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

2023-11-01 记录

小班观察记录1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动区

  观察实录: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语、余子星、付梓坤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两个,爸爸妈妈。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原先是尹可欣王若语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妈妈,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已经分配好主角了,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尹可欣王若语:”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可欣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语也说:”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问娃娃家的宝宝:”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说:”有爸爸、妈妈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边补充道:”家里还有宝宝呀!”我之后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齐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齐相亲相爱!”可欣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们家也是这样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之后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主角,我们来试试当不一样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两个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说

  :”爸爸哥哥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小语说:”教师提个提议,今日可欣来当‘妈妈’,小语当‘宝宝’,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主角,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宝宝’当的好能够吗”经过调节劝说,可欣最终当上了”妈妈”,小语当上了”宝宝”。刚开始”宝宝”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宝宝”就开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两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宝宝”的主角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我去选择主角。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我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主角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欢的.主角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明白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主角,我及时的用回顾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主角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主角。我用提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投人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立刻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主角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主角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主角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主角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我喜欢的主角。当孩子得到自我喜欢的主角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我的机会,同时对8能自主协商分配主角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忙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我,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本事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宝宝”的主角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我去选择主角。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我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主角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欢的主角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小班观察记录2

  一、跟踪时间:五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每天午餐前的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老师也可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教学成效。今天的表演时间又到了,我边看边想该请谁时,一只举的低低的小手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细一瞧,竟是许佳莹,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很想老师能请到她。

  想不到,许佳莹缓缓地走上来,“大家好,我给你们念首诗”念完了,孩子们爆以热烈的掌声。“Very,very good”孩子们都把大拇指送到了她的面前。她抬着头笑了。

  镜头二:

  今天很多幼儿都在用彩泥表现各种各样的蔬菜。许佳莹也加入了其中,祥祥做了一只胡萝卜,又做了一个茄子。这时许佳莹完成了一根小黄瓜,她将自己做成的小黄瓜放在祥祥的萝卜旁,没有语言的交流,两人相视一笑,接着又做其她蔬菜了??区域活动结束时一幅“蔬菜美景”映入眼帘??

  三、情况分析:

  经过近几个月的观察、引导,许佳莹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师创设的宽松的教育氛围,同伴的鼓励与支持,对自我的肯定,使孩子获得了自信。她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渐渐打开了“心门”,愿意跨出这道坎,尝试接受大家、这对她来说是跨越了一道鸿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对她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区域活动中许佳莹和祥祥的合作中没有言语的交流,她们的交流只是通过动作的发生而产生的。当许佳莹主动的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和祥祥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两人的.对视就好象在言语交谈:许佳莹在说“我们一起合作好吗?”而一笑则是双方的默认和祥祥的应允。内向的许佳莹通过动作和眼神的交流,达到了和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目的。孩子也有她们交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她们之间独特的交流的办法。

  四、采取措施:

  1、及时发现许佳莹的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建立她的自信。

  2、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能为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鼓励孩子与周围邻居、小区中的同龄小朋友交往,逐渐扩大到能与周围的成人打招呼等,让孩子能自信、大胆的与人交往,积极的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3、在区角讲评时,把许佳莹的行为与同伴分享,让她情感上得到满足。

  五、取得成效: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为许佳莹提供机会,孩子的进步非常的大,她开始愿意表达,并和同伴开始合作游戏。

小班观察记录3

  观察对象:耀耀 观察教师:赵玉华

  观察记录:

  上活动课时,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于是我点名让耀耀起来回答,可刚才还在下面和小朋友唧唧喳喳讨论得非常兴奋的耀耀,站起来以后结结巴巴地好一阵也没回答清楚,急得小脸通红,见此情景,我走到耀耀的面前蹲下身子跟他说道:“耀耀别着急,就把你心里想到的说给大家听见可以了!”受到鼓励的耀耀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张了张嘴,恩恩啊啊的还是没有完全的说出一句内容,而且耀耀显得更紧张和不自在了,不停的用手摆弄衣角。我只好让他坐下继续听我讲课,过程中我偷偷的看了几次耀耀,发现他和小朋友一起时,却能够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互动,耀耀的.表现让我陷入了思索。

