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计划”学习心得

2022-07-07 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讲计划”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组织了对《学讲计划》的学习,对这一次教改行动的认识:“‘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呈现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1)掌握学情原则。着力创新学情调研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预见性,加强课堂师生活动的策划和设计。

  (2)自主学习原则。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发微课、学案等‘学习资源包’,借助‘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泛在学习的条件,激发学生‘学进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整合。

  (3)合作学习原则。着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分组方式、组内分工、研讨程序和方式、研讨成果汇报展示,组内激励和组际竞赛等问题上开展深度研究,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

  (4)学生‘教’学原则。着力学习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学习金字塔’理论,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中、小组内、黑板前、白板上‘讲出来’‘教别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5)当堂巩固原则。运用‘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在课堂上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适时复习,不断强化,并通过当堂检测诊断学习效果。

  (6)指导学法原则。注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系统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学习风格。”而在教学实践中则如此操作:

  “⑴教学设计:‘以学定教’,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序、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要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提供有难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学习资源;要对自主学习目标、内容、程序、方法及评价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根据学习基础,对学生分类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学情,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基本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流程、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教学流程。

  ‘自主先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由学生在课前或刚开始上课的时间段内自主学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后提取出课堂学习的主要问题(即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讨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的目的;同时,给予一定限度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证不同学习速度学生‘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交流展示’:是固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可以借助黑板、投影等诸媒体,由学生报告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培养学生观点概括、问题表述和问题解决以及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质疑拓展’: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拓展探究的问题,通过、互教互议教师指导、组际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加以解决,发展学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维。

  ‘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小结反思’:是建立知识联系,领悟学习成果的环节。引导学生概括、小结学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领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增强学习习惯养成的自觉性。

  (3)教学行为:‘五学’与‘五步’。

  ①学生行为的‘五学’。学生要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乐学,真正能够‘学进去’、‘讲出来’。对应上述各个教学环节,学生全程自主学习体现在“五学”的学习要求上,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

  自学: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课中的自主学习。

  互学:以“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为学习形式,通过生生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问学:以提问、质疑的方式,探讨学习问题,拓展学习内容,达成举一反三。

  ‘教’学:以‘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

  悟学:以自主总结、交流体会的形式,感悟学习成果。

  ②教师行为的‘五步’。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对深化学习问题适当点拨、有针对性地指导上。

  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要强调教学方式转变中‘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五步’的要求上。

  ‘让一步’:在指导学习预习时,不要‘嚼烂再喂’,要‘让一步’空间,由学生自主发现、感知,提出问题;

  ‘慢一步’:在解决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时,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

  ‘退一步’: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停一步’: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一对一’教学;

  ‘缓一步’: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缓一步’,给学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学习成果。”

  结合语文教学比如以《鸿门宴》为例设计教学:(一)导入

  始皇出巡,见此壮大场面,项羽出语率真无忌:“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含而不露:“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二人都有觊觎帝位之心,但性格差异却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楚汉之争到底谁胜谁负,《鸿门宴》将为此揭开序幕。

  (二)分组汇报自主预习成果

  1、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鸿门宴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项羽和刘邦其人其事,并借助教材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积累重要实词和虚词。

  2、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

  一组:朗读课文或角色朗读,其他组提出要注意的字词读音,教师做适当提示和补充。

  二组:根据搜集资料,介绍作者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相关知识,生动讲述背景故事,如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刘邦约法三章,项刘楚汉之争,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三组:学生复述“鸿门宴”故事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标题。

  如: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父破斗、沛公除奸。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3、分组比赛:文言知识竞答。如“找一找”(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比比哪组找的多;“问一问”(文中难理解的字词);“词性大变身”(词类活用);“翻一翻”(特殊句式)

  (三)分组合作探究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可以辩论。

  1、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借此问题的探讨理解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教师播放多媒体镜头,在阴冷肃杀的'画面背景之中,传来沉闷雄浑的阵阵战鼓声之后,推出身着戎装的项羽和身着飘逸文士服装的刘邦,膘悍的霸气与聪慧的儒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感官上的极大刺激,然后,在悲壮的音乐衬托下,打出一帧霸王别姬的照片,最后,再打出《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引发学生对这两位历史上风流人物的品评。

  2、辩论: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

  (四)学生自主质疑问难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疑问,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间交流。

  (五)迁移拓展

  利用多媒体,播放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影视片段和背景资料,要求同学就此历史事件类比鸿门宴,见仁见智。

  (六)布置作业

  学生可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篇关于人物的评论性文章。

  学生得出的观点有:“铮铮铁骨,浩气凌云的青史英雄(项羽)”,“浑洒自如的至尊王者(刘邦)”,“赳赳武夫,意气霸王(项羽)”,“无颜江东的悲剧英雄(项羽)”,“天下最恨小人心(刘邦)”,“悲情绝唱,西楚霸王(项羽)”,“同是英雄,各有云天(写项羽与刘邦)”,“纳得人间苦言,自有英雄伟业(刘邦)”,“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张良、范增)”,“大厦之巍覆于蚁蝼(项伯)”。

  个人的思考: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区别于传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所有这些都是为实现一个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迸发创造潜力的源泉。

  (二)、明确目标,找准自主学习方向。

  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而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如对《鸿门宴》,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将文言知识、文化常识的识记作为学习重点,也可以将人物形象分析作为学习重点,还可以将写作方法或观察角度等作为学习重点。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三)、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四)、尊重和理解学生,发展师生教学相长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对李清照作品的分期,通常是以南渡为界,分前期与后期,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却认识独到,他根据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一词,大胆地将其作品分为三类,早期的天真无邪,婚后的相思之苦,南渡后的寂寞孤独。更准确,也更具体化。

【“学讲计划”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学讲计划”学习心得7篇07-07

学讲计划学习心得体会04-15

关于学讲计划的论文06-16

关于学讲计划材料汇编10-19

学宪法讲宪法总结11-24

浅谈“学讲”感想反思07-09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06-19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06-03

学宪法讲宪法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