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语名句

2022-11-13 经典名句

经典论语名句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注释】周,合群。比,音bì(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注释】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会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女,同汝,你。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来行走呢?”

  【注释】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注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为仁之)道,就是当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

  1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着的是法制,小人想着的是恩惠。”

  【注释】怀:思念。土:乡土。刑:法制惩罚。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其相类似的错误)。”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充分的道理(理由)。”

  【注释】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方:规矩,道理,理由。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三年(多年)没有改变父亲的合乎礼仪的规矩,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应该在说话时要谨慎,在行动时要敏捷。”

  【注释】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4、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是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注释】粪土:腐土、脏土。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诛:意为责备、批评。与:语气词。

  25、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注释】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2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注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敏:敏捷、勤勉。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注释】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斯:就。

  28、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注释】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3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注释】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注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3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中不觉得厌烦,教人中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注释】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3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3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注释】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音yǔ,角落。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3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就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注释】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给学生们。

  【注释】文:文献、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4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注释】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4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既温和又严厉,威严却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42、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诗经》说:“(要)小心谨慎呀,就好像站在深渊旁边,踩在薄冰上面。”

  4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注释】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4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注释】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弥:更加,越发。钻:钻研。瞻:视、看。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47、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那里住下来,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注释】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49、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在评价颜渊时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5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5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注释】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5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5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注释】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55、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5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注释】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事:从事,照着去做。

  5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有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注释】齐景公:名杵臼,音chǔ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

  5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5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6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6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注释】莒父:莒,音jǔ。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6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63、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6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是要正直,但是说话要随和谨慎(注意方式方法)。”

  【注释】危:直,正直。孙:同“逊”。

  6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忠言,而有言论的人不一定都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66、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6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6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7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注释】尤:责怪、怨恨。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7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72、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7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7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注释】矜:音jīn,庄重的意思。

  76、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7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德行。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的。”

  7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就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8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8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8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注释】馁:音něi,饥饿。禄:做官的俸禄。

  8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84、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8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就没有互相商议的(基础)。”

  8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注释】谅:诚信。便辟:惯于走邪道。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8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8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89、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9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说明】本章已见于第一篇《学而》的第三章,此处系重出。

   91、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译文】子路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

   9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9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译文】手脚不勤,分不清五谷。

  【注释】四体:四肢。“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94、子夏曰:“仕而优(1)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注释】优:有余力。

经典论语名句2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

  则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

  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着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就是我的忧虑啊!”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欢古代文化,敏锐勤奋地学习追求而得来的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落下。”

经典论语名句3

  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敬鬼神而远之

  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6、未知生,焉知死

  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8、不患人之不己知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0、鸟兽不可与同群

  11、无可无不可

  1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4、吾日三省吾身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不迁怒,不贰过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2、小不忍则乱大谋

  2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4、巧言令色,鲜矣仁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6、朽木不可雕也

  27、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8、子不语:怪、力、乱、神

  29、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0、仁者,其言也切

  31、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32、邦无道,危行言孙

  33、知其不可而为之

  34、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君子有三戒

  37、乡原,德之贼也

  3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9、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40、不学诗,无以言

  41、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2、有事弟子服其劳

  4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5、礼,与其奢也,宁俭

  4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7、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48、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4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5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53、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1、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6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63、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64、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65、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8、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6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0、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73、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4、当仁,不让于师

  7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6、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7、三月不知肉味

  7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7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0、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81、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82、过犹不及

  83、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8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6、道不同,不相为谋

  87、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8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9、虽蛮貊之邦行矣

  90、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91、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92、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9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9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96、近者说,远者来

  97、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98、名不正,则言不顺

  99、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0、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经典论语名句4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经典论语名句5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

  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1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4、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5、子贡曰:“如有博施shì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16、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17、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ǔ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9、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20、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22、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2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24、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注释】太宰:官名。

  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2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7、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注释】复:实现。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2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30、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3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2、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33、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5、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3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3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3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先进》

  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经典论语名句6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0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6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0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07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0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07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07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074 当仁,不让于师

  07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076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077 三月不知肉味

  07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0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8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081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082 过犹不及

  083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084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087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08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089 虽蛮貊之邦行矣

  09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091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092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09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094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09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096 近者说,远者来

  09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098 名不正,则言不顺

  099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0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经典论语名句7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0xx全国)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0xx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xx湖南)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0xx全国)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xx全国、20xx上海)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20xx江苏)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0xx全国)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经典论语名句8