  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有意无意的让耀耀充当我们的小助手,让他帮助我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搬小椅子,给小朋友发餐具等,只要他一完成我就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他,从耀耀腼腆的笑容里我读懂了耀耀内心的喜悦,后来,我又鼓励耀

  耀到隔壁班老师处帮我借一本书,当他回来以后,我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搂紧耀耀惊呼:“耀耀这么能干啊,帮老师把东西给借回来了,你真棒!那你能帮老师把这个皮球还给刚才班上的小新老师,你能行吗?”受到鼓励的耀耀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出乎我意料的大声说:“我能行!老师只有这个皮球吗?还有没其他的东西哦?”见我摇头,耀耀马上转身到隔壁班去了,很快他就回来了,兴奋的对我说:“皮球还给老师了”我连忙夸奖他并跟他说谢谢,耀耀还调皮的回答道:“哎呀!不用谢!”看着他的表现我开心极了。

  分析措施:

  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理解做得好与差只是一种自我认识,与他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关系,他们只是从旁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是否“行”。别人的批评和表扬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耀耀就是这样,因为他很少主动在同伴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也就无法从他人的评价中来判断自己是否能干,越是害怕自己表下得不好,就越不敢表现,导致他很不自信,而老师的即时引导和“小题大做”近乎夸张的肯定和赏识,让耀耀体验了表现自己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而喜欢表现自己了,性格也就越来越开朗了!

小班观察记录4

  观察记录:

  今天安排了一个小组的小朋友进行生活角的活动.柯瑜进行的是倒水工作;婷婷进行的是打洞工作;诺诺进行的是扣纽扣工作;琪琪、修修进行的是叠毛巾工作.他们已进入区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一一指导,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了工作.柯瑜倒得很认真,虽然一开始有很多水都洒在了杯子外面,但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她逐渐能够把水倒入杯子里了.琪琪和修修在我的指导下一下子就掌握了叠毛巾的技巧,但是我后来才发现,并不是他们一下子掌握了技巧,而是因为毛巾本来就有折痕,他们是对着折痕叠的.直至活动结束,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教育反思:

  虽然这批孩子是第一次进行生活角的活动,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活动的技巧.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生活方面的技能对他们来说还是最重要的我们创设的生活角的内容如倒水、打洞、叠毛巾等活动还是比拟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的而且,这些活动都是本学期新设的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都比拟喜欢,所以会产生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现象.而且通过操作,他们的能力明显有所提升,并且可以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当然,如上所述,孩子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叠毛巾的技巧,既然老师发现了,就可以尝试解决.如,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们叠有折痕的毛巾,让他们掌握叠的技巧,然后利用纸让孩子们当毛巾进行折叠,这样就没有折痕了.最后可以提供一些没有折痕的毛巾让孩子们折,逐步递升.从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老师在提供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层次性,带着孩子们逐步提升.

小班观察记录5

  观察记录:

  “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写的常规记录表,抬头一看,原来是诗彤上厕所出来我给她提裤子。见此情形我说:“老师教你提裤子吧,你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话音刚落,诗彤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我妈妈说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师“。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让妈妈也看一看我们诗彤宝宝是很能干的,自己学会提裤子”,诗彤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来,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可心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先帮她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诗彤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让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来分,当然也叫到了可心,当我叫到她的名字时,诗彤坐在椅子上犹豫着,我便便鼓励她说:“可心好棒啊!会帮老师分餐具!”可心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把碗掉在了地上,我没有责怪他,并叮嘱她小心一点,把碗拿好后慢慢地走,并告诉她没关系的,刚刚只是个小意外,可心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令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几天,他竟然自己主动学着提裤子了,有时见她没整理好,我就帮着整理一下,竟然还不让老师帮忙,自己有模有样的整理,实在是太棒了。

  分析措施:其实可心是一个非常聪明、利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不错,也喜欢动手。可见孩子自立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很多事还是想自己去干,可能是在家锻炼的机会少,我和可心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而作为教师,我们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援助者,应该给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条件。

小班观察记录6

  案例:

  早晨幼儿陆陆续续的开始来园了,来得早的宝宝已经开始玩角色游戏了,有的宝宝在抱娃娃,有的宝宝在扮演医生,xx'宝宝蹦蹦跳跳的走进了活动室,她最喜欢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xx宝宝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抢了过来。xx眼看着娃娃被xx抢走了,急的'哭了起来。我走过去问xx:“娃娃刚才是谁在玩的呀?”她说:“娃娃是我的。”xx急着说:“是我在玩的,xx来抢了。”“xx肯定是觉得xx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帮帮忙是吧?”听我这么一说,xx就说:“是的,我来抱一会,等会再给你抱。”这么一说,xx也不再争着要抱娃娃了。两个人一个抱娃娃,一个忙着做饭了。

  分析与措施:

  xx宝宝对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占有欲比较强,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别人交往的意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去抢过来,所以这也是多数幼儿的现象,也是导致幼儿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希望在家的时候也能正确的引导宝宝和伙伴玩耍时能一起分享玩具,让心晨宝宝体验到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小班观察记录7

  小玉早早地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他喜欢幼儿园里的各项活动幼儿教育,愿意积极地参与,而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好,会自己吃饭与穿脱裤子。他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特别可爱,但需要我们时刻地关注。活动中越越的规则意识不强,总是想做什么就站起来做什么,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不会很好地等待。他的语言能力也比较弱,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喜欢跟着别人说重复的话。小玉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看中了人家的玩具以后也总是想抢过来自己玩,不能说出自己的请求,容易发生争执。

  观察记录与分析

  事件实录一:

  饭后,孩子们都在玩喜欢的玩具。突然听到小号在喊:“你干嘛,给我呀,给我呀……”我回过头一看,原来小玉走到了小号的位置上正抢着小号的玩具。我说:“小玉,你别抢,玩具筐里还有许多的玩具,你看看有没有喜欢的去拿一个玩。” 小玉听了以后走到玩具筐边翻捡了起来。没过一会儿,小号又喊了起来:“把我的玩具给我呀!”我一看,又是小玉

  玩具整理好以后,我和大家说了这件事,并把小玉拉到了身边,告诉他玩具要到玩具框里拿,如果喜欢别人的`玩具要等别人玩好了再拿,或者可以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请问我可以玩一会儿你的玩具吗?我对小玉说:“假如你想玩我的玩具,你怎么问我拿?” 小玉马上接着说:“你要玩我玩具。”我马上纠正说:“你要问我:‘我能玩你的玩具吗?’”小玉也跟着说:“我能玩玩具吗?”

  分析、思考:

  小玉喜欢玩玩具,而且特别喜欢玩那辆小火车,因此他看见小号再玩得时候就直接过去拿了。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想玩就拿,因此与小号之间发生了争抢。其实,争抢玩具在小班的年龄段是比较常见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家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因此并不懂得到了集体里该如何玩玩具。通过今天的事件,我也正好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再现当时的情境,并让越越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说。

小班观察记录8

  观察实录: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乐乐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乐乐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乐乐,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乐乐看了我一眼,终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欣欣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不过,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一、“积极鼓励”策略

  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乐乐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U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期待着琰琰的变化,相信她一定会有好转。

小班观察记录9

  情况分析:今天,我们吃的是面条。凯磊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无数口汤可是就是不吃面条。我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吃的多身体好,长的高的。”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我们凯磊小朋友可棒了,现在都自己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一直盯着我的勺子什么时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几口他说:“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朵小红花,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非常高兴,不时拿着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为分析:从今天观察的情况看来,凯磊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懒得自己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赖性,这与他长期由奶奶喂养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今天老师的喂饭过程中,他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吃饭,并且主动要求自己吃饭,这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当老师表扬他时候,他非常高兴,说明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小结: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是自幼逐渐培养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饮食习惯不好的孩子,身体较弱。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行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庭膳食中,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些努力。要教育、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小班观察记录10

  观察记录: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让孩子们到图书区看图书,请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看,培养他们保护图书、喜欢看书的习惯,孩子们都显得比较高兴,刚开始的时候,还纪律还比较好,不过后来却发生了好几件事:

