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2022-05-24 经典美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1

  我和利是同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

  我们的相处很微妙,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彼此只是默默地把话藏在心中,谁都不说,谁都明白。

  日子就那样一天天过去,我们对自己所得到的都很珍惜。我时常想,两颗很幼稚的心,根本掌握不了爱的航帆,一但架起那叶轻舟,一定会迷航,倒不如先共憩在爱的温馨港湾,时机成熟,再去起锚。

  然而,事情总不那么随心所愿,正当我沉浸在爱的惬意中的时候,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天,利跑到我家,告诉我,她要走了,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无法挽留,那一刻,我真的好茫然,不知所措。她紧紧的拥抱着我,哭泣着,滴滴泪水,蕴含着多少难舍难分的情意!我甚至想,那该不会是世界末日吧!

  她重重地吻我,而后对我说:我一定会回来,你等我!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送给她一串风铃,对她说:珍惜它,叮当一响,是我对你的呼唤。

  而她把她的日记本留给我,语重情长地说:它就是我的心,永远永远属于你!

  利真的走了,像带走了我的三魂六魄,一颗心守着一个躯壳,寂寞吧,思念吧,期盼吧!

  在这段日子里,又增添了我对那些美好日子的回忆,想要对你说一声:回来吧,我的利!可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样无力。就让那串风铃的响声,告诉你我的思念,我的祝福……

  那颗星,明闪闪的,就是你的心,透过沆瀣,浸湿我的双眼。由衷的问候随风飘去,是否能飞来芳馨的手帕,为我拭干眼泪?涌在心底的一句话,无法抑制:那是爱的呐喊;是情的回答;是飘浮不定的思绪的最后归宿------亲爱的利,你在他乡还好吗?

  你可还记得,信步于斜阳之下那两个纯真浪漫的人?寻风,寻笑,寻找青春的足迹。红灿灿的夕阳,映着你红润润的脸。抓一把风儿,给彼此炽热的心增添些许凉爽!

  你可曾忘了,串串槐花香中挥洒串串欢笑的人?嘤嘤的蜜蜂伴你歌唱,翩翩的蝴蝶同你起舞。装满衣袋花香,装满耳朵心语,装满思念在远去的行囊。一路沉默,一路泪眼汪汪。一路走,一路唱,一路的青春在流浪。最后,手挽着手,唇吻过唇,心牵着心的分别了!

  不会忘记,列车上用力挥着满是泪水的手的人:带去我沉重的思念;带去我沉重思念的心;带去我沉重思念的心的祝福!红灿灿的夕阳下,红润润的脸上,有红闪闪的泪水在滴。阵阵槐花香中,有串串依恋在飘!

  在一起的日子就那么短暂,来不及更多更好的享受,就变成了回忆!就像一颗流星迅速地滑过夜空一样,深邃的夜空中,只留下一丝短暂的亮痕,给人更多的遐想和期盼。心中千言万语早己凝结,从血脉中涌出万种柔情的问候------亲爱的利,你在他乡还好吗?

  ------你在他乡还好吗?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2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敬爱的周老师,你能再回到我们身边吗?

  回忆起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学校园,我的心绪犹如一辆逆行的列车,载着我又回到与你朝夕相处的日子里……

  我读小学六年级时,一开学,便得知了一个消息——由你来担任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不由大失所望,因为你那时是那么的苍老和土气。甭说,要不是你在城里教得不够格,肯定也不会来我校教书的!我和同学们禁不住在私下议论你。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看法变了。

  你给我们讲解题目时从来不先报答案,当然,你也不先告诉我们步骤,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们向正确的思路走去。这样不仅让我们学会解题的技巧,更让我们体会到解出题目的乐趣。是你点燃了我们对学习的热情。

  你上课的时候,说话总是那么的幽默,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定会让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你上课要那样说?这样一思考,问题接二连三如同泡泡一样往上冒。我们就把写满问题的纸条给你,你也乐于回答,我们就“变本加厉”地写纸条给你。

  有时,你给我们讲题,讲到好笑处,我们没笑,你自己却笑翻了天。还有我们自己解出题告诉你时,你也会高兴得不得了。这时我们便会怀疑你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姑娘呢?

  课间时,你有时也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跳橡皮筋时,你因为没玩过,到处乱跳。瞧!你那调皮样儿,好像比我们还小呢!

  真想不到,你竟如此的幽默风趣!就这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你的课,还更喜欢上了你的人,和蔼可亲的你很快便成为我和大家的知心朋友。可惜,你只教了我们一个学期便离开了我们,去城里治病去了。谁知你一去便成了永别。你为了抢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可恶的车轮夺走你那沧桑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命。

  周老师,你在“他乡”还好吗?

  周老师,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对我们的爱!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3

  岁月匆匆地流逝,我已在故乡住了多年。可能太熟悉了而感到“平淡无味。”平时总是呆呆地遥望着那片蔚蓝的天空,心里升起无限的遐想。犹如羽翼丰满的鸟儿,总想跳出巢穴去飞翔,到异地去闯荡。

  直到有一天,一封他乡的邀请信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先是欣喜但却又忐忑不安起来,一种无以名状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

  如果没有她的精心哺育,我怎能茁壮成长?如果没有她的耐心教导,我怎能发奋图强?如果没有她的殷切期望,我怎能有今日的辉煌?

