、能定责、可追责的分类考核指标。根据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等不同特点,将考核对象分为教育集团类、中小学类、特殊教育学校类、育新学校类、幼儿园、中职学校类6个类别分类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二)每月调度。由县教育科技局相关职能股室(中心)对所牵头负责的指标按月进行调度,并采取发函提醒、挂牌督办、限期整改等方式,对未按时序推进的工作进行提醒督办。
(三)季度监测。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负责,按季度汇总考核对象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有关指标季度推进情况,进行审核评分。对未按时序进度要求推进工作或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及时提醒,跟踪整改落实;确需督办的,由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报县教育科技局党组审核,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督办。
(四)半年评估。考核对象于本年度7月20日前对照年度考核指标进行自查并形成半年工作自查报告报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根据平时工作调度和掌握情况,结合指标涉及股(室、中心)意见或建议,进行审核评分,形成半年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对突出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五)年终考核。由县教育科技局统一组建考核组,于本年度年底或次年年初对考核对象开展年终考核,综合月调度、季度监测、半年评估等平时考核结果及动态考核等情况,形成年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和等次建议,报局党组会审核。
三、计分方式
(一)计分项目。
单位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项分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考核得分、动态考核得分、满意度测评得分、教育质量得分。
(二)计分方法。
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得分按照60%比例计入总分、动态考核评价得分按照30%比例计入总分、满意度测评得分按照10%比例计入总分。计分公式为:
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得分×60%+动态考核得分×30%+满意度测评得分×10%+教育质量得分。其中,教育质量得分直接计入单位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总分。
满意度测评意见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次,分别对应90—100分、80—89分、60—79分、
60分以下。
测评主体及分值权重为:班子成员、各股(室、中心)负责人占30%;教师、家长、学生测评占70%。满意度测评计分方式为:(“满意”票数×1+“较满意”票数×0.8+“基本满意”票数×0.6)÷有效票数×100,“不满意”票数不计分。
动态考核基础分为100分,计分公式为:
动态考核得分=基础分+加分事项得分-减分事项扣分。加减分项包括表彰奖励、表扬肯定、宣传报道、通报表扬、活动承办及示范创建、通报批评、不良记录,考核标准对照附件1执行。按照百分比一定比例计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总分。得分。
教育质量得分由县教育研究室牵头制定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方案并提供考核结果,得分上限不超过10分。
中心小学类考核计分方法。中心小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中心小学校本部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60%+辖区内村级学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平均得分×40%。考核组实地考核时,辖区内村级学校有3个及以上的,至少考核3个;辖区内村级学校低于3个的需全部考核。
四、等次评定
根据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得分高低,教育集团和中小学幼儿园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等次建议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评定为“好”等次,考核得分达到90分以上,且政治素质考核和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均达到“好”等次;评定为“较好”等次,考核得分达到80分以上,且政治素质考核和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均达到“较好”等次;评定为“一般”等次,考核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且政治素质考核和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均达到“较好”等次;考核得分低于70分,且发生涉及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或校园安全、师德师风等事件(事故),造成严重影响的.,及学生入学巩固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评定为“差”等次。
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含中办、国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厅、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书面通报批评(有正式文号)的,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等次不得评为“好”等次。
考核结果由县教育科技局考核办提出等次建议,上党组会议研究审定,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有关要求
(一)严格执行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单位提供的考核材料及数据,应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等情况,将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应坚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伪造或擅自更改考核结果,不得隐瞒、歪曲事实真相,不得泄露考核秘密,不得在考核(评价)中谋取私利。
(三)对违反考核(评价)纪律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并对违纪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将移交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6篇12-11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6篇)12-12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通用21篇)12-07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范文(精选5篇)12-09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范文(精选5篇)12-10
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方案12-09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范文(精选12篇)12-19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03-15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