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3-15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

  正是 河豚 欲上时。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在探索诗词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感受诗词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2.将学生自己与诗词作者同位思考,在追溯诗人的心灵轨迹的同时体验自己的心灵波动;

  3.在还原和再现文本语言所创设的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去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人物跳动的情感脉搏,再现其音容笑貌;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欣赏其外在和内在美。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文本的构筑法则,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4.探索一条诗词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敢)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课件出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见过这幅图吗?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 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板书课题。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惠崇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课件)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课件)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件)提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如:晓、暖、满、短、欲等。(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去掉拼音,再读课文。(展示课件)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是这样吗?

  (课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咱们一起读一读。

  6.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四、(课件)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9.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学法

  一.读出景物,想象画面。

  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三.读出感情,走进诗中。

  五、拓展练习

  给学生发练习单,结合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诗圣杜甫的《江畔步寻花》。

  江畔[pàn]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tí]。

  思考: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读一读,诗中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飞花令

  师:人生自有诗意在,春城无处不飞花。现在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依然很受欢迎,在这立春伊始、万物初生的季节,我们也来一起“飞花令”感受诗词的美好吧!说说带有“春”的诗句来。

  七、推荐阅读

  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课下孩子们给古诗配一幅画,背诵并默写。

  找描写春天的诗,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诗人笔下春天的无限美好。

  老师还要推荐大家阅读《唐诗三百首》,希望孩子们多读,多背,多积累,读中国诗,传承中国文化,做优秀的中国人。下课。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

  教学目标

  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

  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

  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习习,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

  (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

  二、你言我语说诗题

  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惠崇是谁?

  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

  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

  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

  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看图猜诗,你对春天的诗知多少。

  六、教师总结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让我们都走进春天,感受春天,也拿起笔来赞美春天吧。

  附: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翠绿)的竹林(粉色)的桃花

  (温暖)的江水(欢快)的鸭子

  (满地)的蒌蒿(嫩绿)的芦芽

  (逆江而上)的河豚联想

  通过设置“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让学生对重要的诗人苏轼多一些了解并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置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意图让学生通过在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词,达到自己总结诗意的目的。这样就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自己去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提高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

  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经验得出规律,通过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拓展,拓宽情趣。

  通过看图猜诗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对春天的喜爱。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的意图:根据括号里的修饰词能自己总结诗意

  作业

  布置

  趁清明小假期去郊外踏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也写一首诗来赞美春天吧!。

  • 相关推荐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07-09

《惠崇春江晓景》《清明》的教学设计07-04

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范文07-10

《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7-03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11-19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及赏析03-01

《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07-04

惠崇《春江晓景 》原文解说06-13

惠崇春江晓景小学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