  故乡,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我尊敬的前辈。你总是寄予我们的希望,指明前进的方向,让我看到胜利的曙光。你总是用你的青春和热血拥抱一代代莘莘学子。你是多么的伟岸,我亲爱的故乡,今日我要为你讴歌,为你的歌唱。

  真的好想依偎在你的身边,听你的歌唱。但我怎能放弃我的理想?真的好想永远在你的面前,看你的脸庞,但我怎能掉下我的希望?但并不是说我在你身边我不能有所成就,可您可知道,只有遇过惊涛骇浪,水手才能不畏风雨,那才叫做激扬。所以我要挑战自我,我要用事实证明,你哺育的子女是多么富有生机。我要用你的希望点亮那迷朦的地方。我相信你不会拒绝我的请求,即使是身不在,我心也在你身旁。

  理想已经飞翔,心中还时常惆怅。不是我对未来渺茫,而是舍不得你,我亲爱的故乡。还有多少话要说,还有多少泪要流,我还是要离而去,真的别了故乡!

  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不知经历了多少苦辣酸甜,我已在这边留下了足迹,而我与你的离别犹如昨日一样,时常想起而苦苦地忧伤。同事劝我说:“只要心中有故乡,其实到哪都一样。”我感到这话的深刻含义,便常常独自一人望着月亮。

  月儿弯弯,载着两个希望,一个在这方,我在这边流淌。一个在那边,你微笑的模样。星儿眨呀眨,眨出多少童年幼稚的幻想。月儿摇啊摇,摇出多少孩时烂漫的向往。天空划过一条微痕,要把星空点缀。心头涌出一股热潮,要把故乡遥想。守着窗儿,孤独寂寞;睡在梦里,辗转反侧。心中仿佛有划破的伤痕。为什么我看月亮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故乡爱得深沉。身在他乡,心在一方。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4

  又是一年春好处。还记得故乡蹦跳的水珠总爱跃下青翠的树叶,轻快的春风总爱偷偷借此吹几口口哨。身处他乡的我却只能与高楼为伴。应是绝胜烟柳满故乡了吧。

  故乡的春五彩纷呈。是传说中彩云的倒影,是画家们挽袖精心描绘的油画,又像是哪家调皮的小孩偷走了颜料坛子后随心的泼制。黄绿的山坡上参差不齐的拔起了随风飘扬的嫩绿小树苗,它们的周围是一棵棵苍翠的大树,不时能瞧见一绺绺新绿从叶隙尖挤出来,光滑的页面映着阳光灿灿生辉。遍地的绿茵中零星地散布着星星点点的彩色。或是一簇簇紫色的五棱的花朵,或是一束绵延细长的夕颜藤上挂着的粉色、宝蓝色和淡紫色的小喇叭,轻风一拂便随风摇曳,仿佛有一股音乐如灵泉般从那一个个小口中一溜而出。

  故乡的春悠闲安逸。最爱儿时挑一个暖意浓浓的好日子,偷偷拿走外婆家的渔网,寻两棵“体格健壮”的大树,将渔网绕在具有“发达肌肉”的“腰间”。头上的树叶碧绿掩日,簌簌地交织着一首首柔和的催眠曲,叶尖泄出斑斑阳光。躺在自制吊床上,阳光映在脸上缓缓跳跃,春风和煦地跃过。不时有一两只蝴蝶飞上吊床,摆弄触角,伸展双翅,舞蹈于细绳之间,枝头绚烂的鲜花正是它们演出的背景。

  故乡的春天,一草一木,一米阳光、一束微风都能牵住在外游子的心。故乡的春天在游子心中,能温暖他乡,那高楼大厦的棱角也渐渐圆润起来。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5

  世界真的是那么大吗,可是却又那般渺小!大是因为满足不了,内心一点点的期待与盼望。盼望着与家人的团聚,期待着看到家人那一点点的笑容。可是小呢,不是因为现在的交通发达了,这个世界就是你的家了,世界太大了,你需要一个小小的安乐窝。并不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是你的容身之所。

  曾记得,网络上有这么几遍文章,说是关于70后,80后,甚至到90后,这三代人之间的微妙差异,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70后的他们,不用为了生活,而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奔波。90后的他们,不考虑自身的感受,而是如此的猖狂。生在中间的80后,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他们年幼时,感觉不到世界是多变的,到了初中时,香港,澳门回归了,他们知道了,我们需要关心政治。到了高中时,网络来了,整天迷恋于网络上,什么,游戏啦,等等。进去再也出不来了,也顾不了什么高考,什么人生了。在后来,上了大学,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我的童年,什么是我的少年,什么是我的青春,什么是我的中年,什么是我的晚年。可是这一切都过去了。没有什么可值得像70后一样所怀念的,没有什么可值得像90后一样可炫耀的。不是我们没有资本,是我们真的没有资本。

