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美文吧?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美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文赏析:读虫记,欢迎大家分享。
美文赏析:读虫记
时值盛夏,家里突然冒出许多灰褐色的小飞虫。这种名叫毛蠓的小东西贴伏在卫生间的墙壁上,让人伤透了脑筋。面对满墙满壁的小虫子,我们动用了十八般兵器。先是,在室内用苍蝇拍子打,用旧衣服轰。之后,又拿来杀虫喷雾剂对着地漏“战斗”了一番,整整折腾了两个小时方才鸣金收兵。
一宿无话。第二天早晨起床,发现卫生间里又出现了几只这样的小东西,真让人气馁。
在较远一些的记忆里,有一种叫做臭鳖虫的,也曾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这种虫子通体灰色,体型椭圆,有内外双翅,翅膀上有些美丽的灰黑色小点,非常醒目。在初夏的早晨,它像直升机一样缓缓飞起和落下。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它半透明的薄翅,轻盈而自在。在北方,没有人喜欢臭鳖虫。只要被它所释放的臭气沾染,短时间内就再也不能清除。
后来读鲁迅的文字,读到“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喷出一阵烟雾”之类的文字,我曾深以为这臭鳖虫便是。但是,后来找了资料来看,发现并非如此。臭鳖虫学名“椿象”,虽然它一点儿也不像大象。(不过,仔细想一想,这世上人人皆有虚荣之心,把臭鳖虫当作大象的人并不在少数。平民百姓有,文人学者有,达官贵人也有的。想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只是,这等世相,就苦了那些认死理的“好孩子”,他们一开始会感到惊讶,然后愤怒,最后躲到书斋里去研究《易经》去了。于是乎大家相安无事。)至于,形象要靓丽得多。它那狭长的双翅伸展开来,就像一架盛气凌人的大黄蜂。
周树人先生赴北京谋生。鲁迅这次北京之行,其实得益于蔡元培先生。这年2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任命鲁迅为教育部科员。3月,孙中山辞去职务,袁世凯在北京坐上了总统的宝座。4月底,鲁迅与好友徐寿裳从绍兴出发,去北京就任,并于5月初抵达北京。
迁往北京的教育部开始对外办公。这一天,周大先生坐着骡车去上班。在教育部签到以后,他回到山会邑馆,给二弟周作人写信告知了一切,然后上床休息。
这个晚上,鲁迅睡得并不好。在日记中,他写道:“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蜰虫三四十,乃卧桌上以避之。”蜰虫就是臭虫,又名木虱、床虱、壁虱。这种虫子,在我的老家山东并不常见,但是在北京却很不少。2001年,我到北京旅游,在所住的地下室里见到过很多带翅膀的漂亮虫子,并试着用杀虫剂消灭它们。当时,也曾以为这就是蜰虫,或者说臭虫,但其实并非如此。今天想来,我见到的应该是蟑螂,就是周星驰先生口中所说的“小强”。
与椿象和不同,臭虫没有翅膀。它的成虫通体肉乎乎的,专门吸食人或者其它动物的血,是真正的吸血鬼。有在中学教生物的朋友说,这虫子有个特点,但凡繁殖的时候,雄性的虫子必用剑一样尖锐的生殖器官刺破雌虫的随便哪个部位实现受精。——世上臭虫这么多,不知道是否与这种极度随意的繁殖方式有关。
这世上,为了繁衍后代,各色物种想尽了千方百计。据说,螳螂也很厉害,雌螳螂繁育宝宝的时候,会吃掉自己的丈夫。回家之后,我将虫子的故事说了一遍,内人听了,陪着我一起感慨了很久。
美文赏析:读虫记
《虫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对昆虫的观察和描绘为主线,通过对昆虫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开篇,作者就以“虫之为物也,微矣哉”的感慨,引出了对昆虫世界的探索。他以蚂蚁、蜻蜓、蝴蝶等昆虫为例,详细描绘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如蚂蚁的勤劳、蜻蜓的矫健、蝴蝶的美丽等。这些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世界,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自然的魅力。
在对昆虫的描绘中,袁枚不仅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更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他认为,虽然昆虫生命短暂,但它们的存在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种表现。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昆虫,尊重它们的生命,这种态度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此外,袁枚在文章中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诗意。如他将蚂蚁比作“勤劳之王”,将蜻蜓比作“飞翔之君”,将蝴蝶比作“花中之仙子”,这些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使得文章的艺术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虫记》是一篇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的美文。它以昆虫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相关推荐
【美文赏析:读虫记】相关文章:
深度经典美文赏析03-02
经典美文句子赏析09-28
美文赏析 中秋之夜09-24
美文赏析:齐岳山游记08-14
美文赏析:童年趣事09-24
美文赏析:妈妈的手09-24
美文赏析:美丽的弧线09-24
美文赏析:情感系统09-24
美文加作品赏析08-29
优美文段的摘抄及赏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