  【论语其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唱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话,就出自《论语》的第一篇《学而》。开幕式上,那些头戴长冠,手持竹简,宽衣长袖的儒生,也是模仿当年摇头晃脑地吟诵《论语》的儒生;而他们手中的竹简,就是孔子曾经“韦编三绝”的“韦编”,上面就是用毛笔竖排书写的《论语》。

  《论语》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记录老师孔子的一些善言的书。据国学家考证,《论语》不是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面完成的,而是不同的人先后完善而成,最后成书在战国初期,据今天已经有两千四百年了。

  【论语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温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可以和我讨论学问,这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这是《论语》首篇《学而》中的话。宋代的大学问家朱子分析说,《论语》将学习放在书的开篇,就是让大家明白,学习是一切的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读:学习但不思考,或者思考而不学习,都会变得迷惑、懈怠。孔子主张学与思不能偏废,只有学思结合,方可成为有学识、有道德之人。《论语》中多处言及学的重要,也有多处言及思的重要,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言的,但总体强调应将学与思适当地结合起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态度才是明智的。这是孔子告诉子路如何求知时说的,这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文化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毕竟有限,总有不懂之处,故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不足,不断学习,这才是明智之举。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读:孔子主张博学,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这里的“文”主要指文献典籍,“行”主要指德行,“忠”指尽己,对人尽心竭力,“信”指诚实。孔子在教学中让弟子博学于文,广泛学习文化知识;注重德行,加强品行修养;主忠信,做到待人忠诚笃厚,与人坚守信约。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读:早上明白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没有遗憾了。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君子的信仰,也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孔子主张“士志于道”,要在寻求人生的大道上面努力,而不是只关心吃饭穿衣这样的事情;还强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必须首先修养完善自身,才可能将道发扬光大;反之,只是以道来粉饰自身,哗众取宠,就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读:三个人当中,必然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学习他们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就在自己身上加以改正。孔子学无常师,经常随时随地虚心求教,他向老子学习过,也向路上的孩童请教过。他不仅要以正面的优秀的人为师,而且以不如自己的人为师,看到别人身上的不足,就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就赶紧改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解读:智慧的人不会感到迷惑,宅心仁厚的人不会总是担忧,勇敢的人不会感到害怕。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孔子觉得这三条他都没能做到,但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读:天下的人,都可以称作是兄弟。当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而唯独自己没有兄弟时,子夏劝慰说你不要担心自己是个独生子,只要你对人有礼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想要“四海之内皆兄弟”首先要自己做到对人有礼,处事恭敬没有偏颇,也就是“恭而有礼”。

  礼之用,和为贵。

  解读: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若一味追求和谐,不以礼来加以节制,也就不可能行得通。在此,既强调礼的运用要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无原则地进行调和,而要以礼节制之。这与孔子的中和理念是一致的。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也是出自这里,但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不追究,而是要按照礼来。

  【论语故事】

  君子不会走投无路

  孔子带着学生到处讲学,有一次,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接连七天不能烧火做饭,大家都又累又饿,但是孔子仍然在屋里抚琴唱歌。

  弟子颜渊正在择野菜,听到同学子路、子贡说:“老师两次被从鲁国驱逐出来,隐退到了卫国,后来到宋国讲学的时候,差点儿被人砍倒的大树压死,还曾经在周地进退两难,现在又被围困在这里了。那些要害咱们老师的人还在逍遥法外,也没有人来替我们说句公道话。这种时候,老师还在抚琴唱歌,君子难道就这样不把羞耻当回事吗?”

  颜渊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进去直接问孔子。孔子把琴推到一边,长叹一声说:“仲由(子路)和端木赐(子贡),看问题太短浅了。你去把他们叫进来,我跟他们说说。”

  子路和子贡进来了。子路愤愤不平地说:“像我们这样在天下传道,却遭受这样的困境,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

  孔子说:“怎么这么说呢?君子能够通达道义就叫做‘通’(左右逢源),不能通达道义才叫做‘穷’(走投无路)。现在,我孔丘在这样的乱世之中遇到忧患,是因为我坚持仁义之道。如果因为遇到忧患就放弃仁义之道,还能算君子吗?既然有君子之道,就不能说是走投无路。”

  子路和子贡认真地听着,颜渊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孔子接着说:“你们看到那些松树和柏树了吗?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现在我们在陈蔡之间遇到了阻碍,从而可以考验自己是否能坚持住道德仁义,这是一种幸运啊。”