  “我想回家”,多么简单的几个字啊,道出了社会上到处流浪人的心声,可是家在何方,白天看着别人的脸色,忙忙碌碌的工作,没有目的,甚至没有理想。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理想,没有想法吗,不,是他们不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口袋有多少,他们很清楚的知道,一旦他们失去了这份收入不多的工作,他们的干粮还能维持多久。晚上还的加班加点的照顾这个家啊。80后的心声也许是这样,五湖四海我的家,到处奔波流浪我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源于俩字“无奈”!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是人在掌控着,太阳东起,人死西去。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这个世界之外,应该还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的“人”在主宰这个所谓的“宇宙”!深信无形的背后还有另一层意思。只是我们还没发现而已。期待……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与致命的优点,都是那一颗心。善待他吧!!

  小的时候,我们盼望着长大,长大了,可以拥有了很多,十岁的时候,羡慕二十岁的人,因为他们有爱情。二十岁的时候,羡慕三十岁的人,因为他们有钱。三十岁的时候,羡慕四十岁的人,因为他们有车有房。四十岁的时候,羡慕十岁的人,因为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来挥霍来浪费,五十岁的时候,羡慕二十岁的人,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身体,正处于人生的美好阶段。六十岁的时候,羡慕三十岁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人到晚年不中用,没有了人所应有的激情。七十岁的时候,羡慕已故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牵挂,没有痛苦。最后呢,作为人呢,理应知道,生死轮回转,何必呢!!我想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很多,甚至更多,他们的一生都活在羡慕当中,都活在痛苦当中。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当前的他们该做什么,就知道以为的追求,羡慕,嫉妒。其实,我想说,你们都是“远视眼”看不到自己的幸福。在我们受教育的同时,深信大多数人,都学会了,换位思考。也许有些人明白,可是就是做不到,这不能怪自己。更不能怪社会,要是有怨言,就给自己说,书、读的太少了。

  我不会羡慕更多的人,因为我知道,他们有钱有房有车的时候,与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不远了,我还是比较喜欢一日三餐的馒头,因为这样我还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了,能预料到未来的情况是最好的,朝着那个方向奋斗吧。最后呢,如果能把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利用好的话。我想,这才是完美人生。(期待有同感的人,研究这个世界)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定牵挂,他们很想了解自己与知己。而到最后却始终了解不了。因为他们不懂的去分析。不懂得项上脑袋是做何用的,只知道,愤怒的时候,拳打脚踢。对于你所挂念的。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清楚。在记忆的深处曾有这么一句话: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梦,在异国他乡,就到这里告一段落,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次分解。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6

  又是一年除夕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似乎闻到了家乡浓浓的年味,闻到了饭桌上团圆饭弥漫的芳香,似乎感受到了亲人们团聚的欢乐,似乎看到了亲人们脸上幸福的微笑。

  虽然已是人到中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盼着过年,可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来说,奔波了一年,唯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和一家老小团聚一起,平时各忙各的,为了自己的小家打拼,兄弟姐妹各自散落天涯,一年到头也难得相聚。唯有这一年一度的春节,才是我们期待团圆的日子,也是大家久别重逢后欢聚的时候。

  其实,长大后过了那么多的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岁相同。”除了吃就是喝,除了电脑手机就是。没有人会像小时候的我们那样急切的盼望过年,也没有人会再像小时候的我们那样为了来年能穿上新衣服而虔诚的守夜。感觉社会发展了,年变了,年味也变了,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纯朴的年味,再也找不到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对于七零后的我们来说,因为当时物质的匮乏,所以格外珍惜那时候能够拥有的一切东西。包括过年时能够穿上的新衣服,有时候可能就是我们盼望了一整年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年的除夕夜格外难忘。那时候的我应该是上小学三年级吧?暑假的时候去姥姥家,看到小姨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小小的心里很是羡慕,也很是向往拥有。小姨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我回家的时候,就送了四尺布给我,让我带回家让妈妈找人帮我做一条裙子。那是一块印有孔雀图案的花布,咖啡色,适合做裙子。

  可是我拿回家以后,妈妈左看右看然后说:“这么漂亮的布拿去做裙子可惜了,还是留到过年给你做件新棉袄吧?”我虽然很想穿裙子,可妈妈这样说,我也只好答应了。

  那一年除夕,晚饭后,哥哥们早早跑出去玩了,我和姐姐帮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们边包饺子边聊天,妈妈说:“今晚谁守夜,来年就有新棉祅穿。”