  1、几个小男孩拿着图书当方向盘开汽车,嘴巴里还不时的发出:“滴滴、叭叭!”的汽车叫声,有的还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

  2、好几本书都掉在了地上,却只见孩子从书上踩过的脚印,没有一个人会弯腰见图书,面对这幅场面,我说:“书宝宝已经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了,怎么没有人把书宝宝送回家呢?看!这本书宝宝已经在哭了!它可伤心啦!”没人反应,最后还是乐乐小朋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

  3、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叫:“看!我这里有奥特曼!可好看了!”这么一叫,引来了旁边小朋友的兴趣,于是旁边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后你争我抢,可怜的那本图书,只听“哗”的一声响,撕破了!

  4、思思小朋友在图书区呆了很长时间,只见她拿了一叠书,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叠书往椅子上一放,当垫子做。

  分析与措施:

  面对以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应该要即使去引导和纠正,因为当孩子们形成了某种不良的习惯后,要去纠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让孩子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让她去体验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去尝尝行为产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说教都没有幼儿直接的经验感受来的真切,来的有效!

小班观察记录11

  时间:20xx.03.28

  区角名:娃娃家

  班级:小二班

  记录教师:王xx

  去娃娃家啦,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是小班孩子对家的寄托,是个温馨的被窝。站在娃娃家门外一眼望去,娃娃家很热闹: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并且各有分工,妈妈在厨房辛勤地做饭,为家人准备午餐。爸爸在书房工作,用电脑呢!哥哥在客厅看电视,哦!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熊大熊二》,不时还露出笑脸,今日天气有点热,顺手把空调开了;姐姐在卧室里摆放着洋娃娃呢,是在帮娃娃换衣服、梳头发吧!宝宝在干嘛呢,在睡觉......

  分析与反思

  娃娃家,小班孩子的最爱。可是最近发现孩子不再那么感兴趣了,是他们长大了,不在需要这个情感寄托了吗?其实不是,而是教师对他们进入娃娃家太随意了。并且作为一个独立的娃娃家区域,过于单调,如果能有几个平行的家庭就好了,就会有更多的游戏生成,像串门做客、交往就更趣味了。

小班观察记录12

  图书区是我最近观察的重点区域,在这么久的时间内,我看到幼儿在区域中不断的进步,我也在不断的解决区域中各种存在的问题。现在基本上能安安静静的坐在凳子上看书,并能一人一本书,看完后把书送回家后再去拿另一本。在进入阅读区时,我让幼儿自主选择是否要来阅读区来,一次只能限制六个人,如果还有人想来就到下次活动中再来,这样幼儿就不会争着都想来的情况。

  在阅读前,我都会交代阅读的规则,“轻轻拿,轻轻翻,认真看”,还有就是一定要安安静静的看书,不撕书,看完把书送回家,要按书的页码顺序翻阅。在我指导幼儿时,我都是温柔抚摸,轻声言语,深情眼神的,充分调动幼儿看,听,说的能力,让幼儿能展开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幼儿都能基本上看懂一些读本,绘本的故事情节了,语言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现在我们实行下午区域活动,让幼儿能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这周主要关注的是阅读区,多培养幼儿爱读书,爱看书,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有些不知所措,但开始借鉴了一些同事的`意见,掌握了基本的区域活动流程,充分来发挥区域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但从我实行中来看,根本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程度,值得让我反思一下接下来怎么来进行以后的活动。

  一开始我在网上查到了很多的关于阅读区怎么开展的资料,有些比较实用,但有些不太实际,不适合我本班的实际情况,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进入区角时,我把整个教室里的区角都向幼儿介绍完整,方便幼儿以后选择区域。在进入区域时,我还特意教幼儿每个区域中有些要注意的事项。但实际我在操作的时候,幼儿根本不听你的,自己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教室里一团糟,乱哄哄的。从初次开展活动后,我会记录了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考虑了幼儿小班的年龄特征和本班情况方便下次的活动更好地开展。

小班观察记录13

  活动情况:

