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貌似已经远去去了,其实远远没有,留下的那许多急待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恐怕难以圆满解决。
今天听了《锵锵三人行》中客座心理专家的话,很受触动。专家说他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抚慰者会对其抚慰对象说“要坚强,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之类的鼓励说辞,其实这样的说法非常不正确,不但起不到安抚作用,反而会给受难者施加很大的压力!那怎么说才是正确的呢?专家说,其实只需要转变一下话语方式,将“你要坚强,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说成“你已经很坚强,很勇敢了,你是我们的骄傲。”那么,被抚慰者从中感受到的则会是完全不同意味。
对这番话,我回味了很久很久。一个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人,最需要的是旁人的感同身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伤痛根本没有任何话语可以安慰,那些干巴巴的“要坚强要勇敢”就像来自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完全不起作用。
很自然的想到平日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设身处地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我们通常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无论是用呵斥或循循善诱的语气,都掩饰不住“你必须听我的”意思。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不光和大人不同,不同孩子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可由于缺乏耐心,父母通常采取比较单一和粗暴的方式,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而是最终通过施加压力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些,孩子往往不会明白,也很难从大人这里得到合理的解释。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甚至连大人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让孩子这么做合理性究竟有多少。
其实,互换角色教育法目前是育儿教育经常提倡的一种方法,以游戏的方式,旨在通过和孩子的身份互换,让孩子能够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场,体谅父母的苦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那么反过来,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应该常常在精神上主动换位吗——多召唤自己童年时候的记忆,多理解孩子的需要,减少一味批评、指责的强硬态度,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宝贝,会怀有一颗善良健康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将来的一切,而不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事情的恐慌。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因此对于赞美也很悭吝,尤其对自己的孩子,非但不喜欢表扬,甚至在别人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除了说“哪里”外,还会找出另外的不足之处加以贬低,仿佛不如此孩子就会骄傲自满得飞上天。
我非常不认可这样的作风,我的做法是:在别人当着我和儿子的面夸奖他时,如果情况属实,我不会表现出夸张的兴奋,如果言过其实,我不会断然否认,而会附和着说“嗯嗯,还行吧。”要知道,无论多大的孩子都非常敏感,而且对别人的赞美也非常渴求,被人肯定后非但不会骄傲,反而会努力做好以名副其实。这个情况与文章之前提到的地震专家的理论相互呼应,当一个人被肯定后,他的自豪感会放大,继而激发出更大的潜力,但如果在努力没有得到任何肯定的情况下被要求再好点,再更好一点,恐怕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结局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成长,我们对孩子的变化一定要看分明。今天儿子跟他爸爸通电话时居然主动问他:“爸爸地震时候你去哪里?”我非常吃惊,陕西今天又发生一次5。4级余震,可能我们大人在讨论时他留心听了去,并且懂得用来关心爸爸的安危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如果最终没有放出应有的光彩,最大的责任应由家长来负。
【不是要坚强而是你已经坚强-美文故事】相关文章:
孩子,你要坚强的美文02-03
孩子,你要坚强情感美文07-04
我要的坚强美文欣赏04-23
你要的不是尊严而是面子散文11-11
《孩子你要坚强》歌词04-02
你要坚强作文09-07
孤独的女孩你要坚强01-12
最新美文:你当善良与坚强06-15
我坚强的母亲-美文故事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