  在我们老家的习俗里,除夕夜是要烧大大的树蔸子火的,说是谁家的树蔸子烧的越大,来年喂的年猪就长得越大。所以那时候,每年秋天,大家都会在漫山遍野寻找大树蔸子,把它挖回家,等到除夕夜烧大火。这也许有点迷信,但是最多的应该还是代表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而且除夕、初一、初二这三个夜晚,要烧整夜的香。从天开始黑烧到第二天天明,大约十二个小时。而且这香不能让它烧熄了再点燃,否则便是“断头香”不吉利。灯也要整夜通明,说是列祖列宗回家过年来了。因为烧香要守夜,祖先们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个盼头,于是便有了“守棉袄”之说。而且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也是当时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所以当妈妈问谁今晚愿意“守棉祆”时,为了来年依旧能够穿上新棉祆,我便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于是我便点燃自制的纸灯笼,去隔壁找来堂弟,又和堂弟一起去堂哥家,将两个堂侄叫来我家边打扑克边“守棉袄。”现在想来不免有些可笑,可是那时候的我却是认认真真的。我以一颗小小的虔诚的心去“守棉祆,”却守了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犹记得妈妈装了很多炒熟的花生、葵花籽、板栗给我们吃,另外每人给了几颗糖。好像那时候水果很少,记忆中没有水果的成份。

  于是爸爸便去堂屋教我如何上香,他教我将十柱香一齐点燃,擎起来揖三揖,然后先插中间香炉的三柱香,完了在插左右两边香炉的。为了防止烧“断头香,”所以点香时同时点燃十柱香,留下一柱看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去上香。我一一记在心里,在爸爸的注视下上完第一遍香,爸爸看我像模像样的,十二点放完鞭炮接了新年之后,就放心地去睡了。

  我和堂弟堂侄边打扑克边吃零食,将糖放在火上烤软,扯成长长的糖丝吃。开始几个小时很新鲜,边玩边吃,乐此不疲。后来便犯困了,毕竟我们还是孩子,又没有熬通宵夜的习惯。所以到了鸡叫的时候,我们一个个困得东倒西歪,扑克也不打了,零食也不吃了,有的倒在椅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来。我也不敢叫他们回家,因为他们若是走了,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守夜会害怕。于是我强打精神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我发现窗台上放着几盒达炮(一种用纸卷起来的手工炮,死劲扔在地上或者墙上会响,没有杀伤力)。那是堂姐夫年前送堂弟玩时,顺便送给我的几盒达炮,我没舍得放,现在看到了,便心痒痒的想放。于是我便叫他们起来放炮,他们一听,立即爬起来了。于是我们走到院子里,你一颗我一颗的扔了起来,将睡在牛栏里的狗吓得飞起来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起来,瞌睡虫也吓跑了。

  我们继续玩了一会儿,天渐渐亮起来了,堂弟堂侄他们便告辞回家,说是回家换新衣服然后去各家各户拜年。我也迫不及待地穿上那件有孔雀图案的新棉祆,换上新鞋,随他们去了。

  这是我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一次除夕之夜“守棉祅,”也不知道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我是否穿上了新棉袄?但是那一夜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还在昨天,却不料却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了。当年陪我“守棉祆”的堂弟,如今远在广州,功成名就,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而当年陪我“守棉祆”的两个堂侄,一个“远嫁”陕西,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个英年早逝,抛下了白发老母和尚未成年的两个孩子,远在天堂。而我,为了生存,又漂泊在异国他乡。

  时光荏苒,岁月绵长。我记忆中再没有在除夕夜通霄“守棉祅”的印象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年年守下去?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希望回到从前,在每一年的除夕夜,我都会陪爸爸妈妈“守棉祆,”陪他们慢慢变老。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够陪着我的孩子“守棉祆,”告诉他们这些传统的习俗,其实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的瑰宝!

  因为现在的我深深知道,我们拼命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也深深懂得,孩子失去的母爱,也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真希望时光能缓,真希望岁月能慢,让我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还能够多陪他们在每年的除夕夜“守棉祆,”去守一份孝心,去守一份温暖,让我能幸福快乐地陪他们,慢慢走向时光深处。也让我能够陪着我的孩子,让他们的母爱没有缺失,让他们将这些优良的民俗继续传承下去,让年味在时光的隧道里,依旧越来越浓……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7

  东北的寒夜奇冷无比,从哈尔滨到锦州,一路高铁月台上皆能体验到木如三尺的刺骨风受。这是我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一次奇特旅行,从天地阴霾雾罩万里,又到风清气朗斗星满天,由无间地狱弋渡蔓花天堂,无悲无喜,由人文尘烟慭往自然大千,无浊无净,本知地狱并未远离,随时会遮天蔽日回马杀来,生逢此世,人之奈何?命不逢时,人之若何?价值顛倒,善恶无过,阴阳反复,常态已落!

  我本无缘,天地有助,人在旅途,半世斯苦。在一个时空被科技压缩的年代,人类迁移,犹似邻访,万里屏视,犹若窗观,故乡他乡,再无有别!旧人新知,朋圈皆友。

  当我们古朴无阂的情感被科技所凌尺,当往年跋山涉水的苦难被高铁所代替,当“道法自然”被“人定胜天”所驾驭,我真不知这是一种幸福还是不幸,故乡与他乡,愈行愈近,而人文与自然,却逾行逾远!思之已悯,疮痍满目!不禁小诗曰:

  忆自昔日,年少为狂,泪别庄亲,单骑离乡。

  路尘茫茫,风雨苍苍,朝履寒露,客榻榆桑。

  悠悠半世,镜染鬓霜,物是情非,孰沐涯芳?