  热闹的晨间锻炼开始了,随着孩子们陆续来园,操场上沸腾起来。集体做操环节,小朋友们都随着音乐节奏认真地做操,只见果果、妍妍两个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动,还不时的回头讲话,我看见了,连忙上前去提醒,可又过了一会儿,又停了下来。在后来的体育活动中,别人都快乐参与游戏,只见他们俩不停地在大型玩具周围的'种植区来回奔跑,自顾自的开心玩。

小班观察记录14

  观察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观察资料: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又向往日一样三三两两的进行自我喜爱的活动。等到大部分孩子都来了后,我说:小朋友,我们准备走圈圈了同时,录音机里放了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只见孩子们很快的到了走线的开始处我走在了前面,一开始,还听到了后面有孩子们推挤或说话的声音,很快,就很有序的跟在了后面构成了一个圈,我们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时而左跑,时而右跑,时而向中集中,时而变回圆圈孩子们开心极了。之后,我们进行谈话活动,这天我们的题目是开心的事我先说了起来,之后让孩子们挨着坐的顺序起来说,观察了这天分享愉快经验后,我让孩子们互相找朋友拥抱,但有个要求,多找几次,多和同伴们拥抱,并且还要说:我喜欢你孩子们很快的与同伴拥抱起来,一开始,有的小朋友还很小声的说,但很快的就大方起来许多孩子在拥抱同伴的同时也主动与我拥抱,连平时经常挨批评的唐一还一次又一次的主动过来与我拥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耳边轻轻说:杨教师,我喜欢你这是些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观察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要乐于观察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老是以一种老眼光看待孩子的表此刻每一天,我都看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他们每一天都在成长,都在提高。

  在这天的活动中,每一个说的孩子都那么认真,主动的说,没有往时的吵闹,每一个听的孩子也都那么专注,就连平时老是喜欢抢玩的唐一都学着尊重同伴,虽然想玩,但还是默默的站在后面看着等待,这难道不值得我为他的表现鼓掌喝彩么!这给了孩子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向同伴、向教师表达自我的爱。

小班观察记录15

  观察时间:2015年3月16日自主游戏时间。

  观察对象:小班霍一玲、徐侯有阳。

  观察焦点:小菜场儿童互动与材料互动

  儿童活动现场记录:

  今天,瓦瓦一家的母亲霍伊玲到小菜场买菜。她先去银行取钱,然后站在银行门口。她还没来得及开口,银行职员就递给她一美元。她转过身去到小菜市场买菜。当她去蔬菜市场时,她指着Fishrdquo,销售员(徐侯有阳)把它带给她,霍伊玲把钱递给她,销售员接受了,霍伊玲离开了helliphellip此时,我作为销售员(对客户):你好,你想买什么rdquo;客户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想买绿色蔬菜rdquo;我连忙说:“我不知道;这种绿色蔬菜既便宜又新鲜。一公斤只卖一元钱。购买更多——”;客户高兴地说:好的。再见(幼儿教育m。smtxjs。),欢迎下次再来!然后,我作为一名客人与销售人员进行了一次谈话:;我想买一公斤萝卜。这个萝卜新鲜吗?多少钱?太贵了。帮助孩子们提高游戏主角的技能和行为更便宜。

  行为分析: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考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期,异常是口腔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语言技能是在交流和使用中发展起来的。如今,在银行和小型蔬菜农场,客户和销售人员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沟通行为。例如,在一个小型蔬菜市场,销售人员和顾客买卖,但他们在买卖过程中没有任何语言交流,身体动作的互动也很简单。一个给钱,另一个拿鱼。看着儿童游戏中的场景,我觉得有必要引导儿童的游戏行为。

  对教师的后续支持:

  当儿童游戏缺乏语言交流,漂浮在表面时,作为教师,他们可以扮演主角之一,参与儿童游戏,或者作为观众,静静地观看儿童的“表演”,仔细观察儿童的表演,如果发现孩子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或行为,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玩耍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指导。另外,我认为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动手,或者帮助孩子给出建议,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小班观察记录10-01

小班的观察记录11-22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07-21

小班阅读观察记录09-30

区域观察记录小班09-30

小班观察记录表11-14

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11-24

小班美工观察记录06-27

小班观察记录【热】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