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是药工、医师的古称,同时也是佛教中的一种佛名,在现代也指药剂师、执业药师、主管药师等。
中医基础
如何治疗热痰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小肠生理病理特点及病理变化
1.小肠的.生理病理特点:小肠受盛胃中之水谷,泌别清浊,清者输于全身,浊者渗入膀胱,下注大肠,与心互为表里。故小肠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为二便异常。
2.小肠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清浊不化,转输障碍,以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为主要临床表现。
失于受盛:失于受盛则见呕吐、食人腹痛等。
失于化物:失于化物则见食人腹胀、完谷不化等。
清浊不化:清浊不化则上吐下泻、腹痛肠鸣。
小肠实热:小肠实热多由湿热下注,或心移热于小肠所致,表现为小便频数,或尿液浑浊不清,或淋浊,或赤涩,或茎中痛。
小肠虚寒:小肠虚寒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表现为肠鸣泄泻、腹痛喜按等。
风痰的含义及治疗药方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中医古籍
御风草-《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御风草根茎斑,叶皆白、有青点。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
若修事御风草十两,用蒺藜子一镒,缓火KT焦熟后,便先安置御风草十两于瓶中,上用火KT过蒺藜子盖,内外便用三重纸盖、并系,从巳至未时,又出蒺藜子,再入KT炒。准前安御风草瓶内,用炒了蒺藜子于中,依前盖,又隔一伏时后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后,用布拭上气汗,用刀劈,焙之,细锉,单捣然用。
降真香-海药本草木部
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大观》卷十二页48,《政和》页310,《纲目》页1366)。
海药本草果米部-橄榄
谨按《异物志》云: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其实如枣,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榄木高硕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大观》第二十三卷,37页;《政和》479页,《纲目》1301页)
方剂集锦
槲实仁处方|主治功能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HúShíRé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dentataThunb。采收和储藏: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除去壳斗及种壳,取出种子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暗灰色,有深沟;小枝粗壮,有槽,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2-5mm.密被棕色绒毛;托轩线状披针形,长1.5cm;叶革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10-30cm,宽6-20cm,先端渐钝,基部耳形或窄楔形,边缘有4-10对波状裂片或粗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密被星状绒毛,老叶下面绒毛,侧脉4-10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约4cm,轴密被浅黄色绒毛,生于新枝叶腋,花被具灰白色绒毛,雄蕊8-10;雌花序长1-3cm,雌花数朵集生于幼枝上,子房3室,柱头3.壳斗杯形,包围坚果1/2-2/3,连苞片径达4.5cm,小苞片革质,窄披针形,长约1cm,张开或反卷,红棕色,被褐色丝毛,内面无毛;坚果卵形或宽卵形,直径1.2-1.5cm,高1.5-2.3cm,无毛,柱座高约3m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阳坡,或与其他栎类、榉树、马尾松等混生,有时成纯林。资源分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
【性味】苦;涩;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主治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粉,每次0.5-1g.
【注意】姚可成《食物本草》:小便淋涩者,不宜食之。
【各家论述】
1.《纲目》: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
2.《现代实用中药》:治小儿佝偻病。
【摘录】《中华本草》
蝴蝶暗消来源|主治|用法
【拼音名】HúDiéànXiāo
【别名】黄木香、青藤香、葫芦暗消、藤子内消。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细尖马兜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tuberosaC.F.LiangetS.M.Hwang。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细尖马兜铃木质藤本。嫩枝密被绒毛。叶互生;叶柄纤细,长4-5cm,被短柔毛;叶片革质,卵形或长卵形,长12-19cm,宽3.5-6cm,先端短尖,基部深心形,边近全缘,稍背卷,下面疏被柔毛,侧脉每边5-6条,网脉两面均明显。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4-5cm,向下弯垂,近基部具一钻形小苞片;小苞片和花梗均被暗棕色绒毛;花被管长5-5.5cm,中部急剧弯曲,管的上部与下部近等长;檐部近宽圆筒形;暗褐色,外面稍被短柔毛,内面仅下部具腺体状绒毛,边缘不明显2-3裂,下面的裂片极小,上面的裂片大,有时顶端稍凹入或近截形,边缘具缘毛;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上;子房不明显6室;合蕊柱粗短,先端3裂,具皱纹。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祛风除湿。主治气滞食积;胃痛;腹胀;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幌伞枫来源|主治|用法
【拼音名】HuǎnɡSǎnFēnɡ
【别名】大蛇药、五加通、凉伞木
【来源】五加科异参属植物幌伞枫Heteropanaxfragrans(Roxb.)Seem.,以根、树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感冒,中暑头痛;外用治痈疖肿毒,淋巴结炎,骨折,烧烫伤,扭挫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治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师培训资料】相关文章:
客服培训资料03-17
行政培训资料08-13
员工安全培训资料03-17
月嫂培训资料03-17
置业顾问培训资料03-17
快递员培训资料08-12
初中健康教育培训资料03-19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资料03-19
安全教育培训资料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