  故乡他乡,他乡故乡,玩郎童伴,阡陌遗忘。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8

  正值春冬交替之际,本以为要飘雪,谁知天阴下脸后,没有咆哮,只是静静地落泪。

  天空像水墨画一般,黑色的云朵像成熟的意念,涌动着,翻滚着。微小的雨滴漫天飘游,没有伤感,也没有欢喜,只在纵身跃下时,显得深沉而执著。湿湿的,世界仿佛落了水的棉花,厚重、纯洁。润润的,渺远的灯光被拉到脚下,那样雍容,那样淡定。雨还没有下透,地上只湿了一层,泥土的味道犹如争先的孩子般挤入心肺,让人十分舒畅。

  新疆的雨,是那样酣畅,一翻狂啸过去彩虹就在天边拱起;沈阳的雨,轻柔而舒缓,给人一种淅淅沥沥的感觉。不同的土地孕育着不同的生气,那里像是须眉男子的愤怒,而这里则是文雅女子的低泣。

  我浸泡在清新湿润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呼吸,感官也随着雨水一起缓缓地流淌。这雨给了刚生“毛发”的季节一次圣洁的洗礼。

  穿过小小的窗户夹缝望着这天空,外面柔雨缠绵,雨成了一首悠扬的音乐,在耳畔轻缓地荡漾,静是此时低缓的伴奏。听着滴答的细雨声,偶有风吹过,轻拂窗帘,极其温柔,像是我所眷恋的妈妈的手所赐予的暖流。同样向我的记忆中灌进了浓浓的诗意。也许此时,我家周边沧桑的歌声或踩着鼓点的叫铃声正响彻漫漫的长夜吧。

  我看着水滴正渗入大地母亲干涸的肌肤。那里将生机盎然:小草悄悄地伸出头来探望,树木也会伸展枝丫散发幽香。

  远远地,布了尘土的石凳正被清洗一新,房顶的屋瓦也在这雨中变得微微泛光。整个城市都在被滋养,此时此刻整个世界变得清新、烂漫,它伴着霓虹渐渐入睡,等待明天的到来,也许明天的朝阳会有不一样的光芒。它与家乡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究竟哪一个更壮观呢?

  “正万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9

  在他乡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仿若那根剪不断理还乱的绳,而家乡,则是静静停靠在海边的港湾,远在他乡的人就是那艘漂泊游离的船

  人在他乡,总使人联想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断肠人在天涯”的风尘仆仆孤苦的画面。每位身在他乡的游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辛酸也有苦累,也欢声也有笑语,点点滴滴都可汇聚成一本厚厚的书。

  他乡也罢,家乡也罢,无论身处何方,同样都会面临酸甜苦辣,我们可以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看待,不要把他乡的经历当作流浪,而看作是一种奋斗磨砺创造的过程。就当在他乡的生活是杯酒,慢慢品尝它,才能深闻其味,体会其香。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融进你所在的地方,化被动为主动,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可以多结识朋友,多学习,方式多种多样,选择适合你的一种,是消遣也好,打发时间也好,只要能让自己快乐充实的都是一种好方法曾经的郁闷、埋怨,也不凡带少许无病呻吟之嫌,总认为自己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其实,多年的异乡生活,不知不觉已习惯了在外的日子。由一开始抵触的郁郁寡欢、到如今认可接受,其间也不凡有过自相矛盾的激烈思想抗争,但总算平静了

  既然当初做下决定,选择了打工,就应该在现有的环境下,坦然面对所有一切,多一点乐观,就多一份希望。地球不会因为我们的郁闷而停止转动,太阳不会因为我们的悲叹而隐匿于天空,日子不会因为我们的苦累而停止。感概也好,牢骚也罢,都别忘了向前进发。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10

  我曾想……

  把父母赐给我的名姓,还给故乡。

  山川曾经濯我面目,我终究不能以山为冠,以水为带,做一个樵夫钓叟。

  此时,我仍是无名姓之人,寻找安身的草舍。

  春花锦簇,让给少年姑娘去采吧!这世间需要年轻的心去给梦,一代代地把关雎的歌谣唱下去。不管江山如何易容,总会有春暖花开,这是江山的道理,他必须给年轻的心一处可以寄托的梦土,让他们毫不迟疑地拎着梦,去找梦中人。

