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02-24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所见》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所见》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为什么是看见的意思?

  見(见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儿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骑振蝉

  2、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开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让我们听听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 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 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

  教学反思:

  上完《所见》这首诗后,我感觉自己有许多不足。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就这一点,我处理的不够好,没有把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所见》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通”“读懂”“读美”三个层次理解古诗,以读促讲,以读促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暑期生活刚刚结束,谁能说说你的假期都去哪里游玩了?

  2、你们的夏天真丰富。古时候有个叫袁枚的诗人,有一天他来到一片树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画面,于是,他把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所见》。(板书课题)。

  3、释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可诗人却用短短的文字将它表现出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詩人走进文字。

  二、学习古诗

  (一)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读出古诗的节奏。

  (二)读懂古诗

  1、理解字词。(相机指导“蝉”的`笔顺)

  2、走入文字背后。

  (1)赏牧童骑牛图:

  A请自由读诗的前两句,看一看诗人所见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B交流:

  a骑黄牛。他是怎样骑的?

  b想象说话: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所以,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起来。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

  (2)鉴牧童捕蝉图

  A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旁若无人地唱着,可是他却忽然停止,能推测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B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C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3)体会情感

  站在一旁的诗人心情又是怎样的?

  (三)读美古诗

  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三、背诵古诗

  四、同题拓展,积累古诗

  1、诵读画中的画境可以入诗,诗中的意境可以入画,诗和画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袁枚的《题画》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题画》)请大家参看注释,自由诵读,看一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表现儿童生活的诗句?

  3、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作业

  用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牧童》一诗。

《所见》教学设计及反思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也叫牧童。)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见”还可怎么组词呢?请大家想一想,“所见”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反复练习,读准读熟

  (一)初读课文

  l.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4.学生试读、教师检查读。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想想我们读的.诗句,你发现我们刚才只是从图中用眼睛看了画面上的内容,可作者所见的,还有什么?

  1、“见”不光是“看见”,还包括“听见”……再看看这幅图,再读读课文,,你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先看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那些词语不理解?

  2、学生质疑。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4、牧童在牛背上高声唱歌时的心情怎样?想象这时画面的情景。

  5、指导读出牧童高兴的心情。

  6、起初,牧童在牛背上高兴地唱着歌,后来呢?请大家看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一句有那些地方不懂呢?

  7、学生质疑。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9、你捉过什么东西?“忽然闭口立。”,你能想象出牧童当时的样子吗?

  10、你认为这句怎么读?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那些词语写得最有意思?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

  11、教师引读。

  12、这个小牧童捉到蝉了吗?为什么?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想象着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分析结构,说偏旁。

  2、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 相关推荐

【《所见》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所见》教学反思04-06

所见的教学反思12-11

《所见》的教学反思06-23

所见的教学反思06-29

《所见》教学设计02-16

《所见》教学设计02-24

所见小池教学反思03-15

所见的诗歌教学反思02-24

所见教学反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