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

2023-05-23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1

  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土地的誓言》,这是端木蕻良写的一篇xx。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题目是《土地的誓言》。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xx,这就是《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小组交流课下搜集到的作者及作品资料,小组代表介绍。

  2、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表现在 ”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生齐读描写故乡的部分)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

  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

  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

  2、师: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富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 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师: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正如文中所说,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处“泛滥”,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思念家乡;

  ②热爱、赞美家乡

  ③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④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五、再读誓言,深化主旨

  师:面对这多灾多难的家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誓言? (生找出并齐读誓言部分)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作者想急切回归故乡誓言说:“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②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誓言中说:“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③作者要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誓言中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六、走出课文,延伸情感

  师:请同学们说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我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②我选的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在走上伟大复兴,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

  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字数不限。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2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美文,在仅有的两段文字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画面,前段描绘了沦丧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后段叙述作者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以及要回到故乡的决心,大量排比造成了逐渐增强的气势;直接抒发对土地的热爱、怀念和眷恋,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且不惜献出生命的时代强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感受“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痛,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调动学生的情感。

  2、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的爱国思乡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念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

  教学重点:

  品析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感染。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重难点突破: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品析语言。

  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 、质疑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听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听后的感受。播放《松花江上》歌曲。

  师: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字《土地的誓言》。

  2、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与四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速读课文,领悟情感

  1、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请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2、 多媒体展示东北印象图片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惨绝人寰的罪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4、 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1、思考:如何理解“土地的誓言”这个标题?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文回答。

  2、文章读来美不胜收,从情感、意象、语言、修辞等方面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美。请同学们寻找文章的美点,你认为本文美在——

  五、课堂小结,激发情感

  1、师:《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 一样炽热 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恋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了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

  2、学习了本文你有何收获或者情感上有什么触动?在我们所接触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像《土地的誓言》这样充满深情的篇章,或是表现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或是表现对亲人友人的依恋,或是表现对丑陋现实的愤慨……

  请摘录这样的文字两段,有感情地朗读它、记

  住它。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同学们,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伟大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但振兴中华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还需你们来接力。出示《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7、 布置作业(二选一)

  1、 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 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学生活动

  欣赏歌曲《松花江上》后谈感受

  了解时代背景

  边听课文边勾画触动自己的语句,然后谈感受。

  学生从文中找出语句来概括。

  观看图片,进一步感受曾经美丽富饶的东北与如今被侵略被蹂躏后的惨状。

  研读课文,品析语言,寻找美点。

  学生畅所欲言。

  全体学生起立,大声诵读《少年中国说》。

  附板书设计 挚痛的热爱

  思念故乡

  泛滥着热情

  土地的誓言

  站立

  发出誓言

  解放

  3、反思总结:本节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吗?今后将怎样改进?

  反思:本节课我是按照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及授课的,特别围绕《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与展示分享研究》课题研究做了不少尝试。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不足: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因没有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读法,所以干扰一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小数读法的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小数读法的正确认知,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把任务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为小组上台展示交流有章可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激情的语言。

  2、体会作品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 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安排:

  一、过程设计

  导入(出示课件:名句)

  1、以有关土地的名句导入

  2、给学生讲个关于土地的小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土地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二、介绍写作背景

  1、(出示课件:“九、一八”事变相关图片) 9.18——记住这个写满屈辱与悲愤的日子。 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说说“九、一八”事变。

  2、播放《松花江上》,加强情感共鸣。

  三、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评价

  2、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

  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体会:

  (1) 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哪些地方让你深受触动?

  3、出示课件

  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让学生深情地说、读 “告诉你,我最喜欢读———— 读到这儿,我的心情是 的, 我仿佛看到——

  听到——

  嗅到——”

  四、品读赏析,深入探究

  出示课件1:这是一块( )的土地?

  每一个言语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端木蕻良为之付出如此浓烈而炽热的情感的土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具体描写土地的语句。[速读] 学生快速找出,明确:“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和“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学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丰富的、富饶的、神奇的、奇妙的、美丽的、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

  (2)师追问:如此xxxx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

  师根据回答总结明确:赞美、热爱、自豪、思念……的语气 女同学深情地朗读

  出示课件2:这是一块让“我”( )的土地?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推荐代表展示交流结果。

  出示课件3:面对土地“我”发出

  了这样的誓言—— 昔是的土地是那样的美丽、富饶、神奇;昔日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美好,可是现在,这块土地到处是战火纷飞,到处是日寇的暴行,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富饶、神奇成为过去,幸福、美好也只能留在回忆中。(擦去板书)三千万东北同胞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成了亡国奴,哀号声不绝于耳。谁无父母,谁无妻儿,面对同胞惨遭杀戮,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满腔热血的青年作家,端木蕻良面对家乡的土地,究竟发出了什么样的誓言? 男同学深情朗读,女同学深情朗读。

  五、拓展升华

  出示课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学生深情地朗读作结(配乐)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07-04

课文《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07-15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2-24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4-12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3-18

《土地的誓言》的教学设计07-02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4-29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03-08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范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