  夏风蛙鼓,让给庄稼去听吧。柴米油盐的日子总要有人去数算,这世间才会有壮硕的孩童。土地不管如何贫瘠,它总可以种出裹腹的粮食,这是土地的道理

  秋叶的星月,让给寒窗的士子去赏吧!经籍固然白了少年头,那些千古不灭的道理总要有人去说破,这世间才能懂礼数。

  腊月的凛冽,让我独赏吧。

  我愿意在这方圆百里无村无店的山头,搭一间简陋的柴屋,储存薪木,在山门前高高挂起一盏灯,招引雨夜中赶路的人,来与我煮一壶酒。

  我是个半盲的人,是尊贵之身,是白丁流民,都请进喝酒。

  我是个半聋的人,是江湖恩怨,是冤家夙仇,既喝酒就不易多说。

  我是个半哑的人,人的故事,山川风月比我更清楚,要听道理,士子僧侣比我更了然,要问路,樵夫钓叟比我更熟知。

  你若问我姓名,我说,柴屋,青松,雨夜,白石,随你称呼。

  你若问我,走的哪条路?我说是哭过能笑,记时能忘,醒后能醉的那条小径。

  你还要问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说是个春天种树,秋天扫落叶的人。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11

  “一样的天,一样的脸,一样的我就在你的面前”。那还是母亲还是我此时这般年纪的时候,我却不大记得自己彼时的年纪,大概《外来妹》火热于我家的时候,也正是我记忆朦胧的伊始。

  我不记得外来妹结局时那个因手残疾而在故乡狐疑眺望赵小芸带着新的一批姐妹进城打工的那个胖女孩叫做什么名字了——谁又能责怪一个看世界都是睡眼惺忪的小孩子的模糊记忆力呢?目下再想起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现”复隐现的角色们,一个疑问乍然而现:

  对于那个饱受生活疾苦的胖胖打工妹而言,她的眼中究竟有着如何讳莫如深的`眺望?

  前几日我问一同授课的同事们他们眼中理想的薪酬待遇是多少,窃以为,对于这些相对于外来妹而言,文化水平颇高的他们,对着这薪资该有着不同一般的见解。

  “我觉得我们做老师的月薪怎么说也得一万人民币啊!”小张嗫嚅道。

  “非得一万?九千就不行吗?”我嬉皮笑脸地问道。

  “九千也可以啊!”

  “那八千呢?”

  “这......无所谓了!八千就八千!”

  我端过板凳,正襟危坐地复言道:

  “七千呢?七千可以吗?”

  “你这厮,是在消遣我吗?我不想同你讨论这般无聊的问题!”自惭受愧的小张无心与我继而“消遣”,揣着刚发的三十来张百元大钞薪水回家向老婆交差了。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你想要月薪一万。九千也可以,八千也能接受,为何就是不能接受七千的工资呢?导致小张触怒的,莫非就是这区区一千块钱的悬殊?这区区一千元钱,就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全然不同的嗔痴?为何这一点点的悬殊,所招致的反应竟同一百万之于一千块的悬殊所招致的反应一大样?

  是一千块钱改变了我们工作的态度,而又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态度呢?

  我想,那个在家乡的山岗上抽泣着的胖女孩,她同我妈妈,同我都有着万般相似的命运——我们少小离家的生活态度,都该是受我们的根的影响而改变其他的吧!

  为了我们的根——家人。我们像一颗蒲公英种子一样随风而逝。

  为了这个家,我们离开了家,希望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更为喜人的金钱,来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口中的方言,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外地言。我不知道那个山岗上的胖女孩,她的那几年是如何一日一夜地熬过来的,我儿时的记忆也不允许我记得母亲离家多日重返时溢于言表的辛酸痛楚。如今,岁月让我登上了母亲当年的年岁阶梯,染上了母亲彼时的白鬓,灌起了母亲喝过的苦酒。在这个山山水水又不止于只隔住了山山水水的世界,我分然感觉不着空气中母亲一丝量的气息,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一丁点儿金钱的趋势之下,我就非得要远离我百里之外的母亲。

  蒲公英种子为了家族的希望而离家,却永远地失去了家。这是一个叫我自己都身处尴尬的问题——我明明是为了这个家而离家的,为何我却永远地失去了家?

  为何我会与我的根弗之甚远呢?

  我想了很长时间,总算是理出了一个清晰的头绪:

  打从中国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贯以下,中国每朝每代都有着自家一言,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叫人过目不忘!而今之人,明明只长了一双脚,一辈子下来却得换上无数双的鞋子,我们从来都不会注重自己受之父母的双脚,反而一辈子奔波于鞋面的驽钝之下,所有人都南辕北辙地奔跑着,却也没有谁会梦醒黄粱地惊呼些什么。这和下雨又是一个道理:天上有雨,地上也有雨,人们却都说是天上在下雨,不管对错,没有人怀疑过雨是否是地上下的。在没有看清是非以前,便以为朦胧中跟着人群走便是对的,所以自古以来,只有“天上下雨”一说,而无“地上下雨”之疑。

  我们的根亦复如此,我们自以为有着“天上下雨”一说的千古经典,便趋炎附势地认为同大潮一起言道“天上在下雨”才是做人处事的根本,看见别人都出门“寻根”了,自己也踏上了迷途之路。