  说完,孔子又把琴拿过来,继续抚琴,子路也明白了老师的心意,高兴地拿起盾牌随着节拍跳起舞来。

  子贡感慨地说:“原来我真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有道义才能上薄云天,有修养才能承载一切啊!”颜渊把孔子的话牢牢记在心上,琢磨着如何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之中。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有多大的威力呢?历史上有一个人只读了半部《论语》,就敢说自己可以治理天下了。这个人就是宋代的丞相赵普。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官。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事情,赵普也参与了,可以说是皇帝很好的朋友。赵匡胤做了皇帝,将国号改为宋,史称宋太祖。后来,赵普又跟随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这样的人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不相信。”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本。我只是将这本《论语》从头到尾都读熟、读透。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后来,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就这样,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

经典论语名句9

  (一)基础知识积累

  1、《论语(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论语好句赏析)》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字 ___,___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即“出来做事”。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二)课内句子翻译

  (1)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

  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

  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

  (5)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

  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

  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

  忠心不二。? )

  (8)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

  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

  (9)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

  去做。 )

  (10) 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1)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

  (1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1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依靠个人勤奋敏捷,不断学习、求

  索而得来知识的人。 )

  (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职位的人本身正直,这样不发命令事情也能办得好 ;有职位的人本身不正直 ,即

  使强发命令下属也不会听从。)

  (二)课外句子翻译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

  【注释】①北辰:北极星。距地球约782光年。由于太远,从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动,

  实际仍在高速运转。 ②共:同“拱”。环绕。

  【今译】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

  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④。”

  【注释】 ①道:同“导”。治理,引导。 ②齐:整治,约束,统一。 ③免:避免,指避

  免犯错误。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 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④格:正,纠正。

  【今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

  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3)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

  【今译】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4)子曰:“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注释】① 信:讲信用,说了算数。

  【今译】 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译】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

  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6) 君子坦荡荡, ___________________。

  (7) 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岁寒,__________________。

  (10)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今译】君子只应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今译】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像我一样忠信,但不如我好学啊。

  (13)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 ,不知老之将至。

  (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今译】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约上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归。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有:同“又”。表示相加。“十有五”,即十加五,十五岁。 ②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

  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6)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注释】 ①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③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①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夫执舆者为谁?

  翻译: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翻译: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翻译:

  ② 请你点评文章中的孔子的思想

  (17)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1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2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死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3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4微:无,没有。5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6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7自经:上吊自杀。渎,小沟渠

  ①将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翻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翻译:

  ②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相桓公”这件事的?

  (18)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何诛②?”子

  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③。”

  【注释】①圬:粉刷②诛:责备 ③是:代词,指先前对人的态度。

  ①. 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予与何诛? 译文: 于予与改是。 译文: ②. 这段文字讲的是和 的关系。

  ③.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附录: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9~22题。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节选自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1)微行入古寺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B. (1)而目不可开

  (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C. (1)史噤不敢发声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D. (1)使史更敝衣

  (2)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20.与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阅华,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2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左忠毅公在风雪天“微行入古寺”,发现了“伏案卧,文方成草”的史可法,当即“解貂覆生,为掩户”,表现了左忠毅公爱才之心。

  B.对史可法,左忠毅公不仅“呈卷,即面署第一”,而且“召入,使拜夫人”,并断言“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则表现了他具有知人之明。

  C.从“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句可以看出,“逆阉”对左公用刑之酷和左公面对酷刑的意志之坚。

  D.“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表现了左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并对史可法给自己平反昭雪寄予厚望。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2)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经典论语名句10

  书籍是历史的烙印,是智慧的低吟。读书,可以神交古人,汲取先贤智慧;可以审视自我,成就精彩人生。阅读有益身心的书籍,使人的思路开拓,从而提高自我素养,对人生的经历有更深切的体会。倘若把文学艺术比喻成一顶王冠,那么孔子的经典之作――《论语》就是王冠上的瑰宝。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世人对这部经典传世之作有着极高的推崇。曾几何时,《论语》成为我的心仪读物,里头的至理名言更是让我回味无穷,受益良多。孔子的言行举止不仅让我印象深刻,更像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感触颇多。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其思想深深地牵系着华夏子孙的心,那正统学派的真谛更是传承千古,流芳百世。《论语》给我的首个启示是“仁”,也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恤民情,关心民政,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倘若要遏止“苛政猛于虎”的情形,那么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当安守本分,互相关怀,将心比心,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以达成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推己及人,以一颗慈悲之心去渡化有缘人,只因“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当然,我们必须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尚品格,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凡事皆要以利与害为出发点,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德行与原则。

  《论语》讲究孝道:孝,在中国从古至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这本著作中,它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论语》大概一半都牵扯到这个“孝”字,而被公认为百家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古人云:“孝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伦也。”如果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都不懂得如何孝顺父母,那么岂不连禽兽都不如?须知“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啊!孔子曾言:孝悌是人的根本。由此可见,一个人懂得报答父母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是何等的重要,因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身为别人的老师,孔子时常训诫弟子们要秉持孝道,讲求信睦,以求家道安宁;兄弟之间要互相忍让,并且要有深挚的手足之情,而不是同室操戈。

