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

2023-02-23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1

  课时教学目标

  1、看图学文,相机认识6个生字,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设想从生活入手,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中。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作业反馈,自主说话。

  导语:昨晚上,老师让小朋友做的事,完成了几件?说说自己所做的事。你做这些事后受到爸爸和妈妈的夸奖了吗?昨晚上,玲玲就做了一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出示图画)

  学生观察,并自由说话。

  (1)玲玲做了什么事,让家人高兴?

  (2)从哪里看出爸爸妈妈很高兴?(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等方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像,并作口头表达)

  (3)听听玲玲怎么说吧!播放短文录音。

  (4)同桌互助读短文。

  (5)朗读比赛。评一评,说一说自已最喜欢谁读的或最喜欢读哪句,引导学生读好“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句话。

  二、划出文中词语。

  1、划出文中词语,自己多读几遍,会读的'打上小红星,不会读的打上“?”。

  2、找朋友帮助一下,读准词语。

  3、“水果”:学生说说吃过哪些水果,家乡盛产哪些水果,还认识哪些水果?

  “晚上”:帮助学生认识“晚上”就是夜里。

  “也”句式训练,我有,你也有。

  三、识字。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帮助自己记住生字。

  2、交流点拨:“晚”可说太阳躲到西边去了,并相机认识偏旁“日”;“果”是太阳“日”跑到树梢“木”上;“笑”可用一张卡通笑脸变成“笑”字;“也”是“他、她、地”减掉偏旁。

  四、深入语境,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看看是否比刚才进步了。

  同桌对互读互听,教师巡回,帮助实在有困难的学生。

  2、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分层次理解:(1)因为我给他们送水果;(2)因为我很关心父母,是个乖孩子。

  3、看看图,想想当时爸爸会说些什么呢?妈妈又怎样说?

  4、我怎么也笑了?

  分层理解:(1)我受到夸奖了;(2)父母高兴,我更高兴;(3)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

  5、我当时怎么说的?

  6、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并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我、导演。

  7、选出几组上台表演(导演可自由编剧,如给妈妈捶背,送上一杯热茶,端洗脚水)。评选创作奖,表演奖。

  五、情感延伸。

  1、你喜欢玲玲吗?喜欢她什么?

  2、屏幕出示课后练习,说一说图例。

  图上的他们都在干什么?

  这些事情你们做过吗?

  你还想做或做过什么?

  六、联系与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生字口头扩词。

  3、每天做一件让家人高兴的事,并记录到日记本里。

《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属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针对性很强,非常必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如何摆在“智力培养”和“劳动教育”的关系。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的重心倾向于知识教育和智力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长日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便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热爱劳动的教育是分层次的,对低年级学生,首先应该教育他们学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逐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本课着重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法建议:

  1.建议教师课前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实际表现、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有关评价以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等,以便教学有的放矢。

  2.教学中,应遵循鼓励性原则,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坚持去做。对能够认识到不足并有决心改正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信心。

  3.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可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如自己的事自己会做怎么好,不会做有什么影响等;可针对本班学生主要问题增补一些辨析练习;可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录像演示给大家看,听家长表扬孩子的录音,给榜样戴大红花等;还可开展相关的活动,如组织穿衣、叠被、系鞋带、洗手帕等比赛,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说一说(“说一说”中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是你自己做的吗?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自己穿衣、叠被,我们给这些同学鼓鼓掌。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出示春生头像),他的名字叫春生,今年也上一年级,请你们听听他的故事。

  出图1(背景:春生家中。春生的动作图,随讲故事贴上。)

  师:这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四周静悄悄的,春生在被窝里甜甜地睡着。过了一会儿,他家的大公鸡叫了起来,春生被惊醒了。他揉揉眼睛,坐了起来(出示坐起的春生),撩开窗帘(演示撩窗帘),啊!窗外,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正昂头叫着,原来起床的时间到了。

  1.说一说:春生现在该做什么了呢?(出示衣服,并贴春生穿衣图)他等着别人帮忙了吗?

  板书:不等帮忙自己穿(衣服图)

  春生为什么不等别人帮忙,自己穿衣服呢?如果奶奶要帮春生穿,他该怎么做呢?

  看!他穿得又快又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小结:

  穿衣服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春生每天起床后都自己穿衣,已经养成习惯了。

  过渡导语:

  还有许多事情也是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来做,比如系鞋带。下面就来看看春生的鞋带开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图2(活动图)

  师:这天,春生正在上体育课,踢着踢着球,他发现鞋带开了。

  1.提问:他用别人帮忙了吗?

  板书:不用帮忙自己系(鞋带图)

  他为什么不用别人帮忙呢?那如果鞋带开了,春生不会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师:我们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用别人帮忙,这样在生活中会感到很方便。就在春生系鞋带的时候,从远处飞来两只小鸟(出示小鸟图)。小鸟见春生自己系鞋带,会夸奖他什么呢?旁边的老师,同学为什么笑了?

  过渡导语:

  由于春生年龄小,还有许多自己的事不会做,该怎么办呢?

  出图3(活动图)

  1.提问:

  图上的春生在做什么?他靠妈妈帮忙了吗?

  板书:不靠帮忙自己洗(袜子图)

  妈妈就在旁边,春生为什么不靠妈妈帮他洗呢?

  2.小结:

  春生不会洗衣服,他先学洗手绢、袜子,逐渐就学会洗衣服了。

  3.提问:

  妈妈和太阳公公为什么笑了?

  师:他们也在夸春生呢!春生不仅受到了妈妈和太阳公公的称赞,连同学也在夸他呢!

  出图4

  1.同桌互相说说:

  你知道老师和同学在夸春生什么吗?

  2.小结:

  他们都在夸春生是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请同学代表为图4中的春生戴上一朵“爱劳动”的小红花。

  师:让我们都来向春生学习吧!

  老师领读课文。

  三、看一看(“看一看”中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知道还有哪些事也是自己的事。)

  1.想想:

  图中小朋友做的事,你会做吗?

  2.请同学在自己会做的事情的图旁用红色水彩笔画一面小红旗,不会做的事情先空着,以后做到了再画。

  四、听一听:(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看书(“听一听”中“小花猫”的故事图)

  听录音(课文)

  1.小组交流:

  小花猫为什么哭了?猫妈妈问他时,他会怎么说?妈妈会说些什么?

  听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结:

  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做,又不学,总依赖别人,一旦离开别人就没法生活。不仅自己要吃苦头,别人也不喜欢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会就学,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过渡导语: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做得怎样。

  五、说一说(“说一说”中的内容)

  1.小组交流:

  图上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小结:

  图1、3中的小朋友不让奶奶给自己梳头、盛饭,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图2、4中的小朋友让爷爷替自己拿书包,让爸爸为自己削铅笔,没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六、比一比(“比一比”中的内容)

  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

  1.请几位同学到前边比赛。

  (1)整理书包。

  (2)系鞋带。

  2.请比赛中表现好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3.小结:

  由于这位同学平时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在今天的比赛中他们表现很好。让我们都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七、总结:

  1.说说学完这课书,你知道了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总结: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使自己生活方便,少给人添麻烦,从小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自己的事情会做的,要不等、不用、不靠别人的帮忙,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在家里》优秀教学设计06-15

小燕在家里优秀教学设计06-29

《小燕在家里》优秀教学设计06-22

《在家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2-04

课文《在家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4

课文《小燕在家里》优秀教学设计06-29

《小燕在家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6-29

《在家里》教学设计06-27

《在家里》教学设计06-12