  或许我与母亲都还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相对于那个山岗上的胖女孩来说,有着健全的肢体。而此刻我却分外羡慕那个可以就此一辈子留在那个生养她的山岗之上的胖女孩。我想,她肯定看到了远方的高楼大厦,也看见了这些高楼大厦的主人死后紧紧一室的坟坑,她还有机会可以成为她母亲生前最后一个握住她的手及她母亲死后第一个抱着她母亲的人,也许,多年之后,她还有幸代替她母亲的这个角色!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12

  窗外的紫荆花又开了,屈指一算我们调到南方工作已有十五、六年了,儿女们和我们一样也都在南方有着自己的房、车和事业,我们早已属于南方,故乡的人也早已把我们视为南方人了,但是他乡的人们总还把我看作是他乡人、是陕西安康人、是新的客家人。一到春节人们都要习惯的问“你回家了吧?”。是啊,“父母在、不远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故乡总是和父母和老家联系在一起,可我们已是垂垂老亦的耳顺之人,父母和一些亲友都已不在了,我们可真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啊。

  每当我拉上行李箱,告别亲友,带着浓浓的乡愁踏上远离故乡的归途时,总是会在内心吟诵一首《江城子》的词“…悄然离去,怎堪友相送,唯问西凤余几许,酒纵在,谁与共?…”,是啊,这里尽管每日不缺酒肉,但是这里没有我的青春伙伴、没有我的青春足迹、没有家乡下酒的凉菜、没有青春陈年旧时的故事,也就没有了喝酒时的沉醉、陶醉和乐趣、情趣,没有了那种“…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回家的享受,醉倒在家门口”的放纵和洒脱。

  在他乡我总是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在茫茫的网络世界中搜索着故乡的信息,时时用心触摸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看着我的同龄人一个个的淡出了人们视线!我对家乡的思念就更加强烈了。

  和四季常绿的他乡完全不同,故乡的四季是分明的:春天的嫩绿、夏天的浓绿、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飞雪都令人难忘、令人陶醉。一到春天,新城后面的山坡总是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红艳艳的芍药花、夹杂着一些桃花、杏花,还有四季常绿的松树、柏树又生出的嫩绿的新枝叶。太阳开始已经有一些暖意,柳树也抽出了黄绿的新丝,山坡上一些农户的炊烟从屋前背后袅袅升腾扩散开去,真象一幅色彩班澜的油画。

  记得夏天上学时,太阳总是火辣辣的,常常是烤的桌椅都发烫,到处都是令人烦燥的滚滚热浪,汉江自然成了我们的避暑胜地。端午节一过,我们有空就常常是白天沿山沟上香溪洞抓螃蟹,在树林里捉蜻蜓,傍晚就只穿一件短裤,泡在汉江河的水涧码头游水。或从木船顶上跳水、或与小伙伴们互相打闹、或扎个觅头把对方拉入水中,或比赛看谁先划到对岸去。在汉江钓鱼又是一大乐趣,没有鱼钩就自己用大头针砸一个,居然也能钓到半尺多长的绵鱼、鲤鱼,回家用面粉把蟹、鱼一裹,在油中一炸,吃起来还真香。

  小时候的汉江边有城墙、城墙下有河街、小北门、大北门、水西门上高高的城楼在时时诉说着岁月的芲桑,要到河边得走一段细沙滩和碎石滩才能到,河水清的能当镜子,河里的小鱼虾在形态各异、光溜润滑的大小石头间游来游去,成群的老鹰在蓝天白云间翱翔。突然一只老鹰一个俯冲从河中叼起一条鱼,又飞上蓝天,引起我们一阵喝彩。洗衣服的妇女们在这里享受着蓝天、白云、绿水,她们的棒棰仿佛不是在棰打着衣服而是在弹奏着一曲甜美生活的乐章。傍晚的天空总是会有很多老鹰在蓝天中盘旋,河边的风总是十分凉爽,常常使人乐不思归。涨水的时候河街的渔民晚上会在河中放很多鱼钩,第二天一定是收获多多。

  故乡的小吃是迷人的,最令我难忘的是烧饼和蒸面。他乡也有卖烧饼和蒸面的却总不是我梦中的味道:那烧饼上的芝麻早已在鏊中焌的香气四溢,旁边排队的催的不行,可师傅的时间和动作总是象机器人一样的冷确无误,等到烧饼一出鏊,那烧饼上的芝麻个个金黃饱满,有的烧饼还笑的张开了嘴,嘴谗的小伙迫不急待用手一拍,烧饼内夹层中的油香、五香粉的香形成一股气浪冲的四周的人直流口水。安康回民的蒸面又是一绝,那种特有的芥目香、油泼辣子香和淡淡的醋香象磁石一样吸着过往的人们,那蒸面特有的弹性、韧性和油性使人嚼起特有嚼头,加上那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足以使任何一个家乡人、他乡人都会留连忘返,乐不思蜀。他乡偶然也有一些作的较好的蒸面,尽管和家乡的比还有些不地道,但老乡们都会相互转告,专门开车去解馋