  年幼时,我接受启蒙教育,虽然当时童心未泯,但对《论语》中的一番教诲有深切的领悟。那就是:“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不逾矩。”孔子认为学无止境,十五岁时就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就懂礼仪,无论是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当他掌握了各种知识,就不再迷惑。五十岁时,得知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便能明辨是非,判明真假,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超出规矩。这几句肺腑之言非但激励了我,更是使我有了向前迈步的勇气与决心。当时我就立志要力争上游、发愤图强,只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孔子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较大的进步,直到晚年才达到最高境界。我深深地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可贵精神,并且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唯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因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部国宝级的传世著作有着一句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那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以读书为乐事,说明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反映出他注重修养,严格律己的处世态度。此外,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名句。这些名句都是在求取学问时应该持有的态度。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因材施教”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他劝勉弟子们要虚怀若谷,不断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一个有特长和技能的人做自己的老师,从而取长补短。每当遇到学问上棘手的问题抑或是满腹疑惑时,切记要寻求有智慧的人指点迷津,这样才能透彻地掌握知识。当然,我们也时常温习旧知识,因为这样才能从中得到新的领会与体悟,只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待人处事方面,孔子教会了我许多哲理,并且让我变得稳重成熟,温文尔雅。他认为如果要实践仁德,就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原谅别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一个人若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讲求一个“信”字。在今天看来,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正如孔子所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除此,我们也要拥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态度与胸怀,少责备别人,并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见到贤人应当向他学习,看到不贤的人则要自我反省,因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详细地说明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不安;君子襟怀坦荡,与人为善,知足常乐,小人则终日患得患失,怨天尤人,忧心忡忡。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做个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而不是成为一个心胸狭窄、人格卑鄙的小人。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应当警惕戒备,那就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说明了青少年应该要用理性的缰绳去约束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身为一个读书人,我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将来时必要为社会和人们谋福祉,只因“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蓦然回首,我怀着严谨的态度去品读《论语》的经典名句,并且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孔老夫子存活在我的心中。其实,孔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我们没有智慧之眼、澹泊之心去感受他的存在。不可否认,《论语》给予我许多的人生大道理,并且教会我历经风霜而留其真谛的生活经验。《论语》作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著作,有着不可磨灭、不可动摇的地位,更是我华夏五千年智慧结晶的最大见证。在这儿,我要称赞这部我最喜爱的瑰宝:《论语》经典,永垂不朽!

经典论语名句11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5.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6.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7.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14.过犹不及。——《先进》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2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26.里仁为美。——《里仁》

  2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2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2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31.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4.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3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3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4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41.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4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4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公冶长》

  44.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46.有教无类。——《卫灵公》

  4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4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5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52.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经典论语名句12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4.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工具准备好。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但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8.言必信,行必果。

  讲话诚实,做事果敢。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统治者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切勿强加给别人。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又好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真正高尚的人重视的是正义感,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而卑贱的人仅仅狭隘地从自身利益出发。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不开导的;不到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地步,我是不提醒的。

  14.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1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他人工作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我的知识,自己是否熟悉了?

  16.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而改正缺点。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2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冬天来临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单纯追求速度就无法达到目的,只顾小利,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25.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26.道不同,不相为谋。

  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共事。

  27.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习礼仪,就不能够在人群中立足。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的性情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

  3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

  3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当初我对于别人,是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是听到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4.有教无类。

  不管贵贱贤愚,哪一类人都给予教育。

  3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用自己正确的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36.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行仁义之事的时候,即使是老师也不用谦让。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3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

  4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4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经典论语名句1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玩物丧志。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为知己者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经典论语名句14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7、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3、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8、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经典论语名句15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注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注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注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注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注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注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注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注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注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注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注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注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注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注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品德篇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注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6、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注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7、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注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8、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注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9、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注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注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杀身成仁)

  【注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2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注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注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注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6、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注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注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8、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注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2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注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0、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注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注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注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处世篇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注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3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注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注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3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注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3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注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注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注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注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4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注解】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4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注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注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4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注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45、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注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4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注解】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哲理篇

  47、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注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4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注解】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4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注解】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

  5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注解】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经典论语名句】相关文章:

《论语》经典名句07-21

论语经典名句10-20

论语名句及翻译10-01

论语名言名句11-03

论语名言名句06-13

论语名句(精选30句)09-28

论语名句60句09-15

经典论语名句60句09-15

论语经典名句15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