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阅读随想

2021-06-12 经典美文

  我喜欢阅读、特别是休闲方式的阅读。捧一本好书躺在沙发上散淡浏览或坐在台灯前细细品嚼,是一种轻松惬意的享受。

  七十年代初、我十来岁,常去的地方便是我们工业区的一家新华书店。店不大、二十平方左右。里面摆着简陋的几个嵌着玻璃的木柜台、图书品种亦十分有限、最吸引我的是柜台里面的摆着的那些小人书。那时的小人书便宜的几分钱一本、贵的最多也就两三毛钱。父母给的一分一角的零用钱积攒起来都用在了这里。这些小人书题材内容以英雄故事居多。其次便是根据样板戏和电影故事改编的图画。电影故事也就是我们反复欣赏的那几部没有封杀的国产老片和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几个友好兄弟国家影片里的内容。再其它内容的小人书极少极少。从张思德、白求恩、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草原英雄小姐妹……到如今人们淡忘已久的当时烈士、模范金训华、麦贤德、龙老化……各个革命时期英勇捐躯的烈士和当时的红色先进人物都云集于我的小人书中。我就这样一本本、一遍遍地品读着伟大与崇高……虽然“崇高”与“伟大”充溢于我年少的胸怀,但有时为得到心爱的图书却也会使出毫不英武的举动。我曾经多次哼啊哭啊地在母亲面前。迫使母亲在节俭家用与怜爱儿子之间做出抉择——满足了我买书的要求。我就这样不择手段地在自己的抽屉里积累了满满的几十本连环画小人书。热爱连环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经常临摹连环画里的人物和场景。也就是这点爱好让今天的我暂时还有一份斯文活干,尚未进入企业“买断”下岗的那个群体……

  我生活的工厂环境很难在一个家庭看到书籍的收藏。厂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只有职工才有借阅资格。我们小孩只能饱览那些钉在桌子上的《人民画报》《解放军文艺》等刊物杂志。即便如此依然兴趣盎然。图书室设专人看管,一位姓潘的师傅因为腰疾领导照顾这个轻松的工作。但是图书室还是不知何故经常不能正常开放。一天、我又空走一遭心中无比郁闷,愤然在大门上用粉笔书写“老潘老潘,又驼又弯。大门大门,莫关莫关”。以此宣泄对老潘失职(少年只有这样的认识)的.不满和无书可读的败兴与失落。

  进入中学后《艳阳天》《金光大道》是我读得最早的小说。然后还记得看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和那时候文学价值最高没有禁读的四大古典名著以及鲁迅先生的小说与杂文。在中学课本里读得最多除了毛泽东诗词就是鲁迅的文章……少时读书记忆深刻。领袖和先生的一些文字至今我还能背诵一些。中学学过《政治》《自然》《地理》。我怀疑当时没有开设,否则为什么《历史》这门课程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所知道一点历史知识最早来源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儒法斗争史汇编》。那时候父亲发了不少这样的学习资料。在声讨孔老二的那些文字里模糊笼统地知晓了一点春秋之后儒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政治变革。从秦始皇刘邦武则天到韩非李斯董仲舒韩愈王夫之……认识了一些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名人。

  80年代读大学买了很多书。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当时的美术学生喜好高深悬乎的理论,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是当时文艺青年喜欢了解的哲人、思想家。我也买了不少这样的书、但完整阅读的少、知点皮毛而已……家里每月寄十几块加上读师范学院的生活补助就三十多块钱。但那时买的书数量比后几十年的都多。

  当今人们依赖网络阅读。但完全撇开传统书本的阅读形式恐怕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以为二者必须兼顾。网络更像快餐,便捷、实用。但营养和回味显然要差一些。尽管现在的网络包罗万象蕴藏不少经典,但经典的阅读仍然是纸张印刷品好看。就像品茶用纸杯和紫砂壶、看电影在网络、电视里与电影院里欣赏的不同一样;再者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书本阅读是绝对优于屏幕阅读的。且不说辐射危害带来的胎儿畸形、脸手生癍的可怕。仅仅以眼睛与颈椎的劳损程度上网比看书阅读要强烈许多。尽管网络与电脑因为其信息量巨大和多功能使用被人们青睐,但是正因此你常常会一整天坐它面前东翻西掠、心猿意马、无获而终。然而书本却象一位朴实而专一的恋人,等待着你的凝神静气、心无旁骛……

  过去有人说未来人们阅读是电子本的多媒体方式。现在已经基本实现。我相信这是科技进步的历史必然。但我也相信还是会存在书本与纸面的阅读。就像中国的毛笔书写一样,钢笔和电脑都不能使它消失。

【美文赏析阅读随想】相关文章:

美文赏析:情人节随想04-27

美文赏析《七夕随想》05-07

美文阅读:河谷雨季随想06-13

美文赏析:阅读阳光04-30

随想美文06-14

美文赏析:阅读立园04-28

美文赏析:使人感动的阅读04-30

美文赏析我爱阅读04-30

快乐阅读的享受美文赏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