  其实对长期生活在家乡的人们来说是无所谓故乡的,因为随意得到的东西总会令人觉得很平常,因为时间可以把岩石也风化成尘土。只有对生活在遥远的他乡人来说,巨大的时空差才会积聚巨大的感情能量,才会有故乡。故乡有可以是让他触景生情的感情磁场,有可以让他寻觅青春足迹的空间载体,有可以让他眼睛、心灵与双足休闲漫步的精神长廊。

  现在故乡早已没有了城墙、没有了城墙下面的河街、没有了沙石滩,没有了渡船、没有了血统歧视,没有了户籍限制、没有了很多故事的载体,取而代之的是河堤公园、是船上歌厅、是威然屹立的汉江三桥、是走向世界的打工族、是雨后春笋般的八零后、九零后,是新的竞争和困惑。失去了记忆中的旧貌固然有些伤感,但是故事还在、人还在,乡情还在。家乡变得更美了,家乡的人变得更富了让我们在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中又多了几份欣慰、几份高兴和自豪。

  其实人在旅途中,何处是故乡?我们的先辈们从他们遥远的故乡来到他乡,他乡就成了他们的后代——我们的故乡,我们离开故乡来到他乡,我们的后辈的在他乡长大,他乡又成了孩子们的故乡。故乡其实更多是和青春联系在一起的,那里有你的青春记忆、那里有你的青春故事,那里就会成为你的故乡。

  我拉上窗帘,打开了遥远的记忆,我知道在家乡,改革开放给多少农家子弟插上展翅飞翔的翅膀,使他们能离开寂静的山村、离开他们的故乡,遨游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他们有的已是学界名流、商界大贾,艺界大腕,但是就象“。。。洋装虽然穿在身,可我还是中国心”一样,就象我的故乡永远在安康一样,不论他们在地球的那一个地方,他的故乡还是在安康。我知道正是故乡、他乡,他乡、故乡这种角色的自然转化,反映着人的合理流动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象家乡那滚滚北上到京城的汉江清水不发臭一样,人的流动是促使社会阶层合理变化和社会生活不僵化、不腐朽,而时时焕发青春活力和朝气的重要因素。单一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农村户口定终身、一个单位干到死的体制是决不应该存在了。

  我又打开珍藏多年的泸康酒,品味着浓浓的乡情,向她倾诉着我对故乡的怀念和祝福。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 篇13

  黄昏,夕阳,微凉。

  走在异国他乡的街上,路边不知名的野花飘散着馥郁的芳香,零散散的几个路人说笑着,打闹着。云彩印着夕阳耀着他们金灿灿的发丝折射出亮亮的霞光,十字路口的红灯绿灯交替着,行车过往匆匆,没有小贩的吆喝,也没有车主不耐烦的按喇叭。

  与国内的生活气息迥然不同。许是听惯了道路边的嘈杂,一时有些不适应吧,心中顿觉空落落的。可是,怎么是这样失落?

  海边,沙滩,日落。

  这里的海,蓝的透明,蓝得让人心颤。坐在沙滩上,静静地看着太阳慢慢落下,手中的沙子抓起,又洒落,怎么抓也抓不住。几个小孩子在沙滩上堆着小城堡,好不开心,远远地听到爸爸妈妈的一声招呼,便甩了甩满是沙子的手,回家去了。

  对了,不早了,也该回家了。站了起来,望着那几对父子母女手牵手回家的背影。忽的,心里怅然若失,好像有什么东西要失去了可怎么抓也抓不住。怎么是这样孤单?

  回了住家,已是深夜,却没着急进屋,而是蹲在了池塘边看游鱼。微风乍起,吹散了池中月,吹来了满园香,轻捧一掬池水,竟倒映着一方池水。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忽然想起了我家小院里的几盆小花,鱼缸里的几尾金鱼,手不觉一颤,水撒了半身。怎么是这样冰凉?

  躺在床上,怎么也难入眠,不想打开灯,便拉开了窗帘。月光铺洒入室,温柔明亮。“人悄悄,窗外月胧明”。月光照在我的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温度,这里的月光可是比家乡清明多了,但,怎么是这样生硬。

  想着想着,最后竟是趴在桌上睡着了,那晚我做了个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怎么是这样温暖?

  那是,家乡。

  对啊,家乡。

  不论是否说过家乡的不好,不论是否曾有多么憧憬国外的生活,还是会梦回那扎根在内心最深处的家乡啊。

  现在才发现啊,自从我离开那淡烟流水画屏幽的故园后,心里就一直不踏实,越来越想回家,一直梦回家乡。

  怎么是这样?

  对啊,怎么是这样。

  原来,乡愁就是这样在一个海外游子的内心悄然弥漫的。

  怎么是这样?

  想念,我的,家乡。

【你在他乡还好吗的经典美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TimeZ你还好吗的歌词10-22

“你还好吗?朋友”作文03-07

我还爱着你散文08-22

不要再说你还爱我的歌词07-24

你还争不争哲理故事06-18

你在那边还好吗散文02-10

小鸟,你还好吗? 作文700字01-06

你爱的他对你好吗歌词欣赏09-03

经典的美文(精选86篇)03-13

为什么你的工作越做越